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经典建筑是凝固的音乐,演奏的是时代的强音;经典建筑是历史的笔墨,记录的是时代变迁。乌镇,就是一部关于历史和地理的记忆。乌镇按照打造“一样的古镇,不一样的乌镇”的发展思路,通过遗迹、文化和环境保护,2002年被联合国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2003年获得“2003年亚太地区遗产保护杰出成就奖”,2004年当选中国历史文化名镇,创造了古镇保护的“乌镇模式”。乌镇的魅力,在于其通过文化赋予了建筑、特产和名人以生命,把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展示古建筑保护融为一体,实现了历史和文化的有机融合。
建筑是文化的。没有文化的建筑是苍白的,文化赋予建筑生命和灵性。古镇之古,更多的是建筑的古。走过阆中,看过故乡的不少古镇,虽有古建筑的庄重大气,却少了江南水乡的灵秀。乌镇的建筑,几乎只有灰白两种颜色,以灰色为主基调,平行相连或保持一定距离,表现出自然状态下的整齐美。所有空调的外机都用木栅格包起来,与传统深栗色木结构建筑融为一体。在周围碧水和绿树的映衬下,色彩的搭配十分和谐。乌镇以河成街、桥街相连、依河筑屋、水镇一体,展示了典型的江南古镇“小桥、流水、人家”的特色。草木本色染坊、水阁和公埠石碑、水上戏台、乌将军庙、叙昌酱园、三寸金莲馆、乌镇邮局等建筑全部按照“修旧如旧”的思想复原,建筑面貌全部是100多年前的原型,充满了浓厚的复古气息。古老的建筑不仅得到有效的保护,而且得到很好的利用。昭明书院既是图书馆,也是参观的景点,收藏了文化、社会科学、艺术、休闲旅游等方面的图书和杂志,并设有电子阅览室、讲堂、书画、教室等。老邮局里不仅可以参观许多珍贵的文物级邮政展品,也对外营业。徐昌酩画院不仅可以欣赏主人的画作和收藏,也为来乌镇的书画家提供了创作和沙龙场所。乌镇在追求建筑整体美感的同时,最大程度地发挥了建筑的固有功能,通过对建筑的常规性利用再现其作用,赋予了建筑深厚的文化内涵。走进乌镇,仿佛进入了一个新的世界,虽然近处就是繁华的闹市,这里却仍是一如既往的宁静。
特产是文化的。特产的一半是物质,一半是精神。物质的东西,可以通过看、吃等感知,精神的东西却常常很遥远。赞叹特产之美时,不少人常常会思考特产之所以特的原因、特产背后的历史和工艺。当不少地方的特产走上机械化生产的道路时,乌镇依然沿用着传统的工艺,这种工艺本身就是文化。乌镇里售卖的三白酒、乌陶、手工酱等很多特产,都是镇上依靠传统工艺自己生产的,在全国都是独一无二的。餐馆里提供的餐饮,也推出了乌镇特产制作的酱鸭子等特色菜。参观者不仅可以尝到特产,购买到特产,也可以实地观摩很多特产的制作过程:乌陶纪念馆前厅是售卖乌陶的商铺,后面就是制作乌陶的作坊;叙昌酱园仍旧在制酱;临街的条纹布作坊一边用传统的织机织布一边销售;草木本色染坊仍然用来晾晒染就的蓝印花布;益大丝号始创于光绪初年,游客可以亲手在老底子的缫丝机上操作。乌镇的特产,通过还原其制作的工艺和过程,被赋予了鲜活的生命。
名人是文化的。知名的古镇,总有曾经的辉煌。正是曾经的辉煌,在那个遥远的年代,引来名人驻足,于是便产生了关于名人的故事。把名人作为宣传的标签,是不少地方提升知名度的手法,但多数虽然有关于名人的故事,但缺乏建筑的佐证。一个地方精神的力量,植根于其对待历史的态度,特别是对待这片土地产生的英雄的态度。乌镇产生的名人,大多是文化界的,而且留下了丰厚的文化财富。乌镇是盛产文人墨客的地方,在近代就孕育出以茅盾等为代表的不少文化名人。乌镇的许多名人,都能从乌镇找到踪迹。乌镇的名字是为了一位用生命保卫过乌镇的叫乌赞的将军,昭明书院是为了纪念乌镇筑馆读书的南朝梁昭明太子萧统,孔另境纪念馆是为了纪念乌镇走出的作家,徐昌酩画院是为了宣传乌镇走出的著名画家。特别值得一提的是,乌镇对茅盾故居这一特殊历史文化资源的运用。不仅把茅盾的纪念馆和陵园带到了乌镇,也把中国最高文学奖——茅盾文学奖的颁奖永远地定格在了乌镇。此外,乌镇在对名人文化的打造上,有一个很特殊的细节,就是在孔另境纪念馆和茅盾纪念馆这两个纪念馆,都还原了两位名人曾经的书房。
对于乌镇,我不过一个匆匆过客;乌镇对于历史,不过是一段偶然的存在。这种存在,因文化而美丽,因文化而让人流连,因文化而悠远。
作者单位:重庆市第八中学高二13班(400030)
建筑是文化的。没有文化的建筑是苍白的,文化赋予建筑生命和灵性。古镇之古,更多的是建筑的古。走过阆中,看过故乡的不少古镇,虽有古建筑的庄重大气,却少了江南水乡的灵秀。乌镇的建筑,几乎只有灰白两种颜色,以灰色为主基调,平行相连或保持一定距离,表现出自然状态下的整齐美。所有空调的外机都用木栅格包起来,与传统深栗色木结构建筑融为一体。在周围碧水和绿树的映衬下,色彩的搭配十分和谐。乌镇以河成街、桥街相连、依河筑屋、水镇一体,展示了典型的江南古镇“小桥、流水、人家”的特色。草木本色染坊、水阁和公埠石碑、水上戏台、乌将军庙、叙昌酱园、三寸金莲馆、乌镇邮局等建筑全部按照“修旧如旧”的思想复原,建筑面貌全部是100多年前的原型,充满了浓厚的复古气息。古老的建筑不仅得到有效的保护,而且得到很好的利用。昭明书院既是图书馆,也是参观的景点,收藏了文化、社会科学、艺术、休闲旅游等方面的图书和杂志,并设有电子阅览室、讲堂、书画、教室等。老邮局里不仅可以参观许多珍贵的文物级邮政展品,也对外营业。徐昌酩画院不仅可以欣赏主人的画作和收藏,也为来乌镇的书画家提供了创作和沙龙场所。乌镇在追求建筑整体美感的同时,最大程度地发挥了建筑的固有功能,通过对建筑的常规性利用再现其作用,赋予了建筑深厚的文化内涵。走进乌镇,仿佛进入了一个新的世界,虽然近处就是繁华的闹市,这里却仍是一如既往的宁静。
特产是文化的。特产的一半是物质,一半是精神。物质的东西,可以通过看、吃等感知,精神的东西却常常很遥远。赞叹特产之美时,不少人常常会思考特产之所以特的原因、特产背后的历史和工艺。当不少地方的特产走上机械化生产的道路时,乌镇依然沿用着传统的工艺,这种工艺本身就是文化。乌镇里售卖的三白酒、乌陶、手工酱等很多特产,都是镇上依靠传统工艺自己生产的,在全国都是独一无二的。餐馆里提供的餐饮,也推出了乌镇特产制作的酱鸭子等特色菜。参观者不仅可以尝到特产,购买到特产,也可以实地观摩很多特产的制作过程:乌陶纪念馆前厅是售卖乌陶的商铺,后面就是制作乌陶的作坊;叙昌酱园仍旧在制酱;临街的条纹布作坊一边用传统的织机织布一边销售;草木本色染坊仍然用来晾晒染就的蓝印花布;益大丝号始创于光绪初年,游客可以亲手在老底子的缫丝机上操作。乌镇的特产,通过还原其制作的工艺和过程,被赋予了鲜活的生命。
名人是文化的。知名的古镇,总有曾经的辉煌。正是曾经的辉煌,在那个遥远的年代,引来名人驻足,于是便产生了关于名人的故事。把名人作为宣传的标签,是不少地方提升知名度的手法,但多数虽然有关于名人的故事,但缺乏建筑的佐证。一个地方精神的力量,植根于其对待历史的态度,特别是对待这片土地产生的英雄的态度。乌镇产生的名人,大多是文化界的,而且留下了丰厚的文化财富。乌镇是盛产文人墨客的地方,在近代就孕育出以茅盾等为代表的不少文化名人。乌镇的许多名人,都能从乌镇找到踪迹。乌镇的名字是为了一位用生命保卫过乌镇的叫乌赞的将军,昭明书院是为了纪念乌镇筑馆读书的南朝梁昭明太子萧统,孔另境纪念馆是为了纪念乌镇走出的作家,徐昌酩画院是为了宣传乌镇走出的著名画家。特别值得一提的是,乌镇对茅盾故居这一特殊历史文化资源的运用。不仅把茅盾的纪念馆和陵园带到了乌镇,也把中国最高文学奖——茅盾文学奖的颁奖永远地定格在了乌镇。此外,乌镇在对名人文化的打造上,有一个很特殊的细节,就是在孔另境纪念馆和茅盾纪念馆这两个纪念馆,都还原了两位名人曾经的书房。
对于乌镇,我不过一个匆匆过客;乌镇对于历史,不过是一段偶然的存在。这种存在,因文化而美丽,因文化而让人流连,因文化而悠远。
作者单位:重庆市第八中学高二13班(400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