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5岁坡上放牛

来源 :新天地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ayunyangl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四川渠县有一个“长寿村”,你随便敲开一家门,都可能看见四世同堂甚至五世同堂的景象。而在田间地头辛苦劳作的身影中,也不乏八九十岁高龄的老人。全村1700多人,目前健在的老人中,年龄最大的107岁,90岁以上的5人,80岁以上的24人。按医学惯例,90岁以上人口比例达到万分之一,就可以列为长寿调查地区,渠县文崇镇庙坝村被称为“长寿村”当之无愧。
  村里年龄最长的107岁的陈丕中依然精神抖擞,容光焕发。“耳朵已经不好使了,要对着耳门子使劲地吼才能听到。”陈丕中50多岁的孙子陈中泽说,“但眼睛‘尖’着呢,一点也不花,早两年还能跟我们一起打长牌贴胡子,就是现在家里来客什么的,老远就能瞅见。”
  陈丕中生性勤快,身体也好,他最见不得有人偷懒,特别爱教训小辈儿:“莫懒哟,当心二天没吃的。”除了行使家长的权利,教育家人陈丕中也有一套,最重要的是他以身作则。陈丕中100岁时不顾家人劝阻下田栽秧,动作比年轻人利索;105岁的时候,他还到坡上放牛,有一回被牛挤下了田坎,自己翻身就爬了起来,什么事儿也没有。“一辈子只进过两三回医院,平时有个感冒啥的,家人担心得不得了,可他睡一觉就好了。”
  陈丕中口味比较清淡,吃不得辣椒。陈中泽说,“但他胃口好,不挑食,一顿能吃一碗干饭,遇上有肉的时候,还能吃上两大碗饭”。老人牙齿已经掉光了,蒸蛋、蒸肉啊,都是他的最爱。“不喝酒,顶多喝点自家酿的醪糟水,但叶子烟是每天必抽。睡眠也好,早上6点钟起床,晚上8点睡觉,雷都打不动,很有规律。”
  陳丕中一家六世同堂,一家子大大小小加起来共有100多人。4个子女中目前健在的还有3个:大儿子陈元安87岁,二女儿陈元益82岁,幺儿子陈元太76岁,加上86岁的大儿媳王启珍,都还身体硬朗,是做农活的一把好手。他们的子女都在外打工,家里的几亩土地就靠陈元安老两口打整。除了在田间耕种、操持家务、照顾父亲外,87岁的陈元安还会一门手艺——篾活,用山上砍来的竹子编成背篼、篮子,然后再到镇上换点钱补贴家用。日子虽然过得艰辛,但陈元安很知足,“一辈子都这么过来了,也不觉得苦。就是想让父亲多活几年吧!”陈元安这样说。
  家里出了村子里最长寿的老人,80岁以上的老人就有3个,陈家因此在当地颇有名气。当然,还有不少的人慕名前来讨教延年益寿的秘方。2005年,北京大学老龄健康与家庭研究中心曾派人前往陈家进行过调查。
  有的人说,老人长寿与当地的水分不开,这里家家户户都有一口水井,井里的水清彻甘甜,冬暖夏凉,夏天水冰凉,冬天水微热,随时舀一瓢就可以喝。不过,也有人认为,老人长寿与勤劳有关,“不到100岁不退休。”这句话在庙坝村广为流传。“勤劳、善良、乐观,是我家的长寿秘诀。”这是陈丕中孙子陈中泽的回答。
  (责编:孙展)
其他文献
丁老师:您好!  最近有一件事让我比较心烦,不知道怎样做才算稳妥,希望能听到您的意见。  我在一家杂志社当老总,管着一干人马。正当我干得十分顺手时,忽然横生枝节,我妻子提出要下去挂职锻炼,而且态度坚决,我知道这是因为我们夫妻之间出现了信任危机。  这一段时间她一直是一副痛苦无比的样子。其实我也并没有做什么太出圈的事,真是应了那句话:都是手机惹的祸。  我们杂志社有一个女同事,她可以算作我的红颜知己
期刊
李后真的走了。他患癌症缠绵病榻好几年了,他的离开是意料之中的事。我曾去他住所看过他几次,常不断向他的邻居王若琳打探他的病情。他住进北京医院后,我又去看望他,听说我走后,他就昏迷了,我不敢再去。不久前,他在北京去世,享年86岁。他虽然真的离开了,可他那荡漾着憨厚微笑的面庞,还留在我的记忆里。  67年前,我们都是年轻的小伙伴,并肩抗日打鬼子,在山东《大众日报》报社内朝夕与共。当时环境艰苦,吃小米饭,
期刊
这一天,年过半百的孙先生来到一家心理咨询室,未曾开口先泪如泉涌。面对心理医生的劝慰,孙先生一边擦眼泪,一边强作笑颜:“我是搞艺术的,很容易动感情,可是现在感情‘丰富’得有点不对劲了。”  孙先生说,最近他总是伤感,总是想流泪。有朋友说他得了抑郁症,他觉得自己没病,可就是不能控制自己的感情。  事情起因是他的女儿即将远嫁。他们父女感情很好。女儿离家到外地上大学后,孙先生就开始了莫名其妙的伤感。每次女
期刊
有一段时间,突然觉得生活无聊,无论做什么都提不起兴致。报不想看,活不愿干,出去溜达腿发软,静坐一会,头昏脑涨。咋办?我突发奇想,不妨看看相册。于是从书架上取下大大小小的相册,一一的翻看起来。  当看到老照片那土气的“傻样儿”,如今旅游时的美好景象,不由得心情愉悦亮堂起来。美景历历在目,好似又身临其境。尤其看到和老伴在断桥上的留影,想起当年在“苏堤”发誓“夫妻恩爱到永远”时的倔强劲,引起我“咯咯”地
期刊
俗话说,“家有一老,如有一宝”。但是,人们也经常听到“老小孩”、“小小孩”等描述老人幼稚行为的词语。那么,“老小孩”算不算老年人的正常表现呢?  医学研究证明,“老小孩”、“老糊涂”不是老年人的正常生理现象,而是随着年龄增长和各种慢性病长期作用所导致的轻度认知损害。在65岁以上的老年人中,有16%~31%患轻度认知损害。其中每年有15%轻度认知损害发展为老年痴呆,2年后34%发展为老年痴呆,3年后
期刊
俗话说:“无官一身轻”。可世界上有那么一种特殊的群体,他们在从工作岗位上退下来后,依然“壮志未与年俱老,银发犹能再生辉”,退而不闲,忙并快乐着,成为他们晚年生活的真实写照。这个特殊的群体便是曾经在国际政坛上叱咤风云的国外政要们。    安南:热衷躬耕当农民  2004年10月,时任联合国秘书长的科菲·安南在北京回答清华大学学生提问时,曾谈及自己退休后的打算——当个农民。卸任后的安南并没有食言,他被
期刊
阳春三月本是令人愉快的季节,陈桂珍、孙玉林两位老人却双双躺在医院的病榻上动弹不得……  家住辽宁南城郊乡的陈桂珍是位医生,一生未婚,膝下只有一个养子。退休后,她便跟养子一家人住到了一起。陈桂珍性格开朗,平时有说有笑的,在职时,总是和科里的医护人员打得火热。但她有一个毛病:对钱非常看重。在职时,经常因奖金、业绩提成等事情与院里领导吵得不可开交。  搬到养子家住后,本想享受天伦之乐的陈桂珍却再一次与寂
期刊
女儿、女婿在美国旧金山市读博、工作已6年,我前不久抽暇前去探望。我小住一个多月,茶余饭后遛弯散步,浏览《星岛日报》等华人报纸,结合我在国内从事的工作,格外关心这里老年人的生活状况。总体印象是,这里既非“老年人的坟墓”,也非满地鲜花的“天堂”。    舒适实用的养老住宅    美国老年人喜欢住公寓。根据提供的服务类型,老年公寓大致可以分为三种。第一种是自住型公寓。这种公寓是为生活能自理的老年人设计的
期刊
我家的宠物狗名叫斑斑,是儿子在大街上买回来的。当时卖主将小狗都进行了“包装”,用颜料将毛色染得十分漂亮,标价极便宜。不懂行的儿子买下它后,取名叫斑斑,刚开始,我们一家都非常喜爱斑斑的调皮可爱。  但是大约两月以后,斑斑会叫了,爱闹了,身上的斑点没有了,彻底成了一条普通的黄狗。我们这才发现上卖狗人的当了,斑斑原来是一只农家狗。长大后的斑斑尖嘴猴腮,叫声粗野,真是一只丑狗。  我们开始对这只狗有了嫌恶
期刊
退休以后,我在街头小花园里结识了邻居老陈。只要风和日丽,早上八九时我们常会见面、闲聊。忽有一日竟说起同一件烦心事。  “我的大儿子,年已三十几,还没女朋友。”  老陈忙说:“我女儿快三十,没男朋友。”  “那……太巧了。我的大儿子身高一米七六,留学德国回来,在一家外资公司工作。”  “我女儿身高一米六四,大学毕业,在一家公司当公关。”  “好极了,条件蛮相配的。怎么样,回家去与你女儿商量商量,约个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