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综观高中化学课堂教学,很多教师习惯于把知识讲得滴水不漏,在这种教学环境下培养出的学生,对教师讲授过的知识非常熟练,对已成定论的内容善于解释说明,但最大的问题是缺乏一定的学习能力。高中化学新课程的基本理念可以理解为教师不在于把知识的结构告诉学生,而在于引导学生探究结论,在于帮助学生在走向结论的过程中发现问题,探索规律,习得方法。
关键词:新课程改革;化学教学;优化教学;科学素养
新課程改革的深入,我们不由对在新课程实践中存在的一些困惑进行深深地反思:由于存在着教学内容面面俱到而又面面浮浅、知识很难形成体系、课时不够用和课后练习与教学进度脱节等来自教材和课程的困惑;存在着没有现成的经验和方法导致惯性教学、学生活动影响教学进度、探究难以建构知识体系等来自教师的困惑:存在着实验室建设、教学资源、网络资源跟不上课改步伐等来自教学资源的困惑。只有对教师的教学理念、教学设计、教学方法、课堂教学结构、教学资源的运用进行深入的反思、总结和改进,才能真正提高新课程化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化学课堂才能焕发出生命的活力。
一、转变教学理念是优化课堂教学的前提
新课程教学的依据是课程标准,教师是新课程实施的重要课程资源,因为教材的缺憾与空白靠教师去圆满,教材的运用与开发靠教师去创造。教师要从“教教材”转变为“用教材”,通过有效的校本教研活动,根据学情融入自己的科学精神和智慧,进行重组、活用,使预设进尽可能得到精彩的生成。因为预设与生成都是精彩的课堂教学不可或缺的两个方面,预设水平高且能不断生成的课,才算是精彩的。过分强调预设缺乏必要的开放和不断的生成,就会使课堂教学变得机械、沉闷,使师生生命力得不到充分发挥:单纯依靠开放和生成,缺乏精心的准备和充分的预设,课堂教学则会变得无序、缺乏目标和计划,也不会有良好的生成效果。因此,教师只有在精心预设的基础上,针对教学实际进行灵活调控,追求动态生成,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才能在预设与生成的融合中达成。
二、选择适应课改的教学方法是优化课堂教学的关键
教学有法,教无定法,重在得法,贵在用活,课堂教学是一门极其复杂、内涵非常丰富的艺术。教学是个千变万化的动态系统,不能刻意追求和照搬某一种模式。只有科学性、灵活性、创造性使用教法,才能适应课改要求。新课程提倡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方式,但并没有否认传统的启发式、讲授式教学等方式,只是以往的教学方式太单一,不能满足不同特点、不同学生发展的要求。任何教学方式本身都是中性的,用得好是好方法,用得不好就是坏方法,它的功效发挥取决于多种因素的和谐,所以要克服形式主义。教师的教学方式在新课程教学中是否适用,一要看是否体现了新课程理念;二要看是否有利于实现教学目标;三要看是否与教学内容的性质相符:四要看是否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五要看教学技术手段的使用是否得当;六要看是否有利于教师发挥自己的教学优势。
三、教学过程必须凸现三维目标是优化课堂教学的根本
(1)创造和谐的学习环境、进行良好的情感教育。给知识注入生命,知识因此而鲜活;给生命融入知识,生命因此而厚重。新课程首先要致力于营造一种平等、和谐、支持性的学习氛围。要激发学生的主体功能,教师要善于为学生创设学生心理自由、愉悦、健康、安全的学习环境,给学生以友爱、平等、快乐、成功的享受,营造出具有真诚接受和理解为特征的课堂教学氛围,使学生意识到自己在一个群体中存在的价值。这就要求在师生互动时,教师积极鼓励学生参与学习,鼓励质疑问难,发表不同意见,让学生能够充分的倾述,教师表现出热情、信任,在充分倾听的基础上进行有效指导、有效激励,形成师生“互动流”,并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目标的达成中体现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2)设置良好的教学情景、合理开展适度教学。学生有效学习的必要条件是学生具有一定的学习心向。创设优良的学习情景就是把学生的注意力全部集中到当前所要解决的问题上来,一方面为学生指明学习的方向,明确学习的目标;另一方面,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唤醒学生的学习需求,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学习情景通常以问题形式体现,好问题的要求是:一是问题有价值。问题对达成目标有贡献,有必要,有价值。教学中千万不能由“满堂灌”变为“满堂问”。二是问题具有挑战性。问题能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如设计知识陷阱、设置知识墙等。教学中要克服“填鸭式”的随口问。三是问题符合可行性原则。问题的难度应控制在学生学习的最近发展区,即“跳一跳能摘到挑子”,满足学生的成功感。四是问题要接问题,问题要套问题,形成问题链,引导学生思维不断深入发展:同时要给学生留足思考的时间和空间,并恰当地运用实验与现代技术等手段。提问技巧贵在以人为本、把握好度。
(3)创造有效的学生思维、提倡学生积极参与。教学过程好不好的标准,主要是:一看课堂师生互动是否有效、学生是否人人参与、教学流程是否有创意、学生的思维是否产生碰撞和智力是否得到挑战、师生的个性是否张扬等;优良的教学过程是以有效实现“过程与方法”课程目标为前提的,要求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引导者和参与者,是“平等中的首席”;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教师教和学生学彼此形成一个“学习的共同体”。二看学生的智力是否集中在教学重心相关的重要观点上。
总之,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教材中的实验不可能面面俱到。我们可以对教材上一带而过的实验,进行深入地研究。引导学生充分关注自然环境、人文环境以及现实的生产,生活问题,让化学的学习“活”起来。
【参考文献】
[1]李佳.《化学教学与学业评价》.广东教育出版社.
[2]夏新华.《布置怎样的作业最能打动学生的心》.化学教学.
[3]王祖浩,王磊.《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实验)解读》.湖北教育出版社.
关键词:新课程改革;化学教学;优化教学;科学素养
新課程改革的深入,我们不由对在新课程实践中存在的一些困惑进行深深地反思:由于存在着教学内容面面俱到而又面面浮浅、知识很难形成体系、课时不够用和课后练习与教学进度脱节等来自教材和课程的困惑;存在着没有现成的经验和方法导致惯性教学、学生活动影响教学进度、探究难以建构知识体系等来自教师的困惑:存在着实验室建设、教学资源、网络资源跟不上课改步伐等来自教学资源的困惑。只有对教师的教学理念、教学设计、教学方法、课堂教学结构、教学资源的运用进行深入的反思、总结和改进,才能真正提高新课程化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化学课堂才能焕发出生命的活力。
一、转变教学理念是优化课堂教学的前提
新课程教学的依据是课程标准,教师是新课程实施的重要课程资源,因为教材的缺憾与空白靠教师去圆满,教材的运用与开发靠教师去创造。教师要从“教教材”转变为“用教材”,通过有效的校本教研活动,根据学情融入自己的科学精神和智慧,进行重组、活用,使预设进尽可能得到精彩的生成。因为预设与生成都是精彩的课堂教学不可或缺的两个方面,预设水平高且能不断生成的课,才算是精彩的。过分强调预设缺乏必要的开放和不断的生成,就会使课堂教学变得机械、沉闷,使师生生命力得不到充分发挥:单纯依靠开放和生成,缺乏精心的准备和充分的预设,课堂教学则会变得无序、缺乏目标和计划,也不会有良好的生成效果。因此,教师只有在精心预设的基础上,针对教学实际进行灵活调控,追求动态生成,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才能在预设与生成的融合中达成。
二、选择适应课改的教学方法是优化课堂教学的关键
教学有法,教无定法,重在得法,贵在用活,课堂教学是一门极其复杂、内涵非常丰富的艺术。教学是个千变万化的动态系统,不能刻意追求和照搬某一种模式。只有科学性、灵活性、创造性使用教法,才能适应课改要求。新课程提倡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方式,但并没有否认传统的启发式、讲授式教学等方式,只是以往的教学方式太单一,不能满足不同特点、不同学生发展的要求。任何教学方式本身都是中性的,用得好是好方法,用得不好就是坏方法,它的功效发挥取决于多种因素的和谐,所以要克服形式主义。教师的教学方式在新课程教学中是否适用,一要看是否体现了新课程理念;二要看是否有利于实现教学目标;三要看是否与教学内容的性质相符:四要看是否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五要看教学技术手段的使用是否得当;六要看是否有利于教师发挥自己的教学优势。
三、教学过程必须凸现三维目标是优化课堂教学的根本
(1)创造和谐的学习环境、进行良好的情感教育。给知识注入生命,知识因此而鲜活;给生命融入知识,生命因此而厚重。新课程首先要致力于营造一种平等、和谐、支持性的学习氛围。要激发学生的主体功能,教师要善于为学生创设学生心理自由、愉悦、健康、安全的学习环境,给学生以友爱、平等、快乐、成功的享受,营造出具有真诚接受和理解为特征的课堂教学氛围,使学生意识到自己在一个群体中存在的价值。这就要求在师生互动时,教师积极鼓励学生参与学习,鼓励质疑问难,发表不同意见,让学生能够充分的倾述,教师表现出热情、信任,在充分倾听的基础上进行有效指导、有效激励,形成师生“互动流”,并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目标的达成中体现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2)设置良好的教学情景、合理开展适度教学。学生有效学习的必要条件是学生具有一定的学习心向。创设优良的学习情景就是把学生的注意力全部集中到当前所要解决的问题上来,一方面为学生指明学习的方向,明确学习的目标;另一方面,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唤醒学生的学习需求,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学习情景通常以问题形式体现,好问题的要求是:一是问题有价值。问题对达成目标有贡献,有必要,有价值。教学中千万不能由“满堂灌”变为“满堂问”。二是问题具有挑战性。问题能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如设计知识陷阱、设置知识墙等。教学中要克服“填鸭式”的随口问。三是问题符合可行性原则。问题的难度应控制在学生学习的最近发展区,即“跳一跳能摘到挑子”,满足学生的成功感。四是问题要接问题,问题要套问题,形成问题链,引导学生思维不断深入发展:同时要给学生留足思考的时间和空间,并恰当地运用实验与现代技术等手段。提问技巧贵在以人为本、把握好度。
(3)创造有效的学生思维、提倡学生积极参与。教学过程好不好的标准,主要是:一看课堂师生互动是否有效、学生是否人人参与、教学流程是否有创意、学生的思维是否产生碰撞和智力是否得到挑战、师生的个性是否张扬等;优良的教学过程是以有效实现“过程与方法”课程目标为前提的,要求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引导者和参与者,是“平等中的首席”;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教师教和学生学彼此形成一个“学习的共同体”。二看学生的智力是否集中在教学重心相关的重要观点上。
总之,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教材中的实验不可能面面俱到。我们可以对教材上一带而过的实验,进行深入地研究。引导学生充分关注自然环境、人文环境以及现实的生产,生活问题,让化学的学习“活”起来。
【参考文献】
[1]李佳.《化学教学与学业评价》.广东教育出版社.
[2]夏新华.《布置怎样的作业最能打动学生的心》.化学教学.
[3]王祖浩,王磊.《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实验)解读》.湖北教育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