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这是大诗人陆游《游山西村》中的名句。在作文教学中,发现不少学生经常陷入“山重水复疑无路”的写作困境,往往不自觉地走入这样或那样的误区。
如何引领学生走出作文的误区,笔者就此问题进行了深入地研究,得到了一些粗浅的认识,现介绍出来,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误区一:无米而炊
许多学生面对作文题总觉得无话可写。即使写出来也是枯燥无味,空话连篇。有的把“一凑二抄三套”当做作文的法宝;有的甚至胡编滥造。这类学生走入了无米而炊的误区。写作时要达到笔下生花、文思泉涌的地步,平时就要积累丰富的素材。怎样积累素材呢?
首先,要学会发现。古语说“十步之内必有芳草。”芳香浓郁的花草,纯洁美丽的心灵,就在你我身边,如果你不用心发现,就会从你我的身边溜走。
摄影艺术家之所以能独具慧眼地在五彩缤纷的生活中拍摄出一幅幅生动感人的画面,给人以美的享受,就是因为他有一双善于发现美的眼睛。法国艺术大师罗丹说得好:“美是到处都有的,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
其次,要多读书。书读得少也是学生作文无话可说的一个主要原因。阅读是间接生活的积累,也是学生作文前期的主要途径。加强阅读,特别是扩大课外阅读,可以丰富我们的阅历,增长我们的才干,扩大我们的眼界,提高我们的审美情趣,陶冶我们的情操,并且从中也积累了丰富的生活素材和语言素材,对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大有益处。
第三,要多练笔。作文,我们要注意积累,更要注意输出。我们一是要努力创造练笔的环境。如成立文学社、办校报、办壁报、宣传栏、广播、网络等,从而拥有属于我们施展才华的天地。二是要勤动手。写日记、周记、随笔、游记等,形式不拘一格,篇幅可长可短。俗话说:“曲不离口,拳不离手”。只要持之以恒的坚持下去,学生的写作水平就会显著提高。
误区二:不善观察
学生习作中经常会出现一些常识性的错误:如圆月与繁星并存于夜空中,北方的冬天还有蛇在游动等等。出现此类毛病,主要原因是缺乏观察造成的,那么,如何才能帮助学生杜绝此类毛病呢?
首先,要细心观察。法国著名作家莫泊桑初学写作时,他的老师福楼拜曾这样指导他:“当你走过一个坐在自己店门前的杂货商面前时,请你给我描绘一下这个杂货商和这个守门人……使我不致到把他们同任何别的杂货商,任何别的守门人混同起来,还请你只用一句话,就让我知道马车店有一匹马同它前前后后五十来匹马是不一样的。”
可见,福楼拜是很重视细心观察的。只有细心观察,才能发现这一事物与那⊥事物的不同,才能抓住事物的本质特征,准确地反映实际生活。
其次,要长期观察。观察不是一时之举,应长期坚持。要有恒心、有毅力。郑板桥是画竹的高手,他随手挥几笔,就能画出一株形态逼真的竹子来。原因就是他经常观察竹子的形态。为了便于长期观察,他还在自己的后花园里植了一片竹林,风雨无阻地进行观察。
再次,要深入观察。生活不像照片那样表面化、形象化。观察事物,单凭眼睛不够,要充分调动耳、鼻、身、心、脑等多种感觉器官,尤其是用心、用脑去体验,去思考、去感悟。这样才能深入细腻地感受事物,才会在写景状物的文字中融入自己真切、独特的情感,让笔下的人物形神兼备,栩栩如生。
例如《一面》中,阿累是这样描绘鲁迅先生的肖像的:“头发约莫一寸长,虽终好久没剪了,却一根一根精神抖擞地直竖着。胡须很打眼,好像浓墨写的隶体‘一’字”。这段话不仅形象地描绘了鲁迅特有的外貌特征,而且传神地刻画了鲁迅“横眉冷对千夫指”的战斗精神。这就是用心深入观察的结果。
误区三:千人一词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接触到形形色色的人,也听到了各具特色的语言,可是在学生的作文中却经常看到套话连篇,众口一词,这就是犯了“千人一词”的毛病。
我们知道地分东西南北,人分男女老幼,人与人的思想、性格、兴趣、爱好、身份、年龄等是不一样的,所以我们要想使作文中的人物形象逼真传神,就应该抛弃套话,消除“学生腔”,怎么做呢?古人主张“惟陈言之务去”。
这里说的“陈言”,就是指我们说的套话、现成话。清代一文学家名叫许印芳,说过一句人木三分的话:“阵言如贼”,这说明,我们应该像防贼似的,谨访套话窜进自己的文章里。
总之,要使学生作文上档次,就应多观察、多读书、多摘抄,做到眼勤、手勤、脑勤。
(河南省鹿邑县教体局教研室)
如何引领学生走出作文的误区,笔者就此问题进行了深入地研究,得到了一些粗浅的认识,现介绍出来,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误区一:无米而炊
许多学生面对作文题总觉得无话可写。即使写出来也是枯燥无味,空话连篇。有的把“一凑二抄三套”当做作文的法宝;有的甚至胡编滥造。这类学生走入了无米而炊的误区。写作时要达到笔下生花、文思泉涌的地步,平时就要积累丰富的素材。怎样积累素材呢?
首先,要学会发现。古语说“十步之内必有芳草。”芳香浓郁的花草,纯洁美丽的心灵,就在你我身边,如果你不用心发现,就会从你我的身边溜走。
摄影艺术家之所以能独具慧眼地在五彩缤纷的生活中拍摄出一幅幅生动感人的画面,给人以美的享受,就是因为他有一双善于发现美的眼睛。法国艺术大师罗丹说得好:“美是到处都有的,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
其次,要多读书。书读得少也是学生作文无话可说的一个主要原因。阅读是间接生活的积累,也是学生作文前期的主要途径。加强阅读,特别是扩大课外阅读,可以丰富我们的阅历,增长我们的才干,扩大我们的眼界,提高我们的审美情趣,陶冶我们的情操,并且从中也积累了丰富的生活素材和语言素材,对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大有益处。
第三,要多练笔。作文,我们要注意积累,更要注意输出。我们一是要努力创造练笔的环境。如成立文学社、办校报、办壁报、宣传栏、广播、网络等,从而拥有属于我们施展才华的天地。二是要勤动手。写日记、周记、随笔、游记等,形式不拘一格,篇幅可长可短。俗话说:“曲不离口,拳不离手”。只要持之以恒的坚持下去,学生的写作水平就会显著提高。
误区二:不善观察
学生习作中经常会出现一些常识性的错误:如圆月与繁星并存于夜空中,北方的冬天还有蛇在游动等等。出现此类毛病,主要原因是缺乏观察造成的,那么,如何才能帮助学生杜绝此类毛病呢?
首先,要细心观察。法国著名作家莫泊桑初学写作时,他的老师福楼拜曾这样指导他:“当你走过一个坐在自己店门前的杂货商面前时,请你给我描绘一下这个杂货商和这个守门人……使我不致到把他们同任何别的杂货商,任何别的守门人混同起来,还请你只用一句话,就让我知道马车店有一匹马同它前前后后五十来匹马是不一样的。”
可见,福楼拜是很重视细心观察的。只有细心观察,才能发现这一事物与那⊥事物的不同,才能抓住事物的本质特征,准确地反映实际生活。
其次,要长期观察。观察不是一时之举,应长期坚持。要有恒心、有毅力。郑板桥是画竹的高手,他随手挥几笔,就能画出一株形态逼真的竹子来。原因就是他经常观察竹子的形态。为了便于长期观察,他还在自己的后花园里植了一片竹林,风雨无阻地进行观察。
再次,要深入观察。生活不像照片那样表面化、形象化。观察事物,单凭眼睛不够,要充分调动耳、鼻、身、心、脑等多种感觉器官,尤其是用心、用脑去体验,去思考、去感悟。这样才能深入细腻地感受事物,才会在写景状物的文字中融入自己真切、独特的情感,让笔下的人物形神兼备,栩栩如生。
例如《一面》中,阿累是这样描绘鲁迅先生的肖像的:“头发约莫一寸长,虽终好久没剪了,却一根一根精神抖擞地直竖着。胡须很打眼,好像浓墨写的隶体‘一’字”。这段话不仅形象地描绘了鲁迅特有的外貌特征,而且传神地刻画了鲁迅“横眉冷对千夫指”的战斗精神。这就是用心深入观察的结果。
误区三:千人一词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接触到形形色色的人,也听到了各具特色的语言,可是在学生的作文中却经常看到套话连篇,众口一词,这就是犯了“千人一词”的毛病。
我们知道地分东西南北,人分男女老幼,人与人的思想、性格、兴趣、爱好、身份、年龄等是不一样的,所以我们要想使作文中的人物形象逼真传神,就应该抛弃套话,消除“学生腔”,怎么做呢?古人主张“惟陈言之务去”。
这里说的“陈言”,就是指我们说的套话、现成话。清代一文学家名叫许印芳,说过一句人木三分的话:“阵言如贼”,这说明,我们应该像防贼似的,谨访套话窜进自己的文章里。
总之,要使学生作文上档次,就应多观察、多读书、多摘抄,做到眼勤、手勤、脑勤。
(河南省鹿邑县教体局教研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