扎根生活 学习语文

来源 :语文周报·初中教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engcours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全国中语会理事长刘国正指出:“语文天然是与生活联系在一起的,语文即生活,生活即语文。”语文学习不可能脱离生活,否则就是无实际生活基础的“空中楼阁”,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语文教学如果脱离学生的实际生活,不去关注学生的生活体验和情感经历,将会造成语文教学人文价值、人文底蕴的严重流失。因而,语文学习必须与生活紧密相连,扎根生活,让语文学习焕发出生活的七彩阳光。
  一、让语文课堂充满生活
  即让学生在语文课堂上调动起自己的生活体验,去感受作者的情感,在不知不觉中进入作品的境界,与作者产生共鸣。如,学习朱自清先生的《背影》一文时,让学生打开记忆的大门,想想在自己的日常生活中,父母、亲人是怎样关爱自己的,有什么具体感人的事例或细节,然后以《难忘父(母)亲的 ____ 》为话题,即兴讲话。学生谈得很投入、很有情、很精彩。如,《难忘妈妈的泪水》《难忘爸爸的微笑》《难忘奶奶的白发》《难忘爷爷的拐杖》等。除了让学生畅谈自己的生活经历,还可以让他们亲自动手去做,这样生活味就更浓了。学习鲁迅先生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时,事先准备好了竹筛、小木棒、绳子,课堂上让学生到讲台上将“捕鸟”的过程亲自动手做一遍,体会文中扫、支、撒、系、拉、罩等一系列动词的准确运用,更体会其间浓郁的生活情趣,并建议大家下雪时在家中试一试。学习《孔乙己》一文时,甚至让学生穿起长衫,做起动作,说些“之乎者也”,把孔乙己的形神再现出来,这些做法,使学生对课文内容有了一种更直观的生活感受。
  二、让生活成为语文课堂
  生活本身就是语文学习的最好课堂,这就是一直倡导的“大语文观”。所以,让生活成为语文学习的课堂,必然是语文学习重要、有效而又必不可少的途径之一。新大纲明确要求:“语文教学要密切联系社会生活,开发现代生活中的语文学习资源。”对此,有以下几种做法:
  (一)赏析精彩的广告词。电视中的很多广告词,精彩纷呈,如,谐音妙用的“咳不容缓”、“干干干,肝可怎么办”,令人回味的“年轻,没有什么不可以”、“好迪真好,大家好才是真的好”,夸张渲染的“难舍最后一滴”,等等。让学生搜集自己喜爱的电视广告,并作简要分析,为什么好,好在哪里。
  (二)走进生活写作文。针对写作文学生总是闭门造车、无真情实感的问题,让学生走进生活写作文。如,走上集市写人物肖像,学生便兴高采烈,写出的人物就生动形象,栩栩如生;以“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为主题进行社会采访,以“生活越来越好”为主题展开社会调查,然后写采访记和调查报告。
  (三)举办时事论坛。北京申奥成功举国欢腾,08北京奥运会吉祥物的含义,“两会”的内容及意义,“神州九号”飞向蓝天世人瞩目,等等。对于这些时政大事,要求学生要予以关注,并有自己的思考和见解,然后相互交流,发表看法。
  (四)撷取生活的小浪花。就是要随时抓住生活中闪光的东西,特别是那些能引发学生思考,给学生心灵、思想以震动的人和事,用来作为语文学习的素材。
  在生活中学语文,由于生动形象,真实可感,不但增强了学生学习的兴趣,而且养成了学生时时学、事事学、处处学的良好习惯,实在是益处多多。
  三、感悟生活,升华语文课堂
  如果说生活是语文学习的源泉,那么感悟生活则是语文学习的生命。生活是博大精深、丰富多彩的,但同时又是纷繁复杂、真伪相间的。只有通过自己对生活的感悟,才能吸取生活中的各种精华,充实自己,提高自己。如,一位学生的作文《感受母爱》,叙述自己与母亲去集上买菜,卖菜的是一位怀抱婴儿的母亲。这位学生极尽笔墨写出这位母亲眼中流淌的温情脉脉的母爱,连“我”的母亲问她价钱都无暇顾及。接着母亲转过脸来问“我”:“买吗?” “我”忽然觉得母亲的话语是那么温柔,眼神是那么可亲,感谢上苍,让“我”在瞬间悟到了母爱是相同的伟大。这位学生的作文的可贵之处,就在于能抓住生活中平淡的瞬间,并从中感受到了真情的所在。
  生活中很多现象确实是很值得深思的,也只有经过深思和感悟,才能发现其中深刻的内涵。如,骑自行车上坡,要费力地曲线前进,是在前进中曲折,在曲折中前进;而下坡呢,事故、灾难往往都在此时,“一路顺风”中却暗含着危机。落叶满天,是秋的象征,是凋零的写照,是凄清的物化。不经过思考感悟,怎能写出这其间的深刻内涵!
  “新课程标准”指出:“(语文的)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应该让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触语文材料,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这其中的“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强调的就是广阔的生活。“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生活是语文学习的源泉,只有扎根于生活,与生活紧密相连,语文学习才能焕发蓬勃生机。
其他文献
近年来,由于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初中教育走进了“瞄准中考”、片面追求升学率的误区。普遍看来,重智育轻全面发展,重尖子生轻面向全体,重理论知识轻动手实践,重知识灌输轻能力培养,重接受轻探索,重智能轻情商,重划一性轻个性。教师不管学生现状如何,讲究“一步到位”,导致教学内容偏难,拨高过早、过快。出现了相当一部分学困生,两极分化现象越来越严重,学生厌学现象越来越普遍,失学现象屡禁不止。  “低重心教学改革
期刊
对于作文,学生是什么样的一种感情呢?是像一个训练有素、身怀绝技的演员,找到一个表演的机会,心里充满着聆听掌声的激动;还是像去会见一个知心朋友,心里甜丝丝的,充盈着倾诉的渴望;还是像去对付一场没有准备的考试,难以回避又要强作欢颜,心里充塞着无可奈何的厌倦?其实,作文像一个有感情的孩子。你喜欢它,它就对你笑;你应付它,它就冷漠你;你讨厌它,它就背对着你。许多学生常常感慨作文难写,好作文更难写。羡慕别人
期刊
初中阶段是学生形成正确人生观、世界观的关键时期,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纪律、有知识的高素质的人,是时代赋予的要求,也是广大家长对学校的嘱托。学生良好思想品德的形成是一个渐进的过程,赫尔巴特说:“如果不坚强而温和地抓住管理的缰绳,任何功课的教育都是不可能的。”这话道出了班级管理工作的重要性。班主任是班级工作的组织者、管理者和策划者,如何实现魏书生所说的“班级管理的重要目的是要培养学生良好的习惯和品质
期刊
曾经有人问过我,作为一名老师你最幸福的是什么时候,当时我真不知都该如何回答这个问题。是呀,是什么时候呢?是学生对老师的关心?是学生考了满分?还是学生考上了理想的学府?我一直对这个问题有所困惑。去年5月份,我所带的班里有名学生,在疆内初中班的考试中数学获得满分,当这一捷报传到我们学校、传到我的耳边时,我当时不知道该用什么样的语言来形容自己的心情。当时只听到别人对我的赞许声,静下心来我在想,也算我的努
期刊
小学语文教学“少、慢、差、费”的现象的确引人深思,追根溯源,原因甚多。其中,小语考试内容的片面性与评价方法的单一性,是影响语文教学效果的重要因素之一。受应试教育的束缚,评价语文教师的教学和学生学习语文的效果单纯用考试的分数来衡量,这种单一的考试评价方法也制约了语文教学全面的提高与发展。《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 语文课程评价具有检查、诊断、反馈、激励、甄别和选拔等多种功能,其目的不仅是为了考查学生
期刊
主语在前,谓语在后,这是正常语序。如果次序相反,就是主谓变式句。按照句子作用(或说话的目的),句子一般分为四种类型,主谓倒装句也不例外。  1、陈述型。如:  ①不腆敝邑。(《崤之战》)  ②宜乎,百姓之谓我爱也。(《齐桓晋文之事》)  例①是弦高的言辞,“不富足,我们国家”,平静从容,谦恭之至,弦外之音却是“我们郑国也不是弱小可欺的”。例②的意思是“老百姓说我吝啬是有些道理的”,“宜乎”提前,以
期刊
在传统的语文课堂上,文言文教学讲究“字字落实,句句清楚”的“八字真经”,其结果是老师教得辛苦,学生学得吃力,甚至学生厌烦学习文言文。其实文言文不只学习字、词、句等基本知识,还应对文言作品进行适当的鉴赏、评析,体味文中的情,想象文中的景,领悟文中的道,感受文中的雅。让学生尝试发掘文言文的美点,加强朗读指导,促进学生从文字浅层的认识到内涵的理解的转化。这是文言文教学的终极目标,也是文言文教学追求的最高
期刊
作业是语文教学的基本方法之一,是反馈、调控教学过程的实践活动,也是在教师的指导下,由学生独立运用训练技能和亲身体验知识的自我教育过程。语文老师要树立“作业即自学”的观念,才能在语文课堂上真正体现学生是学习主人公的地位。它不仅可以加深学生对语文基础知识的理解和掌握,而且有助于形成熟练的技能和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  在新一轮课程改革的理念指导下,“写读法”语文课堂的“特色”作业设计,其目的就是要逐渐消
期刊
郑振铎先生的《猫》,最初发表于1925年11月间出版的《文学周报》第199期上,是他从事文学创作的早期作品。这篇作品同他早期的其他作品一样,内容已经触及到五四时期的青年要求自由平等、个性解放等问题。他在作品中,毫不讳饰地同情弱小无辜,谴责专制霸道,鼓吹公道、民主、博爱的思想。他凭着一位正直作家的良心,以热烈、真挚的情感,纯朴、坦率的童心,努力探索人生的真谛,并将自己的所感所得真实地奉献给了读者。 
期刊
进入21世纪,电脑已越来越成为这个时代重要的学习和生活工具,广泛地影响着学习和生活。对于教师来说,互联网上的资源不仅丰富,而且运用起来方便快捷。所以在语文教学中,如果能够合理地利用网络资源,便可以充分地拓展语文教学活动的有效空间,不断提高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但是,在利用网络教学的同时,也应该注意引导学生,促进他们的健康成长。在实际的语文教学中究竟应该怎样合理利用网络资源,培养学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