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中华传统文化近年来受到广大青年群体的广泛关注,从衣食住行到审美倾向皆显露出传承、根植、弘扬传统文化的精神需求。舞蹈作品不再拘泥于刻板、单调的技术技巧,而是融入多种艺术形式和手段来活灵活现的展现其内涵的思想文化,并致力于用肢体动作讲好中国故事。
关键词:舞蹈 传统文化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提出传统文化保护传承,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保护历史文化遗产、坚定文化自信的重要性,并指出要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以时代精神激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生命力。我们应该用多种艺术形式、手段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和弘扬,身为中国当代青年需用所学知识与自身力量来积极响应党的号召。
一、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承
中华传统文化起源于远古文化时期,经过上下五千年的发展,至今成为种类繁多、形式鲜明、丰富多彩的灿烂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古往今来、源远流长、包罗万象。
现今传统文化的传承不同于往时,不再拘泥于课本和教师的口传身教,而是通过新媒体、网络平台、数字广播、移动电视等方式来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各卫视及网络平台推出的一系列节目,均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素材、题材,如北京台推出了《上新了·故宫》、《我在颐和园等你》、《了不起的长城》等节目;江苏台推出了《从长江的尽头回家》、《阅读·阅美》、《我爱古诗词》等节目;河南卫视推出了《华豫之门》、《梨园春》、《武林风》等节目,以及多台中国传统节日系列晚会《元宵奇妙游》、《清明奇妙游》、《端午奇妙游》和大型情景诗剧《恰是百年风华》等等。
各卫视推出多档传播、弘扬中华传统文化的高质量、优质节目,用戏剧穿插生活哲理、歌曲穿插经典诗词、国画引入传统舞蹈等多种艺术形式、手段,创作出了饱含真心、真意的优秀作品,及其用心的创作出多部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经典节目,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有着突出意义和作用。
二、舞蹈《洛神水赋》
河南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河南是华夏民族的故乡,华夏民族的摇篮,是中华民族和华夏文明的重要发祥地,地域辽阔、物阜民丰、人口众多,道家、墨家、法家等思想均发源于河南。
河南卫视端午期间推出中国传统节日系列晚会《端午奇妙游》引发轰动,引起广大青年群体的注意,对中国四大传统节日之一的端午节有着传播、弘扬的积极意义。整台晚会从唐朝的社会视角出发,贴合青年群体思想现状,以唐朝少女的日常生活和进宫献艺过程中发生的奇妙经历为主线,融入端午食粽、浸龙舟水、挂艾叶菖蒲等习俗,体现了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凝聚一体的精神动力,展现了驱毒辟邪、爱国为民的文化内涵。
整体晚会舞蹈作品居多,包括《洛神水赋》、《龙舟祭》、《唐印》、《丽人行》等等,其中水下舞蹈《洛神水赋》重现了三国时期曹魏文学家曹植创作的辞赋名篇《洛神赋》,该作品叙述曹植本人在洛水边与洛神相遇的场景,全赋辞采华茂、思维开阔、情思绻缱、若有寄托。舞蹈《洛神水赋》展现出“髣髴兮若轻云之蔽月,飘飖兮若流风之回雪”的洛神形象,舞者在水下舞动状若飞天,其身上的五彩丝带,既契合了端午节身缠五彩丝祈福的含义,又增添了动态时的唯美感,其水随舞动,襟飘带舞,翩若惊鸿,婉若游龙。这个舞蹈作品虽肢体动作简单,动作与动作之间连贯性不足,部分动作有着路线不清楚、情感不到位等问题,但针对水下舞蹈的困难和极限性,该作品完成于此已是绝佳。对非舞蹈专业广大社会群体有着冲击视觉的美感,对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着积极意义,也对中国舞蹈有着一定的宣传作用。
这台晚会的其他舞蹈作品《唐印》、《丽人行》是成熟、经典,具有典型性的优秀舞蹈作品。《唐印》将唐朝少女展现的惟妙惟肖,进一步展现了唐朝国力的强盛,并在结尾部分拟作三彩侍女俑,呈现出尘归尘土归土的时光流转和唐人自信、包容、生生不息的精神。《丽人行》取材于杜甫同名长篇叙事诗,通过新颖、独特、富有汉唐风范的舞姿体态,细腻还原了阳春三月里,长安水边闲适浪漫的游春场景,展现了乐舞艺术的美感和诗的韵律感。《端午奇妙游》不是单纯的展现这几部优秀的舞蹈作品,而是融合多种艺术形式和手段,将舞蹈展现的更为出彩和夺目。其中《唐印》与傀儡戏融合,高潮部分后舞者化身木偶,活灵活现地呈现出傀儡戏的精致巧妙,展现了唐朝盛世的繁华。《丽人行》以戏剧引入舞蹈,舞者漫步轻盈穿行于数十幅《千秋绝艳图》屏风之间,表现了舞者“态浓意远淑且真,肌理细腻骨肉匀”的古典之美。
河南卫视《端午奇妙游》中一系列舞蹈作品,将历史呈现在我们面前,让我们看见了盛唐文化的繁华、恢弘、大气。舞蹈《洛神水赋》引发了全网的议论和赞叹,对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承有着突出贡献,展现了历史中熠熠生辉的文化精髓,使我们感受到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到如今也依旧焕发着光彩。
舞蹈《洛神水赋》不仅带给了我们视觉的冲击感,也带来了启示。舞蹈作品的创作需在传统文化中探寻,运用符合题材的肢体动作来展现其内含的叙事性和外显的抒情性,不要拘泥于形式与内容的关系,应大胆创新。面对当今社会快节奏的生活方式,在弘扬、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时,艺术工作者需坚定文化自信,自觉传播和发扬中华文化,运用新方式新方法创作出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支撑的具有独特性的艺术作品,并运用具有风格特点的创新方式来表达中华文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來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结语
我们必须植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沃土之中进行创新、创造性的表达,并在创作方式、艺术形式、传播渠道等多方面进行发展变化。当代青年并不排斥中华传统文化,而是难以接受刻板、僵化、严肃的文化知识,只需运用符合当代青年审美、喜好的多种艺术形式,展开创新式的发展,将中华传统文化展现的形式多样、活灵活现,便能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发扬光大。
作者简介:薛静(出生年份—1997年8月),女,汉族,籍贯:山西闻喜,学历:硕士研究生,单位:太原师范学院(学生),研究方向:舞蹈编导。
关键词:舞蹈 传统文化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提出传统文化保护传承,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保护历史文化遗产、坚定文化自信的重要性,并指出要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以时代精神激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生命力。我们应该用多种艺术形式、手段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和弘扬,身为中国当代青年需用所学知识与自身力量来积极响应党的号召。
一、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承
中华传统文化起源于远古文化时期,经过上下五千年的发展,至今成为种类繁多、形式鲜明、丰富多彩的灿烂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古往今来、源远流长、包罗万象。
现今传统文化的传承不同于往时,不再拘泥于课本和教师的口传身教,而是通过新媒体、网络平台、数字广播、移动电视等方式来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各卫视及网络平台推出的一系列节目,均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素材、题材,如北京台推出了《上新了·故宫》、《我在颐和园等你》、《了不起的长城》等节目;江苏台推出了《从长江的尽头回家》、《阅读·阅美》、《我爱古诗词》等节目;河南卫视推出了《华豫之门》、《梨园春》、《武林风》等节目,以及多台中国传统节日系列晚会《元宵奇妙游》、《清明奇妙游》、《端午奇妙游》和大型情景诗剧《恰是百年风华》等等。
各卫视推出多档传播、弘扬中华传统文化的高质量、优质节目,用戏剧穿插生活哲理、歌曲穿插经典诗词、国画引入传统舞蹈等多种艺术形式、手段,创作出了饱含真心、真意的优秀作品,及其用心的创作出多部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经典节目,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有着突出意义和作用。
二、舞蹈《洛神水赋》
河南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河南是华夏民族的故乡,华夏民族的摇篮,是中华民族和华夏文明的重要发祥地,地域辽阔、物阜民丰、人口众多,道家、墨家、法家等思想均发源于河南。
河南卫视端午期间推出中国传统节日系列晚会《端午奇妙游》引发轰动,引起广大青年群体的注意,对中国四大传统节日之一的端午节有着传播、弘扬的积极意义。整台晚会从唐朝的社会视角出发,贴合青年群体思想现状,以唐朝少女的日常生活和进宫献艺过程中发生的奇妙经历为主线,融入端午食粽、浸龙舟水、挂艾叶菖蒲等习俗,体现了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凝聚一体的精神动力,展现了驱毒辟邪、爱国为民的文化内涵。
整体晚会舞蹈作品居多,包括《洛神水赋》、《龙舟祭》、《唐印》、《丽人行》等等,其中水下舞蹈《洛神水赋》重现了三国时期曹魏文学家曹植创作的辞赋名篇《洛神赋》,该作品叙述曹植本人在洛水边与洛神相遇的场景,全赋辞采华茂、思维开阔、情思绻缱、若有寄托。舞蹈《洛神水赋》展现出“髣髴兮若轻云之蔽月,飘飖兮若流风之回雪”的洛神形象,舞者在水下舞动状若飞天,其身上的五彩丝带,既契合了端午节身缠五彩丝祈福的含义,又增添了动态时的唯美感,其水随舞动,襟飘带舞,翩若惊鸿,婉若游龙。这个舞蹈作品虽肢体动作简单,动作与动作之间连贯性不足,部分动作有着路线不清楚、情感不到位等问题,但针对水下舞蹈的困难和极限性,该作品完成于此已是绝佳。对非舞蹈专业广大社会群体有着冲击视觉的美感,对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着积极意义,也对中国舞蹈有着一定的宣传作用。
这台晚会的其他舞蹈作品《唐印》、《丽人行》是成熟、经典,具有典型性的优秀舞蹈作品。《唐印》将唐朝少女展现的惟妙惟肖,进一步展现了唐朝国力的强盛,并在结尾部分拟作三彩侍女俑,呈现出尘归尘土归土的时光流转和唐人自信、包容、生生不息的精神。《丽人行》取材于杜甫同名长篇叙事诗,通过新颖、独特、富有汉唐风范的舞姿体态,细腻还原了阳春三月里,长安水边闲适浪漫的游春场景,展现了乐舞艺术的美感和诗的韵律感。《端午奇妙游》不是单纯的展现这几部优秀的舞蹈作品,而是融合多种艺术形式和手段,将舞蹈展现的更为出彩和夺目。其中《唐印》与傀儡戏融合,高潮部分后舞者化身木偶,活灵活现地呈现出傀儡戏的精致巧妙,展现了唐朝盛世的繁华。《丽人行》以戏剧引入舞蹈,舞者漫步轻盈穿行于数十幅《千秋绝艳图》屏风之间,表现了舞者“态浓意远淑且真,肌理细腻骨肉匀”的古典之美。
河南卫视《端午奇妙游》中一系列舞蹈作品,将历史呈现在我们面前,让我们看见了盛唐文化的繁华、恢弘、大气。舞蹈《洛神水赋》引发了全网的议论和赞叹,对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承有着突出贡献,展现了历史中熠熠生辉的文化精髓,使我们感受到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到如今也依旧焕发着光彩。
舞蹈《洛神水赋》不仅带给了我们视觉的冲击感,也带来了启示。舞蹈作品的创作需在传统文化中探寻,运用符合题材的肢体动作来展现其内含的叙事性和外显的抒情性,不要拘泥于形式与内容的关系,应大胆创新。面对当今社会快节奏的生活方式,在弘扬、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时,艺术工作者需坚定文化自信,自觉传播和发扬中华文化,运用新方式新方法创作出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支撑的具有独特性的艺术作品,并运用具有风格特点的创新方式来表达中华文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來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结语
我们必须植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沃土之中进行创新、创造性的表达,并在创作方式、艺术形式、传播渠道等多方面进行发展变化。当代青年并不排斥中华传统文化,而是难以接受刻板、僵化、严肃的文化知识,只需运用符合当代青年审美、喜好的多种艺术形式,展开创新式的发展,将中华传统文化展现的形式多样、活灵活现,便能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发扬光大。
作者简介:薛静(出生年份—1997年8月),女,汉族,籍贯:山西闻喜,学历:硕士研究生,单位:太原师范学院(学生),研究方向:舞蹈编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