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感恩意识和行为培养初探

来源 :教育论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chen2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感恩是每个人都应有的基本道德准则,是做人最基本的修养。教师要充分认识感恩教育的重要性,通过各种途径培养幼儿的感恩意识和行为。让幼儿了解“恩”、体会“恩”,记住所受之“恩”,并将“恩”施于需要之人。
  〔关键词〕 感恩意识 感恩行为
  
  感恩教育作为“三生教育”中“生活教育”的一个重要内容,就是要让孩子成为一个有情感,有爱心,知恩图报的人。同时,《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也指出:让孩子“爱父母长辈、教师和同伴,爱集体、爱家乡、爱祖国。”也就是要培养孩子心存爱心、学会感恩、学会做人,学会共处。那么,教师应如何培养幼儿的感恩意识和行为呢?
  1 挖掘感恩表率,引导幼儿识恩
  1.1 教师以身作则,为幼儿树立榜样。观察、模仿是幼儿学习的重要方法之一,幼儿能从教师日常生活的点点滴滴中潜移默化的学会知恩和感恩。因此,要教孩子学会感恩,教师自己必须有一颗感恩的心,是一个懂得感恩的人,教师要通过自己的言传身教去感染幼儿、教育幼儿知恩识恩。如幼儿表现出关爱行为时,不吝惜说谢谢;当家长帮助教师做事情要当面感谢并在班上当着全体小朋友的面表达对家长的感谢等。
  1.2 挖掘幼儿中的感恩典型和榜样,及时表扬。在日常生活中教师应是一个观察者、发现者,只要看到幼儿有善意的举动要及时表扬和鼓励幼儿,强化幼儿的善行,培养孩子对人与事的感恩之心,让孩子学会用心灵去理解和珍惜。如看到一名小朋友帮另一名小朋友拾起掉在地上的画笔,教师应马上说:“谢谢你的善行,你真有爱心!”并鼓励受助的小朋友表达自己的感谢。
  2 以活动为载体,培养幼儿的感恩意识
  2.1 开展感恩主题活动,激发幼儿的感恩意识。在对幼儿进行感恩教育时,教师可针对不同年龄的幼儿,组织开展相应的“感恩”主题活动,如:小班的幼儿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游戏、模仿、学儿歌来体验父母、老师的关怀;中班幼儿学习关心、同情他人,和同伴友好、互助、合作;大班幼儿培养他们关爱他人、关心帮助自己的幼儿园、家庭、社区等意识和行为。
  2.2 运用多种活动形式,引导幼儿体验感恩。
  2.2.1 通过看录像、讲故事、念儿歌等形式丰富幼儿的认知,唤起幼儿心灵深处善良的天性,教师可选用短小精悍或富有人生哲理的寓言故事、儿歌、童话故事和名人名家的感恩故事,加以讲解或让幼儿进行讨论,使幼儿在故事中受到熏陶,心灵得到净化,促使幼儿感恩心理的形成。
  2.2.2 创设有趣的活动情境渗透感恩教育。创设一些感恩教育情景,让幼儿从中去体验、感受父母的养育、师长的教诲、亲人的关爱、他人的服务,从而学会关心身边的人,以友善之心对待他人,尊重他人的劳动,关心周围的世界。如,创设家庭活动场景,让幼儿亲自模仿爸爸妈妈养育小朋友、照顾小朋友的情景,让幼儿体会父母呵护他们,养育他们的艰辛,明白自己的成长是和父母的无私奉献和关怀分不开的。
  2.2.3 通过移情和角色互换,让幼儿学会识别和感受他人的情绪情感,控制自己的消极行为,学会对父母、对家庭感恩;对其他亲人感恩;对教师对同伴和朋友感恩;对大自然感恩。如幼儿乱丢玩具,教师可对他说:“玩具宝宝摔在地上了,它该有多难受啊!”班上的小朋友生病了,让幼儿想一想自己生病时的感受,鼓励小朋友想办法去鼓励他、安慰他。
  2.3 在日常生活中引导幼儿学习感恩。感恩教育不应停留在表面,要落实到幼儿的行为中,让感恩教育在体验、内化中不断深化,我们要教育幼儿学会懂得感恩,那么就应该从幼儿的身边教育起,善于观察幼儿,帮助他们感受到日常生活中的种种恩惠,有意识的引导幼儿从小事做起,从体谅、关心父母、感谢老师、帮助其他小朋友做起,知道对给予自己生命的父母、对照顾自己的亲人、对帮助自己的同伴、对教给自己知识的老师、对做出可口饭菜的厨师叔叔说一声:“您辛苦了!”对保育员阿姨说一声:“感谢你们为我们做好吃的饭菜!”总之,教师要引导、教育幼儿将感恩意识转为行动,从小事做起,将感恩之心落实到日常行为之中。
  2.4 利用节庆日,引导幼儿学会感恩。对于心理发展水平还处于以自我中心为特征的幼儿来说,单纯的口头教育是很难接受的,我们可以在众所周知的节日里充分挖掘节日内涵,开展专门的集体感恩活动,让幼儿在一个大的氛围中感受学会“感恩”。如在“母亲节”时让幼儿为母亲做一些事,对妈妈说声“我爱你”、给妈妈一个拥抱、唱首歌、送句祝福;“重阳节”时邀请爷爷奶奶、外公外婆与小朋友一起共庆重阳节,亲手做一个礼物送给老人,感谢爷爷奶奶们对小朋友无微不至彻底关心、照顾。从而激发幼儿对生活的美好情感和感激之情,让孩子们真正懂得,自己不能仅仅是爱的索取者,更要学会成为爱的馈赠者。
  3 家园共育,强化幼儿感恩行为
  感恩教育需要在真实的情境中进行,要想对幼儿实施更有效的感恩教育,需要得到家长的支持、配合。因为孝敬老人、尊敬父母、爱戴兄长等教育内容必须在家庭情景中实施才能取得实际效果。
  3.1 及时向家长宣传感恩教育活动情况,争取家长的配合。教师要通过家长座谈会、家长开放日、家园联系栏、家长反馈信、评价交流会等形式,引导家长参与到幼儿的感恩教育中,让家长了解感恩活动的目标要求,理解幼儿园开展感恩活动是为了促进孩子健康发展,并要求家长在生活中放手让孩子自己的事自己做,在家成为一个小主人,承担一份责任,做力所能及的事情,并明确生活中哪些是孩子应该做的,哪些可以帮着做,哪些应该学着做,引导家长在孩子犹豫、迟疑时给予支持和鼓励,在孩子失败时加以鼓舞和赏识。如:孩子每天回家自己的事自己做,整理自己的小房间,自己玩过的玩具自己放好;为家人分发碗筷,为下班回来的爸爸、妈妈拿拖鞋,为爷爷、奶奶拿椅子,敲敲背、捶捶腿。
  3.2 开展感恩亲子活动,促进家长与孩子的感恩互动。幼儿园可开展感恩亲子活动,如开展主题为“我为爷爷过生日”“感恩大联欢”等亲子活动。邀请家长参与幼儿园的大型亲子活动,让孩子在与亲人的共同活动中懂得如何去爱他们的父母、爱他们的同伴、爱他们身边每一位关心着他们的人。使幼儿成为一个富有爱心、至情至性的孩子。
  3.3 指导家长在家里对孩子进行感恩教育。孩子们的“爱心”不是刻意培养、教育出来的;“感恩”的培养也是如此,因为真正的教育是融合与生活之中,不着痕迹的;在家中家长可以很轻松的创设感恩的氛围,父母对老人的关心、照顾、尊重、孝顺,家人之间的民主平等,这些充满温情的家庭氛围对培养孩子的爱心起着潜移默化的影响。家人的一言一行,孩子们会看在眼里,慢慢的记在心里,印在脑中,逐渐就给孩子一种行为上的暗示,使孩子们知道今后自己也应该这么做。如在假日带上孩子看望双方的老人;每逢节日或老人生日和孩子一起庆祝。让孩子在与家人的生活中感受到父母长辈对自己的关爱,学着关心、帮助、感恩他人。
  参考文献
  1 张桂权.感恩意识与感恩教育.当代教育论坛
  2 陶志琼.关于感恩教育的几个问题的探讨.教育科学
  3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幼儿园教育知道纲要(试行)解读
其他文献
高中课程标准指出:“关注学习过程,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是高中课程追求的基本理念”。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应根据学生的认识特征和数学的特点,积极探索适合高中学生数学学习的教学方式,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注重对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培养——教师对学生应该有真诚的期待,帮助学生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使数学学习成为他们内心的需要;教师要全面了解学生的认知结构、思维方式、认识水平、相关知识、技能技巧、语
期刊
语文实践活动课,是语文教学的重要一翼。是实施新课程标准下的新生事物,现代社会要求公民具备良好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具备创新精神、合作意识和开放的视野、具备包括阅读理解与表达交流在内的多方面的基本能力,以及运用现代技术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在新的课程标准下,在现代社会对人的素质要求下,如何上好语文实践活动课,对于丰富学生生活,开拓学生视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对于加深学生语言体验,提高学生个性,提高学
期刊
〔摘要〕 通过调查,农村初中学生学物理,普遍没有阅读物理课本的习惯,究其原因是不知道怎样阅读物理书。这是学生学习物理的一种能力缺失,是我们物理教师的责任,也是我们物理教师应该解决的重要问题。怎样教会学生阅读物理书?在多年初中物理教学中,我有以下几点看法:①引导学生养成预习的习惯,逐步培养看书自学的能力。②根据物理课本的特点,加强学生的阅读指导。③注重课堂阅读,引导学生深入探讨、钻研教材。④课后阅读
期刊
1 问题的提出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明确指出,21世纪教育的原则是教会学生学会求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处、学会生存。这四种学习将是每个人一生中的知识支柱。初中《思想品德》课,既是一门智育课,又是一门德育课。其内容涉及面广,理论性强。而我们的教育对象由于年龄较小、社会阅历浅、知识面有限、辨别是非的能力较差,对社会缺乏足够的关注,故对所学的思想品德课知识感到抽象难懂,枯燥乏味,缺乏兴趣和热情,甚至产生畏难
期刊
中华民族有着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其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是中华民族生存和发展的根本,是力量和智慧的源泉。新课标从“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进行目标设计,明确要求“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充分发挥语文课程的育人功能”,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使学生受到优秀文化的熏陶,塑造热爱祖国和中华文明、献身人类进步事业的精神品格,“形成健康美好的情感和奋发
期刊
新课程实施的基本途径是课堂教学,优秀的课堂教学设计则是课堂教学成功的必要条件,而课堂教学目标的设计又是课堂教学设计的核心,是教学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支配、调节和控制着整个教学过程。决定着整个课堂教学设计的方向、过程及结果评估,直接关系到课堂教学的效果和学生的发展。然而,从目前的课堂教学目标设计的状况看,还存在着与新课程相悖的许多问题。比如,教学目标是根据班上的平均水平制定全班统一的教学目标,无视学
期刊
高中物理难学,难就难在初中与高中衔接中出现的“高台阶”。刚从初中升上高中的学生普遍不能一下子适应过来,都觉得高一物理难学,特别是对意志品质薄弱和学习方法不妥的那部分学生更是使他们过早地失去学物理的兴趣,甚至打击他们的学习信心。如何搞好高初中物理教学的衔接,如何帮助学生尽快适应高中物理教学特点和学习特点,跨过“高台阶”,就成为高一物理教师的首要任务。  在教学实践中,我发现高一新生普遍认为物理课难学
期刊
现在很多学校都进行新课程改革,每个人都讲新课改,似乎成了一种时尚。可为什么要进行新课程改革呢?新课程改革绝不仅只是一种流行,我们也绝不仅只是在赶时髦。我们要深刻理解什么是新课程,新课程的理念又是什么。学生的思维能力是否再提高,这些疑问都需要我们好好思考与研究。现浅谈自己的几点看法。我认为,在新教材教学中我们应在教育观念、教学方法以及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等方面进行深入细致地探讨
期刊
现代教育改革的关键在于把传统式“授之以鱼”的教学模式转变为“授之以渔”的教学模式。一方面,我们的教学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励;另一方面,学生的头脑不是一个被填满的容器,而是一个需要被点燃的火把。为了改变中国学生在中学各科“世界奥林匹克竞赛”上次次荣登榜首而“诺贝尔奖却无人问津的僵局,我们必须大搞教育改革,激发学生探究热情,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必须积极开展研究性学习。  当前,环境
期刊
〔摘要〕] 构建和谐班集体,首先要正面引导学生,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其次是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创造良好的精神环境和生活环境;再次是培养好班干部,通过情感、鼓励等方法,增强班集体情感。  〔关键词〕 正面引导 培养兴趣 善于鼓励 增强情感    班集体不仅是学校进行教育教学的基本单位,而且是学生成长的摇篮,活动的基地,自我教育的场所。所以,构建和谐班集体尤为重要。和谐班集体是一个集体成员对集体有着强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