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人类的美术教育具有悠久的历史。但长期以来,传统的美术教育在很大程度上都偏重于技术的训练,这无疑限制了美术教育作为重要的教育门类应该具有的更为重要的意义,也降低了美术教育在人们心目中的地位。
【关键词】中学美术;教育;创新意识培养
作为美术教育工作者,我们应该做出更大的努力,把握德、智、体、美、劳诸要素之间的内在联系,不仅仅只是从书本上传授知识、技能,更应该重视发展个性,开发智力和拓展学生的创造能力,培养创新意识。
1. 激发兴趣,为创新教育铺路
兴趣是做好的老师,兴趣是学生发展思维的巨大推动力,不管做什么事情,只要有了兴趣,才会使人集中精力,积极思考,而且还会达到废寝忘食,欲罢不能的地步,如果学生没有兴趣,被动的学习,直接影响教育的效果,因此我们首先要激发学生对美术的兴趣,在课前的导入部分上多下功夫,教师和学生一块明确本节课的活动主题的要求,引发学生积极参与活动的欲望,激发兴趣,明确问题,这项工作极大的制约着活动课程的实施效率,影响着学生主动性,创造性的发挥或者利用故事导入法,适时出示优秀范作及播放音乐,观看光碟,等现代化手段,通过声音,图像激发学生的兴趣,现代化的教学手段能显现和谐、真实、具体、鲜明的形象,在美术课堂教学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美术课不同于其它学科,它集欣赏、想象、临摹、创作于一体,能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课堂气氛中感受美,发现美,如果在课堂上一味的采取临摹等陈旧的教学方式,势必使课堂气氛枯燥、乏味。在教学中,多采用直观教具,可以调动学生的多种感觉,以助视听,使学生对教学内容看得见、记得牢,从而激发学习兴趣。
2. 开放的教学环境是创新意识的土壤,自信、勇气则是创新意识的养料
实施义务教育阶段的美术教育,必须坚信每个学生都具有学习美术的能力,都能在他们不同的潜质上获得不同程度的发展。改变传统教学中学生的客体地位,使其成为学习的主体,让他们知道人人皆可创造出美丽独特的作品,给他们以足够的勇气和信心你将会发现不同凡响的改变。
传统的美术学习中,学生只注重描摹对象,忽视自身创造性的表现。教师思想观念、手法过于陈旧,对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其要求十分笼统。因此,首先要赋于学生一个相对开放的学习空间,必须根据社会发展的需要和学生的需要去创造一种宽松、和谐、民主的教学环境。只有为学生创造民主和谐的学习环境,学生才会愿意参与到学习中来,才能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教师应尊重学生的爱好、个性和人格,以平等、宽容、友善的态度对待学生,使学生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能够与教师一起参与到教和学中,做学习的主人,形成一种宽松和谐的教育环境。只有在这种氛围中,学生才能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进行创造性的思维。另外,教师必须改变教育思维定势转变教师思想教育观念,要明确在美术教育中,美术只是手段,育人才是目的。社会并不需要每一位学生都成为专业艺术人才,要求每个社会成员都成为艺术家,这是不现实的。这就要求美术教学必须从单纯的知识技能训练转化为兴趣、素质、个性能力的培养,教师要善于积极评价和欣赏学生的作品,努力从作品的某一个方面或几个方面去发现“闪光点”,并加以肯定和延展。
对于艺术创作,学生总会产生一种畏惧心理,即认为这些艺术作品不是一般人所为,我们是不可能表现出来的。殊不知这种认识阻碍了我们创造性的发挥以及创新的激情与动力。而创新,首先应该养成善于创新,敢于创新,勇于创新的精神,要让学生务必形成“创造力人皆有之”的概念,形成创新活动并非局限于科学家和艺术家等少数人身上,创新活动应成为每一个人都可以从事的一种活动,要让每个学生明白,发明创造并非局限于发明创造新产品、新理论、新定理,发明创造存在于我们生活的每一处。
3. 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一个民族源源不绝的创新能力是其生存与发展的基础。知识经济的核心是知识创新,著名的未来学家奈斯比特指出:“处于伟大的知识经济时代,我们最需要的是创造力……”因此,中国的教育应该将高素质的创新人才的培养放在一个重要的位置。培养高素质的创新人才,是我们所有教育工作者的一个重要任务。在培养创新人才的任务中,我们美术教育尤其责无旁贷,因为美术教育被公认为是对创造力的培养最具成效的学科之一。
因此,作为美术教育工作者,我们不仅要努力的传播美术文化,而且,同样要积极创设生动和谐的氛围,鼓励学生展开想像的翅膀,发挥创新的潜能,做到敢想、敢说、敢做,教师要充分发挥教学激励的功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
在美术教育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首先,应注意保护学生的独特个性,并给予其发挥个性的自由,消弭学生的个性,千人一面,异口同声,是创造的大忌,应该鼓励学生在个性的基础上大胆的表现,同时,对他人的艺术作品发表自己与众不同的见解。在思维方法上,应该注意采用与创造性密切相关的发散思维,类比思维,想象思维。另外,还要努力设计一些具体的程序和方法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
4. 提高学生的创造能力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重要的不仅仅是知识的获得,更为重要的是创造能力和动手能力的开拓,在知识经济时代,一个国家的公民是否具有创造能力尤其重要。当今世界,知识不断更新,高新科技不断产业化,拥有自主的知识产权就意味着拥有财富,而知识产权的获得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是否具有创造能力。新课程标注所强调的正是为了培养新一代的人才而做好准备。
在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方面,美术教师不能仅仅让学生进行创造的实践活动,而应在不断的实践活动中,逐渐地形成一些相对稳定的认识。这些认识就是我们上面所说的有关创造活动的共性或规律性的东西。获得这种创造意识,需要教师的提示和强化,并通过一定的方法,使学生在实践的过程中,予以归纳。一旦形成了创造意识,学生就能在将来从事技术活动时很快的契入和变通。
总之,中学美术教育创新意识既存在于美术活动之中,又在超越美术活动之外,其意义是广泛的,长期的。只有在美术教育中,渗入创新意识,才能是美术教育真正成为具有广泛和重要教育意义的学科,才能对所有学生的人生有所裨益。因此,不断改革和更新我们的教学方法,为进一步深化课程改革,提高教学质量而努力。
【关键词】中学美术;教育;创新意识培养
作为美术教育工作者,我们应该做出更大的努力,把握德、智、体、美、劳诸要素之间的内在联系,不仅仅只是从书本上传授知识、技能,更应该重视发展个性,开发智力和拓展学生的创造能力,培养创新意识。
1. 激发兴趣,为创新教育铺路
兴趣是做好的老师,兴趣是学生发展思维的巨大推动力,不管做什么事情,只要有了兴趣,才会使人集中精力,积极思考,而且还会达到废寝忘食,欲罢不能的地步,如果学生没有兴趣,被动的学习,直接影响教育的效果,因此我们首先要激发学生对美术的兴趣,在课前的导入部分上多下功夫,教师和学生一块明确本节课的活动主题的要求,引发学生积极参与活动的欲望,激发兴趣,明确问题,这项工作极大的制约着活动课程的实施效率,影响着学生主动性,创造性的发挥或者利用故事导入法,适时出示优秀范作及播放音乐,观看光碟,等现代化手段,通过声音,图像激发学生的兴趣,现代化的教学手段能显现和谐、真实、具体、鲜明的形象,在美术课堂教学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美术课不同于其它学科,它集欣赏、想象、临摹、创作于一体,能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课堂气氛中感受美,发现美,如果在课堂上一味的采取临摹等陈旧的教学方式,势必使课堂气氛枯燥、乏味。在教学中,多采用直观教具,可以调动学生的多种感觉,以助视听,使学生对教学内容看得见、记得牢,从而激发学习兴趣。
2. 开放的教学环境是创新意识的土壤,自信、勇气则是创新意识的养料
实施义务教育阶段的美术教育,必须坚信每个学生都具有学习美术的能力,都能在他们不同的潜质上获得不同程度的发展。改变传统教学中学生的客体地位,使其成为学习的主体,让他们知道人人皆可创造出美丽独特的作品,给他们以足够的勇气和信心你将会发现不同凡响的改变。
传统的美术学习中,学生只注重描摹对象,忽视自身创造性的表现。教师思想观念、手法过于陈旧,对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其要求十分笼统。因此,首先要赋于学生一个相对开放的学习空间,必须根据社会发展的需要和学生的需要去创造一种宽松、和谐、民主的教学环境。只有为学生创造民主和谐的学习环境,学生才会愿意参与到学习中来,才能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教师应尊重学生的爱好、个性和人格,以平等、宽容、友善的态度对待学生,使学生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能够与教师一起参与到教和学中,做学习的主人,形成一种宽松和谐的教育环境。只有在这种氛围中,学生才能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进行创造性的思维。另外,教师必须改变教育思维定势转变教师思想教育观念,要明确在美术教育中,美术只是手段,育人才是目的。社会并不需要每一位学生都成为专业艺术人才,要求每个社会成员都成为艺术家,这是不现实的。这就要求美术教学必须从单纯的知识技能训练转化为兴趣、素质、个性能力的培养,教师要善于积极评价和欣赏学生的作品,努力从作品的某一个方面或几个方面去发现“闪光点”,并加以肯定和延展。
对于艺术创作,学生总会产生一种畏惧心理,即认为这些艺术作品不是一般人所为,我们是不可能表现出来的。殊不知这种认识阻碍了我们创造性的发挥以及创新的激情与动力。而创新,首先应该养成善于创新,敢于创新,勇于创新的精神,要让学生务必形成“创造力人皆有之”的概念,形成创新活动并非局限于科学家和艺术家等少数人身上,创新活动应成为每一个人都可以从事的一种活动,要让每个学生明白,发明创造并非局限于发明创造新产品、新理论、新定理,发明创造存在于我们生活的每一处。
3. 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一个民族源源不绝的创新能力是其生存与发展的基础。知识经济的核心是知识创新,著名的未来学家奈斯比特指出:“处于伟大的知识经济时代,我们最需要的是创造力……”因此,中国的教育应该将高素质的创新人才的培养放在一个重要的位置。培养高素质的创新人才,是我们所有教育工作者的一个重要任务。在培养创新人才的任务中,我们美术教育尤其责无旁贷,因为美术教育被公认为是对创造力的培养最具成效的学科之一。
因此,作为美术教育工作者,我们不仅要努力的传播美术文化,而且,同样要积极创设生动和谐的氛围,鼓励学生展开想像的翅膀,发挥创新的潜能,做到敢想、敢说、敢做,教师要充分发挥教学激励的功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
在美术教育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首先,应注意保护学生的独特个性,并给予其发挥个性的自由,消弭学生的个性,千人一面,异口同声,是创造的大忌,应该鼓励学生在个性的基础上大胆的表现,同时,对他人的艺术作品发表自己与众不同的见解。在思维方法上,应该注意采用与创造性密切相关的发散思维,类比思维,想象思维。另外,还要努力设计一些具体的程序和方法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
4. 提高学生的创造能力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重要的不仅仅是知识的获得,更为重要的是创造能力和动手能力的开拓,在知识经济时代,一个国家的公民是否具有创造能力尤其重要。当今世界,知识不断更新,高新科技不断产业化,拥有自主的知识产权就意味着拥有财富,而知识产权的获得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是否具有创造能力。新课程标注所强调的正是为了培养新一代的人才而做好准备。
在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方面,美术教师不能仅仅让学生进行创造的实践活动,而应在不断的实践活动中,逐渐地形成一些相对稳定的认识。这些认识就是我们上面所说的有关创造活动的共性或规律性的东西。获得这种创造意识,需要教师的提示和强化,并通过一定的方法,使学生在实践的过程中,予以归纳。一旦形成了创造意识,学生就能在将来从事技术活动时很快的契入和变通。
总之,中学美术教育创新意识既存在于美术活动之中,又在超越美术活动之外,其意义是广泛的,长期的。只有在美术教育中,渗入创新意识,才能是美术教育真正成为具有广泛和重要教育意义的学科,才能对所有学生的人生有所裨益。因此,不断改革和更新我们的教学方法,为进一步深化课程改革,提高教学质量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