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性护理干预对胸外科患者术后疼痛的临床效果分析

来源 :延边医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oree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观察综合性护理干预对胸外科患者术后疼痛的临床效果。方法:对照组(CG,n=62)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TG,n=65)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综合性护理,对比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后疼痛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2.53±0.48vs?3.76±0.59,2.39±0.41vs3.38±0.54,2.08±0.43vs3.07±0.48,1.05±0.49vs2.13±0.5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镇痛药物的使用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综合性护理干预可以有效减轻患者疼痛,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综合性护理;胸外科;术后疼痛
  术后疼痛是影响患者术后康复的常见因素之一,特别是胸外科手术后患者,切口疼痛引起机体应激反应,组织分解代谢加速,最终影响切口愈合。同时,患者切口疼痛导致其不敢咳嗽、活动等,长期引起坠积性肺炎、下肢静脉血栓形成等并发症,患者住院时间延长,经济负担、心理压力增加,生活质量受到严重影响[1]。因此,护理工作尤为重要,最大限度的降低患者的疼痛程度[2]。本文旨在进一步探讨综合性护理干预对胸外科患者术后疼痛的临床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10年7月-2014年12月选取我院胸外科术后患者127例,其中观察组(TG,n=65),男43例,女22例;年龄27-69岁,平均为41.28±9.77岁;其中肺结核35例,肺大疱19例,肺癌7例,纵膈肿瘤4例;手术方式:全麻开胸47例,全麻胸腔镜18例。对照组(CG,n=62),男39例,女23例;年龄25-71岁,平均为43.36±11.25岁;其中肺结核33例,肺大疱17例,肺癌9例,纵膈肿瘤3例;手术方式:全麻开胸45例,全麻胸腔镜17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疾病类型和手术方式均无统计学差异,具有统计意义(P>0.05)。
  1.2护理方法
  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护理止痛程序进行整体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相应的综合性护理干预措施,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①做好术后宣教工作,与患者主动沟通,及时了解患者心理状态,建立护患信任,争取使患者正确面对并接受术后的各种不适状态,保持良好的情绪,提高痛阈,积极配合治疗,提高依从性。②对患者进行疼痛评估并相应给药,保持患者体内有效浓度控制疼痛,减少患者对于疼痛的敏感性。③给予患者自控止痛泵,患者根据自身机体需要随时推注;妥善固定引流管,保持患者半坐卧的舒适体位减少疼痛。④加强患者呼吸道管理,避免肺部感染以减轻疼痛;教会患者巧妙咳嗽的方法[3]。
  1.3观察指标
  于患者术后24h、48h、72h及7d,评估其疼痛情况及镇痛药物使用情况。疼痛评估采用Prince-Henry评分,分为5级,范围为0-4分。0分为咳嗽时无疼痛;1分为为咳嗽时有疼痛,2分为安静时无疼痛,深呼吸时有疼痛;3分为安静状态下轻微疼痛,可以耐受;4分为安静状态下剧烈疼痛,无法忍受。患者得分越高,疼痛强度越大。
  1.4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20.0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独立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百分比表示,组间比较采用卡方检验。P<0.05为有统计学差异。
  2 结果
  2.1 术后疼痛评分
  如表1所示,观察组患者术后24h、48h、72h及7d的疼痛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2.53±0.48?vs?3.76±0.59,2.39±0.41?vs3.38±0.54,2.08±0.43?vs?3.07±0.48,1.05±0.49?vs?2.13±0.5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1 患者术后疼痛评分比较(分)
  2.2 术后镇痛药物使用情况
  如表2所示,观察组患者术后镇痛药物未使用者为47例(72.31%),使用1-3次者为16例(24.62%),使用>3次者为2例(3.08%);对照组患者未使用者为19例(30.65%),使用1-3次者为32例(51.61%),使用>3次者为11例(17.74%);观察组患者镇痛药物的使用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2 患者術后镇痛药物使用情况比较(n, %)
  3 讨论
  疼痛是机体组织细胞发生病理性变化及炎症反应的信号,常伴有生理、心理、行为及情绪等诸多不良反应,直接影响患者疾病的发展及愈合情况,最终使生活质量严重下降;除体温、脉搏、呼吸机血压四大生命体征之外,疼痛是第五大生命体征,逐渐受到医学界的广泛重视[4]。在外科疾病治疗中,手术是最常用的方法;但术后疼痛可以使机体自主神经活动异常,交感神经兴奋,血苯酚胺异常升高,患者表现为血压升高、心动过速、心律失常、呼吸加快、焦虑抑郁等;同时,患者机体炎症介质异常释放,原发病灶缺血缺氧,机体酶系统代谢异常,蛋白质合成障碍,均不同程度影响伤口的愈合及患者的康复[5,6]。引起患者术后疼痛的主要相关因素主要包括手术切口、精神心理因素、个体年龄、性格、社会文化背景、环境因素等几个方面,应根据其给予相应的综合性护理干预措施。
  本研究给予患者自控止痛泵,其止痛效果优于肌内注射止痛法。帮助患者取半坐卧位,是由于半坐卧位产生的重力作用可以使膈肌下降,胸腔容量被扩大,腹内脏器对心肺的压力被减轻,从而进一步减少由于胸部切口张力而产生的伤口疼痛。引流管固定之后,要严格检查是否固定妥当、通畅,尽量避免其受压、扭曲等固定不当牵拉所引起的伤口疼痛[7]。患者行胸部手术后,多因为疼痛而拒绝翻身、咳嗽及早期康复锻炼等,最终导致患者肺内分泌物不能及时排出,肺复张延迟,导致肺部感染,疼痛加剧;此时,对患者正确的引导,协助其咳嗽排痰尤为重要,尽量避免并发症的发生,缩短住院时间,降低医疗费用[8]。本研究显示,观察组患者术后疼痛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镇痛药物的使用情况优于对照组,综合性护理干预可以有效减轻患者疼痛。
  参考文献:
  [1] 张焕珍, 张汉群, 李雪梅. 护理干预对胸外科患者术后疼痛的影响[J]. 中国实用医药, 2015,10(9):260-261.
  [2] 高岩, 杨晓歆. 循证护理在胸外科患者术后镇痛中的应用[J]. 临床医药文献杂志, 2014,1(8):1313-1314.
  [3] 翁慧, 陈晓玲, 翟玲玲. 综合性护理干预对胸外科患者术后疼痛的影响[J]. 齐鲁护理杂志, 2014,20(18):4-5.
  [4] 王明欢. 胸外科手术患者术后疼痛59 例护理干预[J]. 齐鲁护理杂志, 2012,18(20):36-37.
  [5] 姚阿芳. 胸外科手术病人疼痛综合性护理干预及效果[J]. 中国伤残医学, 2012,20(12):152-153.
  [6] 李德学. 胸外科患者术后行疼痛护理干预的效果观察[J]. 中国当代医药, 2014,21(27):142-144.
  [7] 宋成娟. 胸外科术后护理的对策分析[J]. 吉林医学, 2015,36(10):2169.
  [8] 朱红, 王九荣, 宋青. 人性化护理干预在胸外科术后患者疼痛中的应用[J]. 当代护士, 2014,12:110-111.
其他文献
摘要:目的:对阿奇霉素联合头孢菌素治疗呼吸道感染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综合性的分析。方法:随机选取我院在2014年10-2015年5月收治的呼吸道感染的患者50例,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的临床治疗,患者均采用阿奇霉素联合头孢菌素进行治疗,了解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以及治疗过程中、治疗后所出现的不良反应。结果:所有的患者在经过阿奇霉素联合头孢菌素的治疗以后,治疗的总有效率达到了90%,少数患者的肝肾出现不良反应
期刊
摘要:目的:探讨研究细节管理在医院感染管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2011年1月-2015年1月这四年我院感染管理中存在的问題进行调查,并针对性的进行细节管理,比较分析细节管理前后医院感染发生率。结果:通过调查显示医院感染管理问题包括医院领导、资金投入、人才素质、感染管理制度等,细节管理在我院实施1年后医院的感染率降至1.95%,明显低于前4年的感染率,差异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
期刊
摘要: 利用数字化管理技术和医院病案数字化存储与管理的开发工具,来实现纸质文档通扫 描技术实现数字化病案资料。建立病案信息资源共享平台,可以实现历史病案永久性保存,非常有效提高病案管理工作效率。  关键词: 病案 数字化 管理  在经济全球化、社会信息化的进程中,我国医院已进入了数字化和信息化时代。新形势下如何保存及管理好病案是病案管理工作者面临的新课题,信息化技术的引进应用是现代病案管理发展的必
期刊
摘要: 随着人们对防病治病的认识逐步深化和公共卫生的普及,一些慢性疾病如高血压病等逐渐通过社区查体和以门诊诊疗等方式被越来越多地发现。根据单县南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2010年对60岁以上老年人健康查体结果提示,老年人高血压病的知晓率、治疗率和控制率均比较低,分别为51.1%、33.8%和22.4%。为了提高本辖区老年人高血压病的防治效果,我们采取了一些防治措施。  关键词:老年人高血压病 社区防治措
期刊
摘要:目的: 探讨全程优质护理应用于新生儿护理中的效果。方法: 研究对象为在我院妇产科出生的新生儿150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75例),其中实验组组采用全程优质护理方式进行新生儿的日常护理,对照组采用常规新生儿护理,记录并比较两种护理方式所取得的不同效果,包括两组新生儿的生长发育程度,黄疸等新生儿疾病的发生情况及家属的满意度等。 结果:实验组新生儿平均胆红素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无新生儿
期刊
摘要:目的:探讨临床医学检验中关于血液细胞检验的质量控制策略。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1月-6月接受体检的80例血型相同的受检者作为研究对象,分析受检者的血液标本在采集、抗凝、存储、检测时间等因素对的检验质量的影响,并探讨有效的控制措施。结果:血液进行不同程度的稀释,检测出的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以及血红蛋白含量存在明显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在不同时间对血液标本进行检测,检测结
期刊
摘要:目的:探讨在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OVCF)患者围手术期护理中应用优质护理的效果。方法:将38例行手术治疗的OVCF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19例每组。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实施优质护理,对比两组的护理效果。结果:护理干预后,两组的VAS及ODI评分均显著降低(P<0.05),且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护理满意度为94.74%,显著高于对照组的
期刊
摘要:目的:对社区医院药剂科管理的方案及经验进行探讨。方法:选择2014年3月-2015年3月对社区医院药剂科管理方案如从对门急诊的管理、加强药剂人员的相关知识及法律、加强药学服务等方面进行,总结其管理的经验。结果:在加强药品管理和强化药剂人员的业务水平、法律观念,可从根源上将社区医院药剂科临床中存在的问题清除,能够促进药品有效、正确且安全的运用到临床中,为医疗技术的水平打下良好的基础。结论:对社
期刊
摘要: 目的:探讨及分析外周导入中心静脉置管在新生儿科的临床应用及护理体会。方法:选取我院自2013年12月至2014年12月应用经外周导入中心静脉置管的新生儿科患50例,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25例新生儿采用外周导入中心静脉置管,予以PICC置管后护理其余25例为对照组,采用静脉留置针置管,予以常规方式护理。评价指标包括平均穿刺次数、平均留置时间、平均输液时间以及并发症情况。结果:两组相比,实验组
期刊
摘要:目的:提高门诊分诊工作质量,方便病人就诊。方法: 确立门诊分诊标准,合理分诊,设计疾病的分诊流程,实施预检分诊,加强分诊护士综合能力的培训。结果: 改善了门诊的就诊秩序,门诊病人对分诊护士的满意度由实施前的94.85%提高到97.55%;护士的分诊准确率,由实施前的94.8%提高到实施后的96.8%;护理质量合格率由92.5%提高到96.88%。结论: 完善分诊标准,实施分诊流程,实施预检分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