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兴趣是入门的向导、探索的动力、创新的前提,兴趣也是最好的老师。近年来,随着大学音乐教育专业的扩大招生。学生入学时专业素质的差距越来越大,有部分学生甚至对声乐演唱根本谈不上什么兴趣,这也成了声乐教师面临的一大难题。然兴趣是可以培养激发的,针对此种现象,笔者就声乐教学中教师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因材施教、对症下药”、“多管齐下、角色转换”等六个方面做了系统的阐述和分析。
[关键词]声乐教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在声乐教学中,我们常常会碰到这样的一些学生,“反应迟钝、目光呆滞、木无表情……”,这是最让声乐教师深感头疼的。究其原因,这部分学生一类是对音乐作品理解不够,还有一类是根本就对声乐学习没有什么兴趣,更别说去深入领会了。近年来,随着大学音乐教育专业的扩大招生,学生入学时专业素质的差距越来越大,而且有部分学生并不是自己想学音乐专业,而是被父母逼着来学的,对声乐演唱根本谈不上什么兴趣,这也成了声乐教师面临的一大难题。在这种情况下声乐教师仍沿用传统的一对一的模式,最终导致的结果是——声乐基础或条件好的同学脱离了师范性而趋于专业表演,差一些的同学则觉得声乐无望而破罐子破摔,更加激不起任何声乐学习的兴趣。针对此种现象,如何有效地激发学生对声乐学习的兴趣,成了声乐教师必须攻克的一大课题。
兴趣是入门的向导、探索的动力、创新的前提。如何引导学生对声乐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笔者归纳如下几点:
1 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教师之间,学生之间,无论在歌唱方法,技能技巧,教学方法手段,先天的生理心理条件以及个性上都存在着极大的差异。这种差异在声乐小组课教学中,由于师生之间的频繁交流更为突出。声乐课教学中,师生配合是否默契,学生对教师的教学水平,教学方法,教学态度是否认可,是能不能达到预定教学目的的一个关键性环节。在声乐教学中,教师的教学态度,个性品质决定着是否能营造一种宽松的,和谐的,互动的课堂气氛。从而直接影响学生的歌唱兴趣,制约学生歌唱能力的发展及良好歌唱心理的形成。
教师之间,学生之间的个体差异是客观存在的,每个教师在接手一批新生的时候,都要经过一段磨合期。由陌生到熟悉,由不了解到了解,由一般了解到深入了解,由点滴了解到全面了解……一个成功的教师,往往对自己的学生都了如指掌,对他们的专业素养、生活习惯、品性等等,都有全面的了解。要想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必须了解了他们的情况后才能对症下药。经过一段磨合期后,教师的心里对每个学生的整体状况就应该心里有数了。可以将学生分为几类,比如按声音条件分可以分为条件好的、条件一般的……按性格分,可分为外向的、内向的、胆汁质的、粘液质的……按心理素质分可分为心理素质稳定的、心理素质不稳定的、自信的、缺乏自信的……只有充分了解了自己学生的特性,才能“投其所好”,找到方法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正所谓: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2 因材施教对症下药
每个人的嗓音结构都是不完全相同的,有的人嗓音很宽,适合唱戏剧性歌曲,有的人嗓音很窄,适合唱抒情歌曲,那么。在训练这两种嗓音时就应因材施教,不同问题要不同对待,如果对待戏剧性嗓音的人像对待抒情嗓音的人一样,让他找集中的声音,在训练中声音捏得很细,久而久之,这个人可能就再也唱不出声音来。有的人长了女中音的声带,女高音的腔体,或者反之。也有的人长了男高音的声带,男中音的腔体。对于这些特殊情况,都应该有针对性的训练。另外,教师不应当将自己的喜好强加于学生,不能因为自己喜欢甜、脆、亮的东西,就试图把所以的学生都训练成这样的音色,教师要为学生着想,要找到最适合于学生的声音,而不是找到老师自己最喜欢的声音。有的人嗓音很窄,可是老师喜欢宽大的声音,结果学生因嗓子胜任不了那种声音而使声音显得苍白无力,许多学生嗓子唱坏正是由于这样的原因。声乐教师要善于发现每个学生的声音特点,要努力发掘学生的音乐潜能,而不要根据个人的喜好随意改变学生的演唱风格。试想,如果你教了十个学生,让十个学生都出一样的声音,对于个别学生而言,可能比较适合,但其他学生就永远不会有进步。教师要尽量站在学生立场考虑问题,这样,学生成功的可能性会很大,学生成功了老师才能成功。
3 多管齐下角色变换
声乐课不同于理论大课,属于技能小课,授课过程以师生一对一方式为主。长此以往,声乐课形成了单调枯燥乏味的局面,大学声乐教学变成了培养专业人才的教学,从而让一些原本基础不好的学生更望而却步。
在声乐教学中,要让学生主动吸收知识而不是被动接受,改变“一对一”的教学格局,不失为一个好方法。声乐教师要想到我们所培养的大多数是置身于讲台的中小学音乐教师。而不是专门培养舞台上的歌唱演员。因此,声乐课应尽量为学会上创造自己的讲台,来亲身体验为师的感觉,从而树立学生的为师意识。在声乐课堂教学设计上,要积极加大教法内容的比重,声乐教师可以每周增设一节以声乐作品为内容的教学实践课,先指定几首曲目让同学们任选其一,然后课下学生可以查阅资料,形成教学方案,并自己设计一个课堂,书面教案的格式和内容要按照中小学音乐教案要求完成,利于活跃课堂气氛的趣味性知识要鼓励学生积极涉猎。最初教师要指导学生如何进行备课,学生讲课的时候教师在下面要和其他同学一样,认真思考问题和接受问题,使学生真正进入角色,全身心地发挥自己的讲说技能,切实体验为人师的感觉,在学生讲课完毕后,教师要组织听课同学进行讲评,这样可以使学生得到更全面的交流,从而丰富讲课经验。
角色一变换,对学生来说自然是新鲜的,此外,集中的大课、个别的分组课和单独的小课等授课方式交替使用,多管齐下,多种方法并举,让声乐教学不再显得那么单调枯燥乏味。自然而然就能激发学生对声乐学习兴趣。
4 以身作则言传身教
声乐艺术同其他学科一样,不可能脱离相关门类而单独存在,在进入大学音乐教育阶段,由于学生对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领域的知识有了大致的认识或了解,因而,在该阶段的声乐教学应该尽量抓住相应环节进行全面的知识渗透,使学生在声乐课程中领略其他文化知识的魅力。经过多年的学习和实践,笔者认为,提高声乐教师的综合素质,开阔其艺术视野,加强全面的艺术修养,应是我们永远追求的目标也是提高演唱水平和艺术档次的不可忽视的部分,学习中外音乐史,了解各时代音乐作品产生的背景,以及作曲家的生平等,对演唱好声乐作品是十分重要的。向不同音乐表演专业学习和尽可能地欣赏古今中外的音乐作品,对丰富音乐知识,加强音乐素养。增强美感是必不可少的。此外,对姊妹艺术的了解、学习、欣赏也很必要。
要给学生半桶水,就要自己准备一桶水,何况现在是信息万变的时代,一个博学多才的声乐教师,一定有他独特的人格魅 力,通过自己的以身作则、言传身教,一定能够让身边的学生受到陶冶和净化,亲其师而信其道,让学生崇敬和信服了,自然会对声乐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
5 以声感人以情动人
一个好的声乐教师,不仅要有过硬的基本功、甜润的嗓音,同时他也是一个教育家,不仅要传授知识,专业技能,而且要和风细雨、润物无声。教师的教学语言亲切、轻柔,从心理学角度看,“亲切”、“轻柔”能抚慰心灵,能使躁动的心平静下来。让人觉得可亲和、温馨,从心灵深处自然而然地产生一种快乐的体验。在教学中,学生的行为在很大程度上以他们的情绪为转移。因此,教师应为学生提供一个友好的氛围,用平等、亲切的态度对待学生,让学生感受到老师对自己的尊重和喜爱,使其获得心理上的愉悦和满足,教师甜美的柔声细语能拉进与学生之间的距离,让学生得到尊重的同时也获得了心灵的满足。教师的唱功了得,唱出来的声音足以感动自己的学生;教师的教功了得,真正教书育人,对学生充满情真意切的关怀,正所谓“以声感人、以情动人”,从而提高了学生对声乐学习的兴趣。
6 一视同仁鼓励为上
教师在授课中的一言一行,对学生的心理活动都会产生微妙的影响,歌唱活动是由心理活动带动生理活动来实现的,我们应多给学生精神上的鼓励,唤起学生积极向上的心态,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对由于性格的原因导致自信心不强的学生要特别耐心,不同的性格特征虽有一定的遗传因素,但与每个人所处的生活环境的熏陶和所受的教育关系很大,性格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可以自我调节、自我修养的,性格的修养是一辈子的事,没有人能说自己的性格已经很完美很成熟,用不着继续进行修养了,所以,教师要指出学生性格上的不足和弱点,帮助他有针对性地进行自我调节、自我修养。实际上,在学生中存在着不同的年龄、阅历、音乐基础、生活环境,存在着不同的生理、心理、智力状况,各人的心理活动是千差万别的,都有自己独特的个性。教师对学生出现不良的心理活动要及时地觉察和纠正,对困难多基础浅的学生要一视同仁,不要有伤害其自信心的语言和态度,要多表扬、少斥责,点滴进步都应予以肯定。鼓励是在声乐教学中学生与老师积极配合产生一定效果时老师对学生的激励和赞赏。一个赞许的眼神,一句表扬的话语,都会使学生呢感兴奋不已、回味无穷。有的教师虽然对声乐教学很热爱,但在教学中,由于学生素质不一样,老师往往偏爱一些认真学习、反应快的学生。老师恨铁不成钢,学生便破罐子破摔。老师从言语、表情中流露出来的不满意情绪常常会挫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久而久之,学生将丧失对唱歌的兴趣。教师只有克制自己的情绪,以一种积极的心态去注重学生的优点,挖掘他们的长处,发现学生的点滴进步,及时地进行有效反馈、评价,给学生更多的鼓励和表扬,用语言来传达对学生的爱和期待,才会使他们心情愉快地主动参加学习,享受唱歌所带来的快乐,增强对声乐学习的兴趣。
参考文献
[1]孙一波,论声乐教学中的情感培养[J],艺术教育,2004年
[2]陈泓茹,对高师声乐教学改革的思考[J],南京艺术学院学报.2006年
[3]曾泓,声乐教学法课初探[J],中国音乐教育,2003年
[4]詹士华,高师音乐教育改革的瓶颈探究[J],艺术教育,2004年
[5]俞子正,田晓宝,声乐教学论[M],重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年
[关键词]声乐教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在声乐教学中,我们常常会碰到这样的一些学生,“反应迟钝、目光呆滞、木无表情……”,这是最让声乐教师深感头疼的。究其原因,这部分学生一类是对音乐作品理解不够,还有一类是根本就对声乐学习没有什么兴趣,更别说去深入领会了。近年来,随着大学音乐教育专业的扩大招生,学生入学时专业素质的差距越来越大,而且有部分学生并不是自己想学音乐专业,而是被父母逼着来学的,对声乐演唱根本谈不上什么兴趣,这也成了声乐教师面临的一大难题。在这种情况下声乐教师仍沿用传统的一对一的模式,最终导致的结果是——声乐基础或条件好的同学脱离了师范性而趋于专业表演,差一些的同学则觉得声乐无望而破罐子破摔,更加激不起任何声乐学习的兴趣。针对此种现象,如何有效地激发学生对声乐学习的兴趣,成了声乐教师必须攻克的一大课题。
兴趣是入门的向导、探索的动力、创新的前提。如何引导学生对声乐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笔者归纳如下几点:
1 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教师之间,学生之间,无论在歌唱方法,技能技巧,教学方法手段,先天的生理心理条件以及个性上都存在着极大的差异。这种差异在声乐小组课教学中,由于师生之间的频繁交流更为突出。声乐课教学中,师生配合是否默契,学生对教师的教学水平,教学方法,教学态度是否认可,是能不能达到预定教学目的的一个关键性环节。在声乐教学中,教师的教学态度,个性品质决定着是否能营造一种宽松的,和谐的,互动的课堂气氛。从而直接影响学生的歌唱兴趣,制约学生歌唱能力的发展及良好歌唱心理的形成。
教师之间,学生之间的个体差异是客观存在的,每个教师在接手一批新生的时候,都要经过一段磨合期。由陌生到熟悉,由不了解到了解,由一般了解到深入了解,由点滴了解到全面了解……一个成功的教师,往往对自己的学生都了如指掌,对他们的专业素养、生活习惯、品性等等,都有全面的了解。要想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必须了解了他们的情况后才能对症下药。经过一段磨合期后,教师的心里对每个学生的整体状况就应该心里有数了。可以将学生分为几类,比如按声音条件分可以分为条件好的、条件一般的……按性格分,可分为外向的、内向的、胆汁质的、粘液质的……按心理素质分可分为心理素质稳定的、心理素质不稳定的、自信的、缺乏自信的……只有充分了解了自己学生的特性,才能“投其所好”,找到方法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正所谓: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2 因材施教对症下药
每个人的嗓音结构都是不完全相同的,有的人嗓音很宽,适合唱戏剧性歌曲,有的人嗓音很窄,适合唱抒情歌曲,那么。在训练这两种嗓音时就应因材施教,不同问题要不同对待,如果对待戏剧性嗓音的人像对待抒情嗓音的人一样,让他找集中的声音,在训练中声音捏得很细,久而久之,这个人可能就再也唱不出声音来。有的人长了女中音的声带,女高音的腔体,或者反之。也有的人长了男高音的声带,男中音的腔体。对于这些特殊情况,都应该有针对性的训练。另外,教师不应当将自己的喜好强加于学生,不能因为自己喜欢甜、脆、亮的东西,就试图把所以的学生都训练成这样的音色,教师要为学生着想,要找到最适合于学生的声音,而不是找到老师自己最喜欢的声音。有的人嗓音很窄,可是老师喜欢宽大的声音,结果学生因嗓子胜任不了那种声音而使声音显得苍白无力,许多学生嗓子唱坏正是由于这样的原因。声乐教师要善于发现每个学生的声音特点,要努力发掘学生的音乐潜能,而不要根据个人的喜好随意改变学生的演唱风格。试想,如果你教了十个学生,让十个学生都出一样的声音,对于个别学生而言,可能比较适合,但其他学生就永远不会有进步。教师要尽量站在学生立场考虑问题,这样,学生成功的可能性会很大,学生成功了老师才能成功。
3 多管齐下角色变换
声乐课不同于理论大课,属于技能小课,授课过程以师生一对一方式为主。长此以往,声乐课形成了单调枯燥乏味的局面,大学声乐教学变成了培养专业人才的教学,从而让一些原本基础不好的学生更望而却步。
在声乐教学中,要让学生主动吸收知识而不是被动接受,改变“一对一”的教学格局,不失为一个好方法。声乐教师要想到我们所培养的大多数是置身于讲台的中小学音乐教师。而不是专门培养舞台上的歌唱演员。因此,声乐课应尽量为学会上创造自己的讲台,来亲身体验为师的感觉,从而树立学生的为师意识。在声乐课堂教学设计上,要积极加大教法内容的比重,声乐教师可以每周增设一节以声乐作品为内容的教学实践课,先指定几首曲目让同学们任选其一,然后课下学生可以查阅资料,形成教学方案,并自己设计一个课堂,书面教案的格式和内容要按照中小学音乐教案要求完成,利于活跃课堂气氛的趣味性知识要鼓励学生积极涉猎。最初教师要指导学生如何进行备课,学生讲课的时候教师在下面要和其他同学一样,认真思考问题和接受问题,使学生真正进入角色,全身心地发挥自己的讲说技能,切实体验为人师的感觉,在学生讲课完毕后,教师要组织听课同学进行讲评,这样可以使学生得到更全面的交流,从而丰富讲课经验。
角色一变换,对学生来说自然是新鲜的,此外,集中的大课、个别的分组课和单独的小课等授课方式交替使用,多管齐下,多种方法并举,让声乐教学不再显得那么单调枯燥乏味。自然而然就能激发学生对声乐学习兴趣。
4 以身作则言传身教
声乐艺术同其他学科一样,不可能脱离相关门类而单独存在,在进入大学音乐教育阶段,由于学生对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领域的知识有了大致的认识或了解,因而,在该阶段的声乐教学应该尽量抓住相应环节进行全面的知识渗透,使学生在声乐课程中领略其他文化知识的魅力。经过多年的学习和实践,笔者认为,提高声乐教师的综合素质,开阔其艺术视野,加强全面的艺术修养,应是我们永远追求的目标也是提高演唱水平和艺术档次的不可忽视的部分,学习中外音乐史,了解各时代音乐作品产生的背景,以及作曲家的生平等,对演唱好声乐作品是十分重要的。向不同音乐表演专业学习和尽可能地欣赏古今中外的音乐作品,对丰富音乐知识,加强音乐素养。增强美感是必不可少的。此外,对姊妹艺术的了解、学习、欣赏也很必要。
要给学生半桶水,就要自己准备一桶水,何况现在是信息万变的时代,一个博学多才的声乐教师,一定有他独特的人格魅 力,通过自己的以身作则、言传身教,一定能够让身边的学生受到陶冶和净化,亲其师而信其道,让学生崇敬和信服了,自然会对声乐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
5 以声感人以情动人
一个好的声乐教师,不仅要有过硬的基本功、甜润的嗓音,同时他也是一个教育家,不仅要传授知识,专业技能,而且要和风细雨、润物无声。教师的教学语言亲切、轻柔,从心理学角度看,“亲切”、“轻柔”能抚慰心灵,能使躁动的心平静下来。让人觉得可亲和、温馨,从心灵深处自然而然地产生一种快乐的体验。在教学中,学生的行为在很大程度上以他们的情绪为转移。因此,教师应为学生提供一个友好的氛围,用平等、亲切的态度对待学生,让学生感受到老师对自己的尊重和喜爱,使其获得心理上的愉悦和满足,教师甜美的柔声细语能拉进与学生之间的距离,让学生得到尊重的同时也获得了心灵的满足。教师的唱功了得,唱出来的声音足以感动自己的学生;教师的教功了得,真正教书育人,对学生充满情真意切的关怀,正所谓“以声感人、以情动人”,从而提高了学生对声乐学习的兴趣。
6 一视同仁鼓励为上
教师在授课中的一言一行,对学生的心理活动都会产生微妙的影响,歌唱活动是由心理活动带动生理活动来实现的,我们应多给学生精神上的鼓励,唤起学生积极向上的心态,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对由于性格的原因导致自信心不强的学生要特别耐心,不同的性格特征虽有一定的遗传因素,但与每个人所处的生活环境的熏陶和所受的教育关系很大,性格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可以自我调节、自我修养的,性格的修养是一辈子的事,没有人能说自己的性格已经很完美很成熟,用不着继续进行修养了,所以,教师要指出学生性格上的不足和弱点,帮助他有针对性地进行自我调节、自我修养。实际上,在学生中存在着不同的年龄、阅历、音乐基础、生活环境,存在着不同的生理、心理、智力状况,各人的心理活动是千差万别的,都有自己独特的个性。教师对学生出现不良的心理活动要及时地觉察和纠正,对困难多基础浅的学生要一视同仁,不要有伤害其自信心的语言和态度,要多表扬、少斥责,点滴进步都应予以肯定。鼓励是在声乐教学中学生与老师积极配合产生一定效果时老师对学生的激励和赞赏。一个赞许的眼神,一句表扬的话语,都会使学生呢感兴奋不已、回味无穷。有的教师虽然对声乐教学很热爱,但在教学中,由于学生素质不一样,老师往往偏爱一些认真学习、反应快的学生。老师恨铁不成钢,学生便破罐子破摔。老师从言语、表情中流露出来的不满意情绪常常会挫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久而久之,学生将丧失对唱歌的兴趣。教师只有克制自己的情绪,以一种积极的心态去注重学生的优点,挖掘他们的长处,发现学生的点滴进步,及时地进行有效反馈、评价,给学生更多的鼓励和表扬,用语言来传达对学生的爱和期待,才会使他们心情愉快地主动参加学习,享受唱歌所带来的快乐,增强对声乐学习的兴趣。
参考文献
[1]孙一波,论声乐教学中的情感培养[J],艺术教育,2004年
[2]陈泓茹,对高师声乐教学改革的思考[J],南京艺术学院学报.2006年
[3]曾泓,声乐教学法课初探[J],中国音乐教育,2003年
[4]詹士华,高师音乐教育改革的瓶颈探究[J],艺术教育,2004年
[5]俞子正,田晓宝,声乐教学论[M],重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