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现如今,随着科技信息传播,学生对知识的认知以及发生了很大的分歧,而我们数学教师的教学方式也是一如既往的没有改变,学生就只是为学数学而学数学,仿佛在走迷宫,越走越深,这就导致他们对数学不感兴趣、厌烦,甚至对数学的学习失去信心,逐渐失去了学习的兴趣。究其原因,是学生没有了主观能动性。因此,本文就此為切入点,分别从多个角度,多个方面,多种途径展开对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研究探讨,以供参考借鉴。
关键词:主观能动性;课堂教学效率;激发潜能;有心曲线;提升;思维
引言
在数学课堂上,如果你相信学生有充分展示自己才能的机会,你就会发现学生中蕴涵着无穷的创造力和丰富的想象力;在数学课堂上,如果你能让学生充分发表意见,主动地参与课堂教学,就能改变教师教得累,学生学得苦,效果不理想的局面。而笔者通过多年教学实践,对其如何挖掘学生的潜力、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激情来提高学习效率有一套自己的方法,现总结如下:
1、巧把课堂变成学生展现知识的“舞台”,让学生变成课堂的“主角”
传统教学模式是老师讲,学生听,是老师牵着学生走,所以老师很累,在此过程中,学生被动地接受,学习兴趣被老师的满堂灌所淹没,学生成天疲于应付作业,苦不堪言。由于学生缺乏理解,知识技能未能真正掌握,对考试缺乏自信。因此,我采取变教为学,变听为讲,先学后研和自主学习相结合。首先,我对课本知识重新组合,编写学案,提前发给学生,让他们自学,独立思考,独立完成上面作业。上课时,我主动“下台”,把讲台让给学生,我在一旁听讲,遇到疑难问题,我与学生一起讨论,在自由讨论中,学生学会了辨析、质疑、补充和提问,集思广益,深化认知,最后我与学生一起总结、提升,这样的学习活动,有效地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意识,激发了学习的热情,同时促进了学生之间的互帮互助,互相交流,互相合作,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2、在数学课堂教学中,通过探究式学习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数学教学,离不开解题教学,一个好例题不仅能复习本节知识,完成教学任务,而且能够触类旁通,多个知识点相结合,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让学生主动去学习,从而提高了教学效果。
例如:
已知椭圆E经过点A(2,3),对称轴为坐标轴,焦点F1,F2在x轴上,离心率e=,
(Ⅰ)求椭圆E的方程;
(Ⅱ)求∠F1AF2的角平分线所在直线L的方程;
(Ⅲ)在椭圆E上是否存在关于直线L对称的相异两点?若存在,请找出;若不存在,说明理由(解答略)
学生甲:我用角平分线的性质定理来处理的。由已知条件可知椭圆的标准方程为所以直线L的方程为2x-y-1=0.
教师:学生丙的方法非常棒,利用平面向量的数量积和夹角相等,求出直线的斜率,方法灵活,思路清晰,有机地将平面向量与解析几何相结合,值得学习。
经过学生的探究,积极参加,全班学生学习热情高涨,这都是一题多解带来了无穷魅力。学生为了寻求新的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积极思考,努力去探究,这样培养学生的灵活思维,让学生学会了总结提炼,从而提高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实现由知识向能力立意的转变,最终提高了学生的数学能力。
3、强化数学问题的裂变来提升学生的探究能力,从而提高课堂效率
数学题目量不在多,典型就行,题不在难,有变则灵,也就是说,与其让学生漫无边际,让学生做题,不如精选一些题目,让学生做透。应该让学生明确解数学题目本身不是只求寻其解,还须以解题作为手段,去掌握知识和学会运用知识,是进一步学习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训练,课后要求学生反思,题目条件不变,能否得到其他结论;条件变化了,结论是否变化,等等,只有这样才算真正将解题进行到底。
例如,已知两函数f(x)=x2+8x-k+1,g(x)=x3+3x2+4x(k为实数)对任意x∈[﹣1,1],都有f(x)≤g(x)成立,求k的取值范围。把此题解决完了,这还不够,我还引导学生从以下几个方面去思考和探索,把存在性问题和恒成立问题放在一起进行探索处理,这才算是将解题进行到底。
裂变问题1:存在x∈[﹣1,1]使f(x)≤g(x)成立,求k的取值范围
裂变问题2:对任意的x1、x2∈[﹣3,3]都有f(x1)≤f(x2)成立,求k的取值范围
裂变问题3:存在x1∈[0,1],求任意x2∈[﹣1,0]g(x2)=f(x1)成立,求k的取值范围
裂变问题4:存在x1∈[0,1]x2∈[﹣1,0]使得g(x2)=f(x1)成立,求k的取值范围
裂变问题5:对任意x1∈[0,1],存在x2∈[﹣1,0]使得g(x2) 只有这样,才能提高课堂效益,只有遵循现代教学理念,还学生主动学习的空间,大胆放手让学生去研究,去探索,去思考,才能锻炼学生的能力,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结束语
总之,现在课堂教学中,经常是教师提出问题,学生回答,真正最好学习的途径是自己去发现问题,自己去解决问题,也就是让学生能做的就让学生自己去做。教师的作用是引导,引导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从而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让学生的思维在深层次的自主探究中放飞,让他们感受到数学之妙,数学之美。
关键词:主观能动性;课堂教学效率;激发潜能;有心曲线;提升;思维
引言
在数学课堂上,如果你相信学生有充分展示自己才能的机会,你就会发现学生中蕴涵着无穷的创造力和丰富的想象力;在数学课堂上,如果你能让学生充分发表意见,主动地参与课堂教学,就能改变教师教得累,学生学得苦,效果不理想的局面。而笔者通过多年教学实践,对其如何挖掘学生的潜力、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激情来提高学习效率有一套自己的方法,现总结如下:
1、巧把课堂变成学生展现知识的“舞台”,让学生变成课堂的“主角”
传统教学模式是老师讲,学生听,是老师牵着学生走,所以老师很累,在此过程中,学生被动地接受,学习兴趣被老师的满堂灌所淹没,学生成天疲于应付作业,苦不堪言。由于学生缺乏理解,知识技能未能真正掌握,对考试缺乏自信。因此,我采取变教为学,变听为讲,先学后研和自主学习相结合。首先,我对课本知识重新组合,编写学案,提前发给学生,让他们自学,独立思考,独立完成上面作业。上课时,我主动“下台”,把讲台让给学生,我在一旁听讲,遇到疑难问题,我与学生一起讨论,在自由讨论中,学生学会了辨析、质疑、补充和提问,集思广益,深化认知,最后我与学生一起总结、提升,这样的学习活动,有效地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意识,激发了学习的热情,同时促进了学生之间的互帮互助,互相交流,互相合作,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2、在数学课堂教学中,通过探究式学习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数学教学,离不开解题教学,一个好例题不仅能复习本节知识,完成教学任务,而且能够触类旁通,多个知识点相结合,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让学生主动去学习,从而提高了教学效果。
例如:
已知椭圆E经过点A(2,3),对称轴为坐标轴,焦点F1,F2在x轴上,离心率e=,
(Ⅰ)求椭圆E的方程;
(Ⅱ)求∠F1AF2的角平分线所在直线L的方程;
(Ⅲ)在椭圆E上是否存在关于直线L对称的相异两点?若存在,请找出;若不存在,说明理由(解答略)
学生甲:我用角平分线的性质定理来处理的。由已知条件可知椭圆的标准方程为所以直线L的方程为2x-y-1=0.
教师:学生丙的方法非常棒,利用平面向量的数量积和夹角相等,求出直线的斜率,方法灵活,思路清晰,有机地将平面向量与解析几何相结合,值得学习。
经过学生的探究,积极参加,全班学生学习热情高涨,这都是一题多解带来了无穷魅力。学生为了寻求新的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积极思考,努力去探究,这样培养学生的灵活思维,让学生学会了总结提炼,从而提高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实现由知识向能力立意的转变,最终提高了学生的数学能力。
3、强化数学问题的裂变来提升学生的探究能力,从而提高课堂效率
数学题目量不在多,典型就行,题不在难,有变则灵,也就是说,与其让学生漫无边际,让学生做题,不如精选一些题目,让学生做透。应该让学生明确解数学题目本身不是只求寻其解,还须以解题作为手段,去掌握知识和学会运用知识,是进一步学习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训练,课后要求学生反思,题目条件不变,能否得到其他结论;条件变化了,结论是否变化,等等,只有这样才算真正将解题进行到底。
例如,已知两函数f(x)=x2+8x-k+1,g(x)=x3+3x2+4x(k为实数)对任意x∈[﹣1,1],都有f(x)≤g(x)成立,求k的取值范围。把此题解决完了,这还不够,我还引导学生从以下几个方面去思考和探索,把存在性问题和恒成立问题放在一起进行探索处理,这才算是将解题进行到底。
裂变问题1:存在x∈[﹣1,1]使f(x)≤g(x)成立,求k的取值范围
裂变问题2:对任意的x1、x2∈[﹣3,3]都有f(x1)≤f(x2)成立,求k的取值范围
裂变问题3:存在x1∈[0,1],求任意x2∈[﹣1,0]g(x2)=f(x1)成立,求k的取值范围
裂变问题4:存在x1∈[0,1]x2∈[﹣1,0]使得g(x2)=f(x1)成立,求k的取值范围
裂变问题5:对任意x1∈[0,1],存在x2∈[﹣1,0]使得g(x2)
结束语
总之,现在课堂教学中,经常是教师提出问题,学生回答,真正最好学习的途径是自己去发现问题,自己去解决问题,也就是让学生能做的就让学生自己去做。教师的作用是引导,引导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从而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让学生的思维在深层次的自主探究中放飞,让他们感受到数学之妙,数学之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