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大改革力度 完善公共财政体系

来源 :新闻世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ony_m_w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健全财政体制,既是推动城乡区域协调发展、促进科学发展的重要体制保障,也是完善公共财政体系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客观需要。
  “十一五”以来,合肥坚持把服务发展、保障民生作为财政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创新推进投融资体制、预算管理、资产资金管理等一系列重大改革,有效破解了建设与发展中的难题,为促进城乡统筹发展、更好地推动科学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十二五”时期,是合肥加快建设现代化新兴中心城市和现代产业基地,朝全国有影响力的区域性特大城市迈进的关键时期。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如何进一步加快公共财政体系建设,进一步支持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成为摆在我们面前一个重要而现实的课题。
  一、“十一五”以来合肥公共财政建设情况
  财政实力显著增强。“十一五”期间,合肥财政收入年均增长29.5%,五年累计实现1502亿元,是“十五”的3.6倍。地方财政收入年均增长35.1%,五年累计实现783亿元,是“十五”的4倍。五年累计完成财政支出1006亿元,是“十五”的4.1倍。2012年,全市财政收入694亿元,增长11.3 %;财政支出572亿元,增长20.5%。
  调控能力显著提升。围绕建设发展大局,合肥市进一步整合资金,建立了统一规范、科学透明的财政支持工业、自主创新、现代农业和现代服务业四大政策体系,五年累计投入资金201亿元,充分发挥了财政政策的调控效应和财政资金的引领作用。
  民生保障力度空前。2007年启动实施民生工程建设以来,先后组织实施12项、28项、36项、33项民生工程,财力投入逐年增加,截至2012年底,全市累计投入民生工程资金215亿元,年均达到36亿元,超过700万人受益。
  财政改革不断深化。全面推进国库集中收付制度改革,创新税源管理方式,深化预算管理改革,建立了政府融资统一决策、统一管理、规范执行、有效监督的管理体制,五年融集资金364.36亿元,有力支持了一大批城乡重大基础设施建设。
  二、合肥公共财政建设面临的主要问题
  财政收支矛盾仍然存在。随着合肥工业化、城市化进程的快速推进,各方面支出需求快速增长,财政保重点、调结构、惠民生、促改革等支出压力也越来越大。从收入看,国家继续实施结构性减税政策以及房地产调控,财政收入增长的不确定因素较多;从支出看,加大农业、水利等基础设施建设资金投入,加快经济结构调整和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推进教育、医疗卫生、社会保障等重点领域改革,应对通胀、偿还政府债务、改善民生投入不断加大,再加上各项法定支出刚性增长的要求,财政支出压力不断增加。
  财政资金统筹能力有待提升。目前,除公共预算外,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政府性基金预算以及社会保障预算都有待完善,政府收支尚未全部纳入预算规范管理,制约了财力资源的统筹配置能力。同时,预算决策与分配机制还不尽科学,重投入、轻产出现象还比较普遍,执行过程中存在进度慢、效率低等问题。另外,开展预算绩效管理尚缺乏强有力的法律约束和制度保障,财政支出绩效评价结果对于支出分配和支出项目管理的参考、导向和制约作用未能得到充分体现。
  公共财政管理机制仍需完善。推行预算公开评审是建设公共财政、促进科学和民主理财、提升预算决策科学化水平的重要举措,合肥在此方面已开展试点,但目前预算公开评审的机制和制度尚未建立,专家库、项目库等配套建设亟待完善。同时,部门预算、国库集中支付、政府采购以及公务卡等财政改革还有待进一步推进。
  三、合肥推进公共财政体系建设的总体要求
  党的十八大提出了加快改革财税体制、完善公共财政体系的明确要求。结合现阶段基本市情,当前及今后一个时期合肥将按照中央和安徽省的决策部署,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以保障和完善民生为立足点,培植壮大财源,优化支出结构,建立健全财政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充分发挥财政职能作用,着力推动合肥科学发展、跨越发展、和谐发展、绿色发展。
  具体来说,就是重点围绕“一个中心”,建设“五个财政”。 “一个中心”,就是围绕“组织收入”这个中心,进一步加强税源培植与服务,提高依法征管的质量与效率,努力堵漏挖潜增收,做大财政“蛋糕”,为公共财政支出提供财力保证。建设“五个财政”,即:建设“发展财政”,不断完善政策支持体系,大力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结构调整;建设“民生财政”,以公共性为取向,以均等化为主线,进一步优化支出结构,集中更多的财政资源保障和改善民生,加快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步伐;建设“绩效财政”,全面推行预算绩效管理,坚决贯彻绩效优先原则,切实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建设“阳光财政”,不断完善政府采购、部门预算、国库集中收付等现代预算管理制度,加强预算公开制度建设,推进预算信息公开;建设“法治财政”,建立健全财政法规制度,不断强化财政监督。
  四、完善合肥公共财政建设的对策建议
  一是培育壮大财源,为建设与发展奠定坚实基础。首先,完善财政收入体系。建立健全双向约束机制,将税收贡献作为招商引资、“一事一议”扶持政策的重要条件,积极引进税源贡献大、资源占用少的项目,培育壮大新兴财源。密切跟踪国家税制改革动向,确保税收稳定增长。继续深化非税收入改革,清理整顿非税项目,逐步建立结构合理、科学规范的非税收入体系。其次,依法加强收入征管。完善税源管理联动机制,健全财税库银征管协调机制;完善涉税平台运行机制,建立税收协作控制制度。加大非税收入预算管理力度,积极推进非税收入国库集中收缴,不断扩大国有资本经营收益收缴范围。第三,健全收入增长激励约束机制。完善财政收入分级次、分部门目标考核评价体系,巩固财政收入质量。健全财税联席会商制度,创新税收征管方式,保持财政收入长期稳定较快增长。
  二是创新财政扶持方式,促进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快速发展。第一,加大自主创新政策扶持。不断完善财政支持自主创新政策,大力支持高新技术产业化和科技进步,支持企业自主研发和各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企业技术中心建设。积极组建创业风投基金,支持科技创业和科技型中小企业发展壮大。开展专利权质押贷款试点工作,大力引导社会资金参与企业融资。通过政府首台首套采购,加大对自主创新产品的支持。第二,支持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统筹引导资金,重点支持电子信息、新能源、新能源汽车、新材料、节能环保、生物医药、高端装备、公共安全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推动形成一批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和竞争力的新型平板显示基地、电子信息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基地、新能源产业基地、新能源汽车产业基地及公共安全产业基地。第三,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降低服务行业政策准入门槛,扩大服务业政策扶持范围,引导总部经济、金融、商贸流通、餐饮、会展、软件、动漫、服务外包、大型连锁商业等现代服务业加快发展,形成全国区域性金融、物流、会展、商贸、文化、旅游、服务外包等七大现代服务业中心。   七是健全与事权相匹配的财政体制,调动各级增收节支积极性。第一,进一步完善市区财政体制。适应城市规模进一步扩展的需要,合理划分市区两级城市建设与管理的事权与财权,促进城市管理重心下移,增强区级财政在属地范围内的财政职能。整合专项转移支付项目,规范和创新专项转移支付管理模式,加强激励引导和绩效评价,引导财政资金向基本公共服务领域倾斜,促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第二,深化乡财县管改革。全面界定乡镇财政职能,规范乡镇财政垂直管理。加强乡镇财政预算管理,健全项目资金协调监管机制和村级财政性资金管理机制。加强乡镇财政基础设施和队伍建设,促进乡镇财政迈入发展新轨道。第三,不断完善公共财政支出管理。修订完善基本支出定额标准体系,加强项目库建设,实现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与预算管理、财务管理的有机结合。深化国库集中收付制度改革,将市级财政专户资金纳入集中支付范围,推动县(市)区将所有预算单位、所有财政性资金全部纳入集中支付范围。进一步完善政府采购预算,发挥政府采购支持经济转型发展的政策功能。第四,加强政府债务管理。按照权责一致的要求,以规范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为重点,将地方政府性债务收支统一纳入预算管理。加强融资平台的融资管理,建立健全地方政府性债务风险预警、新债控制、存量化解、到期偿还等激励约束机制,逐步形成与地方经济发展相适应的规模适度、管理规范、运行高效、监管有力的地方政府投融资机制,实现财政可持续发展。
  八是完善财政监督机制,促进财政管理科学化、规范化。首先,完善财政制度体系。将财政收支的所有环节全部纳入制度管理,规范财政执法行为,加强财政执法监督,不断提高依法理财的能力。建立健全执法质量考评制度,全面落实财政执法责任制,严格执行过错责任追究,加大财政违规违纪行为查处力度。深入开展财政法制宣传教育,建立健全财政干部学法用法制度,进一步提高依法行政能力。其次,健全财政监督体系。建立健全“预算编制、预算执行、监督检查、绩效评价”四位一体的监督管理机制,实现财政监督覆盖所有政府性资金和财政运行全过程。围绕促进结构调整、自主创新、资源节约、环境保护等关系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财税政策执行,以及涉及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重点民生资金开展监督检查,确保财政政策资金发挥最大效益。继续深入开展“小金库”治理,稳步推进绩效监督。进一步建立健全县(区)、乡财政监管机制,探索对全市各级预算单位的综合监管。再次,加强会计管理。不断推进企业执行会计准则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持续趋同,全面推进会计管理网络化、信息化。加大对涉及国计民生、基础设施、能源交通、节能环保、公用事业等重点领域、重点行业和重点企业的会计信息质量检查。着力培养和造就一批精通业务、善于管理、熟悉国际惯例、具有国际视野的高素质复合型会计人才。最后,推进预算信息公开。建立预算公开评审论证制度,打破部门预算编制过程的“循环闭圈”,引入外部决策与监督,切实提高预算编制的科学性。完善预算信息公开工作机制,主动向社会公开经本级人大审议批准的政府总预算、决算,及时公开预算执行情况,特别是“三公”经费以及涉及民生的专项支出情况,主动接受社会监督。
  (作者单位: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管理学院)
  责编:姚少宝
其他文献
【摘 要】每年两会是全国人民关注的热点,如何让经常性的会议报道出彩成为各路媒体的头等大事。本文以中青在线2013年的全国两会新闻报道为例分析其在新闻策划方面的特色。  【关键词】全国两会 中青在线 专题报道  一年一度的全国两会是我国政治经济生活中的盛事,也是国内外媒体竞相关注的焦点。近年来在媒介融合的新趋势下,各路媒体利用微博、微信、二维码等互动高科技产品抢占两会新闻报道的制高点。在这一过程中,
2019年7月22-25日,第十七届全国中小学信息技术创新与实践大赛(NOC)决赛在山东淄博顺利举行。来自全国34个省、区、直辖市包括澳门在内的5700余名参赛选手参加了现场决赛。经过激烈角逐,共评出NOC大赛最高奖项——恩欧希教育信息化发明创新奖118人,淄博代表队荣获团体总分第一名,重庆代表队名列第二,深圳、北京代表队并列第三名。  7月25日,第17届NOC大赛颁奖暨闭幕式在淄博市体育中心综
【摘 要】农民工是我国的特有词汇,是指户口身份为农民的工人,他们是从农村进入城市,以替雇主工作为谋生手段、但不具备城市户口的社会群体。我国新闻媒体自改革开放至20世纪末以来对农民工问题的报道随着时间的变迁也发生了一些变化。  【关键词】农民工 改革开放 特殊群体 社会转型  “农民工”是在我国特殊的制度变迁与社会转型期间所出现的特殊群体。农民工问题在建国后三十年间表现得尚不明显,但到了改革开放后,
【摘 要】本文就尼尔·波兹曼在《技术垄断——文化向技术投降》一书中提到的“技术垄断”概念以及技术垄断的文化困局进行阐述,对波兹曼基于“技术垄断”的媒介思想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尼尔·波兹曼 媒介环境学 技术垄断  尼尔·波兹曼是著名的媒介理论家和批评家,其《童年的消逝》(1982)、《娱乐至死》(1985)和《技术垄断——文化向技术投降》(1992)最为人们熟知,被称为“媒介批评三部曲”。他创
普希金上学时,数学成绩很差,老师经常摇着头对他说:“写你的诗吧,反正你数学考试总得零分。”  普希金出名后,很多人成了他的粉丝,还争相模仿他的着装和发型,这让他心里很不舒服。一次,他在一个广场上演讲,观众把现场围得水泄不通,齐声高喊他的名字。他打算借机做点什么,于是请一个少年上台随手写下一道数学题:5487-3699=?普希金皱着眉头,半天算不出答案,只好在“=”号后面写了“0”。  看到他的答案
在通读两遍文章后,学生几乎都能明白胡同文化的内涵。我正准备转入关于作者对胡同文化行将消失的情感态度探究时,一个学生突然举手发问:“为什么只跟胡同说再见?在倒数第二段作者写道,‘在商品经济大潮的席卷之下,胡同和胡同文化总有一天会消失的’,这里提到‘胡同’和‘胡同文化’两个方面,而结尾只写了‘再见吧,胡同’,我认为文章的结尾应该这样写,‘再见吧,胡同和胡同文化’;或者从语句对称的角度,写成‘再见吧,胡
【摘 要】随着web2.0技术时代的到来,一种互动式新媒介景观伴随UGC的产生而诞生,以导购网站和电商内部用户评价系统、社区为代表的新媒体正是UGC的产物。本文以淘宝网及其外围部分为例,试图在研究中证实UGC使电商逐渐走向社区化带来的结果是使电商交易双方信息逐渐走向均衡化。而其在对电商信息不对称规避的过程中,难免会有因虚假和片面内容导致的判断无力,这也就涉及到电商社区的审核机制。  【关键词】电商
苏教版必修四《一滴眼泪换一滴水》一文节选自雨果的《巴黎圣母院》,内容讲述伽西莫多因参与劫持爱斯梅拉达而被示众鞭笞,受到众人的百般辱骂和取笑,而在他干渴难耐、求助无望的时候,爱斯梅拉达上去给他水喝。结尾部分是这样写的:  那漂亮、鲜艳、纯洁、迷人而又那么娇弱的姑娘,竟会那样好心肠地跑去救助一个如此可怜丑恶的家伙,那情景无论如何是很动人的,而这件事又发生在一个刑台上,那就更为动人了。  观众也都被感动
我是男宿主生殖器官中最大的附属性腺,也是人体中最小器官之一。我重约20克,横径4.0厘米,纵径3.0厘米,前后径2.0厘米。  我自述的目的是让大家能了解我的一些常见疾病,以及产生这些疾病的原因,有利于及早做出诊治,这样能更好地提高对疾病的治愈率,防止病情恶化。另外,也使您了解医生对这些疾病的诊治过程,防止“不法分子”利用您对前列腺疾病的不了解造成的精神及物质上的损失。  我是一个含有纤维肌肉的弹
2015年1月19日,重庆市梁平县委大会议室,梁平县2014年工作总结会正在进行。  做完总结,县旅游局长彭文昆回到座位,心里还在“咚咚”打鼓。  县委书记蒋宜茂,即将点评他过去一年的工作。  “我赞成文昆提出的观点——梁平旅游现在还不能搞遍地开花,打通县城到百里竹海的快速通道才是旅游的突破口……”蒋宜茂说。  “终于没挨骂了!”彭文昆吐出一口气,“培训学习真是有用。”  有心难为,“虚”不应“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