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班级管理是学校管理的基本组成部分。加强班级管理,充分发挥班集体的管理功能,对实现学校管理的目标和构建和谐班集体有着重要的意义。那么,如何加强对特殊班级中特殊学生的管理转化应是班级管理中重点和难点。学会“尊重热爱、真诚信任、宽容引导、善待帮助、适时激励、灵活区别”每一位学生,让爱的阳光照亮每一位学生。
[关键词]爱 照亮 特殊 学生 管理
【背景】2006年9月,根据校领导安排,笔者突然接手了一个中考总分都在300分以下,最低只有70分的二年级中专班。学生行为习惯怪异,其中4人弱智,离异、单亲的家庭占据半壁江山。据了解,竟有一半学生在一年级时受过处分;老师在黑板上写字后转身发现讲台被同学们搬到了走廊里;老师要求同学们课上安静点,大家就抛书起哄;上课中途经常有同学自行离开,不辞而别;同学们不按时上下课、不做作业、不参加学校组织活动是家常便饭。总之,这个班级的学生连一名学生最起码做到的事情都无法做到,结果是“学生自弃、家长失望、老师绝望”。可是笔者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对这些学生绝不能放任不管、得过且过、听之任之,更不能把他们抛给家庭,推向社会。
一、尊重热爱每一位学生
全国首批特级教师霍懋征有一句教育名言:“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叶圣陶曾说:“无论聪明的,愚蠢的,干净的,肮脏的,我都要称他们‘小朋友’,我要做学生的朋友,我就要学生做我的朋友”。每个学生都是他家中的“宝贝”,都是他家长的希望所在。要以平等的态度尊重热爱每一个学生,这样才能逐步摆脱以往教育中“老师与学生进行监视和反监视”的阴影。在开学典礼上,我向学校申请撤销对同学们处分,大赦天下,号召大家一切从头再来,此举震撼了同学们的心灵,长期徘徊不前的班级面貌首先从精神上为之一新,第一次实现了“柳暗花明”的飞跃。为了尊重热爱学生,我从不叫学生家长来校,但我从不放弃任何一次“家长会”在家长面前来表扬学生,尤其是“差生”,那种教育效果是事半功倍的,学生也会感激您一辈子!
二、真诚信任每一位学生
我始终认为每个学生“人人是材,人人成才。”关键是教师从哪个角度去欣赏他们。需要真诚信任每一位学生,不能“以分为本”,而是“以人为本”,增强“生本意识”。在班干部队伍建设上,我大胆启用“差生”组阁,“差生”有生以来第一次当上了班干部。他们分管着宿舍、教室、走廊、车棚、包干区、体育、宣传、纪律等工作。让他们从无目标、无压力、无动力、学习无兴趣、生活无激情的阴影中走出来,他们对各自的工作一管到底,一包到底,人人有事干,事事有人管,人人有目标,人人有成就,人人都开心,有效地促进了学风、班风的建设。我常在重大节假日“互通信件和QQ聊天”活动来开展“真诚信任”系列活动。在活动中,学生什么都可以想,什么都可以说,什么建议都可以提。想说就说!在彼此真诚的文字言语中增添了师生的信任。
三、宽容引导每一位学生
宽容是最好的老师,宽容是引导的前提,做一个宽容学生的教师,深入到学生中间与学生合作做朋友,引导就水到渠成了。针对学生“头发黄、头发长”的现象。我请理发师给所有男生免费理发,长发变短发,黄发变黑发,并号召学生“一切从头再来”,一语双关。有一次一个男生踢了人家班级足球被打了,同学们知道后“义奋填鹰,众志成城”到那个班级“报复”。我知道后对他们进行了严厉的批评,大家很委曲,以为为同学打抱不平是应该的。我解释说打架有二种结果,一个是自己被打,一个是人家被打。二种结果都不好,一个是自己受伤,一个是拿钱给别人疗伤。同时,我也“顺着”他们认为这场架打的“好”,打出了凝聚力,改变了以前一盘散沙的局面,同学们从“打架”中也能看到自己的进步!在“墙上文化”我也大做文章,布置了“第一是我们永远的追求;让我们每天都进步一点点;让我们每一个今天都有所改变,让我们每一个今天都比昨天更有意义;态度决定一切,细节决定成败,知识改变命运,技能成就未来,让我们从良好的行为习惯养成开始吧!”等宣传标语。为强化养成教育的开展,我规定一个学期除特殊原因外,走读生可以迟到三次,但要及时补假,一个宽松环境替换了逆反心理的产生。迟到的少了,早退的没有了。每当学校开展集体活动后和每周五下午放学前等重要时刻,同学们都能在教室集中进行集体总结和自醒,培养了学生反思的好习惯,改变了以前懒散的坏习惯。作为班级一分子,我双倍交班费,小小举动赢得了学生的“民心”、“真心”。我还举办过“我的好习惯”征文活动,让每个学生每天都在拷问自己的心灵。我是谁?我有好习惯吗?编写班刊《我的好习惯》。忠诚践行叶圣陶先生“好习惯就是好教育”的伟大教育思想。
四、善待帮助每一位学生
尚文中学黄静华老师曾动情地说:“假如我是孩子、假如是我的孩子”。应遵循“有一个教一个,对每一个学生都要负责”的教育态度,积极善待、帮助每一个学生,想学生所想,忧学生所忧,为他们学会做人奠定道德基石,从而学生就能“亲其师,信其道”。有一次一个男生在体育课上手撞骨折了。这是个难得的“教育资源”,我带领平时缺乏“爱心”对人冷漠的同学一起购买桔子、苹果、香蕉、牛奶等慰问品,让他们在购买挑选中考虑如何去关心同学。当赶到受伤同学家中,同学们主动问寒问暖,摸摸受伤的手。每一个人露出了如久别兄弟再一次相聚时的真诚笑容。还有一位同学平时表现懒散,他妈妈癌症病逝,他爸爸又得了绝症。得知消息后立即组织班级大讨论,得出了“捐款”的统一意见。上课时我带头捐了100元,5元、10元、15元、20元……,那一堂语文课变成了“爱心捐款课”。当760元钱和校长同意免交学费的申请交到那位同学手中的时候,他哭了。后来他用他的改变影响着他周围一大批同学。
五、适时激励每一位学生
一个特殊学生的转变和成长需要一个过程,教师需要耐心和信心,更重要地还在于捕捉寻找和挖掘学生的闪光点进行适时激励。学校开展的任何一项活动,不管学生有没有获奖,我都要及时肯定表扬,发一份奖状或一份纪念品。让他们有一种成就感,形成一种前进的内驱力。除了学校奖励项目外,我还另外设立了优秀室长奖、优秀课代表奖、优秀组长奖、出黑板报先进个人、先进保管员、先进电教员、先进运水员、最佳卫生奖、最佳运动奖、最爱学习奖、最守纪律奖、最乐于助人奖、最佳发型奖、最佳走读生奖、最佳住宿生奖、最爱护公物奖、最佳技能奖、最尊敬老师奖、最佳穿戴奖等30项之多,全方位展示同学们最闪光的地方,编写了《我们的闪光点》分发给学生家长、亲戚等人,从而增强了他们的自豪感和前进的动力。我每年春节前都要组织学生“给父母寄贺卡”活动,激励他们在爱父母的基础上爱班级、爱学校、爱祖国,一个连自己父母都不爱的人是无法爱其它一切的人和事。爱父母行动为家校联系增添了活力。
六、灵活区别每一位学生
北京师范大学林崇德教授有句名言:“严在当严处,爱在细微中。”没有严就说不上真正的爱,因为爱必须严,但严的同时也要根据特殊情况采用灵活方式方法区别对待每一个学生。如以前考试同学们因不会答卷只能写好姓名、学号后呆坐在考场里等待结束的铃声。我针对这一现状向学校申请开卷考试,让他们每个人在课本里、练习卷里寻找答案,因为寻找的过程本身就是学习提高的过程,是加深印象积累知识的过程,更是获得成功增强自信的过程。还有就是对特殊学生的评价问题,不能仅仅看成绩排名。我是根据他们的平时表现、影响力、技能学习等综合能力做到奖罚分明,深受学生和家长的欢迎。根据学校统一分配,我班有5个三好学生、7个积极分子名额。考虑到学习是方向旗帜,2个三好学生评给了总分前二名的同学;1个是公认的品学兼优学生;还有2个“出人意料”评给了成绩倒数,但工作认真班级贡献巨大的同学。7个积极分子中除了2个学习积极分子外,文娱积极分子评给了平时很“坏” 但在大合唱比赛中表现突出的同学;文体积极分子评给了平时大错不犯小错不断但在校运会中为班级体育工作作出了贡献的同学;学雷锋积极分子评给了平时爱讲话、不太守纪律但爱捐款乐于助人的同学;卫生积极分子评给了成绩较差但打扫卫生表现最积极最用心的同学。敢于打破传统的条条框框,大胆实践,因材改造,让学生进得来,留得住,学得好,用得上,成为一名对社会有用的人。
[关键词]爱 照亮 特殊 学生 管理
【背景】2006年9月,根据校领导安排,笔者突然接手了一个中考总分都在300分以下,最低只有70分的二年级中专班。学生行为习惯怪异,其中4人弱智,离异、单亲的家庭占据半壁江山。据了解,竟有一半学生在一年级时受过处分;老师在黑板上写字后转身发现讲台被同学们搬到了走廊里;老师要求同学们课上安静点,大家就抛书起哄;上课中途经常有同学自行离开,不辞而别;同学们不按时上下课、不做作业、不参加学校组织活动是家常便饭。总之,这个班级的学生连一名学生最起码做到的事情都无法做到,结果是“学生自弃、家长失望、老师绝望”。可是笔者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对这些学生绝不能放任不管、得过且过、听之任之,更不能把他们抛给家庭,推向社会。
一、尊重热爱每一位学生
全国首批特级教师霍懋征有一句教育名言:“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叶圣陶曾说:“无论聪明的,愚蠢的,干净的,肮脏的,我都要称他们‘小朋友’,我要做学生的朋友,我就要学生做我的朋友”。每个学生都是他家中的“宝贝”,都是他家长的希望所在。要以平等的态度尊重热爱每一个学生,这样才能逐步摆脱以往教育中“老师与学生进行监视和反监视”的阴影。在开学典礼上,我向学校申请撤销对同学们处分,大赦天下,号召大家一切从头再来,此举震撼了同学们的心灵,长期徘徊不前的班级面貌首先从精神上为之一新,第一次实现了“柳暗花明”的飞跃。为了尊重热爱学生,我从不叫学生家长来校,但我从不放弃任何一次“家长会”在家长面前来表扬学生,尤其是“差生”,那种教育效果是事半功倍的,学生也会感激您一辈子!
二、真诚信任每一位学生
我始终认为每个学生“人人是材,人人成才。”关键是教师从哪个角度去欣赏他们。需要真诚信任每一位学生,不能“以分为本”,而是“以人为本”,增强“生本意识”。在班干部队伍建设上,我大胆启用“差生”组阁,“差生”有生以来第一次当上了班干部。他们分管着宿舍、教室、走廊、车棚、包干区、体育、宣传、纪律等工作。让他们从无目标、无压力、无动力、学习无兴趣、生活无激情的阴影中走出来,他们对各自的工作一管到底,一包到底,人人有事干,事事有人管,人人有目标,人人有成就,人人都开心,有效地促进了学风、班风的建设。我常在重大节假日“互通信件和QQ聊天”活动来开展“真诚信任”系列活动。在活动中,学生什么都可以想,什么都可以说,什么建议都可以提。想说就说!在彼此真诚的文字言语中增添了师生的信任。
三、宽容引导每一位学生
宽容是最好的老师,宽容是引导的前提,做一个宽容学生的教师,深入到学生中间与学生合作做朋友,引导就水到渠成了。针对学生“头发黄、头发长”的现象。我请理发师给所有男生免费理发,长发变短发,黄发变黑发,并号召学生“一切从头再来”,一语双关。有一次一个男生踢了人家班级足球被打了,同学们知道后“义奋填鹰,众志成城”到那个班级“报复”。我知道后对他们进行了严厉的批评,大家很委曲,以为为同学打抱不平是应该的。我解释说打架有二种结果,一个是自己被打,一个是人家被打。二种结果都不好,一个是自己受伤,一个是拿钱给别人疗伤。同时,我也“顺着”他们认为这场架打的“好”,打出了凝聚力,改变了以前一盘散沙的局面,同学们从“打架”中也能看到自己的进步!在“墙上文化”我也大做文章,布置了“第一是我们永远的追求;让我们每天都进步一点点;让我们每一个今天都有所改变,让我们每一个今天都比昨天更有意义;态度决定一切,细节决定成败,知识改变命运,技能成就未来,让我们从良好的行为习惯养成开始吧!”等宣传标语。为强化养成教育的开展,我规定一个学期除特殊原因外,走读生可以迟到三次,但要及时补假,一个宽松环境替换了逆反心理的产生。迟到的少了,早退的没有了。每当学校开展集体活动后和每周五下午放学前等重要时刻,同学们都能在教室集中进行集体总结和自醒,培养了学生反思的好习惯,改变了以前懒散的坏习惯。作为班级一分子,我双倍交班费,小小举动赢得了学生的“民心”、“真心”。我还举办过“我的好习惯”征文活动,让每个学生每天都在拷问自己的心灵。我是谁?我有好习惯吗?编写班刊《我的好习惯》。忠诚践行叶圣陶先生“好习惯就是好教育”的伟大教育思想。
四、善待帮助每一位学生
尚文中学黄静华老师曾动情地说:“假如我是孩子、假如是我的孩子”。应遵循“有一个教一个,对每一个学生都要负责”的教育态度,积极善待、帮助每一个学生,想学生所想,忧学生所忧,为他们学会做人奠定道德基石,从而学生就能“亲其师,信其道”。有一次一个男生在体育课上手撞骨折了。这是个难得的“教育资源”,我带领平时缺乏“爱心”对人冷漠的同学一起购买桔子、苹果、香蕉、牛奶等慰问品,让他们在购买挑选中考虑如何去关心同学。当赶到受伤同学家中,同学们主动问寒问暖,摸摸受伤的手。每一个人露出了如久别兄弟再一次相聚时的真诚笑容。还有一位同学平时表现懒散,他妈妈癌症病逝,他爸爸又得了绝症。得知消息后立即组织班级大讨论,得出了“捐款”的统一意见。上课时我带头捐了100元,5元、10元、15元、20元……,那一堂语文课变成了“爱心捐款课”。当760元钱和校长同意免交学费的申请交到那位同学手中的时候,他哭了。后来他用他的改变影响着他周围一大批同学。
五、适时激励每一位学生
一个特殊学生的转变和成长需要一个过程,教师需要耐心和信心,更重要地还在于捕捉寻找和挖掘学生的闪光点进行适时激励。学校开展的任何一项活动,不管学生有没有获奖,我都要及时肯定表扬,发一份奖状或一份纪念品。让他们有一种成就感,形成一种前进的内驱力。除了学校奖励项目外,我还另外设立了优秀室长奖、优秀课代表奖、优秀组长奖、出黑板报先进个人、先进保管员、先进电教员、先进运水员、最佳卫生奖、最佳运动奖、最爱学习奖、最守纪律奖、最乐于助人奖、最佳发型奖、最佳走读生奖、最佳住宿生奖、最爱护公物奖、最佳技能奖、最尊敬老师奖、最佳穿戴奖等30项之多,全方位展示同学们最闪光的地方,编写了《我们的闪光点》分发给学生家长、亲戚等人,从而增强了他们的自豪感和前进的动力。我每年春节前都要组织学生“给父母寄贺卡”活动,激励他们在爱父母的基础上爱班级、爱学校、爱祖国,一个连自己父母都不爱的人是无法爱其它一切的人和事。爱父母行动为家校联系增添了活力。
六、灵活区别每一位学生
北京师范大学林崇德教授有句名言:“严在当严处,爱在细微中。”没有严就说不上真正的爱,因为爱必须严,但严的同时也要根据特殊情况采用灵活方式方法区别对待每一个学生。如以前考试同学们因不会答卷只能写好姓名、学号后呆坐在考场里等待结束的铃声。我针对这一现状向学校申请开卷考试,让他们每个人在课本里、练习卷里寻找答案,因为寻找的过程本身就是学习提高的过程,是加深印象积累知识的过程,更是获得成功增强自信的过程。还有就是对特殊学生的评价问题,不能仅仅看成绩排名。我是根据他们的平时表现、影响力、技能学习等综合能力做到奖罚分明,深受学生和家长的欢迎。根据学校统一分配,我班有5个三好学生、7个积极分子名额。考虑到学习是方向旗帜,2个三好学生评给了总分前二名的同学;1个是公认的品学兼优学生;还有2个“出人意料”评给了成绩倒数,但工作认真班级贡献巨大的同学。7个积极分子中除了2个学习积极分子外,文娱积极分子评给了平时很“坏” 但在大合唱比赛中表现突出的同学;文体积极分子评给了平时大错不犯小错不断但在校运会中为班级体育工作作出了贡献的同学;学雷锋积极分子评给了平时爱讲话、不太守纪律但爱捐款乐于助人的同学;卫生积极分子评给了成绩较差但打扫卫生表现最积极最用心的同学。敢于打破传统的条条框框,大胆实践,因材改造,让学生进得来,留得住,学得好,用得上,成为一名对社会有用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