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全国中语会理事长刘国正指出:“语文天然是与生活联系在一起的,语文即生活,生活即语文。”语文学习不可能脱离生活,否则就是无实际生活基础的“空中楼阁”,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语文教学如果脱离学生的实际生活,不去关注学生的生活体验和情感经历,将会造成语文教学人文价值、人文底蕴的严重流失。因而,语文学习必须与生活紧密相连,扎根生活,让语文学习焕发出生活的七彩阳光。
一、让语文课堂充满生活
即让学生在语文课堂上调动起自己的生活体验,去感受作者的情感,在不知不觉中进入作品的境界,与作者产生共鸣。如,学习朱自清先生的《背影》一文时,让学生打开记忆的大门,想想在自己的日常生活中,父母、亲人是怎样关爱自己的,有什么具体感人的事例或细节,然后以《难忘父(母)亲的 ____ 》为话题,即兴讲话。学生谈得很投入、很有情、很精彩。如,《难忘妈妈的泪水》《难忘爸爸的微笑》《难忘奶奶的白发》《难忘爷爷的拐杖》等。除了让学生畅谈自己的生活经历,还可以让他们亲自动手去做,这样生活味就更浓了。学习鲁迅先生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时,事先准备好了竹筛、小木棒、绳子,课堂上让学生到讲台上将“捕鸟”的过程亲自动手做一遍,体会文中扫、支、撒、系、拉、罩等一系列动词的准确运用,更体会其间浓郁的生活情趣,并建议大家下雪时在家中试一试。学习《孔乙己》一文时,甚至让学生穿起长衫,做起动作,说些“之乎者也”,把孔乙己的形神再现出来,这些做法,使学生对课文内容有了一种更直观的生活感受。
二、让生活成为语文课堂
生活本身就是语文学习的最好课堂,这就是一直倡导的“大语文观”。所以,让生活成为语文学习的课堂,必然是语文学习重要、有效而又必不可少的途径之一。新大纲明确要求:“语文教学要密切联系社会生活,开发现代生活中的语文学习资源。”对此,有以下几种做法:
(一)赏析精彩的广告词。电视中的很多广告词,精彩纷呈,如,谐音妙用的“咳不容缓”、“干干干,肝可怎么办”,令人回味的“年轻,没有什么不可以”、“好迪真好,大家好才是真的好”,夸张渲染的“难舍最后一滴”,等等。让学生搜集自己喜爱的电视广告,并作简要分析,为什么好,好在哪里。
(二)走进生活写作文。针对写作文学生总是闭门造车、无真情实感的问题,让学生走进生活写作文。如,走上集市写人物肖像,学生便兴高采烈,写出的人物就生动形象,栩栩如生;以“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为主题进行社会采访,以“生活越来越好”为主题展开社会调查,然后写采访记和调查报告。
(三)举办时事论坛。北京申奥成功举国欢腾,08北京奥运会吉祥物的含义,“两会”的内容及意义,“神州九号”飞向蓝天世人瞩目,等等。对于这些时政大事,要求学生要予以关注,并有自己的思考和见解,然后相互交流,发表看法。
(四)撷取生活的小浪花。就是要随时抓住生活中闪光的东西,特别是那些能引发学生思考,给学生心灵、思想以震动的人和事,用来作为语文学习的素材。
在生活中学语文,由于生动形象,真实可感,不但增强了学生学习的兴趣,而且养成了学生时时学、事事学、处处学的良好习惯,实在是益处多多。
三、感悟生活,升华语文课堂
如果说生活是语文学习的源泉,那么感悟生活则是语文学习的生命。生活是博大精深、丰富多彩的,但同时又是纷繁复杂、真伪相间的。只有通过自己对生活的感悟,才能吸取生活中的各种精华,充实自己,提高自己。如,一位学生的作文《感受母爱》,叙述自己与母亲去集上买菜,卖菜的是一位怀抱婴儿的母亲。这位学生极尽笔墨写出这位母亲眼中流淌的温情脉脉的母爱,连“我”的母亲问她价钱都无暇顾及。接着母亲转过脸来问“我”:“买吗?” “我”忽然觉得母亲的话语是那么温柔,眼神是那么可亲,感谢上苍,让“我”在瞬间悟到了母爱是相同的伟大。这位学生的作文的可贵之处,就在于能抓住生活中平淡的瞬间,并从中感受到了真情的所在。
生活中很多现象确实是很值得深思的,也只有经过深思和感悟,才能发现其中深刻的内涵。如,骑自行车上坡,要费力地曲线前进,是在前进中曲折,在曲折中前进;而下坡呢,事故、灾难往往都在此时,“一路顺风”中却暗含着危机。落叶满天,是秋的象征,是凋零的写照,是凄清的物化。不经过思考感悟,怎能写出这其间的深刻内涵!
“新课程标准”指出:“(语文的)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应该让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触语文材料,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这其中的“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强调的就是广阔的生活。“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生活是语文学习的源泉,只有扎根于生活,与生活紧密相连,语文学习才能焕发蓬勃生机。
一、让语文课堂充满生活
即让学生在语文课堂上调动起自己的生活体验,去感受作者的情感,在不知不觉中进入作品的境界,与作者产生共鸣。如,学习朱自清先生的《背影》一文时,让学生打开记忆的大门,想想在自己的日常生活中,父母、亲人是怎样关爱自己的,有什么具体感人的事例或细节,然后以《难忘父(母)亲的 ____ 》为话题,即兴讲话。学生谈得很投入、很有情、很精彩。如,《难忘妈妈的泪水》《难忘爸爸的微笑》《难忘奶奶的白发》《难忘爷爷的拐杖》等。除了让学生畅谈自己的生活经历,还可以让他们亲自动手去做,这样生活味就更浓了。学习鲁迅先生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时,事先准备好了竹筛、小木棒、绳子,课堂上让学生到讲台上将“捕鸟”的过程亲自动手做一遍,体会文中扫、支、撒、系、拉、罩等一系列动词的准确运用,更体会其间浓郁的生活情趣,并建议大家下雪时在家中试一试。学习《孔乙己》一文时,甚至让学生穿起长衫,做起动作,说些“之乎者也”,把孔乙己的形神再现出来,这些做法,使学生对课文内容有了一种更直观的生活感受。
二、让生活成为语文课堂
生活本身就是语文学习的最好课堂,这就是一直倡导的“大语文观”。所以,让生活成为语文学习的课堂,必然是语文学习重要、有效而又必不可少的途径之一。新大纲明确要求:“语文教学要密切联系社会生活,开发现代生活中的语文学习资源。”对此,有以下几种做法:
(一)赏析精彩的广告词。电视中的很多广告词,精彩纷呈,如,谐音妙用的“咳不容缓”、“干干干,肝可怎么办”,令人回味的“年轻,没有什么不可以”、“好迪真好,大家好才是真的好”,夸张渲染的“难舍最后一滴”,等等。让学生搜集自己喜爱的电视广告,并作简要分析,为什么好,好在哪里。
(二)走进生活写作文。针对写作文学生总是闭门造车、无真情实感的问题,让学生走进生活写作文。如,走上集市写人物肖像,学生便兴高采烈,写出的人物就生动形象,栩栩如生;以“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为主题进行社会采访,以“生活越来越好”为主题展开社会调查,然后写采访记和调查报告。
(三)举办时事论坛。北京申奥成功举国欢腾,08北京奥运会吉祥物的含义,“两会”的内容及意义,“神州九号”飞向蓝天世人瞩目,等等。对于这些时政大事,要求学生要予以关注,并有自己的思考和见解,然后相互交流,发表看法。
(四)撷取生活的小浪花。就是要随时抓住生活中闪光的东西,特别是那些能引发学生思考,给学生心灵、思想以震动的人和事,用来作为语文学习的素材。
在生活中学语文,由于生动形象,真实可感,不但增强了学生学习的兴趣,而且养成了学生时时学、事事学、处处学的良好习惯,实在是益处多多。
三、感悟生活,升华语文课堂
如果说生活是语文学习的源泉,那么感悟生活则是语文学习的生命。生活是博大精深、丰富多彩的,但同时又是纷繁复杂、真伪相间的。只有通过自己对生活的感悟,才能吸取生活中的各种精华,充实自己,提高自己。如,一位学生的作文《感受母爱》,叙述自己与母亲去集上买菜,卖菜的是一位怀抱婴儿的母亲。这位学生极尽笔墨写出这位母亲眼中流淌的温情脉脉的母爱,连“我”的母亲问她价钱都无暇顾及。接着母亲转过脸来问“我”:“买吗?” “我”忽然觉得母亲的话语是那么温柔,眼神是那么可亲,感谢上苍,让“我”在瞬间悟到了母爱是相同的伟大。这位学生的作文的可贵之处,就在于能抓住生活中平淡的瞬间,并从中感受到了真情的所在。
生活中很多现象确实是很值得深思的,也只有经过深思和感悟,才能发现其中深刻的内涵。如,骑自行车上坡,要费力地曲线前进,是在前进中曲折,在曲折中前进;而下坡呢,事故、灾难往往都在此时,“一路顺风”中却暗含着危机。落叶满天,是秋的象征,是凋零的写照,是凄清的物化。不经过思考感悟,怎能写出这其间的深刻内涵!
“新课程标准”指出:“(语文的)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应该让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触语文材料,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这其中的“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强调的就是广阔的生活。“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生活是语文学习的源泉,只有扎根于生活,与生活紧密相连,语文学习才能焕发蓬勃生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