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人们在欣赏美术作品的时候,看到那些着墨很多、画面拥挤的作品时往往并没有太多的美感,而是一种压抑和累赘;相反那些留有适当空白的作品,反而给人“恰是未曾着墨处,烟波浩渺满目前”的艺术效果。这就是绘画艺术中的“空白”表现手法,画家称之为“留白”。“空白”作为艺术家创作时常用的一种艺术手法,它能使艺术作品虚实相映、形神兼备,给人以美的享受。
教育其实也是一门艺术。入选语文教材的文章,多属言简意赅的上乘之作,作者在斟字酌句、谋篇布局的写作过程中,往往不喜欢把什么都写出来,而希望留下一些艺术上的“空白”,让读者用丰富的想象去填补,使作品达到“余音绕梁”的境界。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若能恰到好处地运用教材中的“空白”,引导学生去思索、去联想、去填补,不但能够突出教学主旨,而且还能加深对作品思想内容、人物内心世界的理解,从而启人心智、引人深思。
袁枚的《祭妹文》第四自然段,记叙的是幼年琐事,用以表达兄妹间的亲密关系。寓情于事,字字含泪。当我读到“予弱冠粤行,汝掎裳悲恸。逾三年,予披宫锦还家,汝从东厢扶案出,一家瞠视而笑,不记语从何起”时,学生们听得入情入境。文中作者没有详细地写出兄妹相见时的言行,给课文留下了“空白”,这“空白”包含着许多的“不确定”与“空缺”,需要师生在解读课文时赋予自己的理解、想象与思考。我们去填补这个空白,就是在做语文课的加法艺术。
于是,就有了下面的片断:
师:袁枚和妹妹袁机时隔三年后才得以相见,他们之间肯定有很多话要说,会说什么呢?又会用什么方式表达呢?请同学们小组讨论。
五分钟过后,学生举手回答。
生: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
师:是啊,一切尽在不言中。
生:相顾无言,唯有泪千行。
师:真是“此时无声胜有声”。
生:玉容寂寞泪阑干,梨花一枝春带雨。
师:尽情地任泪水决堤吧!
生:袁机先是笑,然后轻声啜泣。
师:喜极而泣,传神!
生:不,是哽咽得说不出话来。
师:更加感人!
生:紧紧地拉着哥哥的手,兄妹之间的情感尽在握手的一刹那间传递。
师:你们积极参与文本,并与之进行对话、交流,很好!
生:我们想表演!
师:(鼓掌)太好了!
生甲:妹妹,你过得还好吗?哥在外面最牵挂的就是你!
生乙:(从腰间拿出手绢作擦泪状,全班哗然)哥哥,出门在外习惯吗?这几年你过得还好吗?
生丙、丁(表演):紧紧地拥抱在一起,哥哥用手抚摸着妹妹的头发,妹妹伏在哥哥的肩头默默地流泪。
生:(猛地站起来)我反对!
全班一片惊愕。
生:在古代封建社会,无论是大家闺秀,还是小家碧玉,必须笑不露齿,在森严的封建礼教下,男女授受不亲,怎么能拥抱在一起呢?
生:有点过火。
全班又是一片哗然。
……
英国诗人艾略特在其名诗《岩石》中有这样的诗句:在信息中,我们的知识哪里去了?在知识中,我们的智慧哪里去了?反思这个教学片段,我是在巧妙地利用教材“空白”, 引导学生去读课文背后隐藏的内容。这时,课文呈现给学生的将是一个充满新奇的世界,一个无限广阔的空间。它能充分调动学生的主体作用,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去探索、去构建知识,实现由信息向知识转化,进而实现知识向智慧转化。
当学生面对教材“空白”有了自己的个性化体验后,我没有到此为止,而是与学生共同讨论哪些理解是合适的,哪些理解是不合理的,其原因何在?但最重要的是这个过程,而不是最终的结论。这样的“补白”,让学生的阅读充满个性与灵性,给他们打开了一个缤纷的世界,从而建构起各自“五彩”的语言。教师不光要引导学生把厚书读薄,还要引导学生把薄书读厚。针对文本未能详尽的地方,要通过学生的理解和感悟去揣摩、去补白、去发挥,让其更丰满、具体、生动。本案例,让学生揣摩人物的所想所做,挖掘文本蕴含的深意,有助于加深理解课文内容,免去教师不必要的讲解,在水到渠成中引导学生做了一道语文课的加法运算题,很好地展现了补白的艺术技巧。
教育其实也是一门艺术。入选语文教材的文章,多属言简意赅的上乘之作,作者在斟字酌句、谋篇布局的写作过程中,往往不喜欢把什么都写出来,而希望留下一些艺术上的“空白”,让读者用丰富的想象去填补,使作品达到“余音绕梁”的境界。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若能恰到好处地运用教材中的“空白”,引导学生去思索、去联想、去填补,不但能够突出教学主旨,而且还能加深对作品思想内容、人物内心世界的理解,从而启人心智、引人深思。
袁枚的《祭妹文》第四自然段,记叙的是幼年琐事,用以表达兄妹间的亲密关系。寓情于事,字字含泪。当我读到“予弱冠粤行,汝掎裳悲恸。逾三年,予披宫锦还家,汝从东厢扶案出,一家瞠视而笑,不记语从何起”时,学生们听得入情入境。文中作者没有详细地写出兄妹相见时的言行,给课文留下了“空白”,这“空白”包含着许多的“不确定”与“空缺”,需要师生在解读课文时赋予自己的理解、想象与思考。我们去填补这个空白,就是在做语文课的加法艺术。
于是,就有了下面的片断:
师:袁枚和妹妹袁机时隔三年后才得以相见,他们之间肯定有很多话要说,会说什么呢?又会用什么方式表达呢?请同学们小组讨论。
五分钟过后,学生举手回答。
生: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
师:是啊,一切尽在不言中。
生:相顾无言,唯有泪千行。
师:真是“此时无声胜有声”。
生:玉容寂寞泪阑干,梨花一枝春带雨。
师:尽情地任泪水决堤吧!
生:袁机先是笑,然后轻声啜泣。
师:喜极而泣,传神!
生:不,是哽咽得说不出话来。
师:更加感人!
生:紧紧地拉着哥哥的手,兄妹之间的情感尽在握手的一刹那间传递。
师:你们积极参与文本,并与之进行对话、交流,很好!
生:我们想表演!
师:(鼓掌)太好了!
生甲:妹妹,你过得还好吗?哥在外面最牵挂的就是你!
生乙:(从腰间拿出手绢作擦泪状,全班哗然)哥哥,出门在外习惯吗?这几年你过得还好吗?
生丙、丁(表演):紧紧地拥抱在一起,哥哥用手抚摸着妹妹的头发,妹妹伏在哥哥的肩头默默地流泪。
生:(猛地站起来)我反对!
全班一片惊愕。
生:在古代封建社会,无论是大家闺秀,还是小家碧玉,必须笑不露齿,在森严的封建礼教下,男女授受不亲,怎么能拥抱在一起呢?
生:有点过火。
全班又是一片哗然。
……
英国诗人艾略特在其名诗《岩石》中有这样的诗句:在信息中,我们的知识哪里去了?在知识中,我们的智慧哪里去了?反思这个教学片段,我是在巧妙地利用教材“空白”, 引导学生去读课文背后隐藏的内容。这时,课文呈现给学生的将是一个充满新奇的世界,一个无限广阔的空间。它能充分调动学生的主体作用,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去探索、去构建知识,实现由信息向知识转化,进而实现知识向智慧转化。
当学生面对教材“空白”有了自己的个性化体验后,我没有到此为止,而是与学生共同讨论哪些理解是合适的,哪些理解是不合理的,其原因何在?但最重要的是这个过程,而不是最终的结论。这样的“补白”,让学生的阅读充满个性与灵性,给他们打开了一个缤纷的世界,从而建构起各自“五彩”的语言。教师不光要引导学生把厚书读薄,还要引导学生把薄书读厚。针对文本未能详尽的地方,要通过学生的理解和感悟去揣摩、去补白、去发挥,让其更丰满、具体、生动。本案例,让学生揣摩人物的所想所做,挖掘文本蕴含的深意,有助于加深理解课文内容,免去教师不必要的讲解,在水到渠成中引导学生做了一道语文课的加法运算题,很好地展现了补白的艺术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