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一堂课有一个好的开头,可以使学生从一开始便能带着浓厚的学习兴趣、较强烈的探究心理投入新课的学习,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著名的特级教师于漪说过:“在课堂教学中,要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首先要抓住导入的环节,一开课就要把学生牢牢的吸引住。所以作为小学教师,一定要掌握课堂导入的方法和艺术,使学生从一开课便能带着浓厚的学习兴趣、较强烈的探究心理投入新课的学习,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课堂新课导入的方法有很多,但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我们应该根据教学的任务,具体的教学内容,小学生的年龄特征和心理特点,灵活多变地加以运用。
1 故事导入法
都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而喜欢听童话故事是低年级小学生的天性,他们对故事里的一切充满了兴趣,如果我们能以生动的故事导入新课,便能在第一时间抓住小学生的注意力,使他们展开积极的思维投入到数学学习中去。
例如教学“10”的认识时,有位老师是以这样的故事引入的:有一天,数学王国里的0、1、2、3、4、5、6、7、8、9这些数字娃娃做排队游戏。9最大,当上了队长,就骄傲起来,看不起别的数字姓姓。它神气地对0说:你呀,没头没脸的,表示一个物体也没有,和我比起来,,真是太小了。0听见了,圆圆的眼中流出了眼泪,这时,数字娃娃1站了起来,很有礼貌地对9说:“队长,如果我站在0的前面和0在一块,比你还要大呢!”“什么”?比我还要大?9非常吃惊,这时教师问:数字娃娃1说的话是不是对的呢?老师写下一个“10”,这个数字怎么读呢?10是不是比9大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10的认识” ,这样在学生兴趣怏然中便进入了新课。
又如在教学“比较分数的大小”时,我就根据小学生天性喜欢听故事这一心理特点,编这样一则故事引入新课,有一天,唐僧师徒走了很长的路,天气又非常炎热,他们觉得又饥又渴。孙悟空叫猪八戒去找西瓜来解渴,不久,猪八戒全身汗淋淋地抱着个大西瓜回来了,唐僧说:“为了公平一些,每人吃四分之一。”猪八戒听了满不高兴地说:“西瓜是我找来的,应该多分一点给我,我要吃五分之一”。悟空听了直笑,马上切了五分之一给八戒。这时,唐僧边拍着八戒的脑袋笑着说:“傻瓜、傻瓜。”故事讲完后,我就问:“同学们,唐僧为什么说八戒是傻瓜呢?你们想知道吗?”这样,就使学生徘徊在知与不知的矛盾圈内,产生了很强的求知欲,很快就进入了最佳的学习状态。
2 谜语导入法
小学生除了喜欢听故事外,还特别喜欢猜谜语,那我们教师就可以抓住学生的这个特点,以猜谜语来导入新课,也可以迅速的吧学生的注意力吸引过来。
例如:在教学《年、月、日》时,我让学生进行猜谜语的比赛,有个宝宝真稀奇,身穿300多件衣,天天都 要脱上一件,等到年底剩张皮。
在学生猜出谜底(挂历)后,再导入:从挂历上可以看到年、月、日,这和以前我们学习过的“时、分、秒”一样都是时间单位,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三个新的时间单位,好吗?
3 以旧探新导入法
任何一种新知识,都是从旧知识中发展出来的。根据心理学的迁移规律,当新知识抽出来作为新知识的“生长点”为引进新知识作铺垫,形成正迁移。例如:在教学《两位数乘法》时,我先出了一道 一位数的乘法算式:“5×7 21×4”让学生解答,学生完成后,我再用彩色笔在上面的算式里添多一位数,使算式变成:“15×27 21×34”然后问:现在算式变成了几位数呀?在学生答两位数乘两位数后,马上问:那怎样计算呢,我们今天就来学习两位数的乘法。
4 动手操作导入法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在手与脑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这些联系起着两方面的作用:手使脑得到发展,使脑更加明智;脑使手得到发展,使手变成创造的、聪明的工具和镜子。”教师可以根据所要学习的新知识的特点,结合小学生喜爱动手去试一试的心理,精心设计紧扣新知、过程简单、取材方便的操作内容,让学生多种感官参与到操作过程中,使他们在操作中思考,探索知识,寻找规律,让他们做学习的主人,养成从探索事物的根源去获得知识的习惯。例如在一次观摩广西数学教学比赛时,发现有一位参赛老师在教学《有余数的除法》时,是这样导入新课的:首先让学生动手摆学具:把8根小棒每4 根拼成一个正方形。学生很快摆好,摆出两个正方形;然后老师又提供了7个茶杯、9个茶杯盖,让学生给每个茶杯盖上一个盖子,在学生发现剩下了两个盖子后,教师指出:日常生活中常遇到平均分一些东西,分到最后有剩余的情况,进而揭示这节课学习的内容“有余数的除法”。
著名的特级教师于漪说过:“在课堂教学中,要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首先要抓住导入的环节,一开课就要把学生牢牢的吸引住。所以作为小学教师,一定要掌握课堂导入的方法和艺术,使学生从一开课便能带着浓厚的学习兴趣、较强烈的探究心理投入新课的学习,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课堂新课导入的方法有很多,但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我们应该根据教学的任务,具体的教学内容,小学生的年龄特征和心理特点,灵活多变地加以运用。
1 故事导入法
都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而喜欢听童话故事是低年级小学生的天性,他们对故事里的一切充满了兴趣,如果我们能以生动的故事导入新课,便能在第一时间抓住小学生的注意力,使他们展开积极的思维投入到数学学习中去。
例如教学“10”的认识时,有位老师是以这样的故事引入的:有一天,数学王国里的0、1、2、3、4、5、6、7、8、9这些数字娃娃做排队游戏。9最大,当上了队长,就骄傲起来,看不起别的数字姓姓。它神气地对0说:你呀,没头没脸的,表示一个物体也没有,和我比起来,,真是太小了。0听见了,圆圆的眼中流出了眼泪,这时,数字娃娃1站了起来,很有礼貌地对9说:“队长,如果我站在0的前面和0在一块,比你还要大呢!”“什么”?比我还要大?9非常吃惊,这时教师问:数字娃娃1说的话是不是对的呢?老师写下一个“10”,这个数字怎么读呢?10是不是比9大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10的认识” ,这样在学生兴趣怏然中便进入了新课。
又如在教学“比较分数的大小”时,我就根据小学生天性喜欢听故事这一心理特点,编这样一则故事引入新课,有一天,唐僧师徒走了很长的路,天气又非常炎热,他们觉得又饥又渴。孙悟空叫猪八戒去找西瓜来解渴,不久,猪八戒全身汗淋淋地抱着个大西瓜回来了,唐僧说:“为了公平一些,每人吃四分之一。”猪八戒听了满不高兴地说:“西瓜是我找来的,应该多分一点给我,我要吃五分之一”。悟空听了直笑,马上切了五分之一给八戒。这时,唐僧边拍着八戒的脑袋笑着说:“傻瓜、傻瓜。”故事讲完后,我就问:“同学们,唐僧为什么说八戒是傻瓜呢?你们想知道吗?”这样,就使学生徘徊在知与不知的矛盾圈内,产生了很强的求知欲,很快就进入了最佳的学习状态。
2 谜语导入法
小学生除了喜欢听故事外,还特别喜欢猜谜语,那我们教师就可以抓住学生的这个特点,以猜谜语来导入新课,也可以迅速的吧学生的注意力吸引过来。
例如:在教学《年、月、日》时,我让学生进行猜谜语的比赛,有个宝宝真稀奇,身穿300多件衣,天天都 要脱上一件,等到年底剩张皮。
在学生猜出谜底(挂历)后,再导入:从挂历上可以看到年、月、日,这和以前我们学习过的“时、分、秒”一样都是时间单位,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三个新的时间单位,好吗?
3 以旧探新导入法
任何一种新知识,都是从旧知识中发展出来的。根据心理学的迁移规律,当新知识抽出来作为新知识的“生长点”为引进新知识作铺垫,形成正迁移。例如:在教学《两位数乘法》时,我先出了一道 一位数的乘法算式:“5×7 21×4”让学生解答,学生完成后,我再用彩色笔在上面的算式里添多一位数,使算式变成:“15×27 21×34”然后问:现在算式变成了几位数呀?在学生答两位数乘两位数后,马上问:那怎样计算呢,我们今天就来学习两位数的乘法。
4 动手操作导入法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在手与脑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这些联系起着两方面的作用:手使脑得到发展,使脑更加明智;脑使手得到发展,使手变成创造的、聪明的工具和镜子。”教师可以根据所要学习的新知识的特点,结合小学生喜爱动手去试一试的心理,精心设计紧扣新知、过程简单、取材方便的操作内容,让学生多种感官参与到操作过程中,使他们在操作中思考,探索知识,寻找规律,让他们做学习的主人,养成从探索事物的根源去获得知识的习惯。例如在一次观摩广西数学教学比赛时,发现有一位参赛老师在教学《有余数的除法》时,是这样导入新课的:首先让学生动手摆学具:把8根小棒每4 根拼成一个正方形。学生很快摆好,摆出两个正方形;然后老师又提供了7个茶杯、9个茶杯盖,让学生给每个茶杯盖上一个盖子,在学生发现剩下了两个盖子后,教师指出:日常生活中常遇到平均分一些东西,分到最后有剩余的情况,进而揭示这节课学习的内容“有余数的除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