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艺术,是美的象征,更是创造的体现。综合艺术课程也无时无刻不在体现着美的感受和创造的灵性。那么,在教学评价上,是否也该体现出一定的艺术性和创造性呢?笔者在近几年的音乐艺术课实践教学中设立课题,长期探索,细心研究,下面肤浅地谈谈自己的体会。
尊重学生的音乐感受和表现,让评价更富生机
1 评价要尊重学生的音乐感受
一天,给一年级孩子上《好妈妈》,课中我让大家欣赏一幅画《母亲》。那是农民画家秦秀娟的作品,画中一位年轻妈妈正祥和地摇着她的宝宝入睡,画面尽显柔和、温美之情。为了让学生更好地感受画面所表达的意境,体现母亲浓浓的爱子之情,调动学生从视觉,听觉多方位的感官入手,我安排大家听赏两段风格、情绪迥然不同的音乐,然后为这幅画面选择合适的背景音乐。第一段是欢快、活泼的音乐。第二段是柔美、温和的《摇篮曲》。学生饶有兴趣地聆听着,听完后,大家纷纷发表意见。
“老师,我觉得第二段音乐非常优美,柔和,很适合给画面作背景音乐。”
“老师,我也觉得第二段音乐好。”
看来,孩子们对音乐的感觉还是不错的。我正满意地准备进入教学的下一个阶段时,却发现有一只小手举得高高的。我请他回答,他说:“老师,我觉得第一段好。”“为什么呢?”我诧异地问他,其他小朋友也奇怪地看着他。“因为我喜欢这样活泼、欢快的音乐,所以我觉得第一段好。”他回答说。
对呀,孩子喜欢这样的音乐,他认为配上自己喜欢的音乐才合适,又何尝不可呢?用成人的眼光来审视儿童的音乐学习,以教师的经验代替学生的理解,只能使音乐教学陷入理性的泥淖。音乐本身就是抽象的、随意的,不必非要定出“唯一答案”、“标准答案”来。音乐教学要给学生以自己的方式感受和表达音乐的机会,尽可能地让学生自由发挥,而不应总是勉强学生进行联想,或是由教师来作标准答案式的讲解。这使我又想起“雪化了变成什么?”的教学案例,按照以往的教学思路,每个学生的答案都应该是统一的——“变成了水”。但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教师教学理念不断改进,我们应该给学生广阔的想象空间和大胆的创新意识,让雪化了,变成春天,变成蓝天碧草……
2 评价要赞同学生的音乐表现
无独有偶,那天教一年级学生唱《春姑娘》,在优美的音乐声中,我组织学生自由地随音乐起舞。小朋友有的模仿蝴蝶、蜜蜂飞,有的做探头探脑寻找春天的样子,有的随韵律摇摆着身体……正当我和大家一起陶醉在其中时,猛然发现,站第一排的一个男孩子突然抱起了他边上的一个小女孩,吓得女孩哇哇直叫,全班同学都停了下来,看着他俩。“快放下!”我大喊一声,抑制不住的火气随之而来,“你怎么了,为什么要抱起她?”
“老师,她太矮了,我抱起她,让她看看外面美丽的春天景色呀!”男孩天真地说,大大的眼睛望着我,嘴角似乎还有一些笑意,仿佛还没从刚才的兴奋举动中回转过来。“是这样呀……”我无语以对,多么天真的孩子呀,多么有趣的奇思妙想呀!我为什么要制止他呢?我反问自己,是成人的固定思维又在作祟了吧?
课后,我想了很多,小孩子对音乐与众不同的理解方式会让他们有更令人不解的表现举动,那是他们内心世界真挚的音乐理解和情感表达,那是成人所无法触及和联想到的感知层面。就让我们尊重孩子们对音乐的感受和理解,让他们充分发挥自己对音乐美感自然的、无拘无束的理解、体验、参与和表现吧!
尝试多种评价方式和方法,让评价不失创意
1 评选称号以激趣
在平常的教学活动中,我会特别注意发现一些在歌唱、舞蹈、表演等方面表现较好的学生。每学期我都会组织每个班的学生评选出班级的“小歌手”、“小舞蹈家”,给予他们这一光荣称号。每当要请他们来表演时,我都会这样说:“下面请我们的小歌手(或小舞蹈家)为大家表演节目。”通过语言上的激励,这些学生特别高兴,对自己的艺术表现更有信心了。当然,仅仅鼓励是不够的,也不是我最终的目的,关键是要通过这样的形式给艺术表现不太好的学生设定一个进取的目标。在平时的教学活动中。我会尤其注意这些学生的闪光点,只要有进步,我就会在全班同学面前表扬他,平且对他说:“你再努力一些,马上就能当上小歌手(或小舞蹈家)了。”每到期末,我都会组织全班学生展开新一轮的评选,特别是对一学期来在艺术表现方面进步较大的学生,都会给予他们这一荣誉称号,以激励他们更积极地参与到艺术学习中来。
2 跨班级表演以锻炼
目前我们都是以班级为单位进行授课的,教学过程中的评价也只能是一个班内的学生互相比一比、评一评。很多学生的学习能力和表现情况只局限于本班,可班与班之间毕竟存在着差距,如果能让学生了解这些差距,明白自身的优缺点,或许就能帮助他们更好地进步。因此,我采取跨班级表演的形式,安排各班评选出的“小歌手”、“小舞蹈家”去跨班表演。这样做的好处在于:一是增进了解,增加互评机会,二是锻炼了大家的表演能力和表演信心,三是让其他班级的学生来评价大家的表演,让学生也真正接受一次他评的机会。通过这样的交流、表演,大家也看到其他班级同学的学习情况,有助于他们更好地学习。最后,我还组织垒年级的学生评选出年级中的“艺术之星”。
注重评价的过程和结果,让评价更有意义
期末的艺术成绩评定,也是对孩子艺术学习评价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但在实际操作中,却存在着两难的现象:有的孩子在艺音方面表现突出,成绩优异,但在艺美上的表现却一般,有的孩子正好相反,画画一流,学习兴趣极高,但却五音不全,对艺音没有兴趣。这时,就很难评定他的艺术成绩。我就有一个这样的学生,在艺美方面很不错的一个男孩子,上课很认真,学习也挺卖力的,但就是一副公鸭嗓,乐感很差,开口一唱就会引起哄堂大笑。让他跳个律动吧,节奏卡不准不说,还总是顺手顺脚,身体缺乏协调性。或许,很多教师都会给这样的学生取一个平均值,即艺音成绩加上艺美成绩后取平均分。但我认为,这样不能全面合理地体现出学生的艺术能力和综合素质。一个学期的艺术学习,如果最后只是给出一个笼统的概念,或优或良,我想孩子们的父母是都很难清楚地了解到孩子在哪方面是突出的、在哪方面是需要努力的。
笔者认为,实施素质教育,必须根据学生的心理和年龄特点给予学生一个全面合理的评价。我尝试制订了一份学生艺术学习日常综合素质评估表(见下表),于开学初分发到每个学生手中,并要求粘贴在艺术书上。在平时的艺术课堂上,根据学生的表现来填写,在某一方面有进步或是表现突出者都可得到一个小音符作为奖励。每月总结一次,期末给予优良评定。另外,此表中设有家长反馈一栏,让学生每月和家长交流一下艺术课学习情况,汇报得小音符的颗数,然后请家长留下反馈意见,这么做是为了让家长也和教师一起关心孩子的艺术学习过程。此表既注重学生平时的艺术学习过程,对于学生学习成果的体现也是明朗、清晰和全面的。
尊重学生的音乐感受和表现,让评价更富生机
1 评价要尊重学生的音乐感受
一天,给一年级孩子上《好妈妈》,课中我让大家欣赏一幅画《母亲》。那是农民画家秦秀娟的作品,画中一位年轻妈妈正祥和地摇着她的宝宝入睡,画面尽显柔和、温美之情。为了让学生更好地感受画面所表达的意境,体现母亲浓浓的爱子之情,调动学生从视觉,听觉多方位的感官入手,我安排大家听赏两段风格、情绪迥然不同的音乐,然后为这幅画面选择合适的背景音乐。第一段是欢快、活泼的音乐。第二段是柔美、温和的《摇篮曲》。学生饶有兴趣地聆听着,听完后,大家纷纷发表意见。
“老师,我觉得第二段音乐非常优美,柔和,很适合给画面作背景音乐。”
“老师,我也觉得第二段音乐好。”
看来,孩子们对音乐的感觉还是不错的。我正满意地准备进入教学的下一个阶段时,却发现有一只小手举得高高的。我请他回答,他说:“老师,我觉得第一段好。”“为什么呢?”我诧异地问他,其他小朋友也奇怪地看着他。“因为我喜欢这样活泼、欢快的音乐,所以我觉得第一段好。”他回答说。
对呀,孩子喜欢这样的音乐,他认为配上自己喜欢的音乐才合适,又何尝不可呢?用成人的眼光来审视儿童的音乐学习,以教师的经验代替学生的理解,只能使音乐教学陷入理性的泥淖。音乐本身就是抽象的、随意的,不必非要定出“唯一答案”、“标准答案”来。音乐教学要给学生以自己的方式感受和表达音乐的机会,尽可能地让学生自由发挥,而不应总是勉强学生进行联想,或是由教师来作标准答案式的讲解。这使我又想起“雪化了变成什么?”的教学案例,按照以往的教学思路,每个学生的答案都应该是统一的——“变成了水”。但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教师教学理念不断改进,我们应该给学生广阔的想象空间和大胆的创新意识,让雪化了,变成春天,变成蓝天碧草……
2 评价要赞同学生的音乐表现
无独有偶,那天教一年级学生唱《春姑娘》,在优美的音乐声中,我组织学生自由地随音乐起舞。小朋友有的模仿蝴蝶、蜜蜂飞,有的做探头探脑寻找春天的样子,有的随韵律摇摆着身体……正当我和大家一起陶醉在其中时,猛然发现,站第一排的一个男孩子突然抱起了他边上的一个小女孩,吓得女孩哇哇直叫,全班同学都停了下来,看着他俩。“快放下!”我大喊一声,抑制不住的火气随之而来,“你怎么了,为什么要抱起她?”
“老师,她太矮了,我抱起她,让她看看外面美丽的春天景色呀!”男孩天真地说,大大的眼睛望着我,嘴角似乎还有一些笑意,仿佛还没从刚才的兴奋举动中回转过来。“是这样呀……”我无语以对,多么天真的孩子呀,多么有趣的奇思妙想呀!我为什么要制止他呢?我反问自己,是成人的固定思维又在作祟了吧?
课后,我想了很多,小孩子对音乐与众不同的理解方式会让他们有更令人不解的表现举动,那是他们内心世界真挚的音乐理解和情感表达,那是成人所无法触及和联想到的感知层面。就让我们尊重孩子们对音乐的感受和理解,让他们充分发挥自己对音乐美感自然的、无拘无束的理解、体验、参与和表现吧!
尝试多种评价方式和方法,让评价不失创意
1 评选称号以激趣
在平常的教学活动中,我会特别注意发现一些在歌唱、舞蹈、表演等方面表现较好的学生。每学期我都会组织每个班的学生评选出班级的“小歌手”、“小舞蹈家”,给予他们这一光荣称号。每当要请他们来表演时,我都会这样说:“下面请我们的小歌手(或小舞蹈家)为大家表演节目。”通过语言上的激励,这些学生特别高兴,对自己的艺术表现更有信心了。当然,仅仅鼓励是不够的,也不是我最终的目的,关键是要通过这样的形式给艺术表现不太好的学生设定一个进取的目标。在平时的教学活动中。我会尤其注意这些学生的闪光点,只要有进步,我就会在全班同学面前表扬他,平且对他说:“你再努力一些,马上就能当上小歌手(或小舞蹈家)了。”每到期末,我都会组织全班学生展开新一轮的评选,特别是对一学期来在艺术表现方面进步较大的学生,都会给予他们这一荣誉称号,以激励他们更积极地参与到艺术学习中来。
2 跨班级表演以锻炼
目前我们都是以班级为单位进行授课的,教学过程中的评价也只能是一个班内的学生互相比一比、评一评。很多学生的学习能力和表现情况只局限于本班,可班与班之间毕竟存在着差距,如果能让学生了解这些差距,明白自身的优缺点,或许就能帮助他们更好地进步。因此,我采取跨班级表演的形式,安排各班评选出的“小歌手”、“小舞蹈家”去跨班表演。这样做的好处在于:一是增进了解,增加互评机会,二是锻炼了大家的表演能力和表演信心,三是让其他班级的学生来评价大家的表演,让学生也真正接受一次他评的机会。通过这样的交流、表演,大家也看到其他班级同学的学习情况,有助于他们更好地学习。最后,我还组织垒年级的学生评选出年级中的“艺术之星”。
注重评价的过程和结果,让评价更有意义
期末的艺术成绩评定,也是对孩子艺术学习评价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但在实际操作中,却存在着两难的现象:有的孩子在艺音方面表现突出,成绩优异,但在艺美上的表现却一般,有的孩子正好相反,画画一流,学习兴趣极高,但却五音不全,对艺音没有兴趣。这时,就很难评定他的艺术成绩。我就有一个这样的学生,在艺美方面很不错的一个男孩子,上课很认真,学习也挺卖力的,但就是一副公鸭嗓,乐感很差,开口一唱就会引起哄堂大笑。让他跳个律动吧,节奏卡不准不说,还总是顺手顺脚,身体缺乏协调性。或许,很多教师都会给这样的学生取一个平均值,即艺音成绩加上艺美成绩后取平均分。但我认为,这样不能全面合理地体现出学生的艺术能力和综合素质。一个学期的艺术学习,如果最后只是给出一个笼统的概念,或优或良,我想孩子们的父母是都很难清楚地了解到孩子在哪方面是突出的、在哪方面是需要努力的。
笔者认为,实施素质教育,必须根据学生的心理和年龄特点给予学生一个全面合理的评价。我尝试制订了一份学生艺术学习日常综合素质评估表(见下表),于开学初分发到每个学生手中,并要求粘贴在艺术书上。在平时的艺术课堂上,根据学生的表现来填写,在某一方面有进步或是表现突出者都可得到一个小音符作为奖励。每月总结一次,期末给予优良评定。另外,此表中设有家长反馈一栏,让学生每月和家长交流一下艺术课学习情况,汇报得小音符的颗数,然后请家长留下反馈意见,这么做是为了让家长也和教师一起关心孩子的艺术学习过程。此表既注重学生平时的艺术学习过程,对于学生学习成果的体现也是明朗、清晰和全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