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从20世纪80年代《便衣警察》的问世和轰动一时,到近期系列小说的畅销,海岩的作品传遍大江南北,并且不断地被改编为同名影视剧在全国热播,从而创造了小说艺术性和商业性兼收的神话。在这些作品中,海岩塑造了许多留给读者深刻印象的人物角色,尤其是其中的警察形象,更为读者喜闻乐见。
一、特定环境中的典型人物
海岩的公安题材小说塑造了一个个特定的环境中的典型人物。在他早期的作品中,主人公的英雄气概充斥其间,充满了英雄主义、理想主义的色彩。具体来说就是主人公坚持正义,关注人道,追求和向往美好的社会和生活,把个人的情感和时代的社会生活紧密联系在一起,无论在什么样的条件下主人公都不畏艰辛困苦,坚守理想,显现出浓郁的理想情怀。《便衣警察》中的周志明和《死于青春》中的陆小祥就是早期英雄的代表。在停笔十年后,海岩接连写出了三部公安题材长篇小说《一场风花雪月的事》、《永不瞑目》、《玉观音》,塑造了吕月月、肖童、杨瑞三个英雄形象,其英雄形象内涵发生了变化:现实主义代替理想主义,成为英雄人物成长的思想基调;个性主义压倒集体主义成为英雄人物的最终支撑;英雄的品德不再完美无瑕,无懈可击。体现海岩后期作品中英雄内涵的这三部小说,同样也为我们塑造了吕月月、欧庆春和安心这三个警察形象。
1985年出版的《便衣警察》的主人公周志明,是一个已在侦察员工作岗位上工作了几年,并参与了311间谍案侦破工作的便衣警察,他正处于与施肖萌的热恋中。在当时特殊的社会政治背景下,周志明特殊的警察身份,使他在情感和工作这两个看似不相关的个人领域里沉浮挣扎,以及与非人的生存条件相抗争。
1987年出版的《死于青春》为我们塑造了一个文革末期,“左”的思想和做法盛行的时代里发生的一个优秀的青年警察陆小祥被毁灭的悲剧。他的纯洁的初恋被“左”的人物和思想,被心术不正的追逐权位者生生扼杀。他凭自己个体的力量、正义感和良知对抗当时极“左”路线支配下不正常的政治生活,使他的行为从一开始就具有了古典英雄的悲剧色彩。
90年代以后,海岩又相继推出了《一场风花雪月的事》、《便衣警察》、《玉观音》等阐释新的英雄内涵的作品。《一场风花雪月的事》讲的是女警察吕月月的命运故事。《永不瞑目》中的欧庆春作为一名女警,一方面为了警察事业和人民利益,让心爱的人肖童利用特殊的优势条件去做卧底;另一方面又担心肖童的人身安全,怕他染上毒品深陷其中。
二、矛盾冲突中的生存困境和灵魂诉说
海岩喜欢把主人公置于一种两难抉择中,通过矛盾冲突构组曲折委婉的故事。而海岩的小说激起读者阅读兴趣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他敢于和善于直面人类生存的困境,把人物推向孤独无助、情理交锋、法理对峙、生死考验、两难抉择等考验的舞台上。
《便衣警察》中的周志明为了保护恋人的姐姐,挺身而出,自己却被戴上手铐。《一场风花雪月的事》中的女警察吕月月爱上了犯罪分子,陷入爱与法的权衡之中。《永不瞑目》中的欧庆春,面对即将而至的缉毒胜利,她不得不让肖童成功戒毒之后再次去做卧底。《玉观音》中的安心发现犯罪分子是自己的情人,是杀死丈夫的凶手,是孩子的亲生父亲时,她的惊愕、矛盾、愤恨、恼怒、懊悔交织在一起……《死于青春》中的陆小祥凭自己的力量、正义感和良知对抗极“左”路线支配下不正常的政治生活。
生存困境是情节的聚焦点和生活的试金石。海岩说:“灾难是人生一次可贵的游历,生存环境的黑暗,可以造就思辨的光明。当人类面对危机时刻,关于生命意义的思辨就会变得尖锐而富于激情。”作者喜欢“暴露最狰狞的面目,让那些理想化的人物在其中痛不欲生,要么熬过苦难,获得成熟;要么放弃两难选择,迎接死亡。”这些面临生存困境的人物大多是青年,作者承认并肯定他对青年的描写,他说:“我的定位是写北京的都市生活,北京青年的爱情。”
作者用自身当过警察的优势,为我们塑造了一个个站在法理对峙、情理矛盾线上的警察形象。在海岩笔下,他们有正义感、责任感,有儿女情长,有作为普通人对爱的向往与追求。他们并非完人,有很多缺点,犯过错误,甚至是酿成他们一生悲剧的错误,但你依然能感受到他们的力量。他们的执著使他们变得更真,他们的善良使他们显得更美,在他们身上真善美得到了统一。■
一、特定环境中的典型人物
海岩的公安题材小说塑造了一个个特定的环境中的典型人物。在他早期的作品中,主人公的英雄气概充斥其间,充满了英雄主义、理想主义的色彩。具体来说就是主人公坚持正义,关注人道,追求和向往美好的社会和生活,把个人的情感和时代的社会生活紧密联系在一起,无论在什么样的条件下主人公都不畏艰辛困苦,坚守理想,显现出浓郁的理想情怀。《便衣警察》中的周志明和《死于青春》中的陆小祥就是早期英雄的代表。在停笔十年后,海岩接连写出了三部公安题材长篇小说《一场风花雪月的事》、《永不瞑目》、《玉观音》,塑造了吕月月、肖童、杨瑞三个英雄形象,其英雄形象内涵发生了变化:现实主义代替理想主义,成为英雄人物成长的思想基调;个性主义压倒集体主义成为英雄人物的最终支撑;英雄的品德不再完美无瑕,无懈可击。体现海岩后期作品中英雄内涵的这三部小说,同样也为我们塑造了吕月月、欧庆春和安心这三个警察形象。
1985年出版的《便衣警察》的主人公周志明,是一个已在侦察员工作岗位上工作了几年,并参与了311间谍案侦破工作的便衣警察,他正处于与施肖萌的热恋中。在当时特殊的社会政治背景下,周志明特殊的警察身份,使他在情感和工作这两个看似不相关的个人领域里沉浮挣扎,以及与非人的生存条件相抗争。
1987年出版的《死于青春》为我们塑造了一个文革末期,“左”的思想和做法盛行的时代里发生的一个优秀的青年警察陆小祥被毁灭的悲剧。他的纯洁的初恋被“左”的人物和思想,被心术不正的追逐权位者生生扼杀。他凭自己个体的力量、正义感和良知对抗当时极“左”路线支配下不正常的政治生活,使他的行为从一开始就具有了古典英雄的悲剧色彩。
90年代以后,海岩又相继推出了《一场风花雪月的事》、《便衣警察》、《玉观音》等阐释新的英雄内涵的作品。《一场风花雪月的事》讲的是女警察吕月月的命运故事。《永不瞑目》中的欧庆春作为一名女警,一方面为了警察事业和人民利益,让心爱的人肖童利用特殊的优势条件去做卧底;另一方面又担心肖童的人身安全,怕他染上毒品深陷其中。
二、矛盾冲突中的生存困境和灵魂诉说
海岩喜欢把主人公置于一种两难抉择中,通过矛盾冲突构组曲折委婉的故事。而海岩的小说激起读者阅读兴趣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他敢于和善于直面人类生存的困境,把人物推向孤独无助、情理交锋、法理对峙、生死考验、两难抉择等考验的舞台上。
《便衣警察》中的周志明为了保护恋人的姐姐,挺身而出,自己却被戴上手铐。《一场风花雪月的事》中的女警察吕月月爱上了犯罪分子,陷入爱与法的权衡之中。《永不瞑目》中的欧庆春,面对即将而至的缉毒胜利,她不得不让肖童成功戒毒之后再次去做卧底。《玉观音》中的安心发现犯罪分子是自己的情人,是杀死丈夫的凶手,是孩子的亲生父亲时,她的惊愕、矛盾、愤恨、恼怒、懊悔交织在一起……《死于青春》中的陆小祥凭自己的力量、正义感和良知对抗极“左”路线支配下不正常的政治生活。
生存困境是情节的聚焦点和生活的试金石。海岩说:“灾难是人生一次可贵的游历,生存环境的黑暗,可以造就思辨的光明。当人类面对危机时刻,关于生命意义的思辨就会变得尖锐而富于激情。”作者喜欢“暴露最狰狞的面目,让那些理想化的人物在其中痛不欲生,要么熬过苦难,获得成熟;要么放弃两难选择,迎接死亡。”这些面临生存困境的人物大多是青年,作者承认并肯定他对青年的描写,他说:“我的定位是写北京的都市生活,北京青年的爱情。”
作者用自身当过警察的优势,为我们塑造了一个个站在法理对峙、情理矛盾线上的警察形象。在海岩笔下,他们有正义感、责任感,有儿女情长,有作为普通人对爱的向往与追求。他们并非完人,有很多缺点,犯过错误,甚至是酿成他们一生悲剧的错误,但你依然能感受到他们的力量。他们的执著使他们变得更真,他们的善良使他们显得更美,在他们身上真善美得到了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