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课件替代实验,弱化了观察能力、实验操作能力和团队精神的培养。弱化了仪器的感官作用,不利于物理现象的生成和过程的展示,不利于创新思维的培养,不利于创生教学契机。
关键词:课件; 替代; 实验; 弊端
中图分类号:G633.7 表示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0)4-056-001
八年级某班物理公开课,授课内容是质量一课的教学。教师在讲授天平使用时,兴致勃勃的用鼠标控制着屏幕上的托盘天平横梁右端螺母的移动,螺母移动到适当位置,指针指在刻度盘正中间,“好,天平使用前的调节平衡就是这样操作的。”教师边操作着课件,边进行着讲解,而托盘天平实物却静静地躺在讲台上。
多媒体课件的教学,永远不能代替物理实验。它的替代使用中,会存在着以下的弊端:
一、多媒体课件代替不了立体实物的感官作用
夸美纽斯曾说:“可以为教师们定下一条金科玉律。在可能范围内,一切事物都应该放到学生感官的跟前。”[《中国大百科全书 教育》第518页]
再精美的教学课件,也不过是一种平面图像,是单一视角的单个画面,或连续活动的画面。而平面观察,它不利于学生对实验器材实物的认识和感知,不能在学生的大脑中形成立体的实物形象,缺少层次感。
二、多媒体课件的滥用,弱化了学生全方位观察能力的培养
化学家波仪耳曾说过:“实验和观察是一切的基础。[《化学家传》第53页]
课件的教学,造成学生很难多角度、全方位地观察实验仪器和操作过程,无形中弱化了观察能力的培养。如刻度尺、温度计、电流表、电压表的使用,正面平视与侧面斜视的观察,那个是正确的读数方法,只有学生实际观察后的对比,感受才能深刻。对体温计的读数,只有一个特殊的视角,才能看清放大后液面对齐的刻度,课件的教学是难以达到这种效果的。
三、多媒体课件代替实验的教学,不利于学生团队精神的培养
如密度的测量和伏安法测电阻等实验,若使用课件的教学,只需一人操作鼠标便能完成,根本没有学生的分工与合作,而在学生的分组实验中,必须明确分工,各司其责,齐头并进,相互配合,而且操作中不断地进行交流,这才能在学习过程中不断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否则,学生只知道单打独斗,个人竞争,团队精神被淡漠和丢失。
四、多媒体课件的教学代替实验,不利于学生动手操作能力的培养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有许多聪明的,天赋很好的儿童和少年,只有当他们的手和手指尖触到创造性劳动的时候,他们对知识的兴趣才能觉醒起来。”《给教师的建议上册》第62页}
若将演示实验,分组实验搬上投影屏幕,只需鼠标轻点或画线或移动,便可完成操作,它剥夺了学生动手操作的权利,不利于动手能力的培养。学生对学习的兴趣没有亲自操作时更加浓厚。如课件电路连接中,电线头弯曲后顺时针压在螺母下,再拧紧螺母的细节操作等都被忽略,学生丧失了动手操作的练习机会,长期如此,所教的学生都是解题的高手,操作的低能儿,这正是我国传统教育的弊端。
五、多媒体课件的教学代替实验,不能真实地展示和完整地体现物理现象生成的过程
多媒体课件的教学,虽然画面精美,颜色鲜艳,操作简单,但没有触摸的感觉和味觉的刺激,更不可能完整地体现物理现象的生成过程。如固态碘的加热升华和降温凝华的试验,课件演示时,不能展示出烧瓶内大量紫色烟雾的生成。瓶内气体加热时由透明变为不透明,冷却时又由不透明变为透明的过程。烧瓶内壁上吸附着紫色小晶体的真实现象的过程也难以体现。
六、多媒体课件的教学代替实验,无法孕育和创生教学的契机
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的每一步骤,都是按部就班设计的,按教师的意图发生和发展,根本不可能产生意想不到的问题。如观察水的沸腾实验,用课件演示,在标准大气压下,水沸腾的温度都是100℃,但真实的演示中,仍是一个标准大气压的条件,也可能出现温度小于或着大于100℃时水沸腾的现象。大气压没有变,为何会发生这种现象呢?一个意想不到的问题产生了,这就为课堂创生了一个教学契机,抓住这个难得的教学机遇,分析讨论,找出原因,原来是温度计刻度不准确造成的。课件演示的实验,就没有这类问题的发生。而这种教学契机,又是锻炼培养教师教学机智的难得时机,是教师成长中不可缺少的过程。因为“高超的课堂教学艺术,来源于教师的教学机智,它首先表现为对教学过程中各种信息敏捷而快速捕捉和把握。[《课堂教学论》第64页袁金龙主编]
七、多媒体课件的教学代替实验可能会扼杀学生创新思维的萌芽
多媒体课件的使用及其效果,是教师备课中事先预设的,是教师的一面之词,它难以撞击学生的思维产生求新求异的火花。如托盘天平使用的教学,课堂里只有一台天平,但两个托盘质量相差很大,上课前教师也没有发现。教师调节天平横梁平衡时,螺母拧到极限位置,天平仍旧不能平衡。如何继续上课,调换一台天平,没有时间,也不可能。有位上公开课的教师,确实遇到了这个问题,只见这位教师停下操作,让学生思考讨论,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一个班级有近十位学生想到了在较轻的托盘中添加小重物调节平衡的解决思路。学生的这种不照搬课本,求新求异的思维创新过程,是课件代替实验所难以达到的。
八、媒体课件的使用无法完成自主探究型的教学
自主探究型的教学,围绕所发现的问题,学生的猜想是教师不能全部预设的,每个人的探究思路、验正实验的设计、器材的选择、探究的过程不是都相同的,不可能全部使用多媒体课件去演示。
多媒体课件的教学代替实验有着以上的弊端,是否多媒体课件的使用就一无是处呢?不,不是这样。它的有效使用有着许多优点,如课堂信息量大、学习的资源丰富、知识传授的准确性强,同时具有图形、声音、文字的交互性,画面的生动、形象趣味性,操作的灵活性,以及网络的共享性,这是实验所难以达到的效果。多媒体课件的教学,使用得当,起画龙点睛、锦上添花的作用。当乱用、滥用时,代替全部實验时,就会造成许多的弊端。
参考文献:
[1]袁金荣主编.《课堂教学论》教育出版社
[2]湛蓊才著.《课堂教学艺术》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
关键词:课件; 替代; 实验; 弊端
中图分类号:G633.7 表示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0)4-056-001
八年级某班物理公开课,授课内容是质量一课的教学。教师在讲授天平使用时,兴致勃勃的用鼠标控制着屏幕上的托盘天平横梁右端螺母的移动,螺母移动到适当位置,指针指在刻度盘正中间,“好,天平使用前的调节平衡就是这样操作的。”教师边操作着课件,边进行着讲解,而托盘天平实物却静静地躺在讲台上。
多媒体课件的教学,永远不能代替物理实验。它的替代使用中,会存在着以下的弊端:
一、多媒体课件代替不了立体实物的感官作用
夸美纽斯曾说:“可以为教师们定下一条金科玉律。在可能范围内,一切事物都应该放到学生感官的跟前。”[《中国大百科全书 教育》第518页]
再精美的教学课件,也不过是一种平面图像,是单一视角的单个画面,或连续活动的画面。而平面观察,它不利于学生对实验器材实物的认识和感知,不能在学生的大脑中形成立体的实物形象,缺少层次感。
二、多媒体课件的滥用,弱化了学生全方位观察能力的培养
化学家波仪耳曾说过:“实验和观察是一切的基础。[《化学家传》第53页]
课件的教学,造成学生很难多角度、全方位地观察实验仪器和操作过程,无形中弱化了观察能力的培养。如刻度尺、温度计、电流表、电压表的使用,正面平视与侧面斜视的观察,那个是正确的读数方法,只有学生实际观察后的对比,感受才能深刻。对体温计的读数,只有一个特殊的视角,才能看清放大后液面对齐的刻度,课件的教学是难以达到这种效果的。
三、多媒体课件代替实验的教学,不利于学生团队精神的培养
如密度的测量和伏安法测电阻等实验,若使用课件的教学,只需一人操作鼠标便能完成,根本没有学生的分工与合作,而在学生的分组实验中,必须明确分工,各司其责,齐头并进,相互配合,而且操作中不断地进行交流,这才能在学习过程中不断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否则,学生只知道单打独斗,个人竞争,团队精神被淡漠和丢失。
四、多媒体课件的教学代替实验,不利于学生动手操作能力的培养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有许多聪明的,天赋很好的儿童和少年,只有当他们的手和手指尖触到创造性劳动的时候,他们对知识的兴趣才能觉醒起来。”《给教师的建议上册》第62页}
若将演示实验,分组实验搬上投影屏幕,只需鼠标轻点或画线或移动,便可完成操作,它剥夺了学生动手操作的权利,不利于动手能力的培养。学生对学习的兴趣没有亲自操作时更加浓厚。如课件电路连接中,电线头弯曲后顺时针压在螺母下,再拧紧螺母的细节操作等都被忽略,学生丧失了动手操作的练习机会,长期如此,所教的学生都是解题的高手,操作的低能儿,这正是我国传统教育的弊端。
五、多媒体课件的教学代替实验,不能真实地展示和完整地体现物理现象生成的过程
多媒体课件的教学,虽然画面精美,颜色鲜艳,操作简单,但没有触摸的感觉和味觉的刺激,更不可能完整地体现物理现象的生成过程。如固态碘的加热升华和降温凝华的试验,课件演示时,不能展示出烧瓶内大量紫色烟雾的生成。瓶内气体加热时由透明变为不透明,冷却时又由不透明变为透明的过程。烧瓶内壁上吸附着紫色小晶体的真实现象的过程也难以体现。
六、多媒体课件的教学代替实验,无法孕育和创生教学的契机
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的每一步骤,都是按部就班设计的,按教师的意图发生和发展,根本不可能产生意想不到的问题。如观察水的沸腾实验,用课件演示,在标准大气压下,水沸腾的温度都是100℃,但真实的演示中,仍是一个标准大气压的条件,也可能出现温度小于或着大于100℃时水沸腾的现象。大气压没有变,为何会发生这种现象呢?一个意想不到的问题产生了,这就为课堂创生了一个教学契机,抓住这个难得的教学机遇,分析讨论,找出原因,原来是温度计刻度不准确造成的。课件演示的实验,就没有这类问题的发生。而这种教学契机,又是锻炼培养教师教学机智的难得时机,是教师成长中不可缺少的过程。因为“高超的课堂教学艺术,来源于教师的教学机智,它首先表现为对教学过程中各种信息敏捷而快速捕捉和把握。[《课堂教学论》第64页袁金龙主编]
七、多媒体课件的教学代替实验可能会扼杀学生创新思维的萌芽
多媒体课件的使用及其效果,是教师备课中事先预设的,是教师的一面之词,它难以撞击学生的思维产生求新求异的火花。如托盘天平使用的教学,课堂里只有一台天平,但两个托盘质量相差很大,上课前教师也没有发现。教师调节天平横梁平衡时,螺母拧到极限位置,天平仍旧不能平衡。如何继续上课,调换一台天平,没有时间,也不可能。有位上公开课的教师,确实遇到了这个问题,只见这位教师停下操作,让学生思考讨论,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一个班级有近十位学生想到了在较轻的托盘中添加小重物调节平衡的解决思路。学生的这种不照搬课本,求新求异的思维创新过程,是课件代替实验所难以达到的。
八、媒体课件的使用无法完成自主探究型的教学
自主探究型的教学,围绕所发现的问题,学生的猜想是教师不能全部预设的,每个人的探究思路、验正实验的设计、器材的选择、探究的过程不是都相同的,不可能全部使用多媒体课件去演示。
多媒体课件的教学代替实验有着以上的弊端,是否多媒体课件的使用就一无是处呢?不,不是这样。它的有效使用有着许多优点,如课堂信息量大、学习的资源丰富、知识传授的准确性强,同时具有图形、声音、文字的交互性,画面的生动、形象趣味性,操作的灵活性,以及网络的共享性,这是实验所难以达到的效果。多媒体课件的教学,使用得当,起画龙点睛、锦上添花的作用。当乱用、滥用时,代替全部實验时,就会造成许多的弊端。
参考文献:
[1]袁金荣主编.《课堂教学论》教育出版社
[2]湛蓊才著.《课堂教学艺术》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