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由于长期被单纯的应试教育观念所困惑,一味追求升学率,使高中历史“学困生”问题日益突出。如何使高中历史教育尽可能面向每一个学生,尽可能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够得以全面发展,特别是如何有效地使历史“学困生”得以转化,促其发展呢?笔者根据多年的教学实践阐述一下个人的观点。
1. 高中历史“学困生”的类型、特点及成因
1.1高中历史“学困生”的类型。我们通过问卷调查,发现“学困生”主要有四种类型:第一类为暂时性困难学生,这类学生的学习困难程度较轻,而且尚未形成不良的生活习惯和学习习惯,比较容易转变,所占比例为23.4℅;第二类为能力型困难学生,这类学生所占的比例最小,仅为5.5%,能力较差是他们学习上的主要障碍,而他们的动机、意志水平并不低,如果教育者能及时帮助他们分析化解具体的知识难点和疑点,改进学习方法,培养和提高起思维能力,这类学生也会发生可喜的转变;第三类是整体型困难学生,这类学生基础知识薄弱、能力差,动机、意志、自我意识水平低,所占比例为10.6%,激发个体兴趣和意志、个别辅助是转变这类学生的主要方法;第四类是动力型困难学生,这类学生高达60.5%,他们主要表现为学习目标不明确甚至没有目标,不努力学习,有的经常去网吧或谈恋爱或沉缅于言情、武打小说,厌学、甚至逃学等。
1.2高中历史“学困生”的主要心理特点。(1)很自卑,特自尊。“学困生”大都有多次失败的经历以致于不敢相信自己,自己看不起自己,也认为别人看不起自己,在班级里感觉低人一等,自卑感很强。但是他们又特自尊,很敏感,自我防卫意识强。(2)重感情,易偏激。“学困生”特别讲义气、重感情,加上“学困生”较少能体会到大家的温情,所以一旦有人对他们表达哪怕一点点爱,他们就会倍加珍惜与感念。(3)逆反心理较强。(4)厌学心理较重。厌学主要是因为基础差、学不会;或受知识无用论、有钱走遍天下的影响;或者认为只要有关系,照样可以找到一个如意的工作等等。(5)可感化,易“反复” 。绝大多数“学困生”不甘平庸,也有欲展翅高飞的冲动,但由于基础知识弱、自制能力差、意志不顽强等因素的影响,他们在转变过程中肯定会一波三折,一次不经意的伤害,就可能让他们动摇甚至退缩。
1.3高中历史“学困生”的成因。“学困生”并不像某些家长和教师所认为的那样不可救药。他们片面地认为改造“学困生”,难于上青天;甚至认为“学困生”“天生不是块学习的料”。其实,“学困生”不是不可以改造的;它们的出现,是诸多因素相互作用的共同结果。(1)自我因素。既包括心理上的因素;也包括生理上的因素;还包括其他因素,如态度、认识方面。(2)家庭因素。家庭是孩子的第一课堂,家庭教育的质量和水平决定了孩子的生活习惯与学习习惯,甚至最终决定了孩子成功与否。(3)学校因素。学校的校风、学风、班风和教职工的修养等都会对学生产生重大影响。(4)社会因素。社会因素的影响无处不在、无时不有,有形的如书报、影视、网络,无形的如舆论、风气等。当今社会对未成年人的爱护和保护意识还不够强,社会的安全保障系统也不完备,给青少年健康成长带来严重的负面影响。
2. 高中历史“学困生”的有效转化策略
根据我的教学实践和反思总结,特从以下几个方面对高中历史“学困生”进行转化。
2.1教师要关爱学生,注意方式、方法。(1)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理想师生关系的基本特征:尊师爱生,相互配合;民主平等,和谐亲密;共享共创,教学相长。学困生本来学习成绩就不理想,自信心不足,如果教师再经常采取指责、讽刺等不恰当手段,就会使他们在学习过程中处于一种紧张、焦虑的情绪状态,师生关系就会疏远,甚至对立。(2)温和宽厚,心胸开阔。师生关系是一种人和人之间的关系,理应相互尊重。既要与学生交往密切,向学生提出种种严格的要求,督促他们去实行,又应当保护“学困生”的自尊心,维护他们的正当权益,促进他们的身心健康发展。(3)赏识之爱。每个学生都需要教师热情的关心和耐心的教育,特别是“学困生”,更需要教师慈母般的关爱和百般的呵护,这就需要教师用赏识的目光去发现他们的长处。(4)充分发挥班干部的作用。(5)态势语,近距离。教师通过动作、表情、姿态等态势言,传达课堂管理信息,以控制课堂。比如,适当走进注意力分散的学生,用肯定的目光鼓励学生发言,用饱满严肃的态度影响学生们的情绪等,都能让“学困生”感到关注,受到影响。(6)心理解困,积极乐观。“学困生”成绩差,心理负担大,影响情绪和学习效率。教师要善于在心理方面为其释疑解惑,培养其健康的心理和乐观的精神。
2.2因材施教,建立档案,跟踪服务。实行由任课老师分别承包“学困生”的办法,建立“学困生转化档案”,目标到人,责任到人。档案应包括以下内容:第一,个人基本情况;第二,亲子关系状态;第三,个人心理特征、兴趣、不良倾向;第四,学困成因;第五,应对策略:如①多与孩子谈心,不断激励学生。②课堂上,多给他提供回答力所能及问题的机会。③放学后,进行单独辅导。④多与家长沟通,家校共同努力等。第六,巩固提高措施。
2.3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我在讲辛亥革命的不彻底性时,联系鲁迅先生的短篇小说《药》的内容,通过形象的故事分析这一抽象的内容,使学生深刻理解辛亥革命严重脱离群众等道理。对于近代史上众多条约内容的记忆是学生头痛的事,我用一些常见的词语总结一些重要条约的内容,如《天津条约》每一条抽出一个字便是“公开行贿”;清朝入关后皇帝的顺序许多同学搞不清楚,我编成一句话:“顺康雍乾嘉道咸,同治光绪宣统完”,学生们一下子就记住了。这些内容诙谐幽默、学生喜闻乐见,容易使学生把死的知识变成活的知识,课本由厚变薄,活学才能活用,从而激发了“学困生”探求知识的潜能。
2.4强化激励,挖掘潜力,明确优势。我经常提醒“学困生”,不要低估自己的能量,不要夸大自己的悲哀。要引导学困生挖掘并充分利用自身的优势,让青春在学习中大放光彩。青少年具有精力充沛、求知欲强、记忆力佳、思维敏捷等特点,让“学困生”充分认识到自身的这些有利条件,不断给他们打气鼓劲,教育他们抓紧时间努力学习,利用时机迎头赶上,为一生的事业打下扎扎实实基础。
1. 高中历史“学困生”的类型、特点及成因
1.1高中历史“学困生”的类型。我们通过问卷调查,发现“学困生”主要有四种类型:第一类为暂时性困难学生,这类学生的学习困难程度较轻,而且尚未形成不良的生活习惯和学习习惯,比较容易转变,所占比例为23.4℅;第二类为能力型困难学生,这类学生所占的比例最小,仅为5.5%,能力较差是他们学习上的主要障碍,而他们的动机、意志水平并不低,如果教育者能及时帮助他们分析化解具体的知识难点和疑点,改进学习方法,培养和提高起思维能力,这类学生也会发生可喜的转变;第三类是整体型困难学生,这类学生基础知识薄弱、能力差,动机、意志、自我意识水平低,所占比例为10.6%,激发个体兴趣和意志、个别辅助是转变这类学生的主要方法;第四类是动力型困难学生,这类学生高达60.5%,他们主要表现为学习目标不明确甚至没有目标,不努力学习,有的经常去网吧或谈恋爱或沉缅于言情、武打小说,厌学、甚至逃学等。
1.2高中历史“学困生”的主要心理特点。(1)很自卑,特自尊。“学困生”大都有多次失败的经历以致于不敢相信自己,自己看不起自己,也认为别人看不起自己,在班级里感觉低人一等,自卑感很强。但是他们又特自尊,很敏感,自我防卫意识强。(2)重感情,易偏激。“学困生”特别讲义气、重感情,加上“学困生”较少能体会到大家的温情,所以一旦有人对他们表达哪怕一点点爱,他们就会倍加珍惜与感念。(3)逆反心理较强。(4)厌学心理较重。厌学主要是因为基础差、学不会;或受知识无用论、有钱走遍天下的影响;或者认为只要有关系,照样可以找到一个如意的工作等等。(5)可感化,易“反复” 。绝大多数“学困生”不甘平庸,也有欲展翅高飞的冲动,但由于基础知识弱、自制能力差、意志不顽强等因素的影响,他们在转变过程中肯定会一波三折,一次不经意的伤害,就可能让他们动摇甚至退缩。
1.3高中历史“学困生”的成因。“学困生”并不像某些家长和教师所认为的那样不可救药。他们片面地认为改造“学困生”,难于上青天;甚至认为“学困生”“天生不是块学习的料”。其实,“学困生”不是不可以改造的;它们的出现,是诸多因素相互作用的共同结果。(1)自我因素。既包括心理上的因素;也包括生理上的因素;还包括其他因素,如态度、认识方面。(2)家庭因素。家庭是孩子的第一课堂,家庭教育的质量和水平决定了孩子的生活习惯与学习习惯,甚至最终决定了孩子成功与否。(3)学校因素。学校的校风、学风、班风和教职工的修养等都会对学生产生重大影响。(4)社会因素。社会因素的影响无处不在、无时不有,有形的如书报、影视、网络,无形的如舆论、风气等。当今社会对未成年人的爱护和保护意识还不够强,社会的安全保障系统也不完备,给青少年健康成长带来严重的负面影响。
2. 高中历史“学困生”的有效转化策略
根据我的教学实践和反思总结,特从以下几个方面对高中历史“学困生”进行转化。
2.1教师要关爱学生,注意方式、方法。(1)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理想师生关系的基本特征:尊师爱生,相互配合;民主平等,和谐亲密;共享共创,教学相长。学困生本来学习成绩就不理想,自信心不足,如果教师再经常采取指责、讽刺等不恰当手段,就会使他们在学习过程中处于一种紧张、焦虑的情绪状态,师生关系就会疏远,甚至对立。(2)温和宽厚,心胸开阔。师生关系是一种人和人之间的关系,理应相互尊重。既要与学生交往密切,向学生提出种种严格的要求,督促他们去实行,又应当保护“学困生”的自尊心,维护他们的正当权益,促进他们的身心健康发展。(3)赏识之爱。每个学生都需要教师热情的关心和耐心的教育,特别是“学困生”,更需要教师慈母般的关爱和百般的呵护,这就需要教师用赏识的目光去发现他们的长处。(4)充分发挥班干部的作用。(5)态势语,近距离。教师通过动作、表情、姿态等态势言,传达课堂管理信息,以控制课堂。比如,适当走进注意力分散的学生,用肯定的目光鼓励学生发言,用饱满严肃的态度影响学生们的情绪等,都能让“学困生”感到关注,受到影响。(6)心理解困,积极乐观。“学困生”成绩差,心理负担大,影响情绪和学习效率。教师要善于在心理方面为其释疑解惑,培养其健康的心理和乐观的精神。
2.2因材施教,建立档案,跟踪服务。实行由任课老师分别承包“学困生”的办法,建立“学困生转化档案”,目标到人,责任到人。档案应包括以下内容:第一,个人基本情况;第二,亲子关系状态;第三,个人心理特征、兴趣、不良倾向;第四,学困成因;第五,应对策略:如①多与孩子谈心,不断激励学生。②课堂上,多给他提供回答力所能及问题的机会。③放学后,进行单独辅导。④多与家长沟通,家校共同努力等。第六,巩固提高措施。
2.3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我在讲辛亥革命的不彻底性时,联系鲁迅先生的短篇小说《药》的内容,通过形象的故事分析这一抽象的内容,使学生深刻理解辛亥革命严重脱离群众等道理。对于近代史上众多条约内容的记忆是学生头痛的事,我用一些常见的词语总结一些重要条约的内容,如《天津条约》每一条抽出一个字便是“公开行贿”;清朝入关后皇帝的顺序许多同学搞不清楚,我编成一句话:“顺康雍乾嘉道咸,同治光绪宣统完”,学生们一下子就记住了。这些内容诙谐幽默、学生喜闻乐见,容易使学生把死的知识变成活的知识,课本由厚变薄,活学才能活用,从而激发了“学困生”探求知识的潜能。
2.4强化激励,挖掘潜力,明确优势。我经常提醒“学困生”,不要低估自己的能量,不要夸大自己的悲哀。要引导学困生挖掘并充分利用自身的优势,让青春在学习中大放光彩。青少年具有精力充沛、求知欲强、记忆力佳、思维敏捷等特点,让“学困生”充分认识到自身的这些有利条件,不断给他们打气鼓劲,教育他们抓紧时间努力学习,利用时机迎头赶上,为一生的事业打下扎扎实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