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小组合作学习;小学语文;教学改进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8877(2020)21-0155-01
在小学语文课堂中深入贯彻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理念,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和主观能动性,帮助学生培养和树立良好的合作学习观念,增强同学之间的沟通交流,有利于提升学生的社交能力和团队意识,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效率,同时也可以为新世纪社会发展推送更多优秀的人才奠定坚实的基础。
1.小组合作学习理念下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现状分析
(1)小组合作学习流于形式,实践效果不明显
在新课标教育改革指导理念下,很多学校将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模式贯彻落实到小学语文的课堂教学中。但是实践研究发现,大部分教师并不能对新理念具有更加深入的了解,而且在实践经验和借鉴方法较少的情况下,在很多时候课堂上所实行的小组合作学习只是流于形式,往往大多数情况下只是采取了小组讨论的方式,并没有将小组合作学习的价值体现出来,因此也并没有取得比较好的教学效果。而且即使学生小组织间进行了相关问题的讨论,在回答问题时也往往是各抒己见,并没有充分融合小组成员的有效观点,即使是教师在总结学生的观点时,也习惯性的发表自身观点,并没有考虑学生的观点正确与否。这种只流于形式的小组合作学习方式,被称作为“伪合作”。
(2)大班制教学开展,学习效果被制约
近年来,计划生育政策的放宽,使小学生源呈现逐渐递升的发展趋势,就目前来看,很多学校的班级人员构成多为大班级,人员数量大多在30-50人之间浮动。在班级人员构成逐渐增多的情况下,实施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方式,往往小组划分和小组成员构成数量也会增加。在课时有限的基础上,仅靠课程教师一人的精力并不能很好地照顾到班级内所有小组成员,往往导致教师教课累,学生的学习效率也没有很好提升。
2.学习小组的科学构建方法
根据目前班级内学生成员逐渐增多的情况下,教师在划分小组成员的时候,应该讲求科学合理的划分原则,并且采用民主的方式安排小组成员组长,以期获得良好的学习和教学成效。在实际分组时,教师在综合考虑班级内所有现实情况的前提下,为获得最佳的合作学习效果,可以选择两人或四人组成一个学习小组,采用同桌和前后桌合作学习的方式。但是,小组成员划分时,教师应该综合考量班级内每一位学生的实际情况,具体可以从性格、成绩、学习态度等多方面考虑,做到每一个小组中具备好中有差、好中差相结合的成员组成方式,以便收获小组成员之间的公正评价。当然,教师在合理划分并分配完合作小组之后,还应该对小组成员进行科学的职位分工,将责任内容明确到个人,做到人人都有任务,很好的实现了小组成员之间的有效监督。此外,考虑到需要更换位置的情况,小组成员的责任分配可以是动态的,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必要更改。
3.小学语文教学基于小组合作学习的改进策略
在进行一二年级拼音和生字教學时,教师可以借助卡片的便利性,让小组内的学生进行轮流读音或者默写,相互纠正错误,更有利于记住相关读音和字形;在进行文章朗读教学时,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让小组成员进行段落划分朗读或者角色扮演,当充分了解课文内容后,教师可以随机抽取几个小组,让其上台表演,并让学生们检验其合作效果,可以实现互相激励学习的效果;在口语交际课和课文中需要进行对话练习的课时教学时,教师也可以充分利用小组合作学习的优势作用,让学生在课堂上收获的口语表达能力在小组成员之间得到检验和巩固,边学边用,有利于对所学内容的深刻理解和把握;当在进行难度语句的赏析和理解的教学时,进行小组合作交流,让学生可以在小组成员之间表达自身观点,并相互讨论,有利于学生之间的关系巩固。
但是,在小组合作学习实践应用过程中,教师还应该注意一些问题。一是,在实施小组合作学习中,老师应给学生足够的时间,让小组合作达到实际效果,不要让它成为单纯的形式。二是,在小组合作时,学生应有礼貌,不要听起来太大声,并学会倾听,不要打扰别人。三是,每个小组应选拔一个具有较强领导能力的人,组织和协调小组内的事务,使小组合作能够有条不紊地进行,在小组无法解决的问题上举手请教老师。四是,教师要在学生进行小组合作时进行巡视,及时解决学生遇到的问题,表扬和鼓励在小组合作中表现良好的孩子,发挥积极的指导作用。
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合理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模式,这不仅是新课程教学改革理念的要求,也是学生有效学习的实际需求。只有这样,才能打破传统教学的固定模式,注重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团队合作意识,提高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1]梁洁.浅谈加强小组合作学习建构小学语文高效课堂[J].才智,2019(22):70
[2]蔡坚强.刍议小学语文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的研究与运用[J].考试周刊,2019(55):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