话多就会失效

来源 :国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oncy45685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文成语里面,形容人口才好,常常用“口若悬河”“滔滔不绝”这类字眼。
   我觉得错了,这些字眼只能说明这个人“话多”,“话多”当然不等于“口才好”。更多的时候,“话多”等于“口才差”“讨人厌”。
   古时候,有个皇帝问他的御厨:“什么东西最好吃?”御厨回答:“启禀皇上,‘饿’最好吃。”
   皇上听了,先是一愣,然后欣然领会,笑着赏赐了御厨。
   你一定像这个皇帝一样,有过饿得半死时猛吞一碗泡面,觉得泡面其香无比的体验。等到下次半饱之时,如果勉强吃同一牌子的泡面,就会觉得那泡面味道很不怎么样。对于食物,我们的“食量”有限,肚子一旦被塞满,就不觉得食物美味了。同样,对于别人说的话,我们也“食量”有限,遇到滔滔不绝的人,用一堆废话把我们塞到撑,那么不管接下来对方说出何等金玉良言,我们也是听不进去了。
   有不少妈妈被小孩子嫌“唠叨”“碎碎念”,结果妈妈提醒的金玉良言都被小孩当耳边风。等到真的发生了不好的事,妈妈免不了再补上一句:“你看!我不是早就跟你说过了吗!”这时小孩一定火气更大——自己已经跌了个狗吃屎,还要被老妈在后脑补踩一脚,当然火大!
   对于这些妈妈,我也只好提醒:话多就会失效!如果你就是忍不住凡事都叮咛三四遍,那我的建议是:你起码和孩子定下一个“最高等级”的约定。比方说,真正严重的、一定要听进去的事,由妈妈写字条放在孩子书桌台灯的灯座上。妈妈可以让孩子知道,以这个形式出现的叮咛严重程度最高,但一个季度别超过一次,就像电影里狄仁杰拿着先皇御赐的铁锏去规劝武则天这种事,千万只能偶尔为之,多做就失效!
   忍不住唠叨的主管们也最好能斟酌并区分自己话语的轻重缓急,真正严重的事以短信或电子邮件简明扼要地交代,并请对方回复确认收到,留下白纸黑字的证据。至于嘴上控制不住的那些废话连篇,最好是默许这些废话得到废气般的待遇,任由同事左耳进、右耳出吧!
   如果不想让自己长篇大论半天,到头来仍被忽视,那就先在头脑中把想法整理好,再简明并郑重地告知对方,别再被“口若悬河”“滔滔不绝”这样的成语误导了。别让自己的话掉了一地也没人接,变得不值钱。
其他文献
战争摧毁了一切,而依然屹立于文士心目中的不倒山峰,是信念,这个世道终将清平的信念。他们时常回忆或向往一些美好的生活,然后留在他们的笔下,在这些特殊时代的文人看来,天堂虽然破灭,但只要坚持信念,便会在不久的将来,重新建起一个新的天堂。      西京乱无象,豺虎方遘患。复弃中国去,委身适荆蛮。   亲戚对我悲,朋友相追攀。出门无所见,白骨蔽平原。   路有饥妇人,抱子弃草间。顾闻号泣声,挥涕
期刊
打开唐人诗集,我们会发现,关于“胡酒”“胡姬”“胡帽”“胡乐”的描写俯拾皆是;而类似“轮台九月风夜吼,一川碎石大如斗”“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的意境也被做得雄奇苍凉,颇具胡人气息。鲁迅先生说“唐室多胡气”,移植到唐诗上,也可以说“唐诗多胡气”。那么,唐诗怎么就会同胡气联系起来?唐诗里的胡气又来自哪里呢?  这个问题,实际要探讨的是唐诗及其作者——唐代诗人群体的审美倾向问题。要较好地回答这
期刊
每隔一段时间,我们就会听到诸如“中华两千年文脉断绝”之类的感慨。若说这种论调是“久已有之”,倒不如说是“古已有之”更为妥帖:诸如“崖山之后无华夏”之言,确实是每个时代都未曾断绝。文脉究竟是什么,此问大矣,我自认不敢作答。然而这一番言论,却引起我一番感慨。   前阵子去河南鹤壁,听闻当地一条河流号称“中国诗河”。乍一听,心里一动,想以中国之大,敢以“中国诗河”冠名,口气可谓不小,而我本就很少听闻鹤
期刊
你想了解在古装偶像剧之外,一个生活在明清之际的女性的精神生活吗?那时候没有互联网,没有女权运动,没有自由恋爱,没有女性的公共空间,唯一能带给女性慰藉的,除了家庭,只有知识和宗教。尼姑和女塾师这两个特殊职业也就变成对女性而言十分重要的特殊职业,那么,这些职业如何工作呢?男性世界又是如何看待她们的呢?  ?筵 枯燥生活中的精神慰藉   明代一位治经学的读书人何英,他的妻子信佛。从早晨到傍晚,一定要念
期刊
1.经典就是你常常听人们说“我正在重读……”的那些书,而绝不是“我正在读……”的那些书。  2.经典是这样的书籍,它给予已经阅读过或钟爱它们的人们以一种如获珍宝的体会;同时对于保留机会等到阅读的最佳时机来临的读者而言,经典所蕴含的丰富体会也丝毫不减。  3.经典之书能带来特别的影响,无论是它们深深铭刻在我们想象之中难以忘却,还是隐隐藏匿于层层记忆之下伪装成个人或集体的无意识。  4.经典是每次重读
期刊
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内容在《周易》成语中均有着生动地表现。  “自强不息”的进取精神   进取精神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内容之一。语出《周易》“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中的“自强不息”这条成语,就是对这种精神的经典概括。   《周易》成语中,从不同方面强调这种进取精神的还有“朝乾夕惕”“持之以恒”“革故鼎新”等。勤劳是中华民族进取精神中最突出的一个表现。   中华民族素以“刻苦耐劳著称于世”。盘
期刊
英国著名历史学家汤因比曾经说过:“就中国人来说,几千年来,比世界任何民族都成功地把几亿民众,从政治、文化上团结起来。他们显示出这种在政治、文化上统一的本领,具有无与伦比的成功经验。”本文拟从《春秋公羊传》的视角切入,来谈一下中国的统一思想的经典根据。  ?筵 《春秋公羊传》出现的政治文化背景   《春秋公羊传》最重要的思想是“大一统”,了解这一思想提出的政治和文化背景,我们才能体会“大一统”思想
期刊
木鱼歌又称“摸鱼歌”,属弹词类曲种,是中国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曾流行于广东粤语地区,尤以东莞地区为最,在莞邑流行的历史可溯达四百多年。然而世事变迁,如今的木鱼歌和众多传统文化一样面临着人亡歌息,人走技失的现状。现在东莞地区真正能唱木鱼歌的人只剩十几人。   新中国成立之前,劳动妇女绝大多数不能入学,虽目不识丁但却往往有丰富的历史知识,就是从传唱的木鱼歌中得来的。木鱼歌代表性传承人李仲球说,小时
期刊
中国民居建筑有“北在山西,南在安徽”之说,建筑大师梁思成先生在考察山西古建筑后写道: “由庄外遥望,十数里外犹见,百尺矗立,崔嵬奇伟,足镇山河,为建筑上之荣耀”。晋商的宅院见证了晋商500年的兴衰史。而今,晋商巨大的财富和荣耀已随历史远去,晋商大院却在历经风雨洗礼后风韵犹存。   在晋商大院中,出名最早的是乔家大院,没有哪座晋商大院有它那么高的出镜率,先后有30多个剧组在此取景拍摄,例如张艺谋的
期刊
中国古代中医情志疗法丰富多彩,妙趣横生,千百年流传下来的许多诊疗奇闻佳话,大有“喜怒哀乐”皆是药之感,中医对一些疑难怪病具有独特的情志疗法,神奇的疗效蕴藏着丰富的科学道理。   激怒疗法  传说战国时代的齐闵王患了忧郁症,请宋国名医文挚来诊治。文挚详细诊断后对太子说:“齐王的病只有用激怒的方法来治疗才能好,如果我激怒了齐王,他肯定要把我杀死的。”太子听了恳求道:“只要能治好父王的病,我和母后一定保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