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文是衡量学生语文素质的重要标尺。特别是在这飞速发展的时代里,作文教学在接受和输入信息、传递和交流思想、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等方面具有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所以,在语文教学中我特别注重培养学生的作文能力。我的作文教学分为以下三步。
一、观察、感悟、积累
生活是创作的源泉,没有细致地观察生活,就不可能写出好的文章来。在训练学生写作时,我先引导学生观察事物,把观察事物的方法教给学生,然后让学生在观察的基础上成文。在一次写作课上,我拿来葡萄,先让学生用眼睛观察葡萄的外形、颜色、大小,再摸一摸葡萄有什么特征,然后切开它,用鼻子闻闻它的味道……调动学生的多种感觉(视觉、触觉、嗅觉、味觉)来感知事物。接着,我让学生品尝葡萄的味道,问他们除了感觉到味道的甜美之外,还有什么感受。有的学生说:“我觉得我们的生活像葡萄一样甜。”有的学生说:“我们真的应该感谢种葡萄的人啊,是他们用辛勤的汗水浇出了如此甜美的葡萄。”还有的学生说:“这么好吃的葡萄如果颗粒再大点儿就好了,我要努力研究出颗粒更大更美味的葡萄来。”……我没有预料到学生能感悟得如此深刻。我提醒学生,大自然向我们展示着多姿多彩的面貌,我们应该用心灵去体味自然,去亲近万物,这样才能领会大自然的无限情愫。一抹夕阳,一弯新月,一朵野花,一缕微风,一丝细雨……都是自然的杰作。我们用心去观察、体悟它们,我们的人生便可以看得更远了。
学生可以从观察和感悟中得到写作的方法和内容。要想使学生的语言富有文采,文章更有内涵,还得鼓励他们不断地积累,通过阅读、上网等方式,积累成语、对联、格言、诗句、精段、佳篇等,这些内容既集聚着丰富的知识,又蕴含着新颖生动的方法,还积淀着真挚的情感,将这些优秀内容内化成学生作文餐桌上的美味佳肴,学生的作文就“活”了起来。
二、仿写、改写、创新
仿写是借鉴范文的内容或形式,让学生进行模仿的一种写作训练。这种训练便于让学生领会范文的写作方法和作者观察、思考、表达的方式,打好独立写作的基础,进而培养创新能力。作文与阅读是相辅相成的,通过阅读来启发作文,通过作文来检查学生的阅读效果。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在模仿的基础上进行改写。改写是对原作进行某种改动的再创造。它是从所给信息中产生新信息,充分调动学生发散思维,锻炼学生综合分析能力的练习。如学习了余光中的《乡愁》后,我们可以让学生改写第三节。其中一个学生改写中有这样两段:“‘……什么?母亲去世了?不,不可能……’我呆立了好久,往昔幕幕涌上心头,酷夏时,母亲熬夜为我打蚊子;滴雨的秋夜,母亲身着单衣为我织毛衣;临行前,母亲抹着眼泪为我收拾行囊……我好想再看看母亲哟。我捧起母亲的遗像放声痛哭起来……”“林里孤坟,何处话凄凉?那剪不断的亲情穿越着两个世界。‘洞庭一夜无穷雁,不待天明尽北飞。’”学生在原作的基础上展开合理丰富的想象,使人物形象更鲜明,情感更具体,氛围更真切。这样练习,不但加强了对课文的理解,也培养了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要学生模仿改写的过程中,实际上学生已经开始了创新。他们能用敏感的心灵体察人间的冷暖,洞察人间万象,有一部分学生能写出独特的、有个性的、有价值的文章来。如学习了韩愈的《马说》后,有学生就写了一篇题为《伯乐该退休了》的文章,论述了现在社会已经不单靠伯乐去选拔人才了,现在实行的是双向选择,也可以毛遂自荐,反映了社会的发展和进步。这表现了学生的独到见解和创新精神。
三、自改、互改、师改
多年来,学生的作文、日记的评改一直成为广大语文教师的沉重负担。近年来,我重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让学生自改或者互评,品尝成功的喜悦。我的做法是,学生写完作文,先自己修改,要求看:1.是否有错字和病句;2.思路是否清晰;3.文章的主题是否明确等等。接着学生之间互改。要求是:1.标点、字词的使用是否规范准确;2.句子是否通顺连贯;3.段落是否清楚明白;4.中心是否明确;5.卷面是否整洁等。经过几次这样的批改后,学生的批改水平、鉴赏水平大有提高。这时在注重前几项的基础上我又增加了一项,是否突出了本次作文写作重点。
这些方面都处理得得心应手后,我把善于创新和写出特色又列入批改范围之内。怎样才能算是创新和有特色呢?我是这样认为的:在选材上、结构上、表达主题上有突破,出类拔萃的作文就是有创新和有特色的作文。如一个学生的作文《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讲述的是一个下岗工人家庭在艰难中奋起,开办了一家个体书店红红火火经营的故事。这在选材、立意上就是有创新的作文。
教师在引导学生批改作文时,要提醒他们注意,评价时遵守修改程序,按立意、材料、结构、语言的顺序,由主到次,由大到小逐项批改,从文章整体出发进行局部修改,绝不能因小失大,顾此失彼。对学生自改、互改过的作文,教师要检查批改结果,对存在的问题,在课堂上及时纠正;对于批改突出的地方进行表扬,保证批改质量。这样既提高了学生的鉴赏水平,又在互相批改中学习到彼此的优点。
(责编 张亚欣)
一、观察、感悟、积累
生活是创作的源泉,没有细致地观察生活,就不可能写出好的文章来。在训练学生写作时,我先引导学生观察事物,把观察事物的方法教给学生,然后让学生在观察的基础上成文。在一次写作课上,我拿来葡萄,先让学生用眼睛观察葡萄的外形、颜色、大小,再摸一摸葡萄有什么特征,然后切开它,用鼻子闻闻它的味道……调动学生的多种感觉(视觉、触觉、嗅觉、味觉)来感知事物。接着,我让学生品尝葡萄的味道,问他们除了感觉到味道的甜美之外,还有什么感受。有的学生说:“我觉得我们的生活像葡萄一样甜。”有的学生说:“我们真的应该感谢种葡萄的人啊,是他们用辛勤的汗水浇出了如此甜美的葡萄。”还有的学生说:“这么好吃的葡萄如果颗粒再大点儿就好了,我要努力研究出颗粒更大更美味的葡萄来。”……我没有预料到学生能感悟得如此深刻。我提醒学生,大自然向我们展示着多姿多彩的面貌,我们应该用心灵去体味自然,去亲近万物,这样才能领会大自然的无限情愫。一抹夕阳,一弯新月,一朵野花,一缕微风,一丝细雨……都是自然的杰作。我们用心去观察、体悟它们,我们的人生便可以看得更远了。
学生可以从观察和感悟中得到写作的方法和内容。要想使学生的语言富有文采,文章更有内涵,还得鼓励他们不断地积累,通过阅读、上网等方式,积累成语、对联、格言、诗句、精段、佳篇等,这些内容既集聚着丰富的知识,又蕴含着新颖生动的方法,还积淀着真挚的情感,将这些优秀内容内化成学生作文餐桌上的美味佳肴,学生的作文就“活”了起来。
二、仿写、改写、创新
仿写是借鉴范文的内容或形式,让学生进行模仿的一种写作训练。这种训练便于让学生领会范文的写作方法和作者观察、思考、表达的方式,打好独立写作的基础,进而培养创新能力。作文与阅读是相辅相成的,通过阅读来启发作文,通过作文来检查学生的阅读效果。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在模仿的基础上进行改写。改写是对原作进行某种改动的再创造。它是从所给信息中产生新信息,充分调动学生发散思维,锻炼学生综合分析能力的练习。如学习了余光中的《乡愁》后,我们可以让学生改写第三节。其中一个学生改写中有这样两段:“‘……什么?母亲去世了?不,不可能……’我呆立了好久,往昔幕幕涌上心头,酷夏时,母亲熬夜为我打蚊子;滴雨的秋夜,母亲身着单衣为我织毛衣;临行前,母亲抹着眼泪为我收拾行囊……我好想再看看母亲哟。我捧起母亲的遗像放声痛哭起来……”“林里孤坟,何处话凄凉?那剪不断的亲情穿越着两个世界。‘洞庭一夜无穷雁,不待天明尽北飞。’”学生在原作的基础上展开合理丰富的想象,使人物形象更鲜明,情感更具体,氛围更真切。这样练习,不但加强了对课文的理解,也培养了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要学生模仿改写的过程中,实际上学生已经开始了创新。他们能用敏感的心灵体察人间的冷暖,洞察人间万象,有一部分学生能写出独特的、有个性的、有价值的文章来。如学习了韩愈的《马说》后,有学生就写了一篇题为《伯乐该退休了》的文章,论述了现在社会已经不单靠伯乐去选拔人才了,现在实行的是双向选择,也可以毛遂自荐,反映了社会的发展和进步。这表现了学生的独到见解和创新精神。
三、自改、互改、师改
多年来,学生的作文、日记的评改一直成为广大语文教师的沉重负担。近年来,我重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让学生自改或者互评,品尝成功的喜悦。我的做法是,学生写完作文,先自己修改,要求看:1.是否有错字和病句;2.思路是否清晰;3.文章的主题是否明确等等。接着学生之间互改。要求是:1.标点、字词的使用是否规范准确;2.句子是否通顺连贯;3.段落是否清楚明白;4.中心是否明确;5.卷面是否整洁等。经过几次这样的批改后,学生的批改水平、鉴赏水平大有提高。这时在注重前几项的基础上我又增加了一项,是否突出了本次作文写作重点。
这些方面都处理得得心应手后,我把善于创新和写出特色又列入批改范围之内。怎样才能算是创新和有特色呢?我是这样认为的:在选材上、结构上、表达主题上有突破,出类拔萃的作文就是有创新和有特色的作文。如一个学生的作文《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讲述的是一个下岗工人家庭在艰难中奋起,开办了一家个体书店红红火火经营的故事。这在选材、立意上就是有创新的作文。
教师在引导学生批改作文时,要提醒他们注意,评价时遵守修改程序,按立意、材料、结构、语言的顺序,由主到次,由大到小逐项批改,从文章整体出发进行局部修改,绝不能因小失大,顾此失彼。对学生自改、互改过的作文,教师要检查批改结果,对存在的问题,在课堂上及时纠正;对于批改突出的地方进行表扬,保证批改质量。这样既提高了学生的鉴赏水平,又在互相批改中学习到彼此的优点。
(责编 张亚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