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汤亮,经济学博士,华东师范大学兼职教授、博士生导师,全国政协委员,西班牙“犹斯地骑士”勋爵。
汤亮现任上海奥盛投资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总裁。同时还担任中国集团公司促进会副会长、全国工商联冶金业商会常务副会长、中国民(私)营经济研究会常务理事、中国光彩事业促进会常务理事、中国国家画院文化产业研究中心副主任、华东师范大学中国特色商会研究中心副主任、上海市工商联副主席、上海市中青年知识分子联谊会副会长、上海市光彩事业促进会副会长、上海市企业联合会副会长、上海市企业家协会副会长、上海市民营经济研究会副会长、普陀区工商联主席等社会职务。
工作之余,汤亮博士醉心于艺术,特别对古字画有深入、精湛的研究,并根据自己的收藏和钻研心得出版了古字画鉴赏方面的专著《金刚精舍藏画赏析》(人民美术出版社,2009年)。
草书十二开册页《醉翁亭记》,纸本,每开29.5×33cm,是张瑞图1626年,由家乡福建晋江返京途经河北献县时所作。天启四年(1624)春,由于阉党和东林党之间斗争越发激烈,张瑞图为保全自己,再一次告假还乡,住在晋江城外的东湖之滨。从城北清源山上流下来的溪水都汇聚在这晋江境内最大的湖里,他极雅逸地在这里筑起“东湖草堂”、“果亭”、“晞发轩”,他的绘画名作《平远归帆图》正是这美丽东湖的真实写照。
这次回乡,他居住了两年多的时间,平日与一些好友或泛舟于湖上,或吟啸于山野,或抚琴读书,或书画自娱,过得极其悠闲自在。他向朝廷申请了一笔款子,在家乡修建了一座庙。天启五年(1625)11月,朝廷擢升张瑞图为礼部右侍郎兼翰林院侍读学士,协理詹事府事,并充《明实录》副总裁。消息传到晋江时大概已是年底,修庙的工程似未完工,所以并未立即动身回京,而是在家过了年。天启六年(1626)丙寅春,他在家乡写了《前赤壁赋》及草书王维的《偶然作》,都有时款可考。此后不久,赴京就任,他在途中遣兴时写下了《骢马行》草书卷,(见中国嘉德2011年春拍761号拍品)其题款曰:“天启丙寅北上,芋原舟中”。芋原古渡在今福州城外的闽江边上。明朝吴国伦就曾作诗《发芋原至水口》:“孤帆背指三山发,只似浮槎过日边”……一夜棹歌声不断,万山愁杀未归人。”这芋原渡是张瑞图由晋江北上京城的必经之地,以当时的交通条件,陆上骑马水里乘舟的一路走来,到他写这篇欧阳修的《醉翁亭记》时,已是“天启丙寅夏六月,北上阻雨于献县公署”了,而这里离北京尚有150公里。
张瑞图(1570年二月初六日——1641年三月二十日)字长公、无画,号二水、果亭山人、芥子、白毫庵主、白毫庵道者等,福建晋江青阳霞行人。明万历三十五年(1607)殿试第三名,初授翰林院编修,后以礼部尚书入阁,晋建极殿大学士,加少师。崇祯三年(1630),因曾为魏忠贤书丹获罪,被罢官遣归。
张瑞图书法风格独特,主要体现在用笔和结体方面。起笔以挫为主,顿挫相结合。行笔以撑为主,提按起伏,用笔跳跃;行笔之中有转动,笔画伸展,夸张,倾斜度很大,给人以奇险莫测,气势宏大的感受。在结体上,使转之处大多数是直转,圆曲的转折很少,且使转直快、干净利落,笔势劲挺,节奏明快。这种笔画流畅中有直转、飞动之中有停顿的书写效果,给人以笔调奇险而不轻浮,激昂而又充满力量的感觉。整个作品气势磅礴,章法和谐。
如果把他的作品与古人的书法加以比较,很难找到与他风格相近的作品,可以说,他在整个中国书法史中是特立独行的。在明朝末年,一批尚丑尚怪的表现主义书家:如徐渭、倪元璐、黄道周、傅山、王铎等,都没跳出传统的窠臼,而书史上将他与“邢(侗)、米(万钟)、董(其昌)”并称,以愚之管见,似为不妥,起码就他们对书法传统和书法艺术的认知取向而言,不啻于天壤云泥吧?否则,史评何以称其是“绝尘而奔”呢。
汤亮现任上海奥盛投资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总裁。同时还担任中国集团公司促进会副会长、全国工商联冶金业商会常务副会长、中国民(私)营经济研究会常务理事、中国光彩事业促进会常务理事、中国国家画院文化产业研究中心副主任、华东师范大学中国特色商会研究中心副主任、上海市工商联副主席、上海市中青年知识分子联谊会副会长、上海市光彩事业促进会副会长、上海市企业联合会副会长、上海市企业家协会副会长、上海市民营经济研究会副会长、普陀区工商联主席等社会职务。
工作之余,汤亮博士醉心于艺术,特别对古字画有深入、精湛的研究,并根据自己的收藏和钻研心得出版了古字画鉴赏方面的专著《金刚精舍藏画赏析》(人民美术出版社,2009年)。
草书十二开册页《醉翁亭记》,纸本,每开29.5×33cm,是张瑞图1626年,由家乡福建晋江返京途经河北献县时所作。天启四年(1624)春,由于阉党和东林党之间斗争越发激烈,张瑞图为保全自己,再一次告假还乡,住在晋江城外的东湖之滨。从城北清源山上流下来的溪水都汇聚在这晋江境内最大的湖里,他极雅逸地在这里筑起“东湖草堂”、“果亭”、“晞发轩”,他的绘画名作《平远归帆图》正是这美丽东湖的真实写照。
这次回乡,他居住了两年多的时间,平日与一些好友或泛舟于湖上,或吟啸于山野,或抚琴读书,或书画自娱,过得极其悠闲自在。他向朝廷申请了一笔款子,在家乡修建了一座庙。天启五年(1625)11月,朝廷擢升张瑞图为礼部右侍郎兼翰林院侍读学士,协理詹事府事,并充《明实录》副总裁。消息传到晋江时大概已是年底,修庙的工程似未完工,所以并未立即动身回京,而是在家过了年。天启六年(1626)丙寅春,他在家乡写了《前赤壁赋》及草书王维的《偶然作》,都有时款可考。此后不久,赴京就任,他在途中遣兴时写下了《骢马行》草书卷,(见中国嘉德2011年春拍761号拍品)其题款曰:“天启丙寅北上,芋原舟中”。芋原古渡在今福州城外的闽江边上。明朝吴国伦就曾作诗《发芋原至水口》:“孤帆背指三山发,只似浮槎过日边”……一夜棹歌声不断,万山愁杀未归人。”这芋原渡是张瑞图由晋江北上京城的必经之地,以当时的交通条件,陆上骑马水里乘舟的一路走来,到他写这篇欧阳修的《醉翁亭记》时,已是“天启丙寅夏六月,北上阻雨于献县公署”了,而这里离北京尚有150公里。
张瑞图(1570年二月初六日——1641年三月二十日)字长公、无画,号二水、果亭山人、芥子、白毫庵主、白毫庵道者等,福建晋江青阳霞行人。明万历三十五年(1607)殿试第三名,初授翰林院编修,后以礼部尚书入阁,晋建极殿大学士,加少师。崇祯三年(1630),因曾为魏忠贤书丹获罪,被罢官遣归。
张瑞图书法风格独特,主要体现在用笔和结体方面。起笔以挫为主,顿挫相结合。行笔以撑为主,提按起伏,用笔跳跃;行笔之中有转动,笔画伸展,夸张,倾斜度很大,给人以奇险莫测,气势宏大的感受。在结体上,使转之处大多数是直转,圆曲的转折很少,且使转直快、干净利落,笔势劲挺,节奏明快。这种笔画流畅中有直转、飞动之中有停顿的书写效果,给人以笔调奇险而不轻浮,激昂而又充满力量的感觉。整个作品气势磅礴,章法和谐。
如果把他的作品与古人的书法加以比较,很难找到与他风格相近的作品,可以说,他在整个中国书法史中是特立独行的。在明朝末年,一批尚丑尚怪的表现主义书家:如徐渭、倪元璐、黄道周、傅山、王铎等,都没跳出传统的窠臼,而书史上将他与“邢(侗)、米(万钟)、董(其昌)”并称,以愚之管见,似为不妥,起码就他们对书法传统和书法艺术的认知取向而言,不啻于天壤云泥吧?否则,史评何以称其是“绝尘而奔”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