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用生活情境,加强直观感知

来源 :教师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iuyuji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特殊教育学校有着不同的教学理念和目标。特殊孩子除了肢体残疾,更多的是弱智,对于他们来说,学习很困难,数学学习更是如此。 三年级的“10以内数的加减法”口算,是小学数学教学培养的一种基本能力,是计算能力的最初阶段,对特教孩子以后的学习和生活尤其重要。这个教学任务要在一年中完成,看似十分简单,对于特殊学校的特殊班级却不太容易,因为这些孩子对数学完全没有概念。我在教学中注意循序渐进,运用生活情境,加强直观感知,建立与熟悉事物的联系,让他们在学习中逐步理解,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一、 在活动中加强孩子对数的概念的理解,牢固掌握数的组成
  初入学的儿童虽然已经认识了一些数,但是他们对数的理解是不够的。斯托利亚指出: 数学教育是数学活动的教育,也就是思维活动的教育。作为教师,应该多给学生提供参与活动的机会,鼓励他们说出来,即使他们有时回答的不正确,但要鼓励。比如在教学“5”的认识时,让学生看数出示5根小棒,伸出5个手指,数出5个同学,圈出5朵花,画出5个小圆等让学生在动手实践中建立事物与数的联系,感受数的大小,加深对数的认识。在此基础上让学生进一步认识5的组成,教师可组织学生参与投币游戏: 先为学生准备5个一块钱硬币和一个盆子,让学生上台来把硬币投到盆子里,下面的同学注意数一数,投进了几个,有几个没有投进去,让学生通过兴趣盎然的活动知道5可以分成几和几。此外还可以采用分手指,分小棒等形式,让学生直观感受数的组成。在实际操作中,使孩子们自己体会到成功,在老师的鼓励下,激发学生继续学习数学的信心。
  二、 明确加、减的含义,提高计算的正确率和速度
  在教学加法时,教师可用手势表示合并;教学减法时,也要用手势表示(把去掉的拿走,或用手捂住)。在此基础上,发挥教学简笔画的作用。认识加减号,我会让学生上臺,我报加号或者减号让学生写,然后我会问他符号的含义,让他真正能懂,这个很有必要。我班有个乡下转过来的孩子,各方面都正常,智力稍微差点。在普小没有同学跟他玩,没有老师喜欢他,一个人天天坐在角落发呆。来我们学校,我发现他的智力尚可,就让他当数学课代表,让他检查同学们的作业。他积极性很高,数学学习的劲头很好,10以内加减法都会运算了,这是他在普小学习了三年都不会的,我感到很高兴。
  很多教师都知道,学生们在做加减时总离不开数手指。这种情形是可以理解的,因为孩子对直观形象材料的感受总是要敏感些。教师应该明白,这是他们认识的一个起始阶段,教师对学生应该宽容一些,而且应教给学生一些数手指的方法。比如在计算“5+2”时,让学生一只手伸出5个手指,另一只手伸出2个手指,然后加在一起数。这样的简单方法务必让每个孩子都能会,因为适合特殊孩子学习和计算数字的方法不是很多。在学生熟练掌握数的组成后,要求学生不数手指,努力去想几和几组成几,从而知道几加几等于几,几减几等于几。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学生的计算速度得到明显提高。
  三、 通过多种形式进行强化训练
  对于特殊孩子来说,他们也是需要作业的,要通过多种形式对他们进行强化训练。学生在掌握了计算方法以后,就应该着重培养学生计算速度了。在这个阶段,教师应想方设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可以采用比一比,看谁算得最快,看谁最先夺到小红旗等形式加强练习。还可以适当多做一些加减法的练习,一天为学生安排适量的计算题作为家庭作业。各种形式的强化训练训练,能够有效提高学生初步的计算能力。
  特殊孩子计算能力的形成需要经历较长的过程,不同的学生所需的时间也不尽相同。教师要因人制宜,针对不同水平的学生提出不同程度的要求,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在学习计算的过程中感受成功的快乐。
  我很自豪我是特校老师,能陪伴这些孩子成长。看到他们的每一点进步,比我自己得了奖还高兴。
  (作者单位: 句容市特殊教育学校)
其他文献
目前阅读教学中的情感因素和过程被提到一个新的层面来理解,新课程标准强调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因素,这里的情感不仅指学习兴趣、热情、动机,更是指丰富的内心体验和心灵世界。大凡经典佳作,无不包含着作者的强烈深沉的感情,有的直抒胸臆,有的含蓄动人,有的借景抒情。因此,把握文本中作者的情感脉搏,使学生满怀情感来阅读文章就成为提高语文教学中质量和效率的关键。  一、 丰富教师情感,调动学生情感  真挚的情感
期刊
语文教学的感悟,强调“自得自悟”,如何使“感悟”更加有效,需要讲究策略。  一、 做好文本的预习  在预习课文时,首先明确预习要求,然后让学生去读一读、试一试,放手让他们动口、动手、动脑解决一些有价值的、学生能尝试自主完成的问题。如预习《草原》一文,教师稍加提示一下文章的顺序,学生就会在读中勾划出作者的思路: (初入草原→快到公社→蒙古包外→进入蒙古包)这样学生不但为自己获得的成绩而高兴,而且调动
期刊
新课程倡导学生的积极参与,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仅能建构知识、提高语言能力,而且通过感知、体验、实践、参与和合作探究等活动方式,完成任务和实现目标。苏教版教材第八册课文《祁黄羊》一文介绍了晋国大夫祁黄羊为了国家的利益不计个人恩怨、不避个人亲仇,两度为国家荐贤的故事,表现了祁黄羊出以公心、正直无私的高尚品格。  在教学时,我让学生充分阅读了文本之后,谈谈对祁黄羊的认识。出示: “悼公听了很感动,说“外
期刊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 语文要注重语言的积累、感悟和运用,丰富学生的语文素养。反思现在的语文课堂,更多的是老师琐碎的讲解替代了学生的阅读感悟。如果在教学中,能用智慧解读教材,优化教材,找准一些“点”,巧妙点拨,相机诱导,就能使语文课堂教学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使学生的语文能力得到真正的提升。  一、 提出质疑点揣摩  古人云:“学起于思,思源于疑。”“疑问”能激起学生追根究源的兴趣。在课堂上,我们要
期刊
一、 赏: 丰富的想象激发情感  新课标对儿童诗的教学要求是: 诵读儿歌、童谣和浅近的古诗,展开想象,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感受语言的优美。由此可见,想象是体会文字的一个很好的方法,那如何用好“想象”呢?从儿童诗所特有的文字特色看,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生发想象:  1. 从诗歌插图处想象  《大海睡了》课堂片段:  师: 小朋友们看课文的插图,你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  生: 风儿轻轻吹,大海不动了
期刊
著名诗人何其芳说过:“生活多么广阔,生活就是海洋,凡是有生活的地方就有快乐和宝藏。”这样的快乐可以通过“文”来表达,和别人一起分享。可是学生中流传这样一句话:“作文作文,一见头疼。”原因何在?有的说不知道写什么,觉得有趣的事总发生在别人身上;有的认为自己的作文说不到重点,语言罗嗦,记流水账,分数总是不高;还有的不想写作文,实在写不出来就回家抄作文书。不难看出,对于起始年段孩子来说,不知道写什么,因
期刊
“义务教育的数学课程是学生未来生活、工作和学习的重要基础。”数学学习不仅是学生数学素养发展的过程,更应当成为为学生生命发展奠基的过程。那些在数学学习过程中铭刻于内心深处的数学意识、思想方法、情感体验及价值观,一定会长期在学生的生活和生命中发挥重要作用。  一、 关注“规范”意识教育,生成智慧之“翼”  众所周知,现代社会是一个充满标准和规范的社会。标准和规范是现代文明高度发展的产物之一。无论是现在
期刊
一日,校报编辑跟我约稿,要我为《三叶草》中的“习作”版块提供一份以“习作指导”为主题的稿件。写点什么好呢?大谈特谈写作理论,还是结合教例说些感想,还是……当我的目光又一次落在桌前的一摞苏教版语文教材上时,我的思路有了。于是,我的稿件便一气呵成。  春,开心地笑了。花开得越发动人,香气越发沁人心脾,繁花芳醇,姹紫嫣红;归来的燕子在屋檐下筑巢,歌声更加悦耳动听;人行道上再次叠起重重的树影,绿色的生命变
期刊
作文教学要让学生在修改中学会修改,在学会的同时,提高作文斟酌、锤炼、精打细磨的功夫。  一、 让修改成为一种技能  1. 明确修改的内容。  文面书写的修改。首先,基本要求是字体端正,笔画清晰,卷面整洁。第二,要讲究行款格式。要做到字体大小适中,笔画粗细合宜,字序行序恰到好处。另外,标点不仅起到断句的作用,还有非常重要的语气作用,直接影响文章的思想表达。所以,对标点,要做到用法符合规定,形式书写标
期刊
要解决学生作文的材料来源,必须通过观察积累生活;要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必须通过阅读积累语言;要提升学生写作的基本技巧,必须通过多种训练积累经验。因此,我认为小学作文指导宜从积累的三个着力点入手:  一、 善于观察,积累生活经验  1. 妙用“小插曲”,记录真人真事。为培养教育学生做生活的主人,做生活的有心人,教师要指导学生注意身边事。哪怕是一些不和谐的“小插曲”也绝不放过。如有一次,班上有两个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