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名班主任,通常既承担着一个班级大大小小的日常事务管理工作,同时也还承担着该班某一学科的教学任务。如何高效、出色地完成两个不同的任务是每一名班主任都必须直面的难题。在我看来,对两者之间如何平衡的探讨是学校教育工作的出发点:教好书的同时还要育好人。经过多年的班级管理及教学实践,我总结出以下一些工作方法来处理二者的关系,归纳为“分、演、化、范”四字诀,仅供同行参考。
“分”:当分则分,不分则乱
班级日常事务,如学生考试成绩、班级纪律、卫生状况等多具有临时性与突发性的特点,不少班主任喜欢在自己的课堂上花一些时间来处理班级事务,然后再授课。我认为,多数情况下,班主任应当将班级管理与课堂教学分开处理。
班级管理与课堂教学是两种不同的工作,课堂上处理班级事务,首先会占用部分课堂教学时间,破坏课堂教学的完整性与独立性。其次,在担当班主任和科任教师两种不同角色时,所需要的工作激情是完全不同的。一堂课被分割为相对独立的两部分,根据心理注意的转移规律,其中某一个角色的效果势必会大打折扣。再者,作为受众的学生,在班主任处理与自身利益密切相关的班级事务时,必然会产生或激动亢奋或难过失落的情绪,无论是何种情绪的滋生,都会让学生在课堂上静不下心来,从而影响到课堂学习的效果。
我通常的做法是:对于在班级日常管理中需及时处理的事情,如果不能等到班会课来处理,可以选择自习课,或者课间,做到教学与管理分开,有序进行。
“演”:红黑两脸,一人扮演
班主任工作的基本任务是协调来自各方面对学生的要求和影响,有计划地组织全班学生的教育活动,做好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并对他们的学习、劳动、课外活动和课余生活等全面负责。在这样的全面要求下,班主任往往充当着一个班级中不受学生欢迎的“黑脸”角色,学生常抱怨班主任管得太宽太细,既啰嗦又喜欢讲大道理。
相比之下,科任教师的班级管理相对来说就要简单轻松得多,与学生的冲突也较少。只要教学得法,与学生相处得当,他们更易与学生亲近,是学生欢迎的“红脸”角色。作为一名班主任,除了要在班级日常事务管理中唱“黑脸”,更要学会在课堂教学组织中唱“红脸”,一人来扮演这两种角色。“黑脸”需要“红脸”的中和,“红脸”需要“黑脸”来平衡。只有这样,班集体方能积极向上、严肃活泼:学生学习方能松弛有度、融洽高效。
“化”:润物无声,潜移默化
要将班级的每一个学生都教育成材,仅仅依靠班主任一个人的力量是远远不够的,每一个科任教师在教书的同时也应承担起育人的义务和责任。唯有各科教师齐心协力、齐抓共管,方能让更多的学生成为品学兼优的人。
在担任班主任的同时,我充分发挥自己身为班级语文教师的优势,在教学的过程中,始终不忘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品德教育。语文课本成为我教育学生的优秀教材,如讲到史铁生的《我与地坛》时,设计思考题让学生讲述一个生活中父母关心呵护自己的细节,在这个过程中引导学生感恩父母,孝敬父母:又如学到余秋雨的《道士塔》,在课堂上我以幻灯片的形式再现了那一段不堪回首的屈辱历史,激发了学生努力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壮志雄心。
可以这样说,语文教材几乎每一课都可以挖掘出有助于学生个性成长的有益素材。正所谓“润物细无声”,只要利用得当,每天进步一点点,日积月累,于无声处的教化,最终能让我们获得良好的教育效果。
“范”:“教”“育”相长,以身为范
“教”与“育”本身是学校工作中不可分割的两个方面,虽说教书与育人统一在每一个教育工作者身上,是每一个教育工作者应尽的责任与义务,但在实际工作中,我们不得不承认:于科任教师而言,“教”之意义重于“育”:于班主任而言,“育”之意义重于“教”。两者既有区别,又相互统一。如何将两者统一起来?让二者相互促进相互提高,发挥二者的合力作用?我觉得最好的做法是以身为范。
作为班主任,我深深地懂得“言传不如身教”的重要作用,多数情况下,在学习生活中做学生的表率甚过一切说教。所以我在担任班级语文教学工作时,时刻按照身为班主任时对学生的严格要求来规范自己,以弥补作为班主任时“言传”多于“身教”的一面。在平时的教学工作中,少说教,多做实事,注意好每一个细节,力争在各个方面做学生的榜样。可以这样说,作为语文教师的我,是作为班主任的我的切实践行者。反过来,山于我在教学中的示范作用,又让我在开展班主任工作时有了说话的底气。这样在学生面前,虽然我的工作角色有差别,但却是一个言行一致、表里如一的完整的人。
同样,担任班主任时,如果能够结合学科教学的特点来进行班级管理,也是对自身学科的一种促进和推广。我在班主任工作中尝到了这方面的甜头。如在父亲节、母亲节,让学生给父母写一封感恩信,春节给亲朋好友写一些祝福问候语,通过这些活动让学生在懂得感恩父母、关心他人的同时,也认识到生活之中处处有语文,进而提高他们学习语文的兴趣,最终达到“教”“育”相长的效果。
“分”:当分则分,不分则乱
班级日常事务,如学生考试成绩、班级纪律、卫生状况等多具有临时性与突发性的特点,不少班主任喜欢在自己的课堂上花一些时间来处理班级事务,然后再授课。我认为,多数情况下,班主任应当将班级管理与课堂教学分开处理。
班级管理与课堂教学是两种不同的工作,课堂上处理班级事务,首先会占用部分课堂教学时间,破坏课堂教学的完整性与独立性。其次,在担当班主任和科任教师两种不同角色时,所需要的工作激情是完全不同的。一堂课被分割为相对独立的两部分,根据心理注意的转移规律,其中某一个角色的效果势必会大打折扣。再者,作为受众的学生,在班主任处理与自身利益密切相关的班级事务时,必然会产生或激动亢奋或难过失落的情绪,无论是何种情绪的滋生,都会让学生在课堂上静不下心来,从而影响到课堂学习的效果。
我通常的做法是:对于在班级日常管理中需及时处理的事情,如果不能等到班会课来处理,可以选择自习课,或者课间,做到教学与管理分开,有序进行。
“演”:红黑两脸,一人扮演
班主任工作的基本任务是协调来自各方面对学生的要求和影响,有计划地组织全班学生的教育活动,做好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并对他们的学习、劳动、课外活动和课余生活等全面负责。在这样的全面要求下,班主任往往充当着一个班级中不受学生欢迎的“黑脸”角色,学生常抱怨班主任管得太宽太细,既啰嗦又喜欢讲大道理。
相比之下,科任教师的班级管理相对来说就要简单轻松得多,与学生的冲突也较少。只要教学得法,与学生相处得当,他们更易与学生亲近,是学生欢迎的“红脸”角色。作为一名班主任,除了要在班级日常事务管理中唱“黑脸”,更要学会在课堂教学组织中唱“红脸”,一人来扮演这两种角色。“黑脸”需要“红脸”的中和,“红脸”需要“黑脸”来平衡。只有这样,班集体方能积极向上、严肃活泼:学生学习方能松弛有度、融洽高效。
“化”:润物无声,潜移默化
要将班级的每一个学生都教育成材,仅仅依靠班主任一个人的力量是远远不够的,每一个科任教师在教书的同时也应承担起育人的义务和责任。唯有各科教师齐心协力、齐抓共管,方能让更多的学生成为品学兼优的人。
在担任班主任的同时,我充分发挥自己身为班级语文教师的优势,在教学的过程中,始终不忘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品德教育。语文课本成为我教育学生的优秀教材,如讲到史铁生的《我与地坛》时,设计思考题让学生讲述一个生活中父母关心呵护自己的细节,在这个过程中引导学生感恩父母,孝敬父母:又如学到余秋雨的《道士塔》,在课堂上我以幻灯片的形式再现了那一段不堪回首的屈辱历史,激发了学生努力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壮志雄心。
可以这样说,语文教材几乎每一课都可以挖掘出有助于学生个性成长的有益素材。正所谓“润物细无声”,只要利用得当,每天进步一点点,日积月累,于无声处的教化,最终能让我们获得良好的教育效果。
“范”:“教”“育”相长,以身为范
“教”与“育”本身是学校工作中不可分割的两个方面,虽说教书与育人统一在每一个教育工作者身上,是每一个教育工作者应尽的责任与义务,但在实际工作中,我们不得不承认:于科任教师而言,“教”之意义重于“育”:于班主任而言,“育”之意义重于“教”。两者既有区别,又相互统一。如何将两者统一起来?让二者相互促进相互提高,发挥二者的合力作用?我觉得最好的做法是以身为范。
作为班主任,我深深地懂得“言传不如身教”的重要作用,多数情况下,在学习生活中做学生的表率甚过一切说教。所以我在担任班级语文教学工作时,时刻按照身为班主任时对学生的严格要求来规范自己,以弥补作为班主任时“言传”多于“身教”的一面。在平时的教学工作中,少说教,多做实事,注意好每一个细节,力争在各个方面做学生的榜样。可以这样说,作为语文教师的我,是作为班主任的我的切实践行者。反过来,山于我在教学中的示范作用,又让我在开展班主任工作时有了说话的底气。这样在学生面前,虽然我的工作角色有差别,但却是一个言行一致、表里如一的完整的人。
同样,担任班主任时,如果能够结合学科教学的特点来进行班级管理,也是对自身学科的一种促进和推广。我在班主任工作中尝到了这方面的甜头。如在父亲节、母亲节,让学生给父母写一封感恩信,春节给亲朋好友写一些祝福问候语,通过这些活动让学生在懂得感恩父母、关心他人的同时,也认识到生活之中处处有语文,进而提高他们学习语文的兴趣,最终达到“教”“育”相长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