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笔者在讲鸦片战争及《南京条约》签订的有关内容时,发现学生眉头紧锁,疑云重重:鸦片战争是由鸦片问题“引发”,而南京谈判及所签订的《南京条约》却没有提及鸦片问题,为什么?笔者一时难以作答,只好带着疑问翻阅了相关的资料和书籍,才弄清了一点眉目,现梳理如下,以笔者之砖,引他人之玉。
问题要从18世纪60年代开始于英国的工业革命谈起。这一场技术领域的革命,使英国社会特别是其经济结构发生巨大的变化,各主要部门的劳动生产率和生产量大幅度增加,资本主义生产进入黄金期,但国内市场严重不足。为了弥补“其缺陷”,英国新兴工业资产阶级千方百计“寻找”国际市场,而扩张、掠夺、不正当的商品倾销成为对外关系的基本内容。人口占当时世界1/3的大清帝国,毫无疑问成为英国猎取的对象。
在当时的中英贸易中,尽管英国的工业品物美价廉,但由于中国闭关政策的限制和自然经济的抗拒,使得英国商品在中国市场很难推销,相反中国的茶丝等传统的手工业产品在欧洲尤其是英国十分畅销。以1781—1790年十年间中英贸易为例,英国输入中国货物总值(1600万银元)只及中国输入英国茶叶价(9600万银元)一项的1/6。为扭转对华贸易的逆差局势,“改变其不利局面”,在当时英国社会中,占主要势力的棉纺织资本家直接或间接地把鸦片运入中国,来获取巨额利润,从而加大对中国财富的掠夺,以便利用不正当的手段打开中国市场。鸦片走私,使大清帝国昔日的优势受到极大的挑战。
在此之前,英国先后派出以马嘎尔尼为首的使团和以阿美士德为首的使团来华,企图以外交谈判的方式来解决中英贸易对其不利的问题,进而迫使中方开关,但由于中英文化的差异,特别是清朝以闭关政策为保护伞,来继续维护天朝帝国的尊严。中方的戒备心理和拒绝态度,使英国恼羞成怒,一方面加大鸦片走私的力度,另一方面做战争准备。其后的战争正如英国历史学家马士所言:“英国并不是为了维持鸦片而进行斗争,它不过是一个持续了20年,并且要决定东方和西方之间国际和商务关系斗争的开端。”可见鸦片只是起导火索和敲门砖的作用,而英国工业资产阶级的根本目的是为了打开中国市场,扩大贸易。
战后英国政府全权代表璞鼎查,由于从事殖民活动40余年,特别谙熟亚洲事务,深受外交大臣巴麦尊的赏识,因而在战后中英双方的谈判中,采取老练而娴熟的谈判艺术,对于大清国十分敏感,强烈刺激帝国神经中枢的焦点问题——鸦片,尽量回避,而对有利于英国工业资产阶级根本利益的问题却大谈特谈,如赔款、开放通商口岸、关税等,最终以条款的形式确立下来,实现了发动战争的目的。这正如柏杨在《中国人史纲》中所说:“对于引起战争的鸦片问题,反而像没有那回事一样,双方谁都不提,英国是故意躲避形诸文字,因为用条约保护贩卖毒品,将成为历史上的污点,尤其一旦中国醒悟过来要求互惠,英国将非常尴尬。”而清政府神情恍惚,惟恐提出鸦片这个不祥之物,会招来更大的麻烦,只好在沉默中妄想继续维护天朝大国的尊严,“就是谁都心里有数却闭口不言的情况下”,没有涉及鸦片问题的《南京条约》得以签订。
问题要从18世纪60年代开始于英国的工业革命谈起。这一场技术领域的革命,使英国社会特别是其经济结构发生巨大的变化,各主要部门的劳动生产率和生产量大幅度增加,资本主义生产进入黄金期,但国内市场严重不足。为了弥补“其缺陷”,英国新兴工业资产阶级千方百计“寻找”国际市场,而扩张、掠夺、不正当的商品倾销成为对外关系的基本内容。人口占当时世界1/3的大清帝国,毫无疑问成为英国猎取的对象。
在当时的中英贸易中,尽管英国的工业品物美价廉,但由于中国闭关政策的限制和自然经济的抗拒,使得英国商品在中国市场很难推销,相反中国的茶丝等传统的手工业产品在欧洲尤其是英国十分畅销。以1781—1790年十年间中英贸易为例,英国输入中国货物总值(1600万银元)只及中国输入英国茶叶价(9600万银元)一项的1/6。为扭转对华贸易的逆差局势,“改变其不利局面”,在当时英国社会中,占主要势力的棉纺织资本家直接或间接地把鸦片运入中国,来获取巨额利润,从而加大对中国财富的掠夺,以便利用不正当的手段打开中国市场。鸦片走私,使大清帝国昔日的优势受到极大的挑战。
在此之前,英国先后派出以马嘎尔尼为首的使团和以阿美士德为首的使团来华,企图以外交谈判的方式来解决中英贸易对其不利的问题,进而迫使中方开关,但由于中英文化的差异,特别是清朝以闭关政策为保护伞,来继续维护天朝帝国的尊严。中方的戒备心理和拒绝态度,使英国恼羞成怒,一方面加大鸦片走私的力度,另一方面做战争准备。其后的战争正如英国历史学家马士所言:“英国并不是为了维持鸦片而进行斗争,它不过是一个持续了20年,并且要决定东方和西方之间国际和商务关系斗争的开端。”可见鸦片只是起导火索和敲门砖的作用,而英国工业资产阶级的根本目的是为了打开中国市场,扩大贸易。
战后英国政府全权代表璞鼎查,由于从事殖民活动40余年,特别谙熟亚洲事务,深受外交大臣巴麦尊的赏识,因而在战后中英双方的谈判中,采取老练而娴熟的谈判艺术,对于大清国十分敏感,强烈刺激帝国神经中枢的焦点问题——鸦片,尽量回避,而对有利于英国工业资产阶级根本利益的问题却大谈特谈,如赔款、开放通商口岸、关税等,最终以条款的形式确立下来,实现了发动战争的目的。这正如柏杨在《中国人史纲》中所说:“对于引起战争的鸦片问题,反而像没有那回事一样,双方谁都不提,英国是故意躲避形诸文字,因为用条约保护贩卖毒品,将成为历史上的污点,尤其一旦中国醒悟过来要求互惠,英国将非常尴尬。”而清政府神情恍惚,惟恐提出鸦片这个不祥之物,会招来更大的麻烦,只好在沉默中妄想继续维护天朝大国的尊严,“就是谁都心里有数却闭口不言的情况下”,没有涉及鸦片问题的《南京条约》得以签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