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小学阶段是学生接受启蒙教育的重要阶段。做好小学学校管理工作,对提高教学质量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目前,由于存在重学生管理、轻教师管理,重硬件建设、轻软件建设,重强制管理、轻沟通交流和重知识传授、轻素质培等不良倾向,小学管理工作的效率较低。下一步,要想促进小学学校管理工作的提升,必须坚持以人为本,树立服务他人的管理理念;抓好教师队伍建设,打造优秀的教师团队;加强细节管理和过程管理,促进素质教育的贯彻落实。
关键词:浅谈;小学;学校管理工作;问题;对策
小学学校管理工作的内容很多,既涵盖硬件管理,又包括软件管理,既涉及后勤、安全、教职工、学生的管理,又牵涉到教育教学常规管理。可以说,要走好这盘棋,需要我们不断地总结发现日常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及时提出科学的对策,采取有效的措施,抓好动态管理。
一、小学学校管理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1.重学生管理,轻教师管理
学生管理和教师管理是小学日常管理的两项重要的工作,也是学校管理成败的关键。目前,学校总是片面强调对学生的管理,要求学生严格遵守学校的各项制度规定,一旦出现问题就小题大做。可是,对教师的管理却似有若无。教师为人师表,不仅担负着日常的教学工作,还以自己的行为举止影响着学生日常行为的养成。如果疏于对教师的管理,不仅会影响学校教学质量的提升,有时还会影响师生之间的关系。比如,当教师和学生发生矛盾时,很可能就会不问青红皂白片面维护老师,而严厉批评甚至处罚学生。这样就会激化师生之间的矛盾,恶化师生关系。
2.重硬件建设,轻软件建设
小学学校管理包括硬件建设和软件建设两个方面,两者都很重要,不能厚此薄彼。但是,日常的管理中很多学校过分重视硬件建设,只要一谈起学校的质量,总是说哪个哪个学校的硬件建设多好多好,而从不考虑软件建设的好坏。其实,硬件建设重要,软件建设同样也非常重要,甚至其重要程度比硬件还高。比如,学校的管理制度和校园文化建设就在学校管理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3.重强制管理,轻沟通交流
有些学校的管理存在着简单粗暴的现象,在日常管理中总是采取强制管控的措施,从不考虑教职员工和学生的感受。特别是在重大事情或牵涉到个人利益的事情上,从不征求教职员工和学生的意见。这种不重视沟通的做法,不但在管理者和被管理者之间造成矛盾,恶化两者之间的关系,而且在社会上也容易引起不良的反响。因此,在建设和谐校园的背景下,我们必须要改变这种不良倾向。
4.重知识传授,轻素質培养
受应试教育模式的影响,小学管理普遍存在着重知识传授、轻素质培养的不良观念。学校始终把重点放在教学上,以考试成绩的好坏评价学校管理的质量,对学生的综合素质不闻不问,只要不出现大的违纪就万事大吉。殊不知,小学阶段综合素质的培养非常重要,往往能够影响学生的一生。比如,一个学生学习很好,但爱说谎,长大后不久很可能因此葬送自己的一生。
二、提高小学管理质量的对策
1.坚持以人为本,树立服务他人的管理理念
以人为本是现代管理的基础和核心,学校管理者要做到以人为本,必须牢固树立服务老师、服务学生的理念,一是要关心教师、爱护教师,善于倾听教师的意见和心声,为他们创造性地开展教学工作创造有利的条件,营造顺心的环境;二是要尊重学生、关心学生,及时与学生平等沟通,对他们提出的问题及时解决,在尊重其个性的前提下给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三是要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打造和谐校园。环境对人的影响很大,学校在管理上要从教师和学生双重的角度考虑问题,兼顾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特点,用先进健康的文化引导学生,促进其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健康形成。
2.抓好教师队伍建设,打造优秀的教师团队
教师是教学工作的主体,是学校管理的第一要素。抓好教师队伍建设,一是要加大教师的培训力度,提高教师的综合教学能力。学校要把教师的素质能力建设放在第一位,通过外出培训和内部培训相结合,完善教师的综合素质,提高其教学能力;二是要充分发挥教师的主人翁精神和主观能动性,让他们积极参与学校管理,群策群力,共同提高学校的管理质量和管理水平。期间,学校管理者要定期与教师沟通,及时听取并采纳其合理化建议;三是要引入信息技术,打造先进的教学平台。信息背景下,学校必须借助网络技术打造自己的教学管理平台,让管理者和师生都可以借助平台实现即时沟通,以此提高学校管理的科学性、针对性和时效性。
3.加强细节管理和过程管理,促进素质教育的贯彻落实
细节决定成败。在日常管理中,要加强细节管理和过程管理,及时检查各项计划的落实情况,发现问题及时监督改善解决。同时,还要突出教学工作的中心地位,一是要教育教师更新观念,在教学过程中注重素质教育,不能偏科;二是要做好教學计划,合理安排人力物力和时间,确保整体教学工作的顺利进行,提高教学质量;三是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在尊重学生个性特点的基础上,鼓励学生开展探究性的课余活动。
参考文献:
[1]瞿海记.浅析关于小学管理的价值取向问题[J].小作家选刊(教学交流旬刊),2013(4).
[2]程胜利.新时期下小学的科学人文素质管理[J].中国校外教育(上旬),2014(4).
[3]韩雪萍.浅论小学教育班集体管理与素质教育[J].时代报告(学术版),2013(3).
关键词:浅谈;小学;学校管理工作;问题;对策
小学学校管理工作的内容很多,既涵盖硬件管理,又包括软件管理,既涉及后勤、安全、教职工、学生的管理,又牵涉到教育教学常规管理。可以说,要走好这盘棋,需要我们不断地总结发现日常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及时提出科学的对策,采取有效的措施,抓好动态管理。
一、小学学校管理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1.重学生管理,轻教师管理
学生管理和教师管理是小学日常管理的两项重要的工作,也是学校管理成败的关键。目前,学校总是片面强调对学生的管理,要求学生严格遵守学校的各项制度规定,一旦出现问题就小题大做。可是,对教师的管理却似有若无。教师为人师表,不仅担负着日常的教学工作,还以自己的行为举止影响着学生日常行为的养成。如果疏于对教师的管理,不仅会影响学校教学质量的提升,有时还会影响师生之间的关系。比如,当教师和学生发生矛盾时,很可能就会不问青红皂白片面维护老师,而严厉批评甚至处罚学生。这样就会激化师生之间的矛盾,恶化师生关系。
2.重硬件建设,轻软件建设
小学学校管理包括硬件建设和软件建设两个方面,两者都很重要,不能厚此薄彼。但是,日常的管理中很多学校过分重视硬件建设,只要一谈起学校的质量,总是说哪个哪个学校的硬件建设多好多好,而从不考虑软件建设的好坏。其实,硬件建设重要,软件建设同样也非常重要,甚至其重要程度比硬件还高。比如,学校的管理制度和校园文化建设就在学校管理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3.重强制管理,轻沟通交流
有些学校的管理存在着简单粗暴的现象,在日常管理中总是采取强制管控的措施,从不考虑教职员工和学生的感受。特别是在重大事情或牵涉到个人利益的事情上,从不征求教职员工和学生的意见。这种不重视沟通的做法,不但在管理者和被管理者之间造成矛盾,恶化两者之间的关系,而且在社会上也容易引起不良的反响。因此,在建设和谐校园的背景下,我们必须要改变这种不良倾向。
4.重知识传授,轻素質培养
受应试教育模式的影响,小学管理普遍存在着重知识传授、轻素质培养的不良观念。学校始终把重点放在教学上,以考试成绩的好坏评价学校管理的质量,对学生的综合素质不闻不问,只要不出现大的违纪就万事大吉。殊不知,小学阶段综合素质的培养非常重要,往往能够影响学生的一生。比如,一个学生学习很好,但爱说谎,长大后不久很可能因此葬送自己的一生。
二、提高小学管理质量的对策
1.坚持以人为本,树立服务他人的管理理念
以人为本是现代管理的基础和核心,学校管理者要做到以人为本,必须牢固树立服务老师、服务学生的理念,一是要关心教师、爱护教师,善于倾听教师的意见和心声,为他们创造性地开展教学工作创造有利的条件,营造顺心的环境;二是要尊重学生、关心学生,及时与学生平等沟通,对他们提出的问题及时解决,在尊重其个性的前提下给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三是要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打造和谐校园。环境对人的影响很大,学校在管理上要从教师和学生双重的角度考虑问题,兼顾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特点,用先进健康的文化引导学生,促进其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健康形成。
2.抓好教师队伍建设,打造优秀的教师团队
教师是教学工作的主体,是学校管理的第一要素。抓好教师队伍建设,一是要加大教师的培训力度,提高教师的综合教学能力。学校要把教师的素质能力建设放在第一位,通过外出培训和内部培训相结合,完善教师的综合素质,提高其教学能力;二是要充分发挥教师的主人翁精神和主观能动性,让他们积极参与学校管理,群策群力,共同提高学校的管理质量和管理水平。期间,学校管理者要定期与教师沟通,及时听取并采纳其合理化建议;三是要引入信息技术,打造先进的教学平台。信息背景下,学校必须借助网络技术打造自己的教学管理平台,让管理者和师生都可以借助平台实现即时沟通,以此提高学校管理的科学性、针对性和时效性。
3.加强细节管理和过程管理,促进素质教育的贯彻落实
细节决定成败。在日常管理中,要加强细节管理和过程管理,及时检查各项计划的落实情况,发现问题及时监督改善解决。同时,还要突出教学工作的中心地位,一是要教育教师更新观念,在教学过程中注重素质教育,不能偏科;二是要做好教學计划,合理安排人力物力和时间,确保整体教学工作的顺利进行,提高教学质量;三是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在尊重学生个性特点的基础上,鼓励学生开展探究性的课余活动。
参考文献:
[1]瞿海记.浅析关于小学管理的价值取向问题[J].小作家选刊(教学交流旬刊),2013(4).
[2]程胜利.新时期下小学的科学人文素质管理[J].中国校外教育(上旬),2014(4).
[3]韩雪萍.浅论小学教育班集体管理与素质教育[J].时代报告(学术版),201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