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数学“课题学习”是指学生经过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综合运用已有的知识、方法和经验等解决课题的过程。这里的课题是指与学生经验密切联系的具有一定挑战性和综合性的实际问题或数学问题,它强调数学知识的整体性、现实性和应用性,注意数学的现实背景以及与其它学科之间的联系;通过综合实践活动,促使学生进行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学会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关键词:数学 教学 课题
新课标下的数学教材,新增加了课题学习的内容,课题学习越来越受到数学教师的重视,它蕴涵的理念也被更多的教师接受。如现实意义与数学意义的联系、培养学生学会学习等。
一、什么是数学课题学习
数学“课题学习”是指学生经过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综合运用已有的知识、方法和经验等解决课题的过程。这里的课题是指与学生经验密切联系的具有一定挑战性和综合性的实际问题或数学问题,它强调数学知识的整体性、现实性和应用性,注意数学的现实背景以及与其它学科之间的联系;通过综合实践活动,促使学生进行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学会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课题学习作为新课程教学内容的一部分,它有一些这样的特征,首先它有一个主问题,在这个主问题引导下,学生可以根据问题的要求去搜集资料,组成小组,寻找资源,最后解决问题。我想它跟我们常规的传统的接受式学习的区别,特点就是学习材料来自问题,以解决问题,凝聚学习内容,要求老师提供资源这样的区分,最后要通过问题解决的过程,去吸附知识。它既是一项全新的课程内容,又是一种新型的学习方式。
二、课题学习可以分这样几个阶段
第一阶段:教师指定“学习课题”,指导学生操作实践。这通常是课题学习活动初期,学生实践活动方面能力较低,此时教师可以提供一些简单课题,让学生尝试实践,指导学生了解探究实践活动的基本方法、基本手段、基本步骤,帮助学生进行表格设计、数据统计等等。比如各学段的起始年级,必然从这一阶段开始。
第二阶段:教师给出多个学习课题,供学生选择。这是指学生具备了一定的课题学习能力,小组已经能进行探究活动。这一阶段与第一阶段相比,教师提供的学习课题更多一些,学生不必实践每一个学习课题,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特长,自主选择学习课题,在选择课题的过程中,潜移默化地培养了学生的问题意识,对问题的评价能力等等,同时通过学习课题的实践,也进一步熟悉课题学习的一些基本方法、手段、技能等。
第三阶段:教师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发现学习课题。提供一定的学习情境,引导学生观察、分析,把潜藏的学习课题凸显出来,发现出来。同第二阶段相比,这一阶段的中心问题范围更广,学习课题潜藏得更加隐蔽,通过这一阶段的锻炼,进一步提高学生发现学习课题的能力。自主发现学习课题,展示学习成果。这样能开阔学生的视野,从社会生活中、学习生活中,这个大范围内,自主地去发现学习课题,分析研究,解决学习课题,并将学习成果,向同学或老师展示、交流,接受评价,形成反馈,改进提高。这是我们教育的最终目的,需要发挥学生的创造力,活动范围更大,内容更开放。这将让学生终身受用。
三、如何上好课题学习
1、吃透教材,充分准备。尽管课题学习的教学充满了不确定性,但教师课前要尽可能做好“预设”,教学的不确定性与没有“预设”是截然不同的,没有“预设”往往不能取得好的教学效果。一节高效而灵动的课堂,必然是预设与生成的完美统一,预设中孕育着生成,生成丰富着预设。
2、重视实验操作,给学生发展思维的空间。从本质上讲,课题学习是一种研究性学习。课题学习的首要目标是培养学生能够发现问题与提出问题,而这一切都应该从学生操作活动开始做起,这也是课题学习与常规课堂教学的区别。应该说实验操作使数学走进学生的生活之中,成了生活的数学、实验的数学、应用的数学。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产生疑问,使学生注意力集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学习兴趣。通过动手实验操作,把抽象的理论具体化、直观化,使学生通过动手、观察、分析等活动,把数学知识内化而形成自己的新的认识结构。课题学习,不是仅指数学实践活动,而是观察、实验、操作、归纳、类比、猜想、推理、验证、交流、反思等一系列认识活动所构成的思维体操。要让学生有充分的时间独立思考,那么学生就能发现多种办法来解决问题,并承认彼此思考的价值,能更深层地进行思考,让学生向着“自己学习,自己思考”的方向转变。数学课标中的要求是知识上的底线,对技能要求上不封顶,所以课题学习的教学,一定要上升到数学思想、方法、规律的教学。
3、适时引导,及时总结,体现思想,形成规律,提高能力。教师要及时引导好,总结好。切忌为讲本知识而只讲本知识,应该让学生明确同属于这一类型的题目该如何分析,即要做到一点盖面,举一反三。教学时要为学生提供充分思考和交流的空间,鼓励学生在自主探索和猜测的基础上及时交流自己的想法和做法,可以采用小组合作活动的方法进行教学,注意问题的连贯性和前后内容的一致性,引导学生分类研究,由特殊到一般,启发学生发现更具一般性的结论,寻找一般性的解决方法,对不同学生有不同要求,分层教学,渗透处理问题的策略和方法。
《新课标》中指出: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其基本出发点是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的发展。它不仅要考虑数学自身的特点,更应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进而使学生获得对数学理解的同时,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多方面得到进步和发展。而课题学习正是给了我们这样一个培养学生的机会。它体现了数学与生活以及其它学科的联系,感受数学在人类文明发展与进步过程中的作用,体会数学知识的内在联系,初步形成对数学的整体性认识,获得一些研究问题的方法和经验。它将帮助学生综合运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经过学生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解决与生活密切联系的、具有一定挑战性和综合性的问题,以增强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以发展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获得成功的体验和克服困难的经历,增进应用数学的自信心。为此,教师要更好的适应新课标下的教育教学,上好课题学习,真正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以培养好学生的数学素养和创新能力。
关键词:数学 教学 课题
新课标下的数学教材,新增加了课题学习的内容,课题学习越来越受到数学教师的重视,它蕴涵的理念也被更多的教师接受。如现实意义与数学意义的联系、培养学生学会学习等。
一、什么是数学课题学习
数学“课题学习”是指学生经过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综合运用已有的知识、方法和经验等解决课题的过程。这里的课题是指与学生经验密切联系的具有一定挑战性和综合性的实际问题或数学问题,它强调数学知识的整体性、现实性和应用性,注意数学的现实背景以及与其它学科之间的联系;通过综合实践活动,促使学生进行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学会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课题学习作为新课程教学内容的一部分,它有一些这样的特征,首先它有一个主问题,在这个主问题引导下,学生可以根据问题的要求去搜集资料,组成小组,寻找资源,最后解决问题。我想它跟我们常规的传统的接受式学习的区别,特点就是学习材料来自问题,以解决问题,凝聚学习内容,要求老师提供资源这样的区分,最后要通过问题解决的过程,去吸附知识。它既是一项全新的课程内容,又是一种新型的学习方式。
二、课题学习可以分这样几个阶段
第一阶段:教师指定“学习课题”,指导学生操作实践。这通常是课题学习活动初期,学生实践活动方面能力较低,此时教师可以提供一些简单课题,让学生尝试实践,指导学生了解探究实践活动的基本方法、基本手段、基本步骤,帮助学生进行表格设计、数据统计等等。比如各学段的起始年级,必然从这一阶段开始。
第二阶段:教师给出多个学习课题,供学生选择。这是指学生具备了一定的课题学习能力,小组已经能进行探究活动。这一阶段与第一阶段相比,教师提供的学习课题更多一些,学生不必实践每一个学习课题,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特长,自主选择学习课题,在选择课题的过程中,潜移默化地培养了学生的问题意识,对问题的评价能力等等,同时通过学习课题的实践,也进一步熟悉课题学习的一些基本方法、手段、技能等。
第三阶段:教师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发现学习课题。提供一定的学习情境,引导学生观察、分析,把潜藏的学习课题凸显出来,发现出来。同第二阶段相比,这一阶段的中心问题范围更广,学习课题潜藏得更加隐蔽,通过这一阶段的锻炼,进一步提高学生发现学习课题的能力。自主发现学习课题,展示学习成果。这样能开阔学生的视野,从社会生活中、学习生活中,这个大范围内,自主地去发现学习课题,分析研究,解决学习课题,并将学习成果,向同学或老师展示、交流,接受评价,形成反馈,改进提高。这是我们教育的最终目的,需要发挥学生的创造力,活动范围更大,内容更开放。这将让学生终身受用。
三、如何上好课题学习
1、吃透教材,充分准备。尽管课题学习的教学充满了不确定性,但教师课前要尽可能做好“预设”,教学的不确定性与没有“预设”是截然不同的,没有“预设”往往不能取得好的教学效果。一节高效而灵动的课堂,必然是预设与生成的完美统一,预设中孕育着生成,生成丰富着预设。
2、重视实验操作,给学生发展思维的空间。从本质上讲,课题学习是一种研究性学习。课题学习的首要目标是培养学生能够发现问题与提出问题,而这一切都应该从学生操作活动开始做起,这也是课题学习与常规课堂教学的区别。应该说实验操作使数学走进学生的生活之中,成了生活的数学、实验的数学、应用的数学。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产生疑问,使学生注意力集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学习兴趣。通过动手实验操作,把抽象的理论具体化、直观化,使学生通过动手、观察、分析等活动,把数学知识内化而形成自己的新的认识结构。课题学习,不是仅指数学实践活动,而是观察、实验、操作、归纳、类比、猜想、推理、验证、交流、反思等一系列认识活动所构成的思维体操。要让学生有充分的时间独立思考,那么学生就能发现多种办法来解决问题,并承认彼此思考的价值,能更深层地进行思考,让学生向着“自己学习,自己思考”的方向转变。数学课标中的要求是知识上的底线,对技能要求上不封顶,所以课题学习的教学,一定要上升到数学思想、方法、规律的教学。
3、适时引导,及时总结,体现思想,形成规律,提高能力。教师要及时引导好,总结好。切忌为讲本知识而只讲本知识,应该让学生明确同属于这一类型的题目该如何分析,即要做到一点盖面,举一反三。教学时要为学生提供充分思考和交流的空间,鼓励学生在自主探索和猜测的基础上及时交流自己的想法和做法,可以采用小组合作活动的方法进行教学,注意问题的连贯性和前后内容的一致性,引导学生分类研究,由特殊到一般,启发学生发现更具一般性的结论,寻找一般性的解决方法,对不同学生有不同要求,分层教学,渗透处理问题的策略和方法。
《新课标》中指出: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其基本出发点是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的发展。它不仅要考虑数学自身的特点,更应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进而使学生获得对数学理解的同时,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多方面得到进步和发展。而课题学习正是给了我们这样一个培养学生的机会。它体现了数学与生活以及其它学科的联系,感受数学在人类文明发展与进步过程中的作用,体会数学知识的内在联系,初步形成对数学的整体性认识,获得一些研究问题的方法和经验。它将帮助学生综合运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经过学生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解决与生活密切联系的、具有一定挑战性和综合性的问题,以增强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以发展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获得成功的体验和克服困难的经历,增进应用数学的自信心。为此,教师要更好的适应新课标下的教育教学,上好课题学习,真正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以培养好学生的数学素养和创新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