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谈《金子》一文的教学主线设计

来源 :七彩语文·教师论坛A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engxiangpiaoxu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学主线的设计是教师在备课过程中必须要做而且要做好的“功课”,抓住了教学主线,就抓住了文本结构网络中的主脉,也就了形成了比较成熟的教学思路。下面结合苏教版三上《金子》一文教学主线的设计过程,谈谈我的做法。
  读过几遍课文后,我很快确定了“一明一暗”两条相互交融的教学主线,即以“五年以后,彼得终于实现了他的梦想”为落脚点,紧扣“梦想”,以“彼得的梦想是什么?”“ 彼得的梦想实现了吗?”“彼得是怎样实现他的梦想的?”这三个问题为抓手,辅之以彼得的情感变化来贯穿全文进行教学。一番思量后,我感到这样的教学主线设计确有其合理之处——能使教学流程清晰明快,能让师生之间、生本之间对话简洁明了,能让教师的教学显得轻松从容。然而,隐约间,我又感到不满足,觉得教学主线的设计还可以有新的尝试与突破。于是,我又细细地阅读起了文本。
  再读之后,我产生了更丰富的阅读体验:我为彼得的幸运感到高兴,与绝大多数一无所获的淘金者相比,他获得了巨大成功,在那片原本荒芜的土地上收获了“财富”;我也赞赏彼得的智慧,面对被大水冲刷得平整、长出绿茸茸小草的土地,能有所“悟”,从而改变了自己的命运;我更佩服彼得的踏实与勤劳,通过辛勤地劳作,他让田地长满了鲜花,让自己的人生绽放出了鲜花般的美丽。
  在慢慢咀嚼中,文中反复出现的“土地”一词进入了我的视线,并激荡起了我的设计灵感,一种新的教学思路在我的脑海中越发清晰起来。经过梳理、沉淀,教学主线成“型”了——以文中描写土地的语句为抓手,引导学生逐层阅读,围绕相关问题的探究,逐步悟情、明理。下面是我以此为主线展开教学的几点理由:
  第一, 课文写“土地”的语句之间联系紧密,抓住它们展开教学可以使教学前后贯通,一气呵成。文中写到“土地”的语句有五处:
  ⒈ 他在河床附近买了一块没人要的土地,一个人默默地挖掘着。
  ⒉ 面对着坑坑洼洼的土地,他失望了。
  ⒊ 坑坑洼洼的地方已被大水冲刷平整,松软的土地上长出了一层绿茸茸的小草。
  ⒋ 彼得留了下来,他把自己的全部精力都用来培育花苗,不久田地里长满了美丽娇艳的鲜花。
  ⒌ 我是唯一找到真金的人!我的金子就在这块土地里。
  这五句话正体现了事情的发展过程:故事开始彼得跟随众多淘金者到萨文河畔淘金,默默挖掘却一无所获;但他意外发现雨后土地长出了小草,从中得到启发,就留下来辛勤地种花,这是故事情节的转折;故事的结局是通过种花、卖花,彼得在这块土地上得到了“金子”。抓住这些语句展开教学,就能使课堂教学结构呈现出清晰的递进结构。
  第二, 课文写“土地”的语句是相当立体、多元的。细细朗读这些语句,能品出很多“滋味”,能读出这片土地的前后变化——“不毛之地”最终变为了“肥沃的土地”;能读出彼得的心理变化。起初他是听说土地里有金子,因而满怀希望而来;在坑坑洼洼的地里没发现一点儿金子,就产生了极大的失望;当他发现土地变得肥沃时而若有所“悟”,心敞亮了起来,最后因自己的勤劳终有所得而感到无比骄傲。这样就读出了彼得行为的变化:默默挖掘、翻地——准备离开——留下来培育花苗——实现了梦想。
  可以说,这些语句隐含着大量重要的教学内容,抓住每一处语句都可以生发开一些需要探究的内容。这样,教师的教学就有了“踩着点”,顺着这些教学点就能在学生的心理图式和文本图式之间建立起通道,帮助学生自然进入到文本图式,引导学生在细读文本中明了简明的内容,感悟曲折的情节,体验彼得的心路历程。
  第三, 文中所写的“土地”指萨文河畔的土地,彼得在这里洒下了汗水,通过辛勤的劳动种植出了鲜花,得到了“金子”般的财富。文中所写的“土地”还可以指更广阔的人生之路。同样,在“人生”这片广袤的土地上辛勤劳作,也会获得“财富”,拥有充实而幸福的生活。教学时,可把课文中直接描写的“土地”与人生需要耕耘的“土地”联系起来理解,这样就会有时空的超越,有视野的拓宽,有自醒的激励,有感悟的提升,从而能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深刻解读“我的金子就在这块土地里”这句话,并直奔课文的主旨而去——要想获得财富或成功,就必须付出辛勤的劳动。
  教学后,我有了这样深切的感悟:设计教学主线的方法有很多,只要在备课时,吃透教材,因文而异,因材而定,寻找出一些牵一发动全身的关键内容或核心要素,就能设计出合乎学情、便于执教的教学主线,从而使教学程序更简化,课堂教学更扎实、更高效、更灵动。
  (作者单位:无锡市刘潭实验小学)
其他文献
方圆习字格就是在现有田字格的基础上,结合中国传统的审美观点:黄金分割点,设计出来的一种新型习字格。它的正方形边长为1.7厘米或1.8厘米,内圆的直径约为1.1厘米或1.15厘米。它的主要作用就是纠正学生写字靠一边,以及在习字格内写字过小的缺点,帮助学生把字规范地安排在习字格内,从而提升学生的书写能力,培养学生对字体的审美意识。  一、 独体字  这部分的字,结构比较简单,无上下左右之分,然而学生在
期刊
一、 求实  教师抓住每一节课的教学目标,设计、组织课堂教学,争取每节课不拘一格、恰到好处地去实现这些教学目标。如果光有明确的目标而不去实现或实现不了,那么再生动优美的课堂又有什么意义?不要怕别人说你“过时”,说你“俗气”,该俗时就要俗。记得于永正先生在上《小稻秧脱险记》一文时,为了让学生切实理解课文中的词义,他与学生一道探索,比如,“团团围住”一词,学生们都上前团团围住他,学生们一下子就理解了。
期刊
一、 明确指向、分享交流,让标记类批注更为准确  教师要思考如何通过预习性批注和查找内容式批注,引导学生有针对性地进行文本学习,并在学习过程中不断地了解文本,准确快速地从中获得有效信息。  首先,从文本表达的内容入手,让学生能够有效获取相关内容的信息,并进行相关资料的搜集,以了解文本内容,为文章理解做好铺垫。我教学《姥姥的剪纸》一课前,在安排预习要求时,让学生搜集关于剪纸的资料和图片,使他们从感性
期刊
一、 不求甚解背诗文  古诗是离学生生活经验较远的一种文学形式,它含义深湛,篇幅短小却包含很多内容,对语言理解能力处于发展阶段的一年级学生而言,学习古诗是比较困难的。低年级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又决定了古诗文诵读的目的不在于要求学生理解内容的深度,而在于积累语言、增强语感、提高文学修养。所以,不必要求每首古诗都字字明白,句句领会,只要学生大致了解主要意思,即“模糊解读”即可,重点可以放在引导学生诵读
期刊
一、 巧用“说”,情动辞发  语文教学是听说读写的活动,课堂上当然少不了说的练习。因此,根据学生的说,我们可顺势让他们写一写,让“说”为“写”铺设平台,以此降低写的难度,为“乐写”打下基础。教学《我的伯父鲁迅先生》一课时,我利用“饱经风霜”的词义就是“经历过许多的艰难困苦”,引导学生想象:车夫在生活中、拉车中会遇到什么样的艰难困苦?在困难面前,他会怎么想?怎么做?他生活的艰难、内心的痛苦表现在外表
期刊
一、 导入语——引人入胜  教学伊始,好的导入语犹如乐曲的前奏、戏剧的序幕。导入新课《月亮湾》时,我利用文中的一句总起句,设计了一个名叫“心随耳动”的游戏。游戏规则是:我先说一句话,然后请两组小朋友开火车重复这句话,看谁说得既正确,又有感情。规则刚说完,我声情并茂地说:“我的家在月亮湾,月亮湾是个美丽的村子。”只见学生们竖耳倾听,生怕漏掉一个字。他们一个个重复时,越说越有表情,越说越有语感,好像已
期刊
在我的习作评讲课中,一直在尝试着“习作自能评改”的教学方法,它是指:在教师指导下的学生互评互改,是融教师示范评改、学生自我评改、同学相互评改、师批生改为一体,学生通过“习作→评价→修改→再评价→再修改……”的多次信息反馈,了解自己的进步和不足,从而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增强学习信心,强化学习动机的一种习作评改的方法。根据不同年级,我会分别采用“三读三改法”和“三遍法”。  “三读三改法”操作流程是:
期刊
一、 利用简笔画想象习作  利用简笔画想象习作时,教师可以出示图画,让学生仔细观察画面,结合生活体验,发挥想象,多角度选材,猜想“图画背后”的故事;教师也可以同时展示几幅图画,让学生品味画面,立足生活,生发联想,体会言语情境,触发写作灵感。例如,教师在黑板上画了喜、怒、哀、乐四幅简笔画,顿时,学生的积极性被调动起来了,你一言我一语,猜想每一种表情后面的故事,联系生活实际,自选、自定故事情节,情真意
期刊
苏教版国标本小语教材都以主题组织单元,把3—4篇有着相同主题的课文放在一个单元里,有利于教师树立整体教学的观念,有利于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笔者认为,要想使课堂教学更为有效,语文教师就要弄清楚本单元的训练重点,树立整体教学的观念。  一、 单元导读,激发阅读兴趣  在学习一单元课文前,教师应该花一定时间让学生进行“单元导读”,作为上好一单元中课文的“入门课”。教师带领学生到“单元”里去接触语言文字,
期刊
一、 谈话导入,引起共鸣  谈话导入是最常用的一种导入方式,就是师生用说话的形式交流感情、发表意见的导入方法。谈话导入能激发学生交流的兴趣,活跃课堂气氛。教师和蔼的神情,循循善诱的启发引导、轻松的谈话,营造了温馨的“学习场”,调动了学生积极的情感因素,拉近了师生间的距离,使师生的感情得到很好的沟通。教学《只拣儿童多处行》一课,我是这样设计导入的:  师:上课之前,老师先唱支歌给同学们听一听。(师唱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