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高职项目课程是我国本土的一种特色设计,是以工作任务为主,设计安排教学课程的一种课程模式。另外,高职项目课程的内容主要以项目为参照物来设计,作为高职院校的一种特色教育改革,其目的直指职业就业,完全不同于其他教育中的项目课程。加强研究与探讨高职项目课程这种新兴的课程模式已非常必要。
关键词:高职;项目课程;理论与研究
高职院校在近年来逐渐占据了大学教育的主流,其特色主要表现为入学门槛低,就业率高。然而高职课程教育却被很多人质疑,有些人认为高职院校的教育程度与中专类似,有些人则认为高职院校完全沿用了本科的课程体系,导致高职院校并不具有自己的教学特色。因此在众多因素的作用下,高职院校不得不走出高等性与职业性的矛盾,形成一个独立自主的特色教育模式,高职项目课程应运而生,为高职院校办学内涵的提升起到了重大作用。
一、高职项目课程
高职项目课程之所以被称为特色的高职课程模式是因为高职项目课程是以本身为主体,以工作内容为中心,以服务为载体的一种全新的课程模式。
1.项目课程的主体变革。高职院校对实践的要求极其严格,其实践方式大致可以总结为三种,一是附属式,通过对原有教材的学习,让学生掌握一定的基础后完成几个实践项目,获得相应的实践能力;二是变革式,改变原有的学科课程,结合项目进行教学,促进学生实践能力的提升;三是主体式,将大量的专业知识进行深度压缩,建立一个以项目为主体的课程体系。
(1)附属式。附属式基本上延续了传统的教学方法,并没有太多的新意,在实践方面略有改造,主要课程主体还是传统的学科课程,对于高职项目课程的变革并不明显。(2)变革式。虽然这种方式完全颠覆了传统的教学,但从根本上讲,这种变革只不过是改变了教学方式,并非是课程上的改革,因此这种变革对于高职项目课程的变革来说毫无意义。(3)主体式。这种方式虽然改变了项目课程本身的主体,但却并未能将专业理论知识与项目相融合。而理想项目课程恰好应与之相反,必须将专业理论知识与项目完美融合。虽然仅差在一个融合上,但在对技术的要求上却复杂得多。
2.高职项目课程的中心。项目课程在各个学校中都有,但由于高职教育本身所具有的特色,决定了高职项目课程必然有其特定内涵。高职项目课程完全抛弃了发散式的以课题、主题为中心的传统项目课程模式,形成了以工作任务为中心的聚合式项目课程模式。高职项目课题完全以工作任务为基础分析,严格设定项目的具体内容,以利用综合知识与技能来完成工作的思维和行动,实现最终人才能力的培养。
3.高职项目课程的载体。大部分高职院校比较习惯模块式的教学,虽然有利于对课程内容知识、技能和态度的把握,但仍然是一种相对孤立的教学方式,着眼点也仅仅是眼前的这些知识和技能而已。而以服务为载体的高职项目课程,则采取让学生选取典型的产品或服务来设计工作任务,从而在活动中真正地掌握所学的知识,使学生的综合能力得到稳步提升。
二、高职项目课程的理论基础
很多人认为项目课程并没有实质上的知识学习,只注重技能上的训练与提高,然而这却是很多人对高职课程目标不理解的一种表现。事实上项目课程拥有深刻的理论基础,利用工作过程来拟定课程内容,以此构造一个最为有效的项目课程结构方式,提高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
知识脱离工作本身,在初始阶段是不可避免的,但我们应打破高职课程中存在的仅仅关注知识点的传统观念,形成一种务实的结构观念。在高职学生学习掌握这些知识的同时,我们应着眼于学生以什么样的结构去掌握这些知识。因此,作为影响学生职业能力的重要变量,课程结构比知识点更重要。
然而高职教育和普通教育还有两个基本的不同点,即两者分别注重于学术教育和职业教育。而学科体系的教育主要是培养学术型的人才,而工作体系则更注重于应用型人才的培养。
三、高职项目课程的设计
高职项目课程的设计首先将目标定位于以工作任务为中心、以服务为载体,这与很多人认为的项目课程只强调技能训练是有着本质不同的。而项目课程的项目选取主要针对典型产品或服务,让其拥有充分典型性的同时提高学生悟性,从而提高高职教育的地方性。
尽管操作技能并不是高职课程目标的主要目的,但是让学生掌握娴熟的操作技能却很有必要。所以操作知识的分析也就越详细越好,尤其是对于一些操作的细节分析将直接影响到职业能力的形成。作为对项目课程内容的组织,要彻底打破思维定势,分解原有知识体系,并将一些可以转化为实践项目的理论知识当做实践项目来介绍。
作为具有中国特色教育模式的高职课程项目来说,其具有很高的实践价值和意义,是突出高职院校本身价值和意义的一种重要方式和手段。为了高职院校能够有一个良好的发展前景,对于高职项目课程的理论基础和设计的研究不能止步。
参考文献:
[1]夏惠贤.多元智力理论与个性化教学[M].上海: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2003.
[2]严中华.职业教育课程开发与实践——基于工程过程系统化的职教课程开发与实践[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9.
[3]姜大源,吴全全.当代德国职业教育主流教学思想研究[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
关键词:高职;项目课程;理论与研究
高职院校在近年来逐渐占据了大学教育的主流,其特色主要表现为入学门槛低,就业率高。然而高职课程教育却被很多人质疑,有些人认为高职院校的教育程度与中专类似,有些人则认为高职院校完全沿用了本科的课程体系,导致高职院校并不具有自己的教学特色。因此在众多因素的作用下,高职院校不得不走出高等性与职业性的矛盾,形成一个独立自主的特色教育模式,高职项目课程应运而生,为高职院校办学内涵的提升起到了重大作用。
一、高职项目课程
高职项目课程之所以被称为特色的高职课程模式是因为高职项目课程是以本身为主体,以工作内容为中心,以服务为载体的一种全新的课程模式。
1.项目课程的主体变革。高职院校对实践的要求极其严格,其实践方式大致可以总结为三种,一是附属式,通过对原有教材的学习,让学生掌握一定的基础后完成几个实践项目,获得相应的实践能力;二是变革式,改变原有的学科课程,结合项目进行教学,促进学生实践能力的提升;三是主体式,将大量的专业知识进行深度压缩,建立一个以项目为主体的课程体系。
(1)附属式。附属式基本上延续了传统的教学方法,并没有太多的新意,在实践方面略有改造,主要课程主体还是传统的学科课程,对于高职项目课程的变革并不明显。(2)变革式。虽然这种方式完全颠覆了传统的教学,但从根本上讲,这种变革只不过是改变了教学方式,并非是课程上的改革,因此这种变革对于高职项目课程的变革来说毫无意义。(3)主体式。这种方式虽然改变了项目课程本身的主体,但却并未能将专业理论知识与项目相融合。而理想项目课程恰好应与之相反,必须将专业理论知识与项目完美融合。虽然仅差在一个融合上,但在对技术的要求上却复杂得多。
2.高职项目课程的中心。项目课程在各个学校中都有,但由于高职教育本身所具有的特色,决定了高职项目课程必然有其特定内涵。高职项目课程完全抛弃了发散式的以课题、主题为中心的传统项目课程模式,形成了以工作任务为中心的聚合式项目课程模式。高职项目课题完全以工作任务为基础分析,严格设定项目的具体内容,以利用综合知识与技能来完成工作的思维和行动,实现最终人才能力的培养。
3.高职项目课程的载体。大部分高职院校比较习惯模块式的教学,虽然有利于对课程内容知识、技能和态度的把握,但仍然是一种相对孤立的教学方式,着眼点也仅仅是眼前的这些知识和技能而已。而以服务为载体的高职项目课程,则采取让学生选取典型的产品或服务来设计工作任务,从而在活动中真正地掌握所学的知识,使学生的综合能力得到稳步提升。
二、高职项目课程的理论基础
很多人认为项目课程并没有实质上的知识学习,只注重技能上的训练与提高,然而这却是很多人对高职课程目标不理解的一种表现。事实上项目课程拥有深刻的理论基础,利用工作过程来拟定课程内容,以此构造一个最为有效的项目课程结构方式,提高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
知识脱离工作本身,在初始阶段是不可避免的,但我们应打破高职课程中存在的仅仅关注知识点的传统观念,形成一种务实的结构观念。在高职学生学习掌握这些知识的同时,我们应着眼于学生以什么样的结构去掌握这些知识。因此,作为影响学生职业能力的重要变量,课程结构比知识点更重要。
然而高职教育和普通教育还有两个基本的不同点,即两者分别注重于学术教育和职业教育。而学科体系的教育主要是培养学术型的人才,而工作体系则更注重于应用型人才的培养。
三、高职项目课程的设计
高职项目课程的设计首先将目标定位于以工作任务为中心、以服务为载体,这与很多人认为的项目课程只强调技能训练是有着本质不同的。而项目课程的项目选取主要针对典型产品或服务,让其拥有充分典型性的同时提高学生悟性,从而提高高职教育的地方性。
尽管操作技能并不是高职课程目标的主要目的,但是让学生掌握娴熟的操作技能却很有必要。所以操作知识的分析也就越详细越好,尤其是对于一些操作的细节分析将直接影响到职业能力的形成。作为对项目课程内容的组织,要彻底打破思维定势,分解原有知识体系,并将一些可以转化为实践项目的理论知识当做实践项目来介绍。
作为具有中国特色教育模式的高职课程项目来说,其具有很高的实践价值和意义,是突出高职院校本身价值和意义的一种重要方式和手段。为了高职院校能够有一个良好的发展前景,对于高职项目课程的理论基础和设计的研究不能止步。
参考文献:
[1]夏惠贤.多元智力理论与个性化教学[M].上海: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2003.
[2]严中华.职业教育课程开发与实践——基于工程过程系统化的职教课程开发与实践[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9.
[3]姜大源,吴全全.当代德国职业教育主流教学思想研究[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