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学困生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很普遍,他们都是在学习过程中,无法得到成就感、没有自信心、没有目标和一个有效的方法,导致学生开始厌学或者放弃的群体,正是由于学习缺乏主动性,严重地影响着学困生的智力发展,阻碍了学困生学习上的进步。因此注重学困生的转化工作,对大面积提高小学数学教学具有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小学数学;学困生;转变;对策
1.现在学困生的具体表现
第一,学生自身学习的主动性、自主学习能力比较差,在小学数学的学习中无法找到问题的重点和难点,很难根据教材的内容来找到相关的定理或者方法来解决问题,在学习中处于一个被动的状态,同时小学生很容易受到外界的干扰,分散自己的注意力。
第二,基本概念、定理模糊不清:不能用数学语言再现概念、公式、定理。不看课本,不能说明概念的体系,概念与概念之间联系不起来。例如:轴对称与轴对称图形,他们分不清哪个概念是探讨两个图形之间的位置、形状关系,哪个图形是探讨图形本身的特殊形状;同时他们也不懂图形的对称方式。
第三,课堂缺少解题的积极性:课堂上对教师提出的问题及布置的练习漠不关心,无所事事。解题没有过程步骤,或逻辑不清。他们对问题缺乏积极思考的动力,不肯动脑筋,总是漫不经心,避而不答。
第四,教师布置的练习、作业,不能独立完成,不愿弄清所学的内容,应付了事,遇到困难不想办法解决,抄袭了事,不能说明解题的依据,不能说出这些作业是哪些知识点的运用,不想寻根问底。解题时不遵循一定的步骤,解题过程没有逻辑性。不能正确灵活地运用定理、公式,或死搬硬套,不能正确评估自己的作业或试卷。
第五,不重视考试,缺乏竞争意识。考试前不认真复习、马虎应付,对考试缺乏信心,考场上“临时发挥”。
2.转变学困生的对策
如:在教学过程中,我经常发现这样的情景:“优等生”学生拼命地看、拼命地讲;“学困生”嘴巴张张,等着下课,跟着“优等生”学生报的数,然后眼睛盯着老师,生怕教师会注意他,发现他的漏洞;有的“学困生”还干脆不理你坐在下面做起自己的小动作来了!看着几个“学困生”这样,我要么当场说表扬哪位同学,批评哪位同学,这时学生们顿时热情高涨,个个坐得工工整整,声音哄哄亮亮的,都想争取得到老师的表扬,要么走到他的跟前看着他制止他的小动作。每次课后我都留几个成绩差上课反映慢的学生,让他们对着黑板上的题目一个个讲下来,教师顾不上就让优等生来帮忙,遇到讲错的会让他们慢慢思考一下,或者举例来分析。考虑到“学困生”,要帮助“学困生”,给“学困生”机会,建立他们的信心,我从来不体罚或变相体罚他们,而是耐心的教导,诸多“学困生”表现大同小异,眼里闪过一丝欣喜,但脸上没有一丝笑容,他们体现出的神情令我记忆犹新。于是我要求他们要更努力更认真,以勤补拙。如果他的表现还好,我则表扬他的进步,鼓励他们继续努力,那时我看到了他开心的笑容。
2.1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需求,确保每个学生都受益
备课中,要求教师不仅要备教材、备教法,更重要的是要备学生。因为同一年龄段或同一班级的学生虽然属于某个特定的“类”或“群”,具有一些共同的特征。但是,我们还必須看到:组成这些“类”、“群”的每个学生都是独特的、有差异的。所以作为教师既要注意学生的“共同点”,更要十分关注、研究学生的“特殊性”。并根据这一差异性确定学习目标、选择教学方法,以保证绝大多数学生能完成课程学习目标,使每个学生都能体验到学习和成功的乐趣,以满足学生的身心发展。在教学方案设计中,教学准备要充分,教师应站在学生的角度,根据学生的已有经验和知识水平,充分预想学生可能会出现的各种情况,寻找相应的教学策略和教学方法。当然,教学设计不仅包括教学方案的设计,同时,还应该包括多媒体教学课件的设计。用课件辅助学生的学,而不是用课件牵制学生的学。比如,我预想到学生在计算长方体棱长和这部分知识时容易漏掉乘4,因此,在课件设计时,让学生通过观察课件,明确12条棱可以分为3组,每组是4条。教师教学方案的设计和课件的设计尽可能顺应学生的学,以学导教,以教促学。因此,教学前就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在设计教学时要充分考虑学生的这种个体差异性,要给学生留有充分的余地,使学生在学习活动过程中能平等地享受参与和成功的喜悦。使“学困生”喜欢上数学,真正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真正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2.2对“学困生”要满怀期待之心
期待是一种激励的方式,这种激励可以激发“学困生”积极而热烈的情绪,激励他们在数学学习中不断取得进步,在课堂里,教师要用期待的眼神望着他们,期待与鼓励,树立学好数学的自信心。大多数学习困难的学生在数学学习上主动性差,课堂纪律自制力差。而这些学生本身的智力水平并不低。之所以学习成绩不够好,是由于他们缺乏毅力坚持学习。加上教师一贯以来对他们的轻易否定和责怪,使他们一天比一天自暴自弃。美国著名心理学家贝蒙认为,教师的否定行为可能会影响学生,使得学生也用一种否定的方式去评定自己,从而导致他们在一种否定的自我知觉的方式里行动。对他们来说,治本的方法是调动内驱力,增强自信心。行之有效的办法是:注重鼓励,坚持正面教育。
结束语
总之,“教育的基本功能是使个人获得发展。”面对有差异的学生,实施有差异的教育,促进有差异的发展,这不仅是实施素质教育的要求,也是实施新课程的要求。对学困生来讲,老师的每一次鼓励,每一个微笑,对他们的心灵都是一种安慰和激励。在鼓励的同时,不但缩短了教师和学困生的心理距离,也增强了他们的自信心和学习兴趣。学困生的转化不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在转化过程中很容易出现反复,这也是很正常的现象。作为教师,就要始终坚持与学困生心灵相通,心理相近,并努力做到以爱动其心,以言导其行,以顽强的毅力、耐心的工作感化他们,为他们创造更加宽广的展示潜在魅力的舞台。
参考文献:
[1] 张文霞.由“学困”到“学优”的飞越--小学低年级学困生教育的几点尝试[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下旬),2014,(7):99-100.
[2] 李春龙.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学困生”的培养[J].2014,(5):78.
[3]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使学困生切实得到发展新课程.小学-2011(6)
[4] 与“差生”交朋友——小学数学学困生的成因及转化对策思考[J].罗慧芳.教师.2011(30)
(作者单位:湖南省邵阳市洞口县又兰镇桥头完全小学)
关键词:小学数学;学困生;转变;对策
1.现在学困生的具体表现
第一,学生自身学习的主动性、自主学习能力比较差,在小学数学的学习中无法找到问题的重点和难点,很难根据教材的内容来找到相关的定理或者方法来解决问题,在学习中处于一个被动的状态,同时小学生很容易受到外界的干扰,分散自己的注意力。
第二,基本概念、定理模糊不清:不能用数学语言再现概念、公式、定理。不看课本,不能说明概念的体系,概念与概念之间联系不起来。例如:轴对称与轴对称图形,他们分不清哪个概念是探讨两个图形之间的位置、形状关系,哪个图形是探讨图形本身的特殊形状;同时他们也不懂图形的对称方式。
第三,课堂缺少解题的积极性:课堂上对教师提出的问题及布置的练习漠不关心,无所事事。解题没有过程步骤,或逻辑不清。他们对问题缺乏积极思考的动力,不肯动脑筋,总是漫不经心,避而不答。
第四,教师布置的练习、作业,不能独立完成,不愿弄清所学的内容,应付了事,遇到困难不想办法解决,抄袭了事,不能说明解题的依据,不能说出这些作业是哪些知识点的运用,不想寻根问底。解题时不遵循一定的步骤,解题过程没有逻辑性。不能正确灵活地运用定理、公式,或死搬硬套,不能正确评估自己的作业或试卷。
第五,不重视考试,缺乏竞争意识。考试前不认真复习、马虎应付,对考试缺乏信心,考场上“临时发挥”。
2.转变学困生的对策
如:在教学过程中,我经常发现这样的情景:“优等生”学生拼命地看、拼命地讲;“学困生”嘴巴张张,等着下课,跟着“优等生”学生报的数,然后眼睛盯着老师,生怕教师会注意他,发现他的漏洞;有的“学困生”还干脆不理你坐在下面做起自己的小动作来了!看着几个“学困生”这样,我要么当场说表扬哪位同学,批评哪位同学,这时学生们顿时热情高涨,个个坐得工工整整,声音哄哄亮亮的,都想争取得到老师的表扬,要么走到他的跟前看着他制止他的小动作。每次课后我都留几个成绩差上课反映慢的学生,让他们对着黑板上的题目一个个讲下来,教师顾不上就让优等生来帮忙,遇到讲错的会让他们慢慢思考一下,或者举例来分析。考虑到“学困生”,要帮助“学困生”,给“学困生”机会,建立他们的信心,我从来不体罚或变相体罚他们,而是耐心的教导,诸多“学困生”表现大同小异,眼里闪过一丝欣喜,但脸上没有一丝笑容,他们体现出的神情令我记忆犹新。于是我要求他们要更努力更认真,以勤补拙。如果他的表现还好,我则表扬他的进步,鼓励他们继续努力,那时我看到了他开心的笑容。
2.1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需求,确保每个学生都受益
备课中,要求教师不仅要备教材、备教法,更重要的是要备学生。因为同一年龄段或同一班级的学生虽然属于某个特定的“类”或“群”,具有一些共同的特征。但是,我们还必須看到:组成这些“类”、“群”的每个学生都是独特的、有差异的。所以作为教师既要注意学生的“共同点”,更要十分关注、研究学生的“特殊性”。并根据这一差异性确定学习目标、选择教学方法,以保证绝大多数学生能完成课程学习目标,使每个学生都能体验到学习和成功的乐趣,以满足学生的身心发展。在教学方案设计中,教学准备要充分,教师应站在学生的角度,根据学生的已有经验和知识水平,充分预想学生可能会出现的各种情况,寻找相应的教学策略和教学方法。当然,教学设计不仅包括教学方案的设计,同时,还应该包括多媒体教学课件的设计。用课件辅助学生的学,而不是用课件牵制学生的学。比如,我预想到学生在计算长方体棱长和这部分知识时容易漏掉乘4,因此,在课件设计时,让学生通过观察课件,明确12条棱可以分为3组,每组是4条。教师教学方案的设计和课件的设计尽可能顺应学生的学,以学导教,以教促学。因此,教学前就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在设计教学时要充分考虑学生的这种个体差异性,要给学生留有充分的余地,使学生在学习活动过程中能平等地享受参与和成功的喜悦。使“学困生”喜欢上数学,真正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真正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2.2对“学困生”要满怀期待之心
期待是一种激励的方式,这种激励可以激发“学困生”积极而热烈的情绪,激励他们在数学学习中不断取得进步,在课堂里,教师要用期待的眼神望着他们,期待与鼓励,树立学好数学的自信心。大多数学习困难的学生在数学学习上主动性差,课堂纪律自制力差。而这些学生本身的智力水平并不低。之所以学习成绩不够好,是由于他们缺乏毅力坚持学习。加上教师一贯以来对他们的轻易否定和责怪,使他们一天比一天自暴自弃。美国著名心理学家贝蒙认为,教师的否定行为可能会影响学生,使得学生也用一种否定的方式去评定自己,从而导致他们在一种否定的自我知觉的方式里行动。对他们来说,治本的方法是调动内驱力,增强自信心。行之有效的办法是:注重鼓励,坚持正面教育。
结束语
总之,“教育的基本功能是使个人获得发展。”面对有差异的学生,实施有差异的教育,促进有差异的发展,这不仅是实施素质教育的要求,也是实施新课程的要求。对学困生来讲,老师的每一次鼓励,每一个微笑,对他们的心灵都是一种安慰和激励。在鼓励的同时,不但缩短了教师和学困生的心理距离,也增强了他们的自信心和学习兴趣。学困生的转化不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在转化过程中很容易出现反复,这也是很正常的现象。作为教师,就要始终坚持与学困生心灵相通,心理相近,并努力做到以爱动其心,以言导其行,以顽强的毅力、耐心的工作感化他们,为他们创造更加宽广的展示潜在魅力的舞台。
参考文献:
[1] 张文霞.由“学困”到“学优”的飞越--小学低年级学困生教育的几点尝试[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下旬),2014,(7):99-100.
[2] 李春龙.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学困生”的培养[J].2014,(5):78.
[3]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使学困生切实得到发展新课程.小学-2011(6)
[4] 与“差生”交朋友——小学数学学困生的成因及转化对策思考[J].罗慧芳.教师.2011(30)
(作者单位:湖南省邵阳市洞口县又兰镇桥头完全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