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科学的教学理念要有合适的教学模式作为载体才能得以实现。在具体的教学中,我由最初的盲目跟从到开始根据学科特点、具体的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学情,通过多渠道、多途径努力寻找真正适合本土课堂教学的方式方法。“练习使用显微镜”这节课就成了我尝试课堂教学改革的处女课。
“练习使用显微镜”是第二单元“生物体的结构层次”的第一章“细胞是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的第一课题的内容。本章的学习内容是练习使用显微镜,观察动植物细胞和细胞的生活。熟练地使用显微镜是中学生应该具备的生物学基本技能,中学生要在娴熟地使用显微镜观察的基础上完成动植物细胞结构、功能和生活等重要概念的构建。所以,“练习使用显微镜”这节课在生物学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一、传统的教学模式
本节学习内容为显微镜的结构、功能和使用两部分。由于这是初中生物的第一次实验课,学生的好奇心、兴奋度都非常高,课堂气氛十分活跃,课堂纪律很难控制。所以,为了能够完成学时学习目标,最为有效的教学模式是教师讲解并演示,学生随着教师的统一指挥逐步操作,一节课下来,五至六人的学生小组,也就能有一个人亲自随教师的口令“使用显微镜观察到了图像”,其他的同学都是旁观者。学生习得的显微镜的结构功能及使用的相关知识基本都是学生看书死记硬背的功劳。
这样的实验课教学,简单归纳就是教师讲解并演示,学生按部就班地跟着做的灌输式教学。一堂课下来,教学重难点突破了,教学目标也确实达成了,但总是有种波澜不惊的感觉,教师讲得没有激情,学生也没有收获的喜悦,学生的主体地位没有得到体现。
二、初改后的教学模式
生物实验课堂应是“合作探究”的课堂,如何设计才能体现这一理念呢?这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难题。于是我重新设计课堂教学,一切都遵循以学生为主体、调动学生主动学习的理念。
第二次教学的具体做法是:对于显微镜的结构功能这部分内容,安排学生课前观察教材中普通光学显微镜的图片,识记各结构的名称。在讲解显微镜的使用时,教师再讲解各关键结构的功能。关于显微镜的使用这部分内容,让学生通读教材,然后让每组派两名同学作代表,一人朗读教材中的操作要点,另一人按要求进行操作,学生评价并及时纠正错误。教师适时补充,并引导学生归纳总结出各关键结构的功能。
这节实验课,看似是学生主动获取知识的一节课。但结果却是时间过紧,学生没有按教学设计完成学时学习目标。仔细分析这节课的实际,仍是少部分学生动手,大多数学生旁观,是表面热闹、实则低效的课堂。
三、再改后的教学模式
这是我有史以来最困惑苦恼的一节课,要么走以前的套路,按部就班,停滞不前,也能完成教学任务;要么逼着自己走一条崭新的路,体现实验新课程理念,达到学生自主学习的境界。在这样的理念下,我再一次重新进行了教学设计。
我将显微镜的构造功能和显微镜的使用这两部分内容融合到一起。课前布置学生提前预习,熟知显微镜的各个结构和实验步骤,小组长组织组内预习情况检查。课堂上教师明确任务和重点注意事项,然后放手把显微镜完全交给学生,一切都由学生自己去触摸、感知和探究。学生实验时,教师巡回指导,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实验结束后,教师以课堂回放的形式,把一些错误的做法重新呈现给学生,并由学生来纠正。以此作为突破口,达到突破重难点的目的。
本节教学带给我无限惊喜,课堂效果超越预设。惊喜之一:学生在显微镜的操作过程中,并没有出现束手无策、无从下手的现象。惊喜之二:学生在练习使用显微镜过程中,能初步归纳总结出显微镜各结构的功能。惊喜之三:学生的参与度十分高,基本每个学生都有动手并观察到图像的成功体验。惊喜之四是:通过对用三种教学模式进行教学的班级学生进行同样习题的检测,发现最后一种方式学生知识掌握情况最好。
三种不同的教学模式,三种不同的课堂效果。一路走来给我的感悟颇多,原来教学设计并没有固定的模式,课堂并不是一成不不变的。教师在不盲目跟从的情况下,要确实更新自己的教学理念,为课堂注入活水,要善于改变、勇于改变,要充分相信学生,给学生提供展示自我的机会和平台。只有这样,传统的教学模式才能被打破,才能把课堂还给学生,才能让课堂真正成为知识的超市和思维狂欢的圣地。
“练习使用显微镜”是第二单元“生物体的结构层次”的第一章“细胞是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的第一课题的内容。本章的学习内容是练习使用显微镜,观察动植物细胞和细胞的生活。熟练地使用显微镜是中学生应该具备的生物学基本技能,中学生要在娴熟地使用显微镜观察的基础上完成动植物细胞结构、功能和生活等重要概念的构建。所以,“练习使用显微镜”这节课在生物学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一、传统的教学模式
本节学习内容为显微镜的结构、功能和使用两部分。由于这是初中生物的第一次实验课,学生的好奇心、兴奋度都非常高,课堂气氛十分活跃,课堂纪律很难控制。所以,为了能够完成学时学习目标,最为有效的教学模式是教师讲解并演示,学生随着教师的统一指挥逐步操作,一节课下来,五至六人的学生小组,也就能有一个人亲自随教师的口令“使用显微镜观察到了图像”,其他的同学都是旁观者。学生习得的显微镜的结构功能及使用的相关知识基本都是学生看书死记硬背的功劳。
这样的实验课教学,简单归纳就是教师讲解并演示,学生按部就班地跟着做的灌输式教学。一堂课下来,教学重难点突破了,教学目标也确实达成了,但总是有种波澜不惊的感觉,教师讲得没有激情,学生也没有收获的喜悦,学生的主体地位没有得到体现。
二、初改后的教学模式
生物实验课堂应是“合作探究”的课堂,如何设计才能体现这一理念呢?这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难题。于是我重新设计课堂教学,一切都遵循以学生为主体、调动学生主动学习的理念。
第二次教学的具体做法是:对于显微镜的结构功能这部分内容,安排学生课前观察教材中普通光学显微镜的图片,识记各结构的名称。在讲解显微镜的使用时,教师再讲解各关键结构的功能。关于显微镜的使用这部分内容,让学生通读教材,然后让每组派两名同学作代表,一人朗读教材中的操作要点,另一人按要求进行操作,学生评价并及时纠正错误。教师适时补充,并引导学生归纳总结出各关键结构的功能。
这节实验课,看似是学生主动获取知识的一节课。但结果却是时间过紧,学生没有按教学设计完成学时学习目标。仔细分析这节课的实际,仍是少部分学生动手,大多数学生旁观,是表面热闹、实则低效的课堂。
三、再改后的教学模式
这是我有史以来最困惑苦恼的一节课,要么走以前的套路,按部就班,停滞不前,也能完成教学任务;要么逼着自己走一条崭新的路,体现实验新课程理念,达到学生自主学习的境界。在这样的理念下,我再一次重新进行了教学设计。
我将显微镜的构造功能和显微镜的使用这两部分内容融合到一起。课前布置学生提前预习,熟知显微镜的各个结构和实验步骤,小组长组织组内预习情况检查。课堂上教师明确任务和重点注意事项,然后放手把显微镜完全交给学生,一切都由学生自己去触摸、感知和探究。学生实验时,教师巡回指导,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实验结束后,教师以课堂回放的形式,把一些错误的做法重新呈现给学生,并由学生来纠正。以此作为突破口,达到突破重难点的目的。
本节教学带给我无限惊喜,课堂效果超越预设。惊喜之一:学生在显微镜的操作过程中,并没有出现束手无策、无从下手的现象。惊喜之二:学生在练习使用显微镜过程中,能初步归纳总结出显微镜各结构的功能。惊喜之三:学生的参与度十分高,基本每个学生都有动手并观察到图像的成功体验。惊喜之四是:通过对用三种教学模式进行教学的班级学生进行同样习题的检测,发现最后一种方式学生知识掌握情况最好。
三种不同的教学模式,三种不同的课堂效果。一路走来给我的感悟颇多,原来教学设计并没有固定的模式,课堂并不是一成不不变的。教师在不盲目跟从的情况下,要确实更新自己的教学理念,为课堂注入活水,要善于改变、勇于改变,要充分相信学生,给学生提供展示自我的机会和平台。只有这样,传统的教学模式才能被打破,才能把课堂还给学生,才能让课堂真正成为知识的超市和思维狂欢的圣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