抓“三眼”,品“三美”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onefarhu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本文以《我的空中楼阁》为例,说明散文教学必须通过抓文字之眼、作者之眼、读者之眼,来品味散文的结构美、音乐美、意境美。
  关键词: 散文教学 “三眼” “三美”
  
  散文是一种“铿锵得像诗、生动曲折得像小说、活泼尖锐得像戏剧对话”的文学体裁。它的美可以通过同上述三种文学体裁的比较来显现:
  它同小说比,人物不求典型,故事不必完整,但求“形散而神不散”——结构美。
  它和戏剧比,不靠矛盾冲突,不受时空限制,但求行适合吟咏和节奏——音乐美。
  它和诗歌比,不受韵律限制,不受句行影响,但求诗情画意虚实相生——意境美。
  这样,散文的结构美、音乐美、意境美(“三美)”就显而易见了。这正是我们在散文教学中要抓的重点和难点。我以为散文教学应注意抓“三眼”,就是文字之眼、作者之眼、读者之眼,以品味散文的“三美”。下面,试以《我的空中楼阁》为例,谈谈如何利用“三眼”帮助学生掌握文章的结构,理解作者的情感,体会文章的意境。
  一、抓文字之眼,指导学生品味散文的结构美
  《我的空中楼阁》是台湾作家李乐薇的一篇抒情散文。散文笔调清新俊逸,语言优美隽永,通过一山一屋的挖掘营造了一方精美绝伦的艺术胜景。我在教学该文时首先抓住文字之眼,帮助学生理解文章的结构和脉络。
  1.找“文眼”“题眼”,体会文章的神韵。
  提起神韵,就会想起眼睛。人的风采,全在眼神;文之韵味,全在“文眼”“题眼。《我的空中楼阁》的“文眼”“题眼”是什么呢?我想:
  文眼就是:“山如眉黛,小屋恰似眉梢的痣一点。十分清新,十分自然,我的小屋玲珑地立于山脊一个柔和的角度上。”
  题眼就是:“小屋迷于雾失楼台的情景中,它不再是清晰的小屋,而是烟雾之中、星点之下、月影之侧的空中楼阁!”
  前者一连两个比喻、一个拟人、一个定语后置,为我们营造了一种绝代佳人出世的万种风情;后者在前者的观照下,显露出描写对象的朦胧的美学境界。前者实在、清晰,后者虚无缥缈,看似对立的双方相互依存、相互统一,构造了文章独特的神韵。
  2.找过渡段落,廓清作者观察的立足。
  在扫清了文章的文字障碍以后,我要求学生快速默读全文,找出全文的过渡段,提示学生:哪几节写了“小屋之小”?哪几节写了“这个无限的‘领空’,是我开放性的院子”?学生通过观察和思考很快就明白了第9节是全文的过渡段,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从而也就掌握了第一段、第二段分别是立足外界看小屋和立足小屋看外界,写作方法分别是定景换点和定点换景。这样整篇文章的结构就在学生的心中豁然开朗了。
  3.找过渡句,理清文章的层次。
  在理清了文章中的结构的前提下,我进一步指导学生理清各段的层次。教学第一段时,我要求同学快速找出第一段的过渡句。同学们很快就找到了“小屋点缀了山,什么来点缀小屋呢?那是树!”和“换个角度,近看改为远观,小屋却又变换位置……”,结合板书同学们很快就会意了第一段的层次为:
  立足外界看小屋小屋点缀出树点缀小屋近看远观?摇
  在教学第二段时,我问:是围绕那一句写的?作者“立足小屋看外界”看到了那些景物?从而理清了第二段的脉络。
  二、抓作者之眼,指导学生品味散文的音乐美
  讲究散文的音乐美,是我国散文的优良传统。明朝王世员在谈到文章的章法时说:“首尾开阖,繁简奇正,各极其度,篇法也;抑扬顿挫,长短节奏,各极其政,句法也。”(徐师曾,《文体明辨序说·文章纲要》)其实,所谓的散文音乐美就是指善于借助音乐道德基本表现手段“旋律和节奏”,施于文章而呈现的起伏抑扬、语调流转、音节变化、和谐优美的情调。台湾作家李乐薇正是这样的高手。《我的空中楼阁》字字珠玑,通篇体现了音乐美的特质。我在教这篇散文时从三个方面让学生体会文章的音乐美。
  1.辨析修辞方法,品味散文的语言美。
  王荣生教授说:“为了使散文更加能够打动读者,作者一般要采用各种修辞方法,如拟人、比喻、对偶、通感、夸张、借代等,以增加散文语体的形象性和生动性。”《我的空中楼阁》通篇布满了采用修辞方法的语句。鉴于学生已经掌握了绝大部分的修辞方法,我首先让学生自己寻找、辨析含有修辞的句子,并说出这样写的好处,要求是一人一句,用开火车的形式进行,但不得重复。同学们起先找得很快,但逐渐沉寂,因为越找越少,难度越来越高。等完全沉寂下来,我重点讲述了几个新的知识点:一是博喻及其效果。“山上有了小屋,好比一望无际的水面飘过一片风帆,辽阔无边的天空掠过一只飞雁,是单纯的底色上一点灵动的色彩,是山川美景中的一点生气,一点情调。山上有了小屋,好比一望无际的水面飘过一片风帆,辽阔无边的天空掠过一只飞雁,是单纯的底色上一点灵动的色彩,是山川美景中的一点生气,一点情调。”我问:这句里一共有几个比喻?然而才提出博喻的概念,让学生知道博喻就是用几个喻体从不同角度反复设喻去说明一个本体,它不同于明喻、暗喻、借喻等比喻,博喻运用得当,能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二是两处暗喻。“我替山坡起了各名字,教幸福的阶梯,山路被我唤做空中走廊”问:除了暗喻之外,还有什么作用?让学生知道是为“空中楼阁”的出现做铺垫——“点题”不显得突兀。三是一个特殊的排比句。“……只是树与树之间露出一些建筑的线条,一角活泼翘起的屋檐,一排整齐的图案式的屋瓦。”让同学体味:除了排比之外,三个句子的字数有什么变化?让同学隐约体会句子长短,文字的节奏,以及语言的气势。
  2.多种形式朗读,体会散文语言的节奏美。
  节奏是音乐上的术语,然而节奏不为音乐所独有。但要和学生讲清节奏在散文中的效用却是件困难的事,只能让学生采用多种形式的朗读来初步品味感知散文语言节奏的和谐,如指读、跳读、朗读、默读等。我在教第一段第一层时,问:小屋点缀山的效果如何?就让学生多种形式读第三节,并让学生体会长句和短句的区别,懂得长句适宜表达舒缓的情感,短剧则相反,讲清了“山也是。”和“那是树!”所蕴含的思想感情。
  又如,语言的对偶奇正。应该说文章中具有对偶性质的句子很多。我让学生找出这样的句子并反复吟咏,感受语言的节奏对称美的好处。在最后文章总结时,还让学生反复朗读,观察板书,让学生明了文章的结构也是通篇对称,整篇文章本身就是一首和谐的交响曲。
  3.找出三个感叹号,体会作者炽热的情感。
  标点符号虽小,作用却大。我让学生找出文章中三个感叹号,体会其作用。例如:“小屋点缀了山,什么来点缀小屋呢?那是树!”这里表达了怎样的帜热情感呢?假如问号改为句号,效果如何?通过比较、吟咏,学生懂得这个感叹号就像是音乐中的最强音,强烈地表达了作者的对小屋、树和大自然的赞美之情。又如:教第二个感叹号“……轻灵而自由!”时我问:这里用感叹号蕴含了作者怎样的情感呢?结合意象,通过反复朗读,学生体会到这里寄托了作者追求洒脱、自由生活的含义。含有感叹号的最后一句是:“空气在山上特别清新,清新的空气使我觉得呼吸的是香!”这个感叹号我是结合在修辞方法里一起教的。在学生理解该句夸张兼通感的修辞后我追问:这里作者为什么用感叹号?同学们大多知道表达了作者在小屋看外界时因赏心悦目而无比兴奋之情。
  三、抓读者之眼,引导学生体验散文的意境美
  “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因此,同样一篇散文,不同的学生自然就有不同的体验。真实的艺术形象在激起审美主体的形象思维活动产生艺术联想进行欣赏的过程中再创造时,才能构成一种意境美。因此,我在教学时注重为学生补充必要的台阶,提供必要的参照物进行比较,引导学生反复吟咏朗读,帮助学生体会、再现、创造意象,加深学生对意境的理解。
  1.提供必要的台阶,启发学生理解散文的诗意。
  《我的空中楼阁》有很多句子是诗化的语言,如“山如眉黛”、“好比一望无际的水面飘过一片风帆”、“辽阔无边的天空掠过一只飞雁”、“雾失楼台”等,但学生没有这方面的语言积累或早已遗忘。我在教学的时候或提供出典,帮助学生理解其所含诗意。如“……迷于雾失楼台的情景中……”课文进行了注释——雾霭沉沉,楼台消失在浓雾之中,语出北宋秦观《踏莎行》。学生能够根据解释和上下文理解大概意思。我在此基础上出示出典原文:“雾失楼台,月津迷渡,桃源望断无寻处。”时,学生更加明白这句话的含义,懂得空中楼阁就是作者想得到的桃花源。我还帮助学生进行再现和联想,打通和已有知识的联系。如:“好比一望无际的水面飘过一片风帆。”我问:这句和我们学过的哪一句古诗相当?同学们相互启发,终于想到了李白的《望天门山》中的“天门中断楚江开,孤帆一片日边来”。
  2.反复吟咏朗读,帮助学生领会散文的意象和意境。
  正确地朗读是视觉、听觉与情感、思维的全方位投入。它容易使学生从优美的韵味和流动的气脉中产生妙不可言的感觉。我利用多媒体电脑,一边在电视屏幕中播放风光图片,一边选择《蓝色的多瑙河》钢琴曲作为背景音乐进行播放,来烘托氛围,并在一旁适时地提醒第一段(1—8节)是立足小屋看外界。先是远景(1—3节),再是近景(4—6节),进而是特写,最后是变焦为远景。第二段是定点换景。先是领土有限到领空无限;再是光线到空气,从有限围墙到无限围墙;进而是换景要道,从出外到归来;最后到白天清晰晚上朦胧,出现空中楼阁。多种形式的吟咏和朗读使学生领会了散文的意象,进而体验到散文深邃的意境。
  散文教学可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以上是我在教学《我的空中楼阁》中的思考和实践,不当之处,望批评指正。
其他文献
新课改的实施要求教师要根据学生身心特点、教学内容、学科特点进行教学,转变课堂教学观念,在众多的活动形式中选择有效的方式与方法,让学生学会发现、学会探索、学会创新等,使学生终身受益。唯有这样的课堂教学,才会焕发出生机和活力。  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1.热爱学生。  初中生都是十三四岁的青少年,他们感情细腻而丰富。在教学中,教师要增加感情投入,首先应热爱自己的学生,用爱心去教化他们,让他们感受
摘 要: 自新课程标准实施以来,改革和创新风生水起,俨然成为教育领域的活动主流。在高中地理教学中,教师应当保持主人翁的责任意识,以勇于拼搏、奋发进取的姿态,积极施为、革故鼎新,努力把创新创优叫响,在全面提升教学质效的同时,努力推动地理教学的良性发展,为教育事业贡献心智和力量。  关键词: 高中地理教学 新课程背景 教改创新    高中校园里普遍流传着一种说法:“理科怕物理,文科怕地理。”高中文科学
摘 要: 课堂用语是教师讲授知识、和学生沟通的工具。英语教师必须了解正确使用英语课堂用语的必要性,并掌握应用课堂用语的方法  关键词: 英语教学 课堂用语 师生沟通 必要性 应用方法    课堂用语是指教师在课堂上为组织和从事教学所使用的言语。英语课的课堂用语通常分为两类:一类是教学内容直接相关的英语教学话语;另一类是同教学内容无关,但起着组织和引导教学功能的英语课堂用语。在现代英语教学中,教师课
苏教版《唐诗宋词选读》共选诗词六十余首,在有限的课时内要将诗词鉴赏课上出效果,教师需要对教案设计倍加用心。能否建立某种线索以串联相关篇目,进行比较研读?根据这一构想,我们通过案例比较学习的方法展开进一步探讨。下面以两首中唐贬谪诗《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为例加以分析。  比较研读,对于教学而言,教师需要对教案有较强的驾驭能力,通过构建一个合适的桥梁链接两首篇目的研习,在对
摘 要: 受生活环境和学习条件的限制,很多农村中学生作文存在困难。农村中学教师应该把作文教学分成随笔、大作文和小作文三个板块,各块进行不同侧重点的练习,然后按步骤由易而难,由浅入深,循序渐进。  关键词: 农村中学 作文教学 随笔 大作文 小作文    农村中学条件相对简陋,课外读物较少,学生受学习环境的影响,知识面窄,不善表达,导致作文大都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话说不清,句子不通顺,无法确切表达自
叶圣陶先生说:“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要养成良好的习惯。”小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特别是从中高年级起养成默读的习惯,可以提高阅读能力,终生受益。因此,语文教师应该明白:课堂要给学生一个默默读书的“场”,一个默默品味的“场”,也就是营造一个“静静的学习的场”。其实,每一个人读书更多的是默读品味,读到动情处流泪,读到气愤处生气,读到感慨处叹气,很少看到一个人读书时放声而有语气地朗读。现在,学生
摘 要: 大学英语四级考试是本科在校大学生必考项目,其中四级作文又成为制约很多学生顺利过关的瓶颈。本文以2011年6月四级作文考题为例,从行文结构、句子表达和词汇使用三个方面存在的问题来分析大学英语四级写作技巧,以期对考生的四级写作有所帮助。  关键词: CET-4作文 存在问题 写作技巧    1.引言  《英语四级考试大纲》对英语写作能力的要求:要求考生在30分钟内写出100—120单词的短文
我校设立的《实施以网络平台为载体的“全员育人导师制”的行动研究》课题结合学生成长的需要,以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和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行为习惯为重点,对全体学生有针对性有重点地开展教育活动。其方式:师生双方双向选择与班主任调配相结合,教师根据自己的特长选取学生作为指导对象,学生则根据自己的需要,选择自己喜欢的导师。导师在“整体、合作、优化”教育理念的指导下,对学生的学业和个人的动态成长过程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动,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积极主动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维启迪,享受审美情趣。要珍视学生的独特感受、体验和理解。”因此,在阅读教学中,我们立足“教学目标要简约,教学方法要简单,教学过程要简洁”的宗旨,从创设教学情境入手,让学生走进文本,在情境渲染中读文、体验、感悟,创造性地运用教
摘 要: 作者认为,更新观念,是提高高中英语教学工作的思想保证;制定合理具体的课堂教学目标,是提高高中英语课堂教学效率的前提;更新备课方式是搞好高中英语新教材教学工作的首要环节;更新课堂教学的方法是搞好高中英语新教材教学工作的关键。  关键词: 高中英语教学 更新观念 制定课堂教学目标 更新备课方式 更新课堂教学方法    2011年是江苏按照新课改理念实行高考的第四年,如何在新课改形势下搞好高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