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作者认真分析了刘永红老师的六年级音乐课《噢,苏珊娜》中的一些教学细节的设计,并进行了一些有益的思考。
关键词: 音乐课《噢,苏珊娜》 教学细节 教学难点
看到刘永红老师的人,都会由衷地想到“人是因为可爱而美丽”这句话。的确,刘老师没有令人惊艳的容貌,但是她身上蕴含着的睿智、淡定的气质却赋予她独特的美,表现在她的音乐教学中,就是“细节”的酝酿与实施成就课堂的近乎“完美”。
2007年11月,我有幸和全市的音乐老师一起,在琅琊路小学聆听了刘永红老师的六年级音乐课《噢,苏珊娜》。在课堂教学中,刘老师对于一些教学细节的设计非常独到,为整节课润色添彩,让人久久回味。
细节一:合适的服饰搭配营造好的教学氛围
《噢,苏珊娜》是一首美国歌曲,是美国作曲家史蒂芬·福斯特创作的,歌曲富有爵士乐的特点,充满了幽默、诙谐的情趣。为了更好地营造课堂活跃的教学氛围,一向穿着朴实的刘老师特意穿了一条帅气的牛仔裤,上面穿了一件黑色的小西装,很精干的样子,跟音乐中西部牛仔的潇洒、飘逸、浪漫、休闲的异域风情相当合拍,在教学中她经常会随着欢快的音乐载歌载舞,把学生带进歌曲的意境中。
细节二:精心的教学设计化难点为乐趣
《噢,苏珊娜》这首歌的教学难点是附点音符的演唱。
如图——
为了不让难点的教学过于单调,刘老师设计了这样一个教学环节,先把书上的歌谱去掉所有的附点连起来唱一遍,再加上附点请同学们唱一遍,让学生自己比较一下,哪一种演唱效果更好,更易于表达歌曲所蕴含的爵士风味。
为了让学生在演唱中体会歌曲的韵律美,刘老师在学生学会歌曲之后,设计了这样一个教学环节,分乐段为歌曲配上伴奏。
歌曲的前半部分叙述性较强,刘老师给它配上了这样的伴奏:
歌曲的后半部分是歌曲的高潮部分,情绪热烈而激昂,刘老师给它设计了这样的伴奏:
这样的伴奏设计不仅让歌唱更富有情趣,而且让整首歌曲动感十足,让课堂气氛更加活跃。
细节三:合唱的设计使整首歌曲有了深度
《噢,苏珊娜》这首歌曲是单声部的歌曲,歌曲欢快活泼,但总觉得有点过于简单。刘老师在少儿合唱教学方面有比较深的建树,她在中高年级音乐教学合唱教学中已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为这首歌曲的高潮部分编配了合唱,如下图:
这样给人的感觉犹如画龙点睛,使整首歌曲在演唱上有了深度。
细节四:丰富的教学拓展让音乐课堂成为知识的乐园
在这节音乐课中,刘老师设计了两个拓展的环节,一个是在音乐课开始的时候,设计了“音乐欣赏”这个环节,让学生欣赏三段音乐,并分辨出是哪个国家和地区的。一段是日本的《樱花》;一段是欧洲的《伏尔加船夫曲》;还有一段是广东音乐《步步高》,这三段音乐风格迥异,反映了各个地区不同的特点,学生通过欣赏感受到各个国家和地区不同的音乐风格。
在音乐课即将结束的时候,刘老师请大家观看美国影片《修女也疯狂》的片段。片断中,矜持的修女们在音乐的感染下,也疯狂地跳起来,唱起来,并一起合唱那首经典的《I will follow him》——
i’m loving,i’m loving,i’m loving…follow him…,
在学生陶醉于热情、激昂的情境中时,老师提问:你觉得这个片段反映出了什么?同学们都能说出:音乐能使人自由、热情、向上。
思考:
惠普创始人——戴维·帕卡德曾说过:小事成就大事,细节成就完美。
什么是完美?完美是一种超凡的境界,是内在的始终如一。
完美对于充满创造力的人来说,不是名词,也不是形容词,而是一个动词。完美是创新的源泉,创新则是走向完美的必经之路。创造完美需要不断地超越,创造完美需要舒怀的胸襟,需要开阔的眼界。
刘永红老师是一位在教育教学、教改实践中,勇于探索,勤于钻研的老师,她在音乐教学中获得的成绩也是很丰硕的——1996年获全国、省、市中小学音乐教师基本功比赛一等奖;1997年获市十行百杰十佳教师称号。而成绩的取得都来自于她的不懈钻研与努力。
每次听她的课,都能感受到她对待教育教学的那种高度热忱的精神。她的钻研,她的细致,她对待教学细节的设计都使她的课日趋完美,给人以启迪。
刘老师的这节课给我的启示是:要想让自己的课堂趋于完美,就应该在以下几点上下功夫:首先,体现出音乐学科的本质;其次,深层挖掘教学内容丰富的内涵;最后,音乐老师以特长润色倍显光彩。而要做到以上几点,在细节的处理上要下足功夫。
细节虽小,但透过现象可以发现,细节表面下往往掩藏着非常深刻、非常核心的本质问题,处理好了,你的课堂就近乎完美。
试想,如果在这堂课中,刘老师随意地穿上一条大花摆裙,或者穿上一套正统的西装裙,确实能给人眼前一亮的感觉,但这样的装束和歌曲的诙谐、乐观的情趣格格不入,就很难把学生引领到歌曲的氛围中去。而刘老师那天的打扮看似不经意,却反映出她对教学一丝不苟的态度。
如果刘老师在歌曲教学中,对附点音符的演唱不运用化难为易的比较法,就只是反复地教唱,直至学生学会,那学生在学习中必将感到索然无味,课堂学习也将少了很多的乐趣。如果在歌曲学会之后,刘老师只顾让学生一遍又一遍地唱这首歌,而不是加上伴奏、配上合唱练习,那学生很难体会到歌曲诙谐、乐观的情趣,歌曲的演唱也会让人觉得没有深度。
还有一点,在本课的教学中,刘老师如果不进行任何的知识拓展,而是专心致志地把歌曲教完,似乎也不影响刘老师教学目标的达成。但如果那样,学生就不能了解各个国家和地区音乐的特点,也不会有音乐能使人“自由、热情、向上”这样的深切感悟。
刘老师的这节课给我的感悟就是:要想上出近乎“完美”的课,没有什么是可以忽视的。无论是内在的还是外在的,隐性的还是显性的,宏观的还是微观的,作为老师,我们都需要去进行精心的准备。
正如意大利著名雕刻家、画家及建筑家米开朗基罗所说:细节就是上帝。
参考文献:
[1]小学音乐教师用书.江苏少年儿童出版社.
[2]江苏省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指导纲要(试行).
“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公式、注解等请以PDF格式阅读”
关键词: 音乐课《噢,苏珊娜》 教学细节 教学难点
看到刘永红老师的人,都会由衷地想到“人是因为可爱而美丽”这句话。的确,刘老师没有令人惊艳的容貌,但是她身上蕴含着的睿智、淡定的气质却赋予她独特的美,表现在她的音乐教学中,就是“细节”的酝酿与实施成就课堂的近乎“完美”。
2007年11月,我有幸和全市的音乐老师一起,在琅琊路小学聆听了刘永红老师的六年级音乐课《噢,苏珊娜》。在课堂教学中,刘老师对于一些教学细节的设计非常独到,为整节课润色添彩,让人久久回味。
细节一:合适的服饰搭配营造好的教学氛围
《噢,苏珊娜》是一首美国歌曲,是美国作曲家史蒂芬·福斯特创作的,歌曲富有爵士乐的特点,充满了幽默、诙谐的情趣。为了更好地营造课堂活跃的教学氛围,一向穿着朴实的刘老师特意穿了一条帅气的牛仔裤,上面穿了一件黑色的小西装,很精干的样子,跟音乐中西部牛仔的潇洒、飘逸、浪漫、休闲的异域风情相当合拍,在教学中她经常会随着欢快的音乐载歌载舞,把学生带进歌曲的意境中。
细节二:精心的教学设计化难点为乐趣
《噢,苏珊娜》这首歌的教学难点是附点音符的演唱。
如图——
为了不让难点的教学过于单调,刘老师设计了这样一个教学环节,先把书上的歌谱去掉所有的附点连起来唱一遍,再加上附点请同学们唱一遍,让学生自己比较一下,哪一种演唱效果更好,更易于表达歌曲所蕴含的爵士风味。
为了让学生在演唱中体会歌曲的韵律美,刘老师在学生学会歌曲之后,设计了这样一个教学环节,分乐段为歌曲配上伴奏。
歌曲的前半部分叙述性较强,刘老师给它配上了这样的伴奏:
歌曲的后半部分是歌曲的高潮部分,情绪热烈而激昂,刘老师给它设计了这样的伴奏:
这样的伴奏设计不仅让歌唱更富有情趣,而且让整首歌曲动感十足,让课堂气氛更加活跃。
细节三:合唱的设计使整首歌曲有了深度
《噢,苏珊娜》这首歌曲是单声部的歌曲,歌曲欢快活泼,但总觉得有点过于简单。刘老师在少儿合唱教学方面有比较深的建树,她在中高年级音乐教学合唱教学中已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为这首歌曲的高潮部分编配了合唱,如下图:
这样给人的感觉犹如画龙点睛,使整首歌曲在演唱上有了深度。
细节四:丰富的教学拓展让音乐课堂成为知识的乐园
在这节音乐课中,刘老师设计了两个拓展的环节,一个是在音乐课开始的时候,设计了“音乐欣赏”这个环节,让学生欣赏三段音乐,并分辨出是哪个国家和地区的。一段是日本的《樱花》;一段是欧洲的《伏尔加船夫曲》;还有一段是广东音乐《步步高》,这三段音乐风格迥异,反映了各个地区不同的特点,学生通过欣赏感受到各个国家和地区不同的音乐风格。
在音乐课即将结束的时候,刘老师请大家观看美国影片《修女也疯狂》的片段。片断中,矜持的修女们在音乐的感染下,也疯狂地跳起来,唱起来,并一起合唱那首经典的《I will follow him》——
i’m loving,i’m loving,i’m loving…follow him…,
在学生陶醉于热情、激昂的情境中时,老师提问:你觉得这个片段反映出了什么?同学们都能说出:音乐能使人自由、热情、向上。
思考:
惠普创始人——戴维·帕卡德曾说过:小事成就大事,细节成就完美。
什么是完美?完美是一种超凡的境界,是内在的始终如一。
完美对于充满创造力的人来说,不是名词,也不是形容词,而是一个动词。完美是创新的源泉,创新则是走向完美的必经之路。创造完美需要不断地超越,创造完美需要舒怀的胸襟,需要开阔的眼界。
刘永红老师是一位在教育教学、教改实践中,勇于探索,勤于钻研的老师,她在音乐教学中获得的成绩也是很丰硕的——1996年获全国、省、市中小学音乐教师基本功比赛一等奖;1997年获市十行百杰十佳教师称号。而成绩的取得都来自于她的不懈钻研与努力。
每次听她的课,都能感受到她对待教育教学的那种高度热忱的精神。她的钻研,她的细致,她对待教学细节的设计都使她的课日趋完美,给人以启迪。
刘老师的这节课给我的启示是:要想让自己的课堂趋于完美,就应该在以下几点上下功夫:首先,体现出音乐学科的本质;其次,深层挖掘教学内容丰富的内涵;最后,音乐老师以特长润色倍显光彩。而要做到以上几点,在细节的处理上要下足功夫。
细节虽小,但透过现象可以发现,细节表面下往往掩藏着非常深刻、非常核心的本质问题,处理好了,你的课堂就近乎完美。
试想,如果在这堂课中,刘老师随意地穿上一条大花摆裙,或者穿上一套正统的西装裙,确实能给人眼前一亮的感觉,但这样的装束和歌曲的诙谐、乐观的情趣格格不入,就很难把学生引领到歌曲的氛围中去。而刘老师那天的打扮看似不经意,却反映出她对教学一丝不苟的态度。
如果刘老师在歌曲教学中,对附点音符的演唱不运用化难为易的比较法,就只是反复地教唱,直至学生学会,那学生在学习中必将感到索然无味,课堂学习也将少了很多的乐趣。如果在歌曲学会之后,刘老师只顾让学生一遍又一遍地唱这首歌,而不是加上伴奏、配上合唱练习,那学生很难体会到歌曲诙谐、乐观的情趣,歌曲的演唱也会让人觉得没有深度。
还有一点,在本课的教学中,刘老师如果不进行任何的知识拓展,而是专心致志地把歌曲教完,似乎也不影响刘老师教学目标的达成。但如果那样,学生就不能了解各个国家和地区音乐的特点,也不会有音乐能使人“自由、热情、向上”这样的深切感悟。
刘老师的这节课给我的感悟就是:要想上出近乎“完美”的课,没有什么是可以忽视的。无论是内在的还是外在的,隐性的还是显性的,宏观的还是微观的,作为老师,我们都需要去进行精心的准备。
正如意大利著名雕刻家、画家及建筑家米开朗基罗所说:细节就是上帝。
参考文献:
[1]小学音乐教师用书.江苏少年儿童出版社.
[2]江苏省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指导纲要(试行).
“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公式、注解等请以PDF格式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