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良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这一哲理同样适用在教育教学中。在课堂教学中,开端就是导入,好的导入方法能够深深吸引学生,将他们引入知识的海洋。因此,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应当认识到导入的重要作用,通过有效的导入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探究和掌握新知识。最重要的是,语文教师要掌握多种导入方式,依据不同的教学内容来选择不同的导入方法,以便取得预期的教学效果。下面笔者根据自己的教学经验和探究来谈一谈初中语文课堂常用的导入方法。
一.利用课文题目导入新课
一般来说,文章的题目是内容的提炼,二者之间有着非常紧密的联系,可以作为我们理解文章内容的突破口。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文章题目来设计导入语,以此来引起学生的注意力和兴趣。比如,在教学《走一步,再走一步》这篇课文时,笔者在上课一开始就在黑板上写下了“走两步”,学生立刻说:“老师,您写错课文题目了。”我问学生:“走一步,再走一步,难道不是走两步啊?为什么作者要用这么复杂的题目呢?”这样的问题既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激发起了他们的学习兴趣和欲望,又使学生对文章的主旨有了比较准确的把握,即“我”在悬崖上遇到困难时,父亲并不是将“我”解救出来,而是让“我”自己一步一步地走下来,而且学生也明白了遇到困难不应该害怕和退缩,而要把它一个一个克服,只要自己坚持和努力,终究会战胜困难。这样的导入设计既贴近文章主题,又为学生深入、准确地理解课文内涵打下了基础,使原本比较抽象深奥的哲理变得通俗易懂,可谓一举两得。
二.通过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语文教材中包含了各种形式、各种类型、各种风格的文章,有古文,有现代文,有的借景抒情,有的借物喻人,有的以景引人,有的以情感人……不同的文章有不同的侧重点,教师讲解的重点也就不相同。那么如何让学生体会到作者所描写的景物和情感呢?比较有效的方法就是教师根据课文内容创设相应的教学情境,来营造和渲染气氛,使学生受到感染,引导学生投入到课文学习中。这样通过创设情境来导入新课,能够增加学生的情感体验,引起他们情绪上的波动。比如,在教学课文《济南的冬天》时,教师可以根据课文内容设计这样的导入语:“杭州西湖是我国著名的旅游景区,尤其是在烟雨蒙蒙的春天,人们漫步湖边,荡舟湖上,宛如在人在画中游;而到了夏天,我们可以到大草原,在广阔天地中驾马驰骋,在蓝天白云间自由歌唱,那么到了秋天和冬天,最美的地方是哪里呢?著名作家老舍先生给我们找出了答案,那就是濟南。今天我们先来看看济南的冬天有怎样的美景,让老舍先生如此厚爱。”通过这样的导入,学生很快就能够进入到课文描写的情境中,跟随作者一起感受济南的冬季之美。
三.利用问题导入新课
问题导入就是教师根据教学内容,设计问题,引导学生思辩,巧妙的提问往往能激发学生思维的积极性,而且能够活跃课堂气氛。比如在教学流沙河的现代诗《理想》时,教师可以这样设计导入语:“托尔斯泰曾经说:‘理想是指路明灯。没有理想,就没有坚定的方向;没有方向,就没有生活。’雨果也说过‘生活好比旅行,理想是旅行的路线,失去了路线,只好停止前进了。生活既然没有目的,精力也就枯竭了。’那么究竟什么是理想呢?同学们的理想是什么呢?你将怎样为自己的理想而奋斗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流沙河的现代诗《理想》,看看作者是怎样来理解和诠释理想的内涵的。”这样的导入虽然话不多,但是能通过提问来创设悬念,激发了学生的学习欲望和内驱力,他们急于想知道作者是怎样描述和诠释“理想”的,对诗歌产生了较浓的兴趣,学习的主动性大大提高了。
总而言之,课堂导入是一门学问,一门艺术,是建立师生情感的第一座桥梁,能为整堂课打下良好的开端,使课堂教学顺利完成。初中语文教学的导入方法多种多样,不论采用哪种导入方法,都要因文而异,因人而异,使它与整篇课文的教学步骤和内容形成一个有机的不可分割的整体,只有这样,才能使整个教学活动进行得生动、活泼、自然。
张荣明,教师,现居江西南康。
一.利用课文题目导入新课
一般来说,文章的题目是内容的提炼,二者之间有着非常紧密的联系,可以作为我们理解文章内容的突破口。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文章题目来设计导入语,以此来引起学生的注意力和兴趣。比如,在教学《走一步,再走一步》这篇课文时,笔者在上课一开始就在黑板上写下了“走两步”,学生立刻说:“老师,您写错课文题目了。”我问学生:“走一步,再走一步,难道不是走两步啊?为什么作者要用这么复杂的题目呢?”这样的问题既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激发起了他们的学习兴趣和欲望,又使学生对文章的主旨有了比较准确的把握,即“我”在悬崖上遇到困难时,父亲并不是将“我”解救出来,而是让“我”自己一步一步地走下来,而且学生也明白了遇到困难不应该害怕和退缩,而要把它一个一个克服,只要自己坚持和努力,终究会战胜困难。这样的导入设计既贴近文章主题,又为学生深入、准确地理解课文内涵打下了基础,使原本比较抽象深奥的哲理变得通俗易懂,可谓一举两得。
二.通过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语文教材中包含了各种形式、各种类型、各种风格的文章,有古文,有现代文,有的借景抒情,有的借物喻人,有的以景引人,有的以情感人……不同的文章有不同的侧重点,教师讲解的重点也就不相同。那么如何让学生体会到作者所描写的景物和情感呢?比较有效的方法就是教师根据课文内容创设相应的教学情境,来营造和渲染气氛,使学生受到感染,引导学生投入到课文学习中。这样通过创设情境来导入新课,能够增加学生的情感体验,引起他们情绪上的波动。比如,在教学课文《济南的冬天》时,教师可以根据课文内容设计这样的导入语:“杭州西湖是我国著名的旅游景区,尤其是在烟雨蒙蒙的春天,人们漫步湖边,荡舟湖上,宛如在人在画中游;而到了夏天,我们可以到大草原,在广阔天地中驾马驰骋,在蓝天白云间自由歌唱,那么到了秋天和冬天,最美的地方是哪里呢?著名作家老舍先生给我们找出了答案,那就是濟南。今天我们先来看看济南的冬天有怎样的美景,让老舍先生如此厚爱。”通过这样的导入,学生很快就能够进入到课文描写的情境中,跟随作者一起感受济南的冬季之美。
三.利用问题导入新课
问题导入就是教师根据教学内容,设计问题,引导学生思辩,巧妙的提问往往能激发学生思维的积极性,而且能够活跃课堂气氛。比如在教学流沙河的现代诗《理想》时,教师可以这样设计导入语:“托尔斯泰曾经说:‘理想是指路明灯。没有理想,就没有坚定的方向;没有方向,就没有生活。’雨果也说过‘生活好比旅行,理想是旅行的路线,失去了路线,只好停止前进了。生活既然没有目的,精力也就枯竭了。’那么究竟什么是理想呢?同学们的理想是什么呢?你将怎样为自己的理想而奋斗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流沙河的现代诗《理想》,看看作者是怎样来理解和诠释理想的内涵的。”这样的导入虽然话不多,但是能通过提问来创设悬念,激发了学生的学习欲望和内驱力,他们急于想知道作者是怎样描述和诠释“理想”的,对诗歌产生了较浓的兴趣,学习的主动性大大提高了。
总而言之,课堂导入是一门学问,一门艺术,是建立师生情感的第一座桥梁,能为整堂课打下良好的开端,使课堂教学顺利完成。初中语文教学的导入方法多种多样,不论采用哪种导入方法,都要因文而异,因人而异,使它与整篇课文的教学步骤和内容形成一个有机的不可分割的整体,只有这样,才能使整个教学活动进行得生动、活泼、自然。
张荣明,教师,现居江西南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