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是当前学校教育的重要任务,学校充分挖掘文化资源,以校本课程为载体,在教学中渗透骆越文化知识内容,将文化寓于活动中,让学生在活动体验。同时,发挥学校、家庭、社区三位一体的育人功能,才是学校真正落实骆越文化进校园的途径与策略。
【关键词】 学校 家庭 社区 骆越文化 校本课程 活动
【中图分类号】 G63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992-7711(2020)02-005-020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指出:“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民族文化是维系着一个民族生存与发展的生命线,因此,让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是当前学校教育的重要任务,传承文化经典,以文化润德,来提升学生人文素养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
关于骆越文化是广西文化的根,古骆越人创造了许多灿烂的历史文化。骆越文化中的稻作文化、棉纺织文化航运文化、象形方块字、铜鼓文化、崖壁画文化、龙母文化、玉器文化、造船文化、干栏式建筑文化……曾对中华文明和世界文明产生过深远的影响。史书记载龙母文化的源头就在罗波庙,罗波庙就位于罗波潭旁,而我校就位于罗波潭旁,是古骆越文化的中心,罗波骆越文化作为当地的本土民族文化,具有丰富的教育素材,我们大胆地尝试让罗波骆越文化进校园,探索各种形式多样的骆越文化进校园的途径、策略,实现文化的传承,实现文化润德,提升学生人文素养。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去探索骆越文化进校园的途径与策略。
一、发挥宣传功能,着力营造浓厚文化的校园环境
宣传具有激励、鼓舞、引导等教育功能,因此,利用宣传功能,是学校推进骆越文化走进校园的首先途径。学校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可以在校内楼道设置了民族教育文化长廊、专门设置骆越文化知识宣传板块,体现传统文化精髓的代表性建筑、人物塑像、罗波潭景观等,让学校的一草一木暗香浮动,一字一画德育无声,让学校的每一处场景,都无时无处可见浓厚的文化氛围,使学生受到“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文化熏陶感染,才能将其文化的内涵内化。
二、以校本课程为载体,渗透骆越文化知识内容
文化作为一种“德育磁场”,学生生活在其中都会带有这种文化的痕迹或缩影,正如荀子说:“蓬生麻中,不扶而直”。好的环境就是好的教育素材,学校应该广泛汲取本土骆越文化教育资源,挖掘骆越文化教育素材,创生校本课程。“环境即课程”,就是对环境资源的利用和转化。生活即教育,对于农村学生来说,农作物稻谷并不陌生。学校结合实际,开设“科学与实验”课程,设置“科学兴趣小组”,在开展科学兴趣小组活动中,渗透骆越文化中的稻作文化,了解和学习骆越文化中稻作文化的发展历史、稻谷的成长、农民耕作文化、稻米的饮食文化等等,或让学生参与到科学实验体验中;开设“艺术”课程,设置“舞蹈兴趣小组、美术兴趣小组”,渗透骆越文化中的服饰文化、铜鼓文化,学习了解“铜鼓舞的由来”、壮锦织布中的铜鼓花纹、敲鼓、铜鼓的节奏、鼓点等等,让学生在学习艺术的熏陶中感受文化艺术的魅力!开设“体育竞技游戏”课程,设置“体育竞技小组”,渗透罗波骆越文化壮民族体育竞技游戏中的民俗活动,如:抛绣球、滚铁环、板鞋、跳竹竿、篮球操等体育竞技游戏;开设“历史与文化”课程,让学生了解骆越文化是从哪儿来,自己的文化根源是什么?为何是骆越文化,骆越文化背后蕴藏的生存与智慧等等;学校只有充分挖掘骆越文化的教育素材,汲取文化之精华,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有针对性地、合理有效地设置校本课程,让学生通过校本课程的学习,经过教师的传授,学习感知、体验,才能清晰且深入地了解“骆越文化”的知识,知道骆越文化的概念、内涵,明确意识到自己的根就在骆越。
三、以活动为载体,传承骆越文化活动体验
民俗节日是骆越文化最主要的传播方式,我们以民俗节日活动为契机,组织学生参与其中,体验内容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骆越民俗文化活动,让学生在身心体验活动中感受骆越民俗文化之乐、文化之美。例如:每年三月初二,罗波都举行“罗波祭祀骆越祖母王龙母大典活动”,活动内容项目异彩纷呈,学校组织学生参与到庆典活动的筹备、排练、演出中,如:组织学生参加“竹杠舞”的表演、武术表演、抢花炮、抛绣球、六人板鞋等体育游戏、参加文艺演出、唱山歌表演,与家人一起包粽子、做糍粑、蒸五色糯米饭等骆越美食活动中,让学生亲临其境、接地气地接触到民族性强的骆越文化的各种民俗风俗活动,感受到骆越文化中舞蹈、山歌、体育、美食等各种文化元素,感受骆越文化的“濡化”。学校在探索骆越文化进校园的研究途径与方法策略中,校内校外都得到有效落实。
四、发挥“学校、家庭、社区”三位一体的育人功能
“学校、家庭、社区”三者相互关联且有机地结合在一起,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相互制约。社区是大学校,学校是小社区,家庭是社区的基本细胞。因此,学校在开展骆越文化进校园活动中,应该善于与学生家庭沟通,注重学校与家庭互动参与,学校主动邀请家长参加学校开展骆越文化进校园的各种活动,如:观摩学校大型活动、教师与家长交流学习、家长与学生亲子互动体验等等;同时,鼓励家长善于与孩子沟通交流,畅谈古今中外,罗波民俗风情,有关骆越文化的故事,由來等等,在父母或长辈的“闲谈”之中,学生获得更多的相关骆越文化知识。亚里士多德说过:“闲暇出智慧,闲暇是生命的自由空间。”家长与学生的“闲谈”,可以说也是传输骆越文化知识为之不错的一个途径,让学生在轻松愉悦、自然平等、没有约束的交流状态下,获得一种文化知识,在家庭教育中耳濡目染地掌握骆越文化的精粹。
社区是大学校,社区教育是社区文化建设的重要组织部分,具有地域性、群众性、服务性、教育性、广泛性等特点,使得社区教育成为骆越文化的重要阵地。学校充分利用社区资源,为学生学习获得骆越文化知识搭建更广阔的平台,学校与社区相结合开展骆越文化进校园的各项活动。如:(1)组织学生参观社区的文化宣传长廊、图书角、罗波潭、罗波庙等等公共场所,让学生在校外实践体验中,兴趣活动中学到知识,拓宽视野。(2)发挥社区课堂资源的作用,让社区成为学生的第二课堂,定期聘请德高望重、经验丰富的长辈或民间民族艺人专家为学生讲解骆越文化的知识讲座,让学生在参与学习中,获得更广、更深、更有趣味性的文化知识。(3)组织学生参加社区各种民风民俗的活动,如:三月初二“祭祀骆越祖母王龙母大典”活动,春节、端午节、中秋节、元宵节等传统节日,中秋趣味猜谜游戏,让学生亲身体验发挥个人智慧,体验活动的乐趣,文化的乐趣。学校通过组织学生参加社区各种活动,不仅丰富了学生的校外文化生活,又能让学生在活动中真正得到文化的感悟与体验;既充实学校文化教育的内容,有丰富社区的文化活动;既拓宽学校文化发展的途径,又提升社区的精神文明建设,实现学校与社区双赢的教育价值!
“染于苍则苍,染于黄则黄”,不管是学校、家庭、社区,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文化环境,让学生在环境熏陶渐染化中成长,才是骆越文化传承的良好途径。
结束语
总之,将骆越文化“请”进校园,“请”进课程,渗透于课堂,融通于活动,走进家庭、走进社区,让学生走出校外,内外结合,才是真正落实好传统骆越文化进校园的途径与策略,才能夯实传统骆越文化殿堂之基,达到净化学生心灵,以文润德的教育功能。
【此文为广西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19年度课题《以骆越民族文化为依托,培养中小学生家国情怀的实践研究》课题相关论文。课题编号:2019B217】
【关键词】 学校 家庭 社区 骆越文化 校本课程 活动
【中图分类号】 G63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992-7711(2020)02-005-020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指出:“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民族文化是维系着一个民族生存与发展的生命线,因此,让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是当前学校教育的重要任务,传承文化经典,以文化润德,来提升学生人文素养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
关于骆越文化是广西文化的根,古骆越人创造了许多灿烂的历史文化。骆越文化中的稻作文化、棉纺织文化航运文化、象形方块字、铜鼓文化、崖壁画文化、龙母文化、玉器文化、造船文化、干栏式建筑文化……曾对中华文明和世界文明产生过深远的影响。史书记载龙母文化的源头就在罗波庙,罗波庙就位于罗波潭旁,而我校就位于罗波潭旁,是古骆越文化的中心,罗波骆越文化作为当地的本土民族文化,具有丰富的教育素材,我们大胆地尝试让罗波骆越文化进校园,探索各种形式多样的骆越文化进校园的途径、策略,实现文化的传承,实现文化润德,提升学生人文素养。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去探索骆越文化进校园的途径与策略。
一、发挥宣传功能,着力营造浓厚文化的校园环境
宣传具有激励、鼓舞、引导等教育功能,因此,利用宣传功能,是学校推进骆越文化走进校园的首先途径。学校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可以在校内楼道设置了民族教育文化长廊、专门设置骆越文化知识宣传板块,体现传统文化精髓的代表性建筑、人物塑像、罗波潭景观等,让学校的一草一木暗香浮动,一字一画德育无声,让学校的每一处场景,都无时无处可见浓厚的文化氛围,使学生受到“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文化熏陶感染,才能将其文化的内涵内化。
二、以校本课程为载体,渗透骆越文化知识内容
文化作为一种“德育磁场”,学生生活在其中都会带有这种文化的痕迹或缩影,正如荀子说:“蓬生麻中,不扶而直”。好的环境就是好的教育素材,学校应该广泛汲取本土骆越文化教育资源,挖掘骆越文化教育素材,创生校本课程。“环境即课程”,就是对环境资源的利用和转化。生活即教育,对于农村学生来说,农作物稻谷并不陌生。学校结合实际,开设“科学与实验”课程,设置“科学兴趣小组”,在开展科学兴趣小组活动中,渗透骆越文化中的稻作文化,了解和学习骆越文化中稻作文化的发展历史、稻谷的成长、农民耕作文化、稻米的饮食文化等等,或让学生参与到科学实验体验中;开设“艺术”课程,设置“舞蹈兴趣小组、美术兴趣小组”,渗透骆越文化中的服饰文化、铜鼓文化,学习了解“铜鼓舞的由来”、壮锦织布中的铜鼓花纹、敲鼓、铜鼓的节奏、鼓点等等,让学生在学习艺术的熏陶中感受文化艺术的魅力!开设“体育竞技游戏”课程,设置“体育竞技小组”,渗透罗波骆越文化壮民族体育竞技游戏中的民俗活动,如:抛绣球、滚铁环、板鞋、跳竹竿、篮球操等体育竞技游戏;开设“历史与文化”课程,让学生了解骆越文化是从哪儿来,自己的文化根源是什么?为何是骆越文化,骆越文化背后蕴藏的生存与智慧等等;学校只有充分挖掘骆越文化的教育素材,汲取文化之精华,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有针对性地、合理有效地设置校本课程,让学生通过校本课程的学习,经过教师的传授,学习感知、体验,才能清晰且深入地了解“骆越文化”的知识,知道骆越文化的概念、内涵,明确意识到自己的根就在骆越。
三、以活动为载体,传承骆越文化活动体验
民俗节日是骆越文化最主要的传播方式,我们以民俗节日活动为契机,组织学生参与其中,体验内容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骆越民俗文化活动,让学生在身心体验活动中感受骆越民俗文化之乐、文化之美。例如:每年三月初二,罗波都举行“罗波祭祀骆越祖母王龙母大典活动”,活动内容项目异彩纷呈,学校组织学生参与到庆典活动的筹备、排练、演出中,如:组织学生参加“竹杠舞”的表演、武术表演、抢花炮、抛绣球、六人板鞋等体育游戏、参加文艺演出、唱山歌表演,与家人一起包粽子、做糍粑、蒸五色糯米饭等骆越美食活动中,让学生亲临其境、接地气地接触到民族性强的骆越文化的各种民俗风俗活动,感受到骆越文化中舞蹈、山歌、体育、美食等各种文化元素,感受骆越文化的“濡化”。学校在探索骆越文化进校园的研究途径与方法策略中,校内校外都得到有效落实。
四、发挥“学校、家庭、社区”三位一体的育人功能
“学校、家庭、社区”三者相互关联且有机地结合在一起,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相互制约。社区是大学校,学校是小社区,家庭是社区的基本细胞。因此,学校在开展骆越文化进校园活动中,应该善于与学生家庭沟通,注重学校与家庭互动参与,学校主动邀请家长参加学校开展骆越文化进校园的各种活动,如:观摩学校大型活动、教师与家长交流学习、家长与学生亲子互动体验等等;同时,鼓励家长善于与孩子沟通交流,畅谈古今中外,罗波民俗风情,有关骆越文化的故事,由來等等,在父母或长辈的“闲谈”之中,学生获得更多的相关骆越文化知识。亚里士多德说过:“闲暇出智慧,闲暇是生命的自由空间。”家长与学生的“闲谈”,可以说也是传输骆越文化知识为之不错的一个途径,让学生在轻松愉悦、自然平等、没有约束的交流状态下,获得一种文化知识,在家庭教育中耳濡目染地掌握骆越文化的精粹。
社区是大学校,社区教育是社区文化建设的重要组织部分,具有地域性、群众性、服务性、教育性、广泛性等特点,使得社区教育成为骆越文化的重要阵地。学校充分利用社区资源,为学生学习获得骆越文化知识搭建更广阔的平台,学校与社区相结合开展骆越文化进校园的各项活动。如:(1)组织学生参观社区的文化宣传长廊、图书角、罗波潭、罗波庙等等公共场所,让学生在校外实践体验中,兴趣活动中学到知识,拓宽视野。(2)发挥社区课堂资源的作用,让社区成为学生的第二课堂,定期聘请德高望重、经验丰富的长辈或民间民族艺人专家为学生讲解骆越文化的知识讲座,让学生在参与学习中,获得更广、更深、更有趣味性的文化知识。(3)组织学生参加社区各种民风民俗的活动,如:三月初二“祭祀骆越祖母王龙母大典”活动,春节、端午节、中秋节、元宵节等传统节日,中秋趣味猜谜游戏,让学生亲身体验发挥个人智慧,体验活动的乐趣,文化的乐趣。学校通过组织学生参加社区各种活动,不仅丰富了学生的校外文化生活,又能让学生在活动中真正得到文化的感悟与体验;既充实学校文化教育的内容,有丰富社区的文化活动;既拓宽学校文化发展的途径,又提升社区的精神文明建设,实现学校与社区双赢的教育价值!
“染于苍则苍,染于黄则黄”,不管是学校、家庭、社区,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文化环境,让学生在环境熏陶渐染化中成长,才是骆越文化传承的良好途径。
结束语
总之,将骆越文化“请”进校园,“请”进课程,渗透于课堂,融通于活动,走进家庭、走进社区,让学生走出校外,内外结合,才是真正落实好传统骆越文化进校园的途径与策略,才能夯实传统骆越文化殿堂之基,达到净化学生心灵,以文润德的教育功能。
【此文为广西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19年度课题《以骆越民族文化为依托,培养中小学生家国情怀的实践研究》课题相关论文。课题编号:2019B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