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条约》中为何没有关于鸦片的条款

来源 :中学文科·教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wii081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笔者在讲鸦片战争及《南京条约》签订的有关内容时,发现学生眉头紧锁,疑云重重:鸦片战争是由鸦片问题“引发”,而南京谈判及所签订的《南京条约》却没有提及鸦片问题,为什么?笔者一时难以作答,只好带着疑问翻阅了相关的资料和书籍,才弄清了一点眉目,现梳理如下,以笔者之砖,引他人之玉。
  问题要从18世纪60年代开始于英国的工业革命谈起。这一场技术领域的革命,使英国社会特别是其经济结构发生巨大的变化,各主要部门的劳动生产率和生产量大幅度增加,资本主义生产进入黄金期,但国内市场严重不足。为了弥补“其缺陷”,英国新兴工业资产阶级千方百计“寻找”国际市场,而扩张、掠夺、不正当的商品倾销成为对外关系的基本内容。人口占当时世界1/3的大清帝国,毫无疑问成为英国猎取的对象。
  在当时的中英贸易中,尽管英国的工业品物美价廉,但由于中国闭关政策的限制和自然经济的抗拒,使得英国商品在中国市场很难推销,相反中国的茶丝等传统的手工业产品在欧洲尤其是英国十分畅销。以1781—1790年十年间中英贸易为例,英国输入中国货物总值(1600万银元)只及中国输入英国茶叶价(9600万银元)一项的1/6。为扭转对华贸易的逆差局势,“改变其不利局面”,在当时英国社会中,占主要势力的棉纺织资本家直接或间接地把鸦片运入中国,来获取巨额利润,从而加大对中国财富的掠夺,以便利用不正当的手段打开中国市场。鸦片走私,使大清帝国昔日的优势受到极大的挑战。
  在此之前,英国先后派出以马嘎尔尼为首的使团和以阿美士德为首的使团来华,企图以外交谈判的方式来解决中英贸易对其不利的问题,进而迫使中方开关,但由于中英文化的差异,特别是清朝以闭关政策为保护伞,来继续维护天朝帝国的尊严。中方的戒备心理和拒绝态度,使英国恼羞成怒,一方面加大鸦片走私的力度,另一方面做战争准备。其后的战争正如英国历史学家马士所言:“英国并不是为了维持鸦片而进行斗争,它不过是一个持续了20年,并且要决定东方和西方之间国际和商务关系斗争的开端。”可见鸦片只是起导火索和敲门砖的作用,而英国工业资产阶级的根本目的是为了打开中国市场,扩大贸易。
  战后英国政府全权代表璞鼎查,由于从事殖民活动40余年,特别谙熟亚洲事务,深受外交大臣巴麦尊的赏识,因而在战后中英双方的谈判中,采取老练而娴熟的谈判艺术,对于大清国十分敏感,强烈刺激帝国神经中枢的焦点问题——鸦片,尽量回避,而对有利于英国工业资产阶级根本利益的问题却大谈特谈,如赔款、开放通商口岸、关税等,最终以条款的形式确立下来,实现了发动战争的目的。这正如柏杨在《中国人史纲》中所说:“对于引起战争的鸦片问题,反而像没有那回事一样,双方谁都不提,英国是故意躲避形诸文字,因为用条约保护贩卖毒品,将成为历史上的污点,尤其一旦中国醒悟过来要求互惠,英国将非常尴尬。”而清政府神情恍惚,惟恐提出鸦片这个不祥之物,会招来更大的麻烦,只好在沉默中妄想继续维护天朝大国的尊严,“就是谁都心里有数却闭口不言的情况下”,没有涉及鸦片问题的《南京条约》得以签订。
其他文献
【摘要】初一学生在小学阶段也学了一些英语知识,现行的初一英语教学仍然选用从零开始的教材,但是教材内容多、词汇量大,因此在初一英语起始教学阶段,教师必须正确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才能为今后全面提高学生的英语成绩打下扎实基础。本文作者结合自身教学实践心得,从听说读写到课堂内外,就初一学生英语学习良好习惯的养成教育方面做出探讨。  【关键词】初一 英语 习惯 养成 策略    初一英语教学要真正使
地理课堂的生活化和现实化是新时代地理教学的要求,在地理“新课程标准”中,最基本的理念是“学习生活中有用的地理”。地理课堂教学,要提供给学生与其生活和周围世界密切相关的地理知识,侧重基础性的地理知识和技能的教学,使学生了解和熟悉生存环境,增强生存能力。地理课堂教学只有与现实生活密切联系起来,才会有无穷的地理资源可供开掘,学生学习地理才有兴趣,从而形成主动的学习态度。  那么,在初中地理课堂教学中,如
新课标明确指出:“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语文教学是一种对话活动,在这一对话活动中必须贯彻语文教学审美化原则,重视审美能力的培养,引导学生去发现美、感受美、欣赏美。    一、与文本对话,激发情感,发现美    阅读教学实质上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文本(语文教材)中蕴藏着大量的美的素材。紧扣文本,充分利用教材中蕴涵的
2001年颁布的《中国妇女发展纲要(2001—2010)》中明确指出:“将妇女教育的主要目标纳入国家的教育规划”,“在课程、教育内容和教学方法改革中,把性别意识纳入到教师培训课程”。《中国儿童发展纲要(2001—2010)》中也规定“将性别平等意识纳入教育内容”。这表明我们的政府已经注意到教育在传播性别观念和实现性别平等上所承载的重要功能,并能具体到通过课程、教育内容、教学方法等层面的改善来努力发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改革开放政策的进一步深入,人们对知识的渴求比任何一个时代都要强烈。高知识意味着高收入,精技术意味着高报酬。这一社会现象,使很多家长明白了知识的重要性,意识到提高子女文化知识的紧迫性。在“教育是一种投资”的心理作用下,家长、社会、学校把培养孩子变成一种商业行为。在眼前利益和将来利益的驱动下,家庭教育已经在慢慢变成工厂的流水线,一个个天真活泼的少年变成了一个个麻木不仁的产品。教育的
环境教育是一种旨在提高人处理其与环境关系的能力,提高环境素养,以利于人类的生存和长远发展,坚持可持续发展理念和战略的教育。进入21世纪,环境问题成为社会关注的一个焦点。《中国21世纪议程》明确指出:“环境保护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而普及环保知识,让更多的人尤其是中小学生增强环保观念已成为当务之急。  历史作为一门全面探讨和认识人类社会产生发展过程中的科学,其实质反映的就是人类征服自然和改造自然的
搞好学生的思想教育,中外教育工作者都做了不少的尝试,并取得了很好的成效。笔者作为一名语文教师,结合本学科的内容,对学生德育进行一些探索。在十几年的教学中,发现古代传统篇目中有许多谈及个人修养和处理各种关系的原则的内容,对德育工作有些帮助,于是也进行了一些探索。  第一,整理挖掘概括  通过对语文课本中的文言文及所能找到的古代散文的整理,归结发现古人的思想教育材料,可以分为两大类。  (一)个人修养
作为教师的我总愿化作一缕微风,轻轻吹起学生心田的浪花朵朵。  1.课前栏目,张扬个性  每接一个新的班级,我总喜欢在上第一节课时发表一通议论:“语言是架通事业成功的桥梁,语言是连接人生风景的纽带,高超的语言表达是一个人行走社会和成就事业的万能绿卡。同学们,你们想获得这张绿卡吗?请跟随我一同走进‘智慧’栏目。”  此时,所有的学生被我深深地吸引着。我接着主持“智慧”小栏目:“如果把一盏灯放进全黑的房
在英语教学中,用电脑、投影仪、幻灯机、录音机、简笔画、实物模型、挂图、表情動作等直观手段,无疑能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把学生自然而然地带入特定情境,从而吸引学生产生兴趣。但如果能采用种种表演手段,创设种种真实的语言环境,则更能加强师生间的双边活动,使学生的兴趣经久不衰,使英语教学质量明显提高。    一、表演可加强学生对教材的巩固    为了巩固所学内容,教师往往让学生去背诵:背单词,背对话,背课文
地理作为高考科目后,高中地理的教学任务就明显加重了。而初中地理仅作为可有可无的“副科”出现在教学中,没得到足够的重视,初中毕业生的地理基础知识普遍薄弱,初中、高中地理教学严重脱节。初中高中地理知识联系十分密切,而大部分学生初中地理知识的严重缺乏成了高中地理入门的最大障碍,严重影响高中地理的正常教学。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做好初中与高中地理知识的衔接与融合非常重要。    一、学生学习方法的衔接与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