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本文从有效教学的理念出发,结合教学体会分析初中生物教学有效策略与实施。课堂教学是一个复杂的相互作用的动态过程,每一节课所处的具体情况和后面的过程都不相同,每一节课都是唯一的、丰富而具体的综合。为此,我在教学中开展逐步尝试构建生物课堂“有效教学策略”的探索,把动手实践、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作为学生学习的重要方式,力求通过实验,把学生这一主体充分激活,最大限度地发挥他们的潜能,使他们感到自己是知识的发现者、探索者、研究者。
关健词: 有效教学理念 教学模式 教学策略
当前,随着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和人们科学观念的改变,世界各国纷纷开始重新审视科学教育。生物学作为新科技时代的热点学科,其基础教育更加迫切需要通过重大变革来提高生物教学。所谓“有效教学”,即教学有效果,是指在一段时间的教学之后,学生所获得的具体进步或发展。学生有无进步或发展是教学是否有效的唯一标准。课程改革推进以来,老师的教学行为已发生了变化,生物课程结构已有不同程度的改变,学生的主体地位提高了,课堂活跃了……,但也有不少课堂仅是形式上的改变,学生并未能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思维空间并未能真正打开。尤其在实际的教学活动中,当看到学生那紧锁的眉头,疲倦的眼神,老师常常会陷入困惑之中,我们到底应该怎样去做,才能让学生快乐、有效的学习。
一、让学生明确每节课的学习课题,了解所学内容
1.通过故事、谜语引出课题
有效讲授要求控制教学过渡当教师在改变话题,活动时出现的教学过渡,在某种程度上决定了课程的顺利进行,不好的过渡会极大地妨碍教学时间的有效使用。因此,教师应保证过渡有条理、简洁,并且要预先准备好与过渡有关的材料
例如:在《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一节教学开始时,先让一位学生讲述《小蝌蚪找妈妈》的故事,讲完后问学生为什么小蝌蚪开始一直找不到自己的妈妈呢?接着老师不失时机引入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这样学生的注意力自然而然就集中了,学习兴趣也提高了。
再如:在《种子植物》一节教学中,可通过谜语“麻屋子,红帐子,里面住着个白胖子”引入课题。
2.通过实物引入课题
例如:在《植物体的结构层次》一节教学中,教师拿出预先准备好的一株有花有果的植物,这样本节课要学什么自然也就明确了。
二、引导学生体验,激发学习兴趣
新课程下要求以学生为主体,把课堂还给学生,于是“满堂灌”的现象少了,但我们的课堂又遭遇到了“满堂问”的尴尬。教师用一些过于琐碎的无意义的问题牵着学生的鼻子走,诸如“对不对”、“是不是”等低级问题充斥课堂,这种课堂气氛可能是活跃了,但学生收益不多,虽然在形式上让学生参与到教学中,但本质上没变,没有从根本上变革学生被动接受的教育模式。
例如:在《种子的萌发》一节中,课前先让学生在家做实验,教师课前也先准备好实验,每个瓶子的条件如下:
甲瓶:种子、水、适宜的温度。
乙瓶:种子、没水、适宜的温度。
丙瓶:种子、水、放在冰箱里。
丁瓶:种子、很多水(使种子完全浸在水中)、适宜的温度。
上课时,先让个别学生介绍自己所做实验的过程和展示实验结果,后教师利用课前准备好的实验提问学生:
1.甲与乙对比,为什么甲瓶的种子萌发,而乙瓶的种子没有萌发呢?(说明种子的萌发需要水分)
2.甲与丙对比,为什么丙瓶的种子没有萌发呢?(说明种子萌发需要适宜的温度)
3.甲与丁对比,为什么丁瓶内的种子没有萌发呢?(说明种子萌发需要空气)
通过对以上实验的对比、观察,学生最终自己总结出种子萌发的条件。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生物学科占有得天独厚的条件,最大的特点就是“趣”,在教学过程中,利用有趣的试验、实物、生动的生物现象、各种图片等,充分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学生越来越爱学,越来越会学,提高学生的能力。
三、关注每位学生,促进全面提高
十个手指长短不一,但缺一不可。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善于发现学生身上的闪光点,让每位学生都有表现自我的机会,有施展才华的平台,让他们体验成功的喜悦以及自身的价值,这可令他们心情愉悦,积极进步;教师在教学中要及时发现学生的进步,善于引导,学会用欣赏的眼光和鼓励的语言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同时学会倾听,有效倾听在学习过程中,如果希望学生学会倾听,那么也必须从教师的耐心倾听开始。教师在提问后,要给学生留出足够的时间进行思考和回答,让学生感觉到教师在等待和倾听。在传统的教学中,常见的现象是教师提问后马上就叫学生回答,而且当学生回答有困难或错误时,教师马上打断,叫另一位学生回答或教师代为说出正确的答案,这样会挫伤学生的积极性,他要么没有机会说出完整的答案,要么就会意识到他的答案是错误的,以至于根本不值得听完。也许这种做法教师不是有意的,但挫伤了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活动的积极性。一个具有倾听意识和习惯的教师不会仅仅满足于听到了学生的言辞,他还善于在倾听时察言观色,了解学生言辞背后的思緒和性情、欲望和需求,并加以热情地呵护和细心地引导。教师可以通过追问、补充学生的回答,让学生感觉到教师一直在关注问题的回答进展,这样会自然而然的激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活动。
四、联系实际,加深理解和记忆
生物学与生产实际密切联系,与生活实际息息相关。因此,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把学到的理论知识用来解释或解决实际问题,既可以做到“学以致用”,反过来也可促进对理论知识的深入理解。
例如:在《水分的散失——蒸腾作用》一节教学中,在学生获得了有关的基础知识后,教师应不断提出新的问题:为什么大树底下好乘凉?为什么最好在阴天或傍晚移栽植物呢?移栽后的植物为什么要遮阴等等,引导学生反复运用刚掌握的知识来解决他们平时常见却又无法讲清道理的问题,这种训练对学生在将来工作中如何运用知识去解决问题的同时又能牢固掌握知识。
总之,作为一名生物教师,应该充分结合本学科的特点,勇于探索,创立自己的教学特色,追求教学的有效、高效、达到教学目的。
参考文献:
[1] 曹惠新.生物学课堂教学的几个“小”问题及应对策略[J].生物学教学,2008(8).
[2] 人民教育出版社生物室编著,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必修):生物,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3] 石光才,对初中生物新教材的教育价值的思考与认识,中学生物学,2005年5月
[4] 刘良英,使用新教材的感悟,湖南教育,2005年11月
关健词: 有效教学理念 教学模式 教学策略
当前,随着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和人们科学观念的改变,世界各国纷纷开始重新审视科学教育。生物学作为新科技时代的热点学科,其基础教育更加迫切需要通过重大变革来提高生物教学。所谓“有效教学”,即教学有效果,是指在一段时间的教学之后,学生所获得的具体进步或发展。学生有无进步或发展是教学是否有效的唯一标准。课程改革推进以来,老师的教学行为已发生了变化,生物课程结构已有不同程度的改变,学生的主体地位提高了,课堂活跃了……,但也有不少课堂仅是形式上的改变,学生并未能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思维空间并未能真正打开。尤其在实际的教学活动中,当看到学生那紧锁的眉头,疲倦的眼神,老师常常会陷入困惑之中,我们到底应该怎样去做,才能让学生快乐、有效的学习。
一、让学生明确每节课的学习课题,了解所学内容
1.通过故事、谜语引出课题
有效讲授要求控制教学过渡当教师在改变话题,活动时出现的教学过渡,在某种程度上决定了课程的顺利进行,不好的过渡会极大地妨碍教学时间的有效使用。因此,教师应保证过渡有条理、简洁,并且要预先准备好与过渡有关的材料
例如:在《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一节教学开始时,先让一位学生讲述《小蝌蚪找妈妈》的故事,讲完后问学生为什么小蝌蚪开始一直找不到自己的妈妈呢?接着老师不失时机引入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这样学生的注意力自然而然就集中了,学习兴趣也提高了。
再如:在《种子植物》一节教学中,可通过谜语“麻屋子,红帐子,里面住着个白胖子”引入课题。
2.通过实物引入课题
例如:在《植物体的结构层次》一节教学中,教师拿出预先准备好的一株有花有果的植物,这样本节课要学什么自然也就明确了。
二、引导学生体验,激发学习兴趣
新课程下要求以学生为主体,把课堂还给学生,于是“满堂灌”的现象少了,但我们的课堂又遭遇到了“满堂问”的尴尬。教师用一些过于琐碎的无意义的问题牵着学生的鼻子走,诸如“对不对”、“是不是”等低级问题充斥课堂,这种课堂气氛可能是活跃了,但学生收益不多,虽然在形式上让学生参与到教学中,但本质上没变,没有从根本上变革学生被动接受的教育模式。
例如:在《种子的萌发》一节中,课前先让学生在家做实验,教师课前也先准备好实验,每个瓶子的条件如下:
甲瓶:种子、水、适宜的温度。
乙瓶:种子、没水、适宜的温度。
丙瓶:种子、水、放在冰箱里。
丁瓶:种子、很多水(使种子完全浸在水中)、适宜的温度。
上课时,先让个别学生介绍自己所做实验的过程和展示实验结果,后教师利用课前准备好的实验提问学生:
1.甲与乙对比,为什么甲瓶的种子萌发,而乙瓶的种子没有萌发呢?(说明种子的萌发需要水分)
2.甲与丙对比,为什么丙瓶的种子没有萌发呢?(说明种子萌发需要适宜的温度)
3.甲与丁对比,为什么丁瓶内的种子没有萌发呢?(说明种子萌发需要空气)
通过对以上实验的对比、观察,学生最终自己总结出种子萌发的条件。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生物学科占有得天独厚的条件,最大的特点就是“趣”,在教学过程中,利用有趣的试验、实物、生动的生物现象、各种图片等,充分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学生越来越爱学,越来越会学,提高学生的能力。
三、关注每位学生,促进全面提高
十个手指长短不一,但缺一不可。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善于发现学生身上的闪光点,让每位学生都有表现自我的机会,有施展才华的平台,让他们体验成功的喜悦以及自身的价值,这可令他们心情愉悦,积极进步;教师在教学中要及时发现学生的进步,善于引导,学会用欣赏的眼光和鼓励的语言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同时学会倾听,有效倾听在学习过程中,如果希望学生学会倾听,那么也必须从教师的耐心倾听开始。教师在提问后,要给学生留出足够的时间进行思考和回答,让学生感觉到教师在等待和倾听。在传统的教学中,常见的现象是教师提问后马上就叫学生回答,而且当学生回答有困难或错误时,教师马上打断,叫另一位学生回答或教师代为说出正确的答案,这样会挫伤学生的积极性,他要么没有机会说出完整的答案,要么就会意识到他的答案是错误的,以至于根本不值得听完。也许这种做法教师不是有意的,但挫伤了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活动的积极性。一个具有倾听意识和习惯的教师不会仅仅满足于听到了学生的言辞,他还善于在倾听时察言观色,了解学生言辞背后的思緒和性情、欲望和需求,并加以热情地呵护和细心地引导。教师可以通过追问、补充学生的回答,让学生感觉到教师一直在关注问题的回答进展,这样会自然而然的激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活动。
四、联系实际,加深理解和记忆
生物学与生产实际密切联系,与生活实际息息相关。因此,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把学到的理论知识用来解释或解决实际问题,既可以做到“学以致用”,反过来也可促进对理论知识的深入理解。
例如:在《水分的散失——蒸腾作用》一节教学中,在学生获得了有关的基础知识后,教师应不断提出新的问题:为什么大树底下好乘凉?为什么最好在阴天或傍晚移栽植物呢?移栽后的植物为什么要遮阴等等,引导学生反复运用刚掌握的知识来解决他们平时常见却又无法讲清道理的问题,这种训练对学生在将来工作中如何运用知识去解决问题的同时又能牢固掌握知识。
总之,作为一名生物教师,应该充分结合本学科的特点,勇于探索,创立自己的教学特色,追求教学的有效、高效、达到教学目的。
参考文献:
[1] 曹惠新.生物学课堂教学的几个“小”问题及应对策略[J].生物学教学,2008(8).
[2] 人民教育出版社生物室编著,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必修):生物,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3] 石光才,对初中生物新教材的教育价值的思考与认识,中学生物学,2005年5月
[4] 刘良英,使用新教材的感悟,湖南教育,2005年11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