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语文涉及很多与人文精神相关的内容,培养学生形成较高的人文素养,强化他们的个人修养。近年来,高中语文教师认识到当前课堂教学改革的重点内容,注重对高中生精神素质的强化,找寻到良好的人文精神培养方法,使高中生形成较高的人文精神学习意识,明确自我的责任与权力,进而强化学生的综合素质,促进他们价值观念的提高。
关键词:人文精神;高中语文;教学策略;重要意义
引言
教育要遵循以人为本的原则,所以教师担负的不仅是知识技能的传授,还要担负起对学生道德品质以及思想观念的培养。因此,教师在语文教学中要加强学生人文精神培养,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高中语文教材蕴含丰富的人文元素,教师要以此为抓手,塑造学生完美人格,培养学生人文情怀,为学生成长成才奠定基础。
1人文精神渗透到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1缺乏文化底蕴,造成人文精神渗透受限
有的高中语文教师未能深刻理解人文教育的文化内涵,未能积累下与人文教育相关的教学经验,缺乏深厚的文化底蕴,对于教材内容的了解还不够充分,未能明确人文教育的本质内涵,无法完善地传播人文精神的基本内容,这限制了人文精神教学的渗透速度。有的语文教师没有得到良好的培训机会,未能参与到人文精神培训当中,对人文精神的本质概念认识不清,同时,无法感受到渗透人文精神的重要作用,这造成教师忽略了对文章内容中人文文化的解读,促使学生综合素质无法得到提高。
1.2人文教育出现偏差
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虽然已经认识到人文精神对个体的积极影响,但没有较好地掌握人文精神和语文教学融合的方式方法,在教学理念和方法上存在偏差,导致人文精神教育只能停留在表面,没有和语文知识进行深度融合。形式化的教育和流程不利于个性品格的塑造,不利于学生的成长。例如,一些教师在讲授《兰亭集序》这一课时,往往只注重对王羲之的书法特点进行讲解以及背景知识的介绍,忽略王羲之在书法练习中所体现出的精神和人生态度。这种教学缺乏人文精神渗透,学生能学到的知识也仅限于表面,并没有在心灵深处受到触动。为此,教师要对文章主题思想进行深入挖掘,以更好地进行人文教育。很多文章和诗歌的主题都体现了人文精神,教师在语文知识传授和人文教育融合的过程中,不能将两条主线分离,而要将人文教育和知识传授相结合,实现知识教学和人文教育的双赢。
2在语文教学中有效进行人文精神渗透的策略
2.1改变学生对语文学习的态度
学生在基础内容学习时,主要学习不同文章所体现出来的写作手法和阅读技巧,而并没有主动挖掘教材内容中所体现出来的人文精神,对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感情缺乏共情。教师应充分引导学生改变对语文学习的态度,不只是将语文学科作为高考的重要学科之一,而是要引导学生关注语文学习内容所体现出来的人文精神,从而在课堂环节设置和课堂内容延伸方面能够进入教师所创设的人文情境,把语文课堂作为自身思想价值观塑造和人文修养提升的重要场所。
2.2提升学生的文化品味
为了提高语文教学的有效性,教师可以将语文教学内容与生活实际相联系,比如可以找出与教学内容相关的热点供学生讨论,从而发挥语文教学对社会的重要作用。同时教师还要顺应时代的发展趋势,在教学中应用现代工具,不断创新教学方法。比如在学习比喻修辞手法时,为了开拓学生的思维,教师可以将传统的蜡烛改成充电器等与学生实际生活贴近的新型词汇。另外,教师还要在教学中重点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认真研究教学内容,探究教学内容中适合进行人文教育的资源,以此来丰富语文课堂,满足学生的发展需求。为此,教师要养成善于观察的良好习惯,对人文性内容保持敏感,进而落实人文教育。除此之外,教师要适当的开拓学生的视野,进而提高学生课堂学习效率。
2.3营造人文精神教育氛围
人文精神的渗透,需要从环境的角度切入,因此,教师要营造人文精神教学氛围,让学生在耳濡目染中提升人文素养,塑造完美品格。教师可通过开展相关语文实践活动,营造人文精神教育氛围,如诗歌朗诵、演讲比赛、讲名人故事等。学生在这些实践活动中能增强对人文精神的感受,培养人文情怀。此外,教师也可以运用情境教学营造人文精神教育氛围,加深学生对文章文化内涵和人文精神的理解,把人文精神提升作为语文教学的重要目标,与知识传授相互促进。例如,在教学《我有一个梦想》这篇课文时,教师可先让学生了解文章内容,然后再向学生介绍这篇文章背后的历史,让学生从内心感受出发,对文章中所蕴含的情感进行深刻感受。教师也可以利用多媒体将马丁·路德·金的演讲视频播放出来,让学生产生身临其境之感,增强学生的情感体验,拓宽学生认知维度,提高人文教育效果。
2.4提升自身素养,精心设计课堂
教师是主导,学生是主体,学生的学习效果取决于教师的教学水平和自身素质。新课改要求下,要求教师要通过不断学习提高自我业务水平,拓宽自己的知识面。教师还要有强烈的教育使命感和责任心。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人格和权利。教师要公平公正地对待每一位学生。教师要有宽容之心,批评学生不能伤害学生的自尊心,对学生充满人文关怀。教师要严格要求自己,让学生在教师的言传身教中放飞自我、成长成才。
结束语
人文精神是高中生必须掌握的基本素质之一,关系到他们道德品质的提高。高中语文教师应当将人文精神渗透到课堂教学当中,设计出多种多样的课堂教学模式,以游戏、活动、实践、教材内容等形式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人文精神,使学生感悟到文学的本質内涵,掌握到人文精神所蕴藏的深刻含义,具备较高的人文素养,进而强化学生的综合能力,促进高中语文课堂教学效果和质量的提升。
参考文献
[1]肖和英.浅论高中语文教学的人文精神渗透问题[J].课外语文,2018(6):11.
[2]肖淑香.浅论高中语文教学中人文精神的渗透问题[J].教育界:综合教育研究,2016(8):29.
[3]施卫娟.浅论高中语文教学中的人文精神渗透问题[J].文理导航,2018(11):27.
贵州省遵义市第一中学 56300
关键词:人文精神;高中语文;教学策略;重要意义
引言
教育要遵循以人为本的原则,所以教师担负的不仅是知识技能的传授,还要担负起对学生道德品质以及思想观念的培养。因此,教师在语文教学中要加强学生人文精神培养,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高中语文教材蕴含丰富的人文元素,教师要以此为抓手,塑造学生完美人格,培养学生人文情怀,为学生成长成才奠定基础。
1人文精神渗透到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1缺乏文化底蕴,造成人文精神渗透受限
有的高中语文教师未能深刻理解人文教育的文化内涵,未能积累下与人文教育相关的教学经验,缺乏深厚的文化底蕴,对于教材内容的了解还不够充分,未能明确人文教育的本质内涵,无法完善地传播人文精神的基本内容,这限制了人文精神教学的渗透速度。有的语文教师没有得到良好的培训机会,未能参与到人文精神培训当中,对人文精神的本质概念认识不清,同时,无法感受到渗透人文精神的重要作用,这造成教师忽略了对文章内容中人文文化的解读,促使学生综合素质无法得到提高。
1.2人文教育出现偏差
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虽然已经认识到人文精神对个体的积极影响,但没有较好地掌握人文精神和语文教学融合的方式方法,在教学理念和方法上存在偏差,导致人文精神教育只能停留在表面,没有和语文知识进行深度融合。形式化的教育和流程不利于个性品格的塑造,不利于学生的成长。例如,一些教师在讲授《兰亭集序》这一课时,往往只注重对王羲之的书法特点进行讲解以及背景知识的介绍,忽略王羲之在书法练习中所体现出的精神和人生态度。这种教学缺乏人文精神渗透,学生能学到的知识也仅限于表面,并没有在心灵深处受到触动。为此,教师要对文章主题思想进行深入挖掘,以更好地进行人文教育。很多文章和诗歌的主题都体现了人文精神,教师在语文知识传授和人文教育融合的过程中,不能将两条主线分离,而要将人文教育和知识传授相结合,实现知识教学和人文教育的双赢。
2在语文教学中有效进行人文精神渗透的策略
2.1改变学生对语文学习的态度
学生在基础内容学习时,主要学习不同文章所体现出来的写作手法和阅读技巧,而并没有主动挖掘教材内容中所体现出来的人文精神,对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感情缺乏共情。教师应充分引导学生改变对语文学习的态度,不只是将语文学科作为高考的重要学科之一,而是要引导学生关注语文学习内容所体现出来的人文精神,从而在课堂环节设置和课堂内容延伸方面能够进入教师所创设的人文情境,把语文课堂作为自身思想价值观塑造和人文修养提升的重要场所。
2.2提升学生的文化品味
为了提高语文教学的有效性,教师可以将语文教学内容与生活实际相联系,比如可以找出与教学内容相关的热点供学生讨论,从而发挥语文教学对社会的重要作用。同时教师还要顺应时代的发展趋势,在教学中应用现代工具,不断创新教学方法。比如在学习比喻修辞手法时,为了开拓学生的思维,教师可以将传统的蜡烛改成充电器等与学生实际生活贴近的新型词汇。另外,教师还要在教学中重点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认真研究教学内容,探究教学内容中适合进行人文教育的资源,以此来丰富语文课堂,满足学生的发展需求。为此,教师要养成善于观察的良好习惯,对人文性内容保持敏感,进而落实人文教育。除此之外,教师要适当的开拓学生的视野,进而提高学生课堂学习效率。
2.3营造人文精神教育氛围
人文精神的渗透,需要从环境的角度切入,因此,教师要营造人文精神教学氛围,让学生在耳濡目染中提升人文素养,塑造完美品格。教师可通过开展相关语文实践活动,营造人文精神教育氛围,如诗歌朗诵、演讲比赛、讲名人故事等。学生在这些实践活动中能增强对人文精神的感受,培养人文情怀。此外,教师也可以运用情境教学营造人文精神教育氛围,加深学生对文章文化内涵和人文精神的理解,把人文精神提升作为语文教学的重要目标,与知识传授相互促进。例如,在教学《我有一个梦想》这篇课文时,教师可先让学生了解文章内容,然后再向学生介绍这篇文章背后的历史,让学生从内心感受出发,对文章中所蕴含的情感进行深刻感受。教师也可以利用多媒体将马丁·路德·金的演讲视频播放出来,让学生产生身临其境之感,增强学生的情感体验,拓宽学生认知维度,提高人文教育效果。
2.4提升自身素养,精心设计课堂
教师是主导,学生是主体,学生的学习效果取决于教师的教学水平和自身素质。新课改要求下,要求教师要通过不断学习提高自我业务水平,拓宽自己的知识面。教师还要有强烈的教育使命感和责任心。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人格和权利。教师要公平公正地对待每一位学生。教师要有宽容之心,批评学生不能伤害学生的自尊心,对学生充满人文关怀。教师要严格要求自己,让学生在教师的言传身教中放飞自我、成长成才。
结束语
人文精神是高中生必须掌握的基本素质之一,关系到他们道德品质的提高。高中语文教师应当将人文精神渗透到课堂教学当中,设计出多种多样的课堂教学模式,以游戏、活动、实践、教材内容等形式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人文精神,使学生感悟到文学的本質内涵,掌握到人文精神所蕴藏的深刻含义,具备较高的人文素养,进而强化学生的综合能力,促进高中语文课堂教学效果和质量的提升。
参考文献
[1]肖和英.浅论高中语文教学的人文精神渗透问题[J].课外语文,2018(6):11.
[2]肖淑香.浅论高中语文教学中人文精神的渗透问题[J].教育界:综合教育研究,2016(8):29.
[3]施卫娟.浅论高中语文教学中的人文精神渗透问题[J].文理导航,2018(11):27.
贵州省遵义市第一中学 56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