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探究式教学法的魅力是要让学生不仅仅学习科学知识,更重要的是学习科学的研究过程和方法,在教学过程中探究作为一种教学方法的合理性变得越来越明确。
一、合作探究——教师
在探究合作过程中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教师的引导和学生的探究并不矛盾,适度的引导能让探究更深入,更有内涵,更有意义。
从引导发现问题,到寻找材料解决问题,再到拓展延伸强化运用,都离不开师生的互动。教学中教师让学生间合作,使学生互相取长补短,提高了学习的效率,提升了学习的兴趣。教师的引导体现在,教师并非一味地让学生合作,而是让学生自己能解决的问题尽量自己解决,自己解决有一定难度的问题才让同桌或者小组合作探索、交流,这样充分提高了小组合作的有效性。
创设必要的、有趣的合作探究环境是教师必须要做的事。如,开展长方形、正方形等教学,必须给学生准备这些素材,让学生“有米可炊”,同时教师在教学实践过程中,应尊重学生、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让学生在和谐的环境下探究、学习。
二、合作探究——学生
合作探究式采取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巩固练习、拓展延伸的过程开展教学,在教学中强调生生合作的教学方式,让学生自主自发地学习知识,在合作交流中学习知识,增强学生学习能力和整体能力。例如“因数和倍数”教学时为了顺利开展教学,要事先准备好12个边长都是1厘米的正方形纸片,目的是让学生通过12个正方形拼出不同的长方形。教师首先让学生用自己手中的12个小正方形拼成一个长方形,并询问学生有几种拼法。学生可以先在脑海里想象有哪些拼法,实在不行可以实践操作,并在完成后同桌相互交流,并帮助没有拼出的同学多拼几种。出示操作要求:
(1)用12块完全一样的小正方形拼成一个长方形,看看有几种拼法。学生动手操作,与同桌交流摆法,并可以在全班说出自己的想法。
(2)你能用算式来表达你的摆法吗?
从中得出12个正方形拼出长方形可以表示为:1×12=12,2×6=12,3×4=12。教师导入因数与倍数。学生先自学教材,然后仔细观察3×4=12,想一想:你能从数学的角度说说它们之间的关系吗?请你试着填一填:3×4=12,12是4的( ),12也是3的( ),4是12的( ),3也是12的( )。接下来,让学生用因数和倍数说说算式l×12=12,2×6=12中数字间的关系。同桌互相说一说、听一听。因数和倍数也一样,我们不能单说哪个数是倍数,哪个数是因数,要说清哪个数是哪个数的倍数,哪个数是哪个数的因数。它们之间是相互依存的关系。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学生间的合作,使学生明白因数和倍数之间的相互依存关系,形象生动又容易理解。
三、合作探究——师生
数学内容是较为抽象的,单靠某一个或几个学生探究问题,很难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这时我们就可以考虑采取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让学生合作探究。只有争论越激烈,学生的思维才会越来越活;只有让学生表达出自己的设想,才能寻求解决问题的最佳策略。只有这样他们才会体会到数学的魅力所在。
例如:(1)寻找一个数的因数。教师:你能用自己喜欢的方法写出24和36的所有因数吗?试一试。学生:分别列出24和36的因数有……(学生采取合作的形式探究问题)教师:你们的看法一样吗?为什么你们的答案会有不同?请你把24和36的因数补充完整。(自己的观点,在全班讨论)教师:这就说明一个数的因数不止一个,找一个、两个不难,难就难在把一个数所有的因数全部找出来。学生在小组内交流探索,相互之间补充遗漏的因数,并讨论自己寻找因数的方法。最后师生共同总结答案。
例如:(2)寻找一个数的倍数。可以同上面一样开展,具体过程略。学生通过自己喜欢的方法来探索,寻找答案,自主探索,在知识的矛盾冲突中教师适时点拨,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小组集思广益,认真合作讨论,群策群力,探寻规律,找出问题的突破口,解决问题,并学会触类旁通。
四、合作探究——注意
合作探究式学习整个教学过程是动态的变化过程,在合作学习和探究中需要教师的引导;需要教师激发学生热情;需要给学生留足空间;需要重视学生的个性差异。
教师在教学实践过程中,要同学生一起参与学习的全过程,给学生自主探究的时间和空间,让学习者积极参与,自觉探究,在参与中表现。课堂以课内为点,课外为面,课内外和谐衔接。更重要的是要用数学知识本身的魅力去吸引学生、影响学生、感染学生。
留足思维空间,才能充分调动多种感官参与学习,但实际教学中有时为了课堂的进度,学生几乎没有思考的余地,最终学生只能被牵着鼻子走。小学数学课堂由于其本身具有抽象性,而学生的思维能力还未发展成熟,学生得不到思考的空间,思维能力就会受到限制,合作探究也会落空。为此,为了确保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的质量,使课堂合作探究教学落到实处,必须让学生有独立思考的时间。
数学教学,我们教师不能“关住”学生,而应更多地“关注”学生是不是成为真正的学习探究者,只有当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探究中来,才能撞击出智慧的火花。同时,我们要正视学生的个性差异,小组合作时,对于每组中学习困难的学生,我们应该尽可能地让这些学生先表达自己的想法。让差生有进步,让优生有发展,从而凝聚团队力量。
总之,合作探究式教学模式改变了小学数学的教学方式,构建了一个主动探索、合作学习的全新方式。它的魅力体现在探究合作过程中,既要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又要发挥教师的主导,同时要熟悉教学过程的各個环节,注意教学中营造和谐的课堂氛围,激发学生热情,给学生留足空间,提升探究质量,重视学生的个性差异。正确处理教师的主导和学生的主体关系,努力把知识的传授课变成研究课,探究课,开发学生的潜能,培养学生能力,让学生的聪明才智和潜能得到充分发展,这就体现了数学的魅力。
一、合作探究——教师
在探究合作过程中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教师的引导和学生的探究并不矛盾,适度的引导能让探究更深入,更有内涵,更有意义。
从引导发现问题,到寻找材料解决问题,再到拓展延伸强化运用,都离不开师生的互动。教学中教师让学生间合作,使学生互相取长补短,提高了学习的效率,提升了学习的兴趣。教师的引导体现在,教师并非一味地让学生合作,而是让学生自己能解决的问题尽量自己解决,自己解决有一定难度的问题才让同桌或者小组合作探索、交流,这样充分提高了小组合作的有效性。
创设必要的、有趣的合作探究环境是教师必须要做的事。如,开展长方形、正方形等教学,必须给学生准备这些素材,让学生“有米可炊”,同时教师在教学实践过程中,应尊重学生、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让学生在和谐的环境下探究、学习。
二、合作探究——学生
合作探究式采取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巩固练习、拓展延伸的过程开展教学,在教学中强调生生合作的教学方式,让学生自主自发地学习知识,在合作交流中学习知识,增强学生学习能力和整体能力。例如“因数和倍数”教学时为了顺利开展教学,要事先准备好12个边长都是1厘米的正方形纸片,目的是让学生通过12个正方形拼出不同的长方形。教师首先让学生用自己手中的12个小正方形拼成一个长方形,并询问学生有几种拼法。学生可以先在脑海里想象有哪些拼法,实在不行可以实践操作,并在完成后同桌相互交流,并帮助没有拼出的同学多拼几种。出示操作要求:
(1)用12块完全一样的小正方形拼成一个长方形,看看有几种拼法。学生动手操作,与同桌交流摆法,并可以在全班说出自己的想法。
(2)你能用算式来表达你的摆法吗?
从中得出12个正方形拼出长方形可以表示为:1×12=12,2×6=12,3×4=12。教师导入因数与倍数。学生先自学教材,然后仔细观察3×4=12,想一想:你能从数学的角度说说它们之间的关系吗?请你试着填一填:3×4=12,12是4的( ),12也是3的( ),4是12的( ),3也是12的( )。接下来,让学生用因数和倍数说说算式l×12=12,2×6=12中数字间的关系。同桌互相说一说、听一听。因数和倍数也一样,我们不能单说哪个数是倍数,哪个数是因数,要说清哪个数是哪个数的倍数,哪个数是哪个数的因数。它们之间是相互依存的关系。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学生间的合作,使学生明白因数和倍数之间的相互依存关系,形象生动又容易理解。
三、合作探究——师生
数学内容是较为抽象的,单靠某一个或几个学生探究问题,很难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这时我们就可以考虑采取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让学生合作探究。只有争论越激烈,学生的思维才会越来越活;只有让学生表达出自己的设想,才能寻求解决问题的最佳策略。只有这样他们才会体会到数学的魅力所在。
例如:(1)寻找一个数的因数。教师:你能用自己喜欢的方法写出24和36的所有因数吗?试一试。学生:分别列出24和36的因数有……(学生采取合作的形式探究问题)教师:你们的看法一样吗?为什么你们的答案会有不同?请你把24和36的因数补充完整。(自己的观点,在全班讨论)教师:这就说明一个数的因数不止一个,找一个、两个不难,难就难在把一个数所有的因数全部找出来。学生在小组内交流探索,相互之间补充遗漏的因数,并讨论自己寻找因数的方法。最后师生共同总结答案。
例如:(2)寻找一个数的倍数。可以同上面一样开展,具体过程略。学生通过自己喜欢的方法来探索,寻找答案,自主探索,在知识的矛盾冲突中教师适时点拨,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小组集思广益,认真合作讨论,群策群力,探寻规律,找出问题的突破口,解决问题,并学会触类旁通。
四、合作探究——注意
合作探究式学习整个教学过程是动态的变化过程,在合作学习和探究中需要教师的引导;需要教师激发学生热情;需要给学生留足空间;需要重视学生的个性差异。
教师在教学实践过程中,要同学生一起参与学习的全过程,给学生自主探究的时间和空间,让学习者积极参与,自觉探究,在参与中表现。课堂以课内为点,课外为面,课内外和谐衔接。更重要的是要用数学知识本身的魅力去吸引学生、影响学生、感染学生。
留足思维空间,才能充分调动多种感官参与学习,但实际教学中有时为了课堂的进度,学生几乎没有思考的余地,最终学生只能被牵着鼻子走。小学数学课堂由于其本身具有抽象性,而学生的思维能力还未发展成熟,学生得不到思考的空间,思维能力就会受到限制,合作探究也会落空。为此,为了确保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的质量,使课堂合作探究教学落到实处,必须让学生有独立思考的时间。
数学教学,我们教师不能“关住”学生,而应更多地“关注”学生是不是成为真正的学习探究者,只有当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探究中来,才能撞击出智慧的火花。同时,我们要正视学生的个性差异,小组合作时,对于每组中学习困难的学生,我们应该尽可能地让这些学生先表达自己的想法。让差生有进步,让优生有发展,从而凝聚团队力量。
总之,合作探究式教学模式改变了小学数学的教学方式,构建了一个主动探索、合作学习的全新方式。它的魅力体现在探究合作过程中,既要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又要发挥教师的主导,同时要熟悉教学过程的各個环节,注意教学中营造和谐的课堂氛围,激发学生热情,给学生留足空间,提升探究质量,重视学生的个性差异。正确处理教师的主导和学生的主体关系,努力把知识的传授课变成研究课,探究课,开发学生的潜能,培养学生能力,让学生的聪明才智和潜能得到充分发展,这就体现了数学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