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就业指导课程实效性建设的思考

来源 :出国与就业·就业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l62730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在分析高职院校就业指导课程现状的基础上,结合自身的工作经验,对高职院校就业指导课程的实效建设提出了一些思路。
  【关键词】高职院校;就业指导;课程建设;实效性
  
  《大学生就业指导》课程是高职院校对大学生进行就业观念教育和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主渠道,在帮助大学生调整就业期望值、了解就业政策、掌握求职技巧、提升就业能力等方面起到了积极有效的作用。受新一轮经济危机的影响,不少用人单位经济效益下滑进而导致收支不平衡甚至破产等问题,使得社会在用人方面变得更加“挑剔”,这对高职院校就业指导课程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课程的实效性建设也显得尤为重要。
  
  一、当前高职院校就业指导课程现状
  
  1.课程设置缺乏规范性和系统性,定位不准
  教育部在教高厅〔2007〕7号文件中明确要求各高校将《就业指导课程》作为公共课纳入教学计划,但高职院校在课程形式、课程内容、课时安排、选修和必修上没有共识,在课程大纲、教学进度、考核方式等方面随意性较大。多数高职院校也没有形成专门的教研机构作为课程建设的载体,没有对课程建立严格的教学检查制度和有效的质量反馈系统。[1]另外部分高职院校对课程定位把握不准,觉得就业指导就是为毕业生介绍就业形势、政策,指导学生掌握一些应聘技巧、简历书写等表面知识,忽视了对在校学生职业素养的培育和职业生涯的规划。
  2.教学形式僵化,内容缺少针对性和实效性
  目前高职院校的就业指导课程大多数仍然采取讲座或集中授课的形式教学,没有摆脱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模式,灌输为主,缺乏互动,往往出现注重传授而缺少反馈,注重大面而忽视个体的现象。[2]教学内容没能紧密的联系专业,缺少针对性,不能体现专业特色,容易千篇一律。同时还缺乏行业特点、行业发展前景、岗位需求、职业资格认证,以及相关的社会、交际、法律、心理学等方面的知识,教学实效性不强,空泛乏味,难以引起学生的兴趣。
  3.缺少专业化的师资力量
  教育部教学[2002]18号文件明确要求,高校要建没高水平、专业化、相对稳定的就业指导教师队伍。但高职院校就业指导队伍还是以班主任、院系书记、公共课教师、就业办工作人员为主,兼职较多,专职极少。这些人员的工作内容虽然和学生联系紧密,有一定的社会经验阅历,但并不是就业指导方面的专家,缺少系统化、专业化的培训,无法对学生进行有效的指导。
  4.学生综合素质拓展活动体系不健全
  作为理论教学重要的辅助手段,学生综合素质拓展活动体系尚不健全。虽然高职院校也开展了诸如“职业生涯规划大赛”、“创业计划设计”、“专业技能比拼”等活动,但在参与性、普及性、适用性、有效性上存在不足,未能和社会需求及学生的个体成长达成一致。
  
  二、加强课程实效性建设的思路
  
  1.充分重视,合理设置,完善教学机构
  学校主要领导,必须充分认识到当前就业形势下就业指导课程的重要性,加强对就业指导课程的领导和监督工作,并将就业指导课程纳入教学计划。设立以就业指导中心为主导,协同学工、教务等相关部门的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研究所或教研室,专门负责制定、完善就业指导课程的教学大纲、考试大纲、教材使用、学生成绩评定办法和教师教学质量评价办法,组织专业人员进行教学,加强教学检查督导和质量反馈,建立健全教学文档和管理文档,建立严格的教学检查制度,建立健全相关管理。[3]
  2.内容丰富,贴近实际,注重课程实效性
  就业指导课程是一门讲究实践性和经验性的课程,课程的形式和内容必须符合用人单位对人才的具体要求,并且要针对不同专业的特点,注重实效性及针对性,促使就业指导课最大限度地接近学生未来职业。
  课程内容应包括择业指导、就业思想指导、就业政策指导、就业定位指导 、就业技巧指导、就业能力指导、就业心理指导、就业信息指导、升学及留学指导、创业指导、从业指导等内容。在教学过程中,要根据就业市场形势进行调整和完善,体现“与时俱进”。教学形式上除采取传统的讲授形式外,可以根据教学内容、结合专业特点、学生就业行业特点和学生实际需求,采用小组讨论法、案例分析法、专题讲座、模拟面试法等,最大程度的贴近职业情境,例如我院商务英语专业以某服装进出口业务公司的外贸流程为蓝本,组织学生扮演不同角色进行外贸跟单、业务订单处理及商贸函电写作等专业技能的情境模拟式实操,不仅锻炼了学生的专业能力,还加深了学生对职业的认识,促进学生主动探询职业素质的深层结构。[4]
  3.强化师资,注重培育,拓展教师视野
  就业指导课程内容涵盖面广,跨多种学科,不仅要求教师有常规的教学经历及学生工作经验,还必须掌握或熟悉教育学、伦理学、心理学、人才学、管理学、经济学、法学等多方的知识,对师资力量专业化要求很高。高职院校应该建立一支以就业指导人员为主,学生管理人员、专业课教师、德育教师及社会相关行业专家为辅的专业化队伍,才能有效推进就业指导课程的建设。此外,高职院校还应加大对就业指导课教师的业务培训,建立起与同类院校教师间联系、交流机制,鼓励教师到行业企业中去调研学习,以保证教师的思维与时代和社会保持同步。
  4.全面拓展,提高素质,构建活动体系
  围绕大学生就业指导方案,高职院校应构建素质拓展活动体系,加强学生综合素质培养,特别是学生动手能力、实践技能、组织策划、团队合作、创新意识等方面培养提升。[5]以我校为例:大一,围绕“定位与设计”主题,以讲座、校友创业经验会、素质测评和职业生涯设计大赛等形式,开展教育教学活动;大二,围绕“准备与开发”主题,通过社团活动、社会实践、加强专业知识学习,组织创业计划大赛及专业技能竞赛等途径,安排拓展活动;大三,根据“选择与适应”的主题,举办团体就业指导和个人咨询、提供就业信息、分析就业政策及就业形势等活动,开展就业指导。
  
  参考文献
  [1][3]马飙.高校就业指导课课程建设刍议[J].高校辅导员学刊,2010,
  2:43-46.
  [2][5]李柯.地方高校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体系建设研究[J].出国与就业,2010,6:44-45.
  [4]何洁.如何提升高职院校大学生就业指导课程的实效性[J].交通职业教育,2010,1:19-21.
其他文献
【摘要】2011年,大学层次毕业生数量将达到峰值,约660万人,未来相当长的时间内大学生就业压力不会减弱。因此,提高大学生的就业竞争力被摆上高校教育管理的重要日程。从加强高校学风建设的角度,阐述提升大学生就业竞争力的重要意义,同时提供进一步加强高校学风建设和大学生就业竞争力的解决途径。  【关键词】高校;就业竞争力;学风建设      加强学风建设不断提升大学生就业竞争力    ◎秦伟 伊犁师范学
【摘要】在新形势下,随着高校学生党员的数量不断增加,随之出现的诸如学生党员先进性不明显、学生党建工作缺乏创新性、发展后党员再教育和管理有所忽视、学生党员服务和奉献意识不强等问题也日益暴露出来。针对存在的问题,笔者将从现状分析与出现此类问题原因进行梳理,进而提出完善高校学生党员教育与管理工作的有效措施。  【关键词】高校;学生党员;教育;管理    大学生是建设社会主义事业的主力军,是振兴中华民族的
紫砂名壶的造型,千姿百态,有朴实的实用造型,也有奇巧的怪异造型,但总括起来分为下列各类:几何型、自然型(花塑器)、筋纹器及水平壶和茶器.
【摘要】本文提出了在当今高职院校学生职业思想道德状况中存在的问题,论述了黄炎培先生的职业道德教育思想“敬业乐群”、“劳工神圣”和“金的人格” 在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今天,对于培养职业院校学生职业道德思想的启发意义,对高职院校学生职业道德思想培养的方法进行了探索。  【关键词】职业道德;敬业乐群;劳工神圣;金的人格;团队精神    在当今,随着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高职院校的学生越来越受欢迎,他们成了面
【摘要】高等职业教育应大力推进素质拓展计划。确立以职业素质教育为核心,创建高职学生素质教育管理新模式。根据学生的特点和需求设计开发学生素质拓展的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计划,确保每名学生都能够参与进来,建立一套科学、系统的教学计划和管理程序,完善学生教育管理考核、监控、评价体系。  【关键词】高职院校;素质拓展计划;模式    大学生素质拓展计划是由教育部、共青团中央、全国学联等中央有关部委联合推行的一
【摘要】解决大学生就业难的现状,关键是培养体制改革。作为培养机构的高等学校应该积极采取就业指导中心等组织机构成立、全员专业导师制度推行及实训基地的建设与完善等对策,着力培养应用型人才。  【关键词】当前;大学生;就业;对策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随着《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的启动,我国教育事业又将进入一个改革发展的新时期。改革高校人才培养体制,提高高等学校
精神动力是党员坚定理想信念,保持先进性和发挥先锋模范作用的基础.对国有企业基层单位员工思想政治工作来说,精神动力就是积极工作、主动创新的前提,是提升员工的政治素质,
【摘要】高校辅导员是学校党组织派往基层从事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基层政工干部,是学生思想政治工作一线的组织者、教育者,在培养合格人才方面担负着重要的使命,通过“以人为本、多元辐射、集中影响、超限沟通”实现思想政治教育“润物细无声”。高校辅导员如何在学生工作上体现工作效率、效果和效益呢?  【关键词】高校辅导员;学生工作;效率;效果;效益    一、高校辅导员工作中效率、效果和效益之间的关系    
师德的好坏直接影响社会环境,进行教师道德修养的基本途径,进行教师道德修养还必须掌握的方法.良好师德的作用.爱是建立良好师德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