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主任诗意生活的追求

来源 :中小学班主任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upergirl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者简介
  王中原,河南省第二实验中学政治特级教师,从事班主任工作24年。现担任分校常务副校长和“领航班”班主任、河南省教育厅学术技术带头人。曾荣获市级优秀教师、河南省优秀班主任、河南省文明教师、全国优秀教师等荣誉称号。所带班级被评为河南省文明班集体。获首届河南省班主任基本功大赛一等奖第一名,三次荣获河南省政治优质课大赛一等奖。所主持的课题被评为河南省基础教育成果一等奖;撰写的论文多次荣获省级一等奖;主持编写河南省教育厅《廉洁教育读本》;主持编写《时代精神永放光芒》;参与编写《育人为本德为首》《锦绣中原》。
  在全国教育大会上,习近平强调,培养什么人,是教育的首要问题,要给学生讲好“人生第一课”,帮助学生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立德树人是人民教师的根本任务,也是习近平对我们人民教师的殷殷嘱托。以高尚的师德引领学生,凝练高尚品德,助力学生成长成才,作为一名思政课教师,一名担任二十四年班主任的资深“老班”,个中滋味,冷暖自知。
  二十四年,既有三年一届的轮替,也有中途接班的逆袭,更有同时担任两个班班主任的苦辣酸甜。一路走来,我常常思索:我的教育初心是什么?我要把学生带到哪里去?我怎样才能把学生带到那里?我把学生们带到那里去了吗?
  一、初登讲坛:“正入万山圈子里,一山放过一山拦”
  诗人艾青在他的《我爱这土地》里曾经说过:“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源于从小对教育的热爱,1997年,大学一毕业我就被分配到市區一所初中,担任政治课教学和九(8)班班主任。原班主任因升职调走,初出茅庐我就被委以重任,问起校长,他说:“我就看中你大学时担任学生会主席的经历,错不了。”这份信任让我压力陡增,一毕业就教毕业班,一当班主任就中途接班,成了“后妈”,难度可想而知,可我也不知哪来的自信,一口答应学校的安排,现在想想,可能就是一份教育的初心吧!
  初登讲坛的我浑身有使不完的劲儿,想投入自己所有的爱把学生带到最适合他们的地方。我有我的优势,刚刚毕业的我和学生年龄差距不大,有更多的共同语言。我找准一切教育契机和他们谈心,从流行音乐聊到理想人生,以武侠小说激发豪情壮志,从学习方法谈到答题技巧,常常谈得对方热泪盈眶,自己也泪眼婆娑。就这样,我打开了学生的心扉,和学生之间的感情越来越深。当时的条件不像现在每个班都配有饮水机,为了解决学生们的喝水问题,我自费给班里添置热水壶,课间给他们倒水,学生每次上完体育课回来,水杯里都是满满的凉白开;我请任课老师给成绩薄弱的学生补课,回去晚了,我甚至买好饭给任课老师和学生送到教室。那一段时间,我早上起来的时候,家人还没醒,回到家的时候,家人都已入睡,父亲开玩笑似的对我说:要不要给你买张床,你住班里得了。我明白,玩笑间更多的是父亲的心疼。
  心中有阳光,脚下有力量。功夫不负有心人,当年的中招考试,我带的九(8)班一跃成为考上河南一中人数最多的班、中考平均分最高的班。初出茅庐的毛头小子一战成名,成为校长口中的“功臣”。
  我是一个理性的人,激情褪去,很快冷静下来,首战告捷让我明白一个道理: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我觉得教师特别是班主任就应该为人师表,给学生做一个好榜样;班主任就应该争做班级团队的领头羊,传递教育正能量;班主任更应该用爱与责任践行教育的初心。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爱学生是情感投入,师生的情感交流一定会对学生学习、成长、班级氛围产生不可估量的影响,爱会改变学生的精神,会让我们创建新型的师生关系,会营造更加和谐的班级文化氛围。随着自己不断地成长,我渐渐明白,仅仅爱学生是远远不够的,爱学生要讲究艺术、手段及方式,要“爱而不宠”“宠而不溺”。好的教育,必然是严慈相济、奖罚分明的,对学生的爱绝不是溺爱,而是严之有情、严中有爱、爱中有严。我对学生的爱是讲原则的、有底线的,是一种心存敬畏的爱。
  学生对班主任产生认可甚至佩服首先靠的是老师的人格魅力,其次是老师的专业技能。当班主任的同时,我在思政课专业上也不敢懈怠。思政课不好教,是业内的共识,但我的课却是学生百听不厌、上了就不愿停下的课。学生喜欢现代信息技术,我就将“翻转课堂”“慕课”引入教学;学生喜欢表现自我,思政课辩论赛、时政热点小演讲就成为课堂常态;学生喜欢在实践中学,假期的红色研学、社区服务、社会调查就能见到我和学生一起行走的身影。每一次社会热点,都成为我的教育契机。我积极参加各级各类的优质课比赛,一路高歌猛进,从区级到市级,再一路闯进省级决赛。上班第三年,我拿到了河南省思政优质课大赛一等奖第一名,这是我们学校建校三十年的第一例;与此同时,由于带班主任的骄人成绩,我受到市政府表彰,荣获了市级优秀教师和优秀班主任称号,荣誉和表彰纷至沓来,这让我更加坚定了教育信念,也让我更加热爱这份事业。作为一名初中思政课教师,给学生传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大道,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大业,解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大惑,为党育人,为国育才,我感到无上光荣。
  二、渐入佳境:“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我在当地渐渐有了名气,2003年调入郑州市一所省级重点中学。此后,无论是从班主任到年级长,再到学生处主任、德育副校长,不管行政职务如何变化,我一直没有丢掉班主任职务,最喜欢干的工作还是班主任,最喜欢听的还是那声“王老师”。这世上没有平白无故的发生和遇见,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我欣赏朴素的自然主义教育价值观,最有效的教育,往往是最自然的教育,而所谓最自然的教育往往发生在教师的不声不响和学生的不知不觉之中。“交”学生比“教”学生更重要,更有效的教育是根植在心灵层面的。在班级建设上,我始终如一信奉的理念是善待、悦纳、信任、理解。
  寄宿在学校的学生,不能每天和家长见面交流,对老师的依赖很重,班主任还要扮演家长的角色,扛起家长的责任。因此,我时常告诫自己,要用一颗“师者父母心”去善待每一个学生,走进他们的世界,倾听他们的心声,和他们一起参与班级建设。善待学生是从心底涌动出来的一股暖流,温暖了自己,也拉近了我和学生之间的距离。融洽的师生关系、和谐的班级氛围使得班级建设更透明、更科学、更人性、更接地气、更符合学生的需要,学生成为最大的受益者,真正让全面提升学生核心素养的教育落地。   喜欢好学生似乎是老师的本能,“择天下英才而教之”更是师者乐事,但悦纳学困生似乎不是每位老师都能做到的。因此,悦纳所有学生是一种教育智慧,更需要一种境界,要学会欣赏差异。记得看过这样一句话,“当老师的你,生命中会遇到很多学生,每一个学生对你而言,只不过是众多学生中的一个。然而,对于学生来说,你却是他生命中遇到的有限的老师。你将是开启他万千世界的人,若爱,请深爱;若教,请全力以赴。”这句话是我的座右铭,我也时刻在践行这句话。真正的悦纳,是接受学生的不完美,接受他的平庸,接受他的挑战。当然,这里的接受不是对学生的一种放纵,而是一种迂回的悦纳,是为了更好地走进学生心里,建立感情基础,形成师生成长发展共同体。
  做到信任学生不容易,赢得他们的信任更难,互信是师生关系链条中最重要的一环。我经常提醒自己决不失信于学生,初接新班,我都会对学生说:“你们的话我都信,但千万不要说第一句假话,否则的话,你会无休止地说下去,当然你从此也会失去我的信任。”这句话道理很简单,但做起来不容易,特别是关键时刻给予学生的信任更是难能可贵的。遇到问题的时候,给足他们解释的空间,不轻易做出判断,可信可不信的时候我都会选择相信。当然,这种互信的建立需要时间,更需要耐心。
  当学生反复出现同样问题的时候,其实这正是考验我们的时候。我时刻提醒自己管控好情绪,多从学生的角度去看问题。面对学生和家长,从不简单地、发泄似的“控诉”学生的不是。此時的理解更难能可贵,理解不是放任,不是没有原则地听之任之,而是要更有耐心和冷静地处理问题。要让他既有敬畏之心,又心存感念,下次不可逾越。我从不拿“喊家长”来威胁学生,需要家长配合的时候,我都会以一种委婉的方式和家长心平气和地沟通交流,共同诊断学生出现的问题,拿出行之有效的措施去解决。
  这个阶段,最让我有幸福感的是2010届十六班。“十六”和“石榴”谐音,石榴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吉祥物,我顺势以石榴解读我们的班级文化,我们都自诩为“石榴籽”,我也被他们从“老班”降格为“大哥”。今年教师节,早已毕业的“石榴们”又热闹起来。在微信群“石榴花开”里,他们竟然不约而同地喊我大哥大,我问学生们,怎么给我升级了,难道我老了?一个学生这样回复我:“时光不老,我们不散,你的好永远在我们心里升级。”瞬间泪奔,稍稍控制情绪,我也回复了一句戳人泪点的歌词:“世界上有不绝的风景,我有不老的心情。”顿时,群里一个个大哭表情的跟帖让我不禁泪眼蒙眬。
  我们的校长经常告诫我们,自己的这本书不要太快被学生读完,否则学生会对你了无兴趣。想让学生永远有期待,唯一的办法就是不断地引进源头活水。
  在刚刚执教“石榴班”的时候,班里是53个学生,算上我54人。这不刚好是一副扑克牌么?我都佩服我自己的奇思妙想:我是大王,班长是小王,班委分别是JQK,其他花色大家自选,每个人精选自己的生活照交给我。我私人定制一款将大家的生活照都打印上去的扑克牌,寒假前的最后一次班会,当我把这个精心制作的新年礼物送到学生手上的时候,我又不失时机地解读起来,这个礼物寓意我们要“手握一把好牌,打出人生精彩”。直到今天,我们的微信群里,依然有很多同学用扑克牌作为自己的头像。
  我越来越体会到,“大张旗鼓”“直截了当”的教育正充满着我们的校园:班会课、征文比赛、演讲比赛、板报比赛……一个又一个声势浩大的教育活动中,深入心灵的教育可能并没有真正发生。教育形式与技术越来越精致而娴熟,却忘记了我们的初心并不是“出经验”“出模式”,不是为了“彰显特色”“打造品牌”……而是为了对学生情感的熏陶、思想的启迪、灵魂的唤醒、生命的润泽。
  2013年6月,“石榴们”要毕业了,我拿出了筹划已久的珍藏品。学生自入校以来点点滴滴的精彩瞬间,都在我的相机里,我要给学生制作一个永久的毕业光盘,要知道,2010年手机的拍照功能还不强大,制作班级毕业视频就算是放在今天也不多见。当毕业典礼结束后,回到班里,视频上播放着学生从青涩到成熟的一个个画面时,背景音乐配以我们三年参加学校歌咏比赛的参赛曲目《歌唱祖国》《闪闪的红星》《我的好兄弟》(班歌),我们像“石榴籽”一样紧紧地抱在一起。
  三、享受幸福:“不畏浮云遮望眼,风物长宜放眼量”
  二十四年班主任经历,我从不“以力服人”,靠着“八字箴言”,从青涩稚嫩到成熟理性再到今天的享受职业幸福。一路走来,虽荆棘满地,但也繁花相送:我先后被评为“全国优秀教师”“河南省特级教师”“河南省文明教师”,三次荣获河南省优质课大赛一等奖,两次荣获市级优秀教师,被评为省教育厅学术技术带头人,被聘为省中招命题专家组成员,参与的省教育科学规划重点课题获得优秀成果奖,所著班主任论文获中国教育学会班主任高峰论坛一等奖,参与课题“基于成长共同体的初中全员育人模式实践研究”获河南省基础教育教学成果一等奖。
  二十四年班主任经历,早已桃李满园、花开天下,甚至开启了班主任2.0时代(学生的学生又进入自己的班),许多学生已走向社会,成为业界精英、社会栋梁。二十四年,我从不缺席各级“优秀班主任”这个称号:2015年我所带的八(5)班被评为河南省文明班集体;2018年参加首届河南省班主任基本功大赛荣获一等奖的第一名;2019年荣获“河南省优秀班主任”称号。
  这二十四年最让我有成就感的是我带的领航七班。这个班命名为“领航班”,顾名思义,它是以学校的名字命名一个班,所承载的压力可想而知。出于政治老师的职业习惯,我很早就添加了《人民日报》的公众号,这个公众号每晚在10:30左右都会推送一篇夜读文章。文章内容让我眼前一亮。它没有简单空洞的说教,全是源于生活的真实,一篇篇短文就像是一碗碗心灵鸡汤,让人元气满满,充满了正能量,这不正是我们难得的全方位育人的好素材吗?加之当时央视节目《朗读者》热播,那一刻,我就萌生了我要做一名班级“朗读者”,把这些文章以一种特殊的方式分享给学生的想法。   接班之初,每天早读前,我就开启了我的朗读者时间,从学习谈到人生,从励志说到格局,从坦然面对压力聊到如何抵御诱惑。我不是单纯在朗读这篇文章,而是结合着班情、学情,邊朗诵边解读,既有激励也有鞭策。读的人声情并茂、语重心长;听的人津津有味、入脑入心。一篇文章六七分钟,解读下来不超过10分钟,每天相当于一个晨会,时间虽然不长,却能及时地把控班级动态,化解各种危机,适时地调整班级节奏。两年多的时间里,只要学生在校,哪怕当天是期末考试,哪怕九年级正在他们最关键的冲刺时刻,“朗读者”永远都是正在进行时。
  我对学生说,终极的努力不是喊口号、定目标、打鸡血。终极的努力是不断修炼自己的内心,让自己的内心平和、安静、专注;是花大量的精力去培养自己内心那个依然小气、纠结、慌张的自我,让它一点一点地成长起来,当它有一天真正壮大之后,你所需要的外界成绩自然会飘然而至。“朗读者”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我的班,滋润着我们每一个人。有一天,我突然发现这一届的带班风格悄然发生了改变,我没有刻意打造班级核心价值、班级文化、精神气质,这一届我几乎没有在班里发过脾气,学生没有发生过任何纠纷,我们是永远的先进班集体,任课老师都夸这个班的学生情商高,不仅学习成绩惊爆眼球,其他方面更是全面开花。“领航班”的舒子栋同学被评为河南省文明学生,119女生寝室被评为河南省文明宿舍,田旻钰同学、李浩庭同学分别名列郑州市统考第六、七名,班里有10名学生进入郑州市统考前200名。2019年中招考试班里的学生全部升入郑州最好的高中。
  这不是故事,这是我带班最真实的体验。“朗读者”就像是一只看不见的巨手,能够在学生认识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强大的力量;朗读者又似一碗碗心灵鸡汤,在学生人生最虚弱的时候,喝一口鸡汤补一补,产生了强身健体的效果;“朗读者”更似一盏盏指路明灯,给学生们照亮前行的路……
  毕业视频里,我这样对学生们说:三年前,40岁的我和12岁的你们不期而遇,三年来,我们风雨兼程一路走来,彼此成就,感谢相遇在你们最美好的年华!未来的日子里,愿你们像孙悟空那样,永远不知山高地远,却也能不忘初心,去寻找未来。时间挡不住追梦的人,回过头时,天地就在你的脚下。
  是呀!二十四年里,每一天,迎着日出,送走晚霞,披星戴月,两肩霜花;每一周,缺席陪伴家人的周日晚上,和学生们题海潇洒;每一届,送学生毕业登程,相拥而泣,周而复始又再次出发!无论春秋冬夏,何惧酸甜苦辣,一路走来,深情不减,匠心筑梦,不负韶华。
  奖项背后是二十多年如一日,担任晨会的“朗读者”。从学习到人生,从励志到格局,从坦然面对压力到如何抵御诱惑——我的朗读成为浸润学生心灵的语录清泉。
  奖项背后是二十多年如一日,担任家长和学生的心灵导师。给班级作赋,凝聚人心;给家长写信,疏解心结;用随笔的方式和学生心灵对话,用关爱成为寄宿生的编外家长……我写给学生的评语竟引发热议,被媒体争相转载。
  奖项背后是二十多年如一日,担任薄弱班级的“翻盘手”。多少别人眼中难带的学生和班级,在我的巧妙努力下,发生了惊人的变化。其中的奥妙就是“让每一个学生都阳光灿烂,让每一个学生都得到发展”的执着信念。
  今年9月,我又一次中途接班,再次担任新一届“领航班”班主任。在这个充满太多无奈又快得来不及眨眼的时代,回头望望,当下想想,先匠气十足,再神气十足,对学生耐心一点,再耐心一点。用发自肺腑的爱,投入情感,让每一个学生都阳光灿烂,让每一个学生都得到发展。
  黎巴嫩诗人纪伯伦说:“我们走了很远,却忘记了为何出发。”我想说:我把学生带到了他们最想去、最适合他们的地方。二十四年,这个初心还在,我没忘。
其他文献
近日,有幸拜读张屹老师的近作《翠微亭画记》,虽然只是一本薄薄百余页的小书,但笔者觉得,这是张屹老师又一部有关校本课程开发和校园文化建设的力作。  张屹老师是美术特级教师,也是南京将军山小学的副校长。他从美术教学一线出发,长期钻研美术校本课程的开发与教学,承担或参与了数十项国家级、省市级教研课题的组织和研究,也出版了多本美术教学和校本课程著作,可谓硕果累累。近年来,他又站在学校管理者的高度,以校本课
期刊
主题建构是一本教育刊物的核心主旨、关键内容、价值取向的系统梳理与提炼整合,有利于为实现高质量、高品位、高效益的办刊目标指明特色方向和提供根本遵循。为了进一步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和全国教育大会精神,唤醒中小学班主任全力担当立德树人、发展素质教育和学生核心素养的强烈意识,《中小学班主任》杂志社于2020年8月7日在南京市城市名人酒店组织召开了2021年杂志期刊数量变更与主题抉择论
期刊
朱小蔓教授的情感性德育关注“人”,关注鲜活的生命个体。如朱教授所言,道德是对个人提出要求,但这种要求最终应当是关注个体的生活质量和生活幸福。首都师范大学朝阳小学以“习作教育”为办学特色,以“还原生活的真实、传递幸福的情感,让习作与生命同行”为办学理念。  小学教育不同于成人教育,要基于学生现有的思维和经验,在生活的情境中,在师生、生生间的对话交流中,使学生自主地借鉴、领悟。为此,我校将“习作”定义
期刊
做了25年的中小学教师,似乎从来没有仔细想过,做教师应该是一种什么感觉。直到捧读张家海老师的《找到做教师的感觉》一书后,我才发现原来做教师的感觉还可以如诗一般淡泊、隽永。  在书中,张老师这样解说诗意:所谓诗意,就是始终保持新鲜、纯粹的姿态,泰然面对生活中的磨难和挑战;所谓诗意,就是用心体味、细心观察,将那些美好或意义深刻的片段一一留存;所谓诗意,就是学会思考,让那些值得铭记的经历和故事变成人生的
期刊
编者按  学生与学生、学生与教师、学生与家长之间的冲突时有发生,解决冲突是每个班主任和教师不可回避的挑战。不同的冲突应对方式会带来完全不一样的结果,有的可以化干戈为玉帛,增进情感,强化凝聚力,并在解决冲突的过程中发展学生解决冲突的能力,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而有的则可能导致冲突双方两败俱伤,关系裂痕加深,并给学生的人生之路蒙上阴影。学生冲突的原因和表现方式复杂多样,困扰着许多班主任和老师们。  本刊
期刊
[摘要] 在互联网时代,为有效贯彻立德树人方针,根据《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精神,我校努力直面互联网时代的要求,从小学生的发展需求出发,以情感教育为抓手,激发了学生们的学习热情和动力,丰富了他们的精神世界,培养了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  [关键词] 互联网;情感教育;“文化之魂”;同心圆;“五微”策略  当今学校已步入新时代,互联网就是主要特征之一。互联网给整个教育事业带来了巨大的影响,尤其对人的认知
期刊
[摘要] 本文从学困生产生的根源对症下药,寻找学困生的闪光点,充分引入老师、同学、父母的爱心和耐心,坚持不懈地帮助、关爱学生,从而促使学困生的进步乃至转化。  [关键词] 学困生;闪光点;爱心;耐心;坚持不懈;转化  作为教育工作者,在工作中免不了遇到學困生,他们往往在学校、家庭都不太受欢迎,时常表现出一副“破罐子破摔”的态度,思想不求上进,行为习惯不好,课堂纪律差,学习欠努力,怕辛苦,不坚持,缺
期刊
编者按  “新时代中小学班级文化建设方略”是对以前的班级文化的认真总结、系统思考、深入理解后的再出发,意在将硬管理和软建设进行有机融合,用心在人与人、人与教室、教室与教室之间构筑起绿色通道。  贺华义工作室现有成员50人,已开展专题活动38次,形成大量相关实证性素材的研究成果(汇编4册,专题发表2次)。其中,2017年、2019年举办的“南京·班级建设教育论坛”吸引了全国330位优秀班主任参加,影
期刊
荷兰著名教育哲学家格特·比斯塔认为,真正的教育总是具有风险的。因为教育不是填充一个空水桶,而是生起一团火焰;教育不是机器人之间的互动,而是人与人之间的相遇;学生不是被塑造和规训的客体,它是与人的成长有关的事情。所有的这一切都决定了教育具有风险,但这是个美丽的风险。  但当下的教育界,大家却避免谈论这个话题,要“安全第一”。虽然这样的风险不是由于教师不够努力或缺乏主动性而可能导致,但是我们还是力求把
期刊
人类文明的进步之一,便是全世界人民可以达成一个有关精神家园的共同话题,“幸福”是人类精神家园的福祉。2012年6月28日,第66届联合国大会宣布,追求幸福是人的一项基本目标,幸福和福祉是全世界人类生活中的普遍目标和期望,决议将今后每年的3月20日定为“国际幸福日”。  彭凯平教授,清华大学社会科学学院院长,中国国际积极心理学大会执行主席,他将中国的幸福事业在世界舞台上推向了一个又一个高潮。彭老师曾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