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商业银行会计风险及其防范

来源 :金融视点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hzj101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会计工作是商业银行经营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银行经营活动的运作过程中,每一笔业务都需要银行会计的核算与操作,具有对内搞好核算和对外提供中介服务的功能,是银行内部管理的重中之重。随着银行商业化改革的不断深入,会计在管理中的基础作用更加凸现。因此,加强会计风险管理,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防范银行会计风险的内部控制机制,维护健康的会计秩序,是当前银行工作一个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
  一、我国商业银行风险管理存在的问题
  现代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的三驾马车是体制、技术、文化。体制是风险管理实施的组织保证,技术能够有效地控制风险,文化理念则可以保证技术、体制的正常实施。目前来看,我国商业银行风险管理存在如下问题:
  (一) 缺乏完善的风险管理体制
  良好的公司治理结构和明晰的产权制度是风险管理体制的关键所在,也是国外商业银行在风险控制和管理中的制胜法宝。发达国家商业银行都是按照严格的法律程序组建的股份制商业银行,运作规范,具有良好的公司治理结构、完善的产权制度、有效的激励机制、约束机制以及较高的风险控制和管理能力。
  我国现代商业银行制度还未真正确立,现代公司治理结构也不尽完善。与之相应的是风险管理体系不够健全,实施有效的风险管理的基础比较薄弱,表现为:商业银行风险管理体制的独立性差,风险管理受外界因素干扰较多;风险管理制度缺乏系统性和操作性;风险管理队伍不强,特别缺乏精通风险管理理论和风险计量技术的专业人才等。
  (二) 风险管理方法及技术水平落后
  目前国际金融市场上,各种金融衍生工具层出不穷,金融创新业务在银行业务中占据着越来越大的比重。这种情况导致了金融风险与市场不确定性因素的不断增大,使银行风险管理日趋复杂。为此国际银行大量运用数理统计模型、金融工程等先进方法进行风险管理。与上述相比,我国商业银行风险的突出缺陷是重定性分析、主观性强,缺乏量化分析手段。在风险识别、度量、监测等方面客观性弱,在信用风险测量方面存在工作量过大、成本过高、外部评级资料缺乏等现实问题,在市场风险、操作风险的测量方面也存在着巨大困难。因此,把握风险管理的发展趋势,提高风险管理方法,是当前我国银行业风险管理面临的重要工作。
  风险管理文化是商业银行内部控制体系的重要因素,它决定了商业银行经营管理过程中的风险观念和行为模式,渗透于银行业务的各个环节。我国商业银行在风险管理上出现问题,很大程度上不是因为缺乏风险管理系统、政策和程序,而是风险管理文化的缺失不能使这些系统、政策和程序发挥应有的作用。具体表现为:
  第一,不能正确处理业务发展和风险管理的关系,在强调业务发展时往往忽视风险管理,而在强调风险管理和控制时,又通过少拓展业务来逃避风险。
  第二,风险管理理念不全面,仍以信用风险管理为主,对市场风险、系统风险和操作风险重视不够。
  第三,没有全员风险管理和银行业务全过程风险管理的意识,只把风险管理看作是风险控制部门的工作。
  (三)会计人员素质低下
  会计人员本身素质低下,不求进取。有些会计人员业务不精,法律意识不强;有的会计人员没有受过正规的教育或培训,默守陈规,不求上进,缺乏钻研业务、精益求精的精神,缺乏职业理想和敬业精神。业务知识贫乏或知识老化,专业技术水平低下,无法按照新规定开展工作,同时,由于不学法,不懂法,对会计准则、会计制度也知之甚少。所谓无知者无畏,由于他们不懂业务、不懂法,因此一些会计人员既谈不上遵纪守法,更不能依法办事了。有些会计人员缺乏职业道德。像上述所讲的第一类会计人员其本身就爱占小便宜,所以這一类会计人员势必会在经济上犯错误,尤其在建立市场经济体制的过程中,社会不良风气给会计人员职业道德造成了重要的影响。人们在追求物质利益时,个人主义、利己主义、享乐主义等不良思想逐步抬头,私欲不断膨胀,削弱了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部分会计人员不顾会计行业实事求是、客观公正的道德规范。在个人利益的驱使下,不顾一切地故意伪造、变造、隐匿、毁损会计资料,他们利用职务之便监守自盗,大肆贪污、挪用公款,以满足自己的私欲,最终以身试法,甚至走向断头台。
  二、会计风险控制的具体措施
  (一)建立多层次会计控制体制,明确各层次会计控制的具体目标
  控制系统是一个有组织的系统,根据内外部的各种变化而进行调节,使系统保持某种特定状态,从这个意义上讲,控制是一种联系与调节,是保证系统在变化着的外部条件下,完成某种目标的行为。因此,目标是控制的前提,是先决条件,也是促成内部控制的要件,没有目标,就谈不上控制。
  银行有着自己的经营目标,也有着明确的内部控制目标。《加强金融机构内部控制的指导原则》中明确提出:银行机构内部控制目标是“有利于查错防弊,堵塞漏洞,消除隐患,保证业务稳健运行,确保将各种风险控制在规定的范围内,确保自身发展战略和经营目标的全面实施。”为了确保总体目标的实现,应在统一认识、明确总体目标的基础上,将目标责任层层分解、细化,确立各层次会计控制的具体目标,形成一个明确、具体、完整的目标体系;建立多层次的会计控制体制,使每个群体和个人的行为都处在他人的监督之下,同时以利于不同的人从不同的视角关注企业内控的不同方面,使内部控制目标具体化,以保证总体控制目标的实现。
  (二)按照相互制约原理,建立科学的内控制度体系
  内控制度是内控目标得以实现的充分必要条件。应根据人民银行《加强金融机构内部控制的指导原则》及财政部《内部会计控制规范》,按照分工牵制、授权制约原则,结合自身经营的规模和业务特点,制定科学合理的内控制度,并制定内控制度实施细则,使内控制度形成体系。
  内控制度无论是单独设置还是继续在会计制度中体现,设计时均应充分考虑制度的严密性、有效性、先进性和可操作性,并充分发挥“四性”之间的能动作用。制度建设时,在思想上要树立三个观念:一是从防止业务人员工作差错为主转变为以防范银行风险为主;二是要树立信息安全观念,使计算机信息安全管理成为内部控制的关键环节;三是要有全局观念,各项制度既相对稳定,又能随环境与业务的变化能动应变,形成有机整体。   所以银行业必须严格按照会计规章制度,合理确定会计人员岗位和岗位职责,制定具有较强的实用性、针对性、可操作性和规范性的岗位操作规程,确保会计安全,无事故和案件发生。加强对会计岗位人员的工作授权。如办理银行汇票的授权、信用卡限额的授权、资金划拨的授权等,使可能的贪污犯罪现象得到有效的遏制。完整的内部会计控制制度体系至少应包括管理层次、操作层次两个方面。管理层次会计控制制度建设,应根据有关法律法规的要求,以金融企业自身业务情况为出发点,从改进经营方式的角度对会计内控制度提出要求,对会计风险进行全面防范和控制。
  (三)分析重点控制环节,完善会计核算程序
  会计是银行业务的基础,完善的会计核算体系、核算程序是内部控制系统的中心。要按照银行业务发展和科技进步的要求,分析核算程序中的重点控制环节,尤其对联行结算等要建立一套严密的、呈刚性约束的会计操作程序和账务处理系统,以强化会计内部控制的约束力。一方面要规范会计核算流程,提高控制技术,强化会计核算流程的硬性约束。另一方面会计核算必须严格遵守银行会计制度及支付结算办法的规定。正确使用会计科目,遵守记账规则,准确反映表内表外业务,密押、印章、凭证、账表必须严格管理,联行印押必须分管,并建立交接登记制度;各种有价单证和重要空白凭证均要设簿登记,表外核算,专人保管,严格执行会计业务操作规程。以真实、有效的凭证为依据,进行账务处理,要有账有据,当时记账、当日结账,达到账账、账款、账据、账实、账表、内外账务全部相符。正确计算存、贷款利息,合理合规地列支各项费用及税金,正确反映各项收入,确保会计核算期间数据的真实、完整。
  (四)按照自律、激励与控制原则,进一步强化人员素质和行为准则
  一切好的内控制度与方法最终还是要由人去执行,否则再好的制度也难以发挥效用。对银行从业人员来说,对管理人员和操作人员的控制是内部控制的核心。就目前情况及案例看,一些银行出现问题的关键不是没有制度,而是制度不落實。因此,要不断提高会计人员素质,强化会计人员行为准则,形成会计职业道德的自律机制,尤其要提高金融机构负责人的诚信意识和法律意识。通过道德约束、制度约束及法律约束的有机结合,营造良好的诚信环境,使金融企业的负责人树立守信光荣、失信可耻的观念,充分发挥诚信示范作用。在人员配置上,充分调动会计人员积极性,合理分工、相互牵制,强化对会计人员的业务操作的过程控制,加强企业内部控制与管理,可采用对会计人员信用等级评估等方法,变对会计人员的事后监督为事先预警,做到事后、事中、事先三管齐下。在人员培训方面要加大培训力度,提高会计人员的综合素质。一是提高政治素质。金融会计人员应具有敏锐的政治头脑、新锐的思想观念、良好的思想品德和职业道德。二是提高文化素质。利用薪酬激励、素质考核等手段,鼓励会计人员努力提升自己的学历层次,重视知识复合。三是提高业务素质。要求会计人员应具有一定的会计专业基础理论知识、会计管理水平和会计组织能力机制得以有效运行。
  银行会计工作是商业银行经营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商业银行发展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基础性作用。防范银行会计风险是银行业面临的一项挑战性工作,是一项不断需要根据银行经营环境变化而变化的。新的银行管理领域需要我们在工作中不断探索和创新,只有不断探索抵御商业银行会计风险的高效办法,才能更有效地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促进经济的健康发展。
其他文献
当前,眼花缭乱的电子支付创新,不但是由电子商务带来的创新,推动支付革命的动力还有信息技术革命,基于互联网的金融服务与商业环境和模式的改变,以及政府的政策支持等等。  信息技术革命已深刻改变了现代经济与社会的组织模式,使人与人之间的经济关系可以用P2P来重构。新技术对于支付效率的提高是显著的,这对于产业结构日益向服务业偏移有深远影响。  在我国支付清算市场的发展中,最大的问题是缺乏基础法律支撑。我国
期刊
互联网无限拉近了客户与银行之间的距离,拥有基于ATM技术且同时具备银行柜台功能的远程柜员系统(VTM)将开启“未来银行”的新篇章,而这也引发了金融行业的极大关注。  通过用户和远程银行柜员之间的远程音视频通话和桌面共享,VTM设备可以帮助用户实现对公对私、本外币、金融理财、身份信息采集、资料扫描、票据收纳、回单打印盖章等全方位服务。  业界认为,未来十年到二十年,VTM將会完全颠覆银行业的现状。国
期刊
2013年,资本管制日益严格、利率市场化实质性推进、金融脱媒趋势愈加明显、银行同业间竞争日趋激烈,都将使银行经营环境更为严峻。中国式影子银行繁荣为中国金融业增加了创新的活力,但也成为中国银行业未来风险的渊薮和监管的重点。从经济环境看,中国经济未来10年面临两大主题:经济转型和老龄化,将在多方面重构中国经济发展路径,从而将会深刻改变中国的产业格局。同时互联网经济正在潜移默化地改变人们的生活生产方式,
期刊
目前我国的金融体系仍以间接融资为主,直接融资的比重虽然不断的增加,但大量的债券实际拥有者还是商业银行,风险从没有从银行体系中得到充分的转移和释放。一旦遭遇经济的下行期,或面临着产业结构调整,银行的资产质量就会受到考验。在全球经济复苏乏力,我国又处在转型期的背景下,防范系统性的风险、维护金融稳定的重任要常抓不懈。  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今天,我们的世界更成为一个高度的互联体。2008年的金融危机波及的
期刊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生产领域的不断扩展,近年来,我国以集团客户为主的各种关联性公司得到迅速发展。规模庞大、发展稳健的大集团,也成为各家银行重点拓展的客户群体。从2004年开办商业性信贷业务以来,农发行浙江省分行信贷客户中集团客户数量明显增加。截止2013年5月末,共有商业性集团客户132家、贷款余额69.36亿元,其中,跨省集团客户39家、贷款余额34.63亿元,省内集团客户93家、贷款余额34.73
期刊
民营金融机构是改革的产物,也是经济转轨时期在大一统的计划金融体制下,中小企业因强烈的扩张冲动而对融资产生强大需求的产物。中央政府的总体管制与局部默许,以及地方政府的局部保护、支持,使民营金融机构特别是民营中小金融机构的产生与快速发展成为可能。在民营中小企业向国有银行融资存在制度障碍的情况下,民营金融机构应运而生。  民营金融发展的逻辑依据  民营金融机构生存与发展的逻辑依据是两个方面。  (一)从
期刊
我国金融体系  未来发展面临的挑战  (一)金融组织体系不断演变  具体表现为表外业务快速增长,金融机构综合化经营的倾向日益显著,互联网金融发展提速。面对这些变化,金融企业和监管者需要更好地把握金融创新和金融稳定的界限。  (二)金融市场体系亟待完善  下一步应明确货币市场规则,推动同业拆借市场、票据市场持续规范健康发展;加快统一的债券市场建设,进一步发挥债券市场的筹资、定价和避险作用;加快多层次
期刊
当前,我国正处于改革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和社会矛盾的凸显期,社会建设的任务十分的艰巨。新型金融机构要发挥好金融的杠杆作用,不断满足社会建设的需求,为社会建设和民生领域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力支持。要不断优化金融服务模式,通过提供长期稳定的信贷资金,支持地方在社会经济领域和薄弱环节加快发展。  新型金融机构是小微企业和“三农”的真正合作伙伴。新型金融机构立足地方、立足“三农”和实体经济,处处强调为“三农
期刊
跨界变革触动  银行三块“奶酪”  当互联网与生俱来的开放性遇上金融的专业性,就意味着需要在融合中突破,变革首先由互联网企业发起。这轮变革从一开始最突出的特点就是跨界,将直接对银行的支付、理财和贷款业务产生一定影响。  在支付方面,截至今年7月,获得第三方支付牌照的企业已达到250家。有消息称,国泰君安已获许支付牌照,支付领域新添券商。2012年,互联网支付业务交易规模3.7万亿元,网上银行直接支
期刊
时值盛夏,滚烫的太阳无情的炙烤着大地,似乎一切都被烤蔫了,到处都是无精打采的样子,但在临淄区稷下街道赵家村果蔬大棚建设区,却是一幅如火如荼、热火朝天的热闹景象。看着日渐成型的大棚,赵家村书记于学武顾不得满头大汗,兴奋地说:“你们看,多亏有了农商行的信贷支持,我身后这20多个大棚很快就能顺利完工了,今年估计又是一个丰收年,真是太感谢农商行了!”  于书记所说的信贷政策,是临淄农商行为破解农民贷款难问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