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迈克尔·米尔肯经常告诫他的同事,资本从来不是这个世界的稀缺资源,看看那些有着AAA级信用的蓝筹大公司们,它们做得最多的事就是“把过剩资金变成灾难性的投资”—这位垃圾债券大王一直践行他对真正被低估的公司债券的喜爱,在因为内幕交易入狱之前,他确实是债券投资领域的价值发现者。
如今热闹的互联网界有点像是迈克尔·米尔肯提到的“过剩资金”的世界:层出不穷的并购和参股,强大的资本无处不在,到处表达自己的话语权,几乎每个独立发展的,有着很高流量的互联网服务提供商都成为了腾讯和阿里巴巴这样的资本巨头关注的对象。
这期的封面故事《公司人的命运》并非是判断它们的投资理性或冷静与否,而是关注迈克尔·米尔肯的稀缺理论的另外一部分:他认为真正稀缺的是人才,为了雇佣那些他认为最优秀的人才,他会慷慨地给予他们比华尔街其他公司更高的工资。我们这篇报道是想提醒这些得意中的公司,是否过分看重了资本的力量和强大,而忽略了人才的价值?是否真正意识到了每个人的价值,是否浪费了这些“稀缺资源”?
最终所有的竞争还是人才的竞争。迈克尔·米尔肯所说的人才稀缺的背后是远见卓识的稀缺。Facebook还在为美国东部的大学生提供校园社交服务的时候,马克·扎克伯格的远见卓识是把他的小公司搬到硅谷的帕洛阿图,“硅谷食物链顶端的Google才是与Facebook争夺人才的主要竞争对手,毕竟,那是差不多每个软件工程师都向往去工作的地方,那些人才是Facebook应该聘用的人。”亚马逊决定更深地介入到零售业后,贝索斯认为只有来自沃尔玛的人才能解决他迅速建立物流和供应体系的问题,于是他把目光投向沃尔玛,“到最重要的行业领先者那里找人”,来自沃尔玛的物流团队最终成为亚马逊成功的保障。
不是每个公司人都能解决远见卓识的问题,但每个公司实际上都拥有各种人才,它在某个阶段有可能会成为人力成本,成为一种负担,但也可能就是在这个时候,它会成为野心勃勃的马克·扎克伯格、杰夫·贝索斯这样的人才储备库。
在这一期杂志中,我们会看到董明珠为格力所谋划的未来中,能够让她有底气面对互联网时代的,她最终依赖的是她在渠道经营多年所积累的掌控力—是渠道商的支持最终给了她信心。同样,Uber在中国也面临如何处置好与它们密切合作的司机—对于这家公司来说,人力同样是竞争关键。
当然,我们也注意到在这个封面故事中,主角是那些即将进入腾讯公司的毕业生们,他们在职场之初遭遇这样的变故怎么看都像是一个悲剧,就像文章中所表达的那样,每次并购和入股,每次事关战略的调整和布局背后,都有很多怀着热情的公司人要面对换岗、待岗或者裁员的困境,我们希望公司善待他们。但换一个角度可能更好,讨说法,叹命运不公,甚至只是希望获得一个好的赔偿—这事可能很重要,但未必是最重要的。虽然工作不易找,但对于一个年轻而且蓬勃的你,有不尽的未来可期待。或者更重要的事是,先让自己成为人才,即使面对自己,最稀缺的也是远见卓识。
如今热闹的互联网界有点像是迈克尔·米尔肯提到的“过剩资金”的世界:层出不穷的并购和参股,强大的资本无处不在,到处表达自己的话语权,几乎每个独立发展的,有着很高流量的互联网服务提供商都成为了腾讯和阿里巴巴这样的资本巨头关注的对象。
这期的封面故事《公司人的命运》并非是判断它们的投资理性或冷静与否,而是关注迈克尔·米尔肯的稀缺理论的另外一部分:他认为真正稀缺的是人才,为了雇佣那些他认为最优秀的人才,他会慷慨地给予他们比华尔街其他公司更高的工资。我们这篇报道是想提醒这些得意中的公司,是否过分看重了资本的力量和强大,而忽略了人才的价值?是否真正意识到了每个人的价值,是否浪费了这些“稀缺资源”?
最终所有的竞争还是人才的竞争。迈克尔·米尔肯所说的人才稀缺的背后是远见卓识的稀缺。Facebook还在为美国东部的大学生提供校园社交服务的时候,马克·扎克伯格的远见卓识是把他的小公司搬到硅谷的帕洛阿图,“硅谷食物链顶端的Google才是与Facebook争夺人才的主要竞争对手,毕竟,那是差不多每个软件工程师都向往去工作的地方,那些人才是Facebook应该聘用的人。”亚马逊决定更深地介入到零售业后,贝索斯认为只有来自沃尔玛的人才能解决他迅速建立物流和供应体系的问题,于是他把目光投向沃尔玛,“到最重要的行业领先者那里找人”,来自沃尔玛的物流团队最终成为亚马逊成功的保障。
不是每个公司人都能解决远见卓识的问题,但每个公司实际上都拥有各种人才,它在某个阶段有可能会成为人力成本,成为一种负担,但也可能就是在这个时候,它会成为野心勃勃的马克·扎克伯格、杰夫·贝索斯这样的人才储备库。
在这一期杂志中,我们会看到董明珠为格力所谋划的未来中,能够让她有底气面对互联网时代的,她最终依赖的是她在渠道经营多年所积累的掌控力—是渠道商的支持最终给了她信心。同样,Uber在中国也面临如何处置好与它们密切合作的司机—对于这家公司来说,人力同样是竞争关键。
当然,我们也注意到在这个封面故事中,主角是那些即将进入腾讯公司的毕业生们,他们在职场之初遭遇这样的变故怎么看都像是一个悲剧,就像文章中所表达的那样,每次并购和入股,每次事关战略的调整和布局背后,都有很多怀着热情的公司人要面对换岗、待岗或者裁员的困境,我们希望公司善待他们。但换一个角度可能更好,讨说法,叹命运不公,甚至只是希望获得一个好的赔偿—这事可能很重要,但未必是最重要的。虽然工作不易找,但对于一个年轻而且蓬勃的你,有不尽的未来可期待。或者更重要的事是,先让自己成为人才,即使面对自己,最稀缺的也是远见卓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