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谈语文学习中的思维活动

来源 :中学课程辅导·教师通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orse1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在课程总目标中强调:“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发展思维能力,激发想象力和创造潜能。”在课程的阶段目标第四学段(7~9年级)中又指出:阅读的要求之一是学生“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写作的要求之一是学生“运用联想和想象,丰富表达的内容”,学生“能根据文章的内在联系和自己的合理想象,进行扩写、续写。”关于写作的教学建议中尤其强调:语文教师要“激发学生展开想象和幻想,鼓励写想象中的事物。”关于文学作品阅读的评价又特别要求语文教师应“根据文学作品形象性、情感性强的特点,可着重考察学生对形象的感受、情感的体验,对学生独特的感受和体验应加以鼓励”“在7~9年级,可通过考察学生对形象、情感、语言的领悟程度,来评价学生初步鉴赏文学作品的水平。”由此可以看出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的课程目标、教学建议、评价建议中多次凸显初中语文应注重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想象在语文学习的思维活动中有重要作用。阅读文学作品,只有借助想象才能更好地理解原文。对文章表现出来的情感与态度,只有通过朗读与想象才能理解与感悟。同时对中学生的个性发展,想象也极为重要,因为在信念、理想的形成上,想象都是必不可少的心理因素。爱因斯坦说:“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的源泉。”可以这样说,有想象参与的思维活动,才是真正生动活泼的思维活动。
  思维能力是人的智力结构中的核心。人因为具有思维能力,才能够认识客观事物的规律,从而改造世界;人因为具有思维能力,才能在社会中把握正确方向;人因为思维能力,才能创造出人类特有的灿烂文化和高度文明。自古以来,人们都很重视思维能力的培养。我国的教育家孔子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可见学习知识和发展思维能力是同等重要的,而且应同步进行。
  教师要培养学生的良好思维品质,要让学生养成思考习惯、多问为什么、敢于大胆质疑。这三者是学习中思维活动的基本要求。学问是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开始的。爱迪生说:“不下决心培养思考习惯的人,便失去了生活中最大的乐趣。”巴尔扎克也说过类似的话:“打开一切科学的钥匙都毫无疑问是问号,我们在部分的伟大发现都应归功于‘如何’二字,而生活的智慧大概就在于逢事都问个为什么。”一方面要敢问,一方面又要大胆质疑。如果没有质疑精神,学习就不能提高,科学就不能进步。如果没有质疑精神,人类就不可能进步。“疑者,觉悟之机也。一番觉悟,一番长进。”
  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是发展思维能力的突破点。思维品质主要包括敏捷性、灵活性、深刻性、独创性和批判性。这里着重谈谈思维的灵活性和思维的独创性。
  思维的灵活性主要体现在学习中培养求异思维。求异思维的形成,有助于思维的发展。知识之间存在着“渗透”和“迁移”,每种旧知识都是新知识的基础,而每种新知识又是在旧知识基础上获得发展。求异思维是从同一来源材料探求不同的答案的思维过程和方法,思维方向分散于不同方面,即从不同方面进行思考,因此,也称“发散性思维”。比如在语文课堂中的词语联想、作文题联想、修改文章、设计标题、语意发挥、寓言解释等,都可以训练学生思维的多向性。
  创造是智慧之最。创造性是思维品质的集中表现,也是衡量智力水平高低的重要标志。可以说,具有创造性思维能力,才是高度发展的智力。创造思维能力在学习过程中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在老师讲解的基础上有新的理解,乃至有独到见解;二是发现不同于教科书,不同于教师的解题方法和学习方法;三是能运用学过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创造性思维能力必须具备好奇、探究、质疑和标新立异的精神与品质。
  标新立异是创造性思维活动的另一个重要特点。如何认真学习前人的知识,又不受其束缚,敢于另辟蹊径,又能言之成理,就必须培养标新立异的精神。有些聪明的学生,能在旧框框内解决各种困难问题,但是他始终不能突破旧框框而有所创造,就是缺乏创新精神。思维能力的提高,要靠长期艰苦锻炼,由量变到质变。如郑板桥所言:“精神专一,奋苦数十年,神将相之,鬼将告之,人将启之,物将发之……思之思之,鬼神通之。”“精神专一”“思之思之”,就平时艰苦思维活动的过程,是量的积累。“鬼神通之”,就是智慧火花的迸发,是灵感的出现,是质的飞跃。
  (作者单位:江西省景德镇市第十九中)
其他文献
课堂提问的种类很多,认识类课堂提问即是其中之一。所谓认识类课堂提问,就是通过提问,要求学生根据情境材料,结合教材知识,对各种各样的问题谈自己的认识的提问类型。认识类课堂提问包括言论认识型、做法认识型、事例认识型、故事认识型、活动认识型等提问类型。下面谈谈这类课堂提问的设计策略:  一、言论认识型  言论认识型提问,是指借助含有某些言论的情境材料,引导学生认识有关言论或观点,提高学生认识能力的提问类
【内容摘要】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推进,传统的以知识传授为主的教学已经逐渐退出了时代的舞台。教育部门除了对学生智力因素提出了较高的要求之外,同时加强了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培养。因此,在初中教育中,提高体育教学的质量至关重要。针对这一现状,本文提出了一种新型的教学方法——娱乐教学法,并探究了娱乐教学法在初中体育中的高效运用,旨在推动初中体育的可持续发展进程。  【关键词】娱乐教学 初中体育 高效运用  当今
社会主义建设需要大量高素质创新型人才,人才的培养就需要教育部门合力来完成。学校教育是一项复杂的育人工程,人才不是零件,不能按照一定的程序和模式进行量产。这就要求学校教育要树立正确的人才培养观,既要注意人才的全面发展,同时又要兼顾人才的个性特长的培养。实施素质教育,必须坚持全面发展与个性培养的统一,为受教育者将来在各自擅长的领域得到比较好的发展奠定一定的基础。但是,目前我国的农村地区的许多孩子限于环
【内容摘要】教育部规定,中等职业学校德育课将分为必修课和选修课两部分。必修课包括职业生涯规划、职业道德与法律、经济政治与社会、哲学与人生四门课程。从教育部的统一安排中,可以看出德育课对于提升中职生职业素养的重要性。本文将分析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的职业素养现状,探讨如何在德育课堂中提升中职生职业素养。  【关键词】德育课 中职生 职业素养  在党十八大报告中提出“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推动高等教育内涵式
古人云:“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同学们也一直有这样一种美好的愿望:只要书读多了,写作水平自然就高了。但现实是一些学生读书很多,下笔却未必都有神,写作中根本找不到阅读的影子。为什么会造成这种结果呢?仔细分析,最关键的就是因为在实际的操作中,阅读和写作还是两张皮,并没有有机的统一起来。因而,准确把握读与写之间的关系,促进读写能力的自然转化,使阅读真正成为写作的源头活水,从而实现发展性作文教学观指导
【内容摘要】长期以来,在小学语文教学中,作为小学语文教学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情感教学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本文将联系我所在的农村小学的实际情况,从小学语文情感教学的内涵和农村小学语文教学促进小学生心理健康发展、人生观和价值观的树立、情操的陶冶等意义阐述,结合新课标理念的要求和具体课文教学来进行分析,提出相应的对策,并达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小学语文 情感教学 意义 对策  2011年教
一、语文个性化教学的重要性  《皮亚杰的理论》一书,提出“同化”“顺应”的概念,他说:“从生物学的观点来看,同化就是把外界元素整合于一个机体的正在形成中或已完全形成的结构内。”“生物的同化如果没有它的对立面一一顺应,从来不会自身单独存在。……我们把同化性的图式或结构受到它所同化的元素的影响而发生的改变称为顺应。”  学习过程不是简单的信息输入、存储和提取,而是学习者与学习环境之间互动的过程,那么学
作为农村学校,我们有四十年的办学经验,有过辉煌,也有过低谷。面对城镇化建设的迅猛发展和人民群众优质教育资源的趋势,面对学生数量的日益减少,面对教师浮燥的心态,我们必须认真思考:如何才能让学生及学生家长选择在我们学校就读,如何让教师安定下来专心致志地为农村孩子做好教育和服务工作,如何迅速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赢得学生和家长的认可。经过很长一段时间的思考,我们意识到,只有通过加强教师培训,提升教师的教学技能
阅读教学中最自然最实惠的语言实践方式就是读写结合。我们要努力地对课文进行发现,从而让读写活动的内容更加有趣、有味、有效。  ——余映潮  散文是一种意蕴丰富、益智陶情、具有弹性力度的一种文体,不但是教材的首选,也成为中考、高考的最爱。长期以来,散文教学的内容为人所诟病,导致教学与考试的严重脱节,我觉得在源头上属于教学时与写作的结合不够紧密,为读文本而剖析文本像是缺少目标的慢跑,学生也提不起兴趣。这
阿基米德曾说过:“给我一个支点,我可以撬起整个地球”。其实我们的语文阅读教学又何尝不需要一个“支点”呢?语文教师要想引导学生深入文本,与文本对话,让学生既能看出“热闹”,又能看出“门道”,关键在于教师要认真钻研教材,潜心会文巧妙地找到一个最佳的“支点”,一“点”激起解读文本的“千层浪”。仅以《孔乙己》中“支点”为例,揭示语文教学的无穷魅力。  《孔乙己》作为鲁迅八篇小说之首,刘再复称它是“精细的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