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文言阅读的直通车

来源 :阅读与鉴赏(教研)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cjw24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对高考文言文板块的失利,我们往往容易归结为考前复习的不扎实。其实有时这是不公平的,甚至是有些冤枉的,因为应试能力和方法的欠缺,也是非常重要的原因。尤其是文言阅读的最后一题,它是考查学生能力的“压轴大戏”,同时也是学生前行道路上的“拦路虎”。如何才能驱虎降魔、直捣黄龙?在这里,我们对它进行透视解析,希望得到破解的端倪。
  最后一题是用来考查学生全面把握文言内容与观点能力的,其考查方式常常是在大体正确的内容概括中混淆一二处错误信息,以此干扰答题者。因此炼就“火眼金睛”,识别干扰项是取胜的关键。笔者综合近两年的高考题,大致将干扰项归结为五大类型,以飨考生。
  (一)张冠李戴。这类病因迷惑性非常强,因为选文多是人物传记,人物众多,且都宦途多变,所以出题人有意将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相互杂糅,混淆视听。
  例如:07年湖北卷古文最后一题中C项表述为“颍川公聪敏好学,为官即赴颍川王府任职教授”,而原文中他十四岁开始任职,最后才“迁教授颍川王府”。这样便造成了“时间与事件的不符”。
  再如07年高考海南宁夏卷最后一题选项C表述为“韦丹对贪污现象仔细核查,仓库主管十年间侵吞粮食三千斛”,而原文却为“乃权吏所得”,实是贪官污吏侵吞,这样则造成人物与事件不符。
  甚至有的将事件与观点张冠李戴,09年石家庄质检二卷的古文阅读10题C选项,交代“长孙无忌认为国家应该暂且按兵不动遵守信义,这样突厥很快就会因为政治衰败而灭亡”。前一句确是长孙无忌的观点,而结果事件却不是他观点的内容,出题人显然移花接木,掩人耳目了。所以考生要将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归好类,站好队,才不至落入圈套。
  (二)时态不当。文言选文一般是按时间顺序记叙某人的一生。于是出题人有意在时态上做手脚,将未来时态的事件表述为已成事实,造成干扰。
  例如07年江西卷最后一题的B选项中表述是“驼者之子把治死其父的‘驼医’告到了官府”,而原文则是“其子欲鸣诸官”,一个“欲”字,表明并未将状告诉诸行动,显然事件发生的时态不当。
  还有一类题故意将几件事发生的顺序进行颠倒,让人疏忽失误。例如08年江苏卷最后一题C选项中“吴汉在与刘尚队伍会合后,树起许多旗帜,不熄烟火,蒙骗敌人,终于转败为胜”。而原文则是“多树幡旗,使烟火不绝”之后,才“夜衔引兵与刘尚合军”。事例多且琐碎,这是制造障碍的前提,所以考生要慎重前行、小心核实。
  (三)强拉因果。这个干扰项是出题人善用的法宝,病句中,阅读中的常客。但辨别操作其实很简单,只要抓住表目的因果的关联词,推敲分句间有无此关系即可判定正误。
  例如08年全国I卷最后一题D选项中,“廖刚起用有德望的旧相,以遏制秦桧,又引起秦桧的强烈不满”。而原文中廖刚“乞起旧相,处队近藩”,只是安排其到临近藩地去防守,此举为了国事,并非针对秦桧本人。
  (四)主观夸大。这个错误学生常犯,以自己的观点妄自推断文意,全然不顾文本事实,以偏概全。
  例如08年全国II卷古文最后一题B选项中“太祖赏识王昙首,晋升他的官职,并遵高祖交代,遇事咨询昙首”,而原文表述为“高祖谓太祖‘昙首,宰相才也,汝每事咨之’”。每事咨之只是高祖嘱托,事实并非一定如此,而学生容易主观判定为必然,造成失误。对策:谨记“落实到文本”,切忌夸大猜测。
  (五)曲解文意。文言考查不管是翻译还是阅读,追根究底还是对文言词语的落实,所谓“牵一发而动全身”。一个词语的曲解,则可能造成对整个句子的判定失误。
  例如07年上海卷古文阅读23题A选项中,“古代文士和武将的成功道路只有一条”,而原文“文武之道一也”中“道”为“道义精神”,“一”则是“统一”之义,显然选项曲解了文意。
  看来准确理解词义是阅读成功的根本策略,以此不变可应千万变幻。当然辅以五大“法宝”,更能如虎添翼,打造出文言阅读的直通车。
其他文献
著名散文家秦牧说过:“好的题目,总是概括力很大,饶有深意,引人深思,能激发人们的阅读兴趣。”的确,一篇优秀的文章,总离不开一个好的题目;同样,一个好的题目,也必定能为全篇增色,起到画龙点睛的效果。追溯“题目”一词的本义:题,额头也;目,眼睛也。可见,“题目”之于文章,就好像“额头”与“眼睛”对于一个人之重要!而且,从近几年的趋势看。高考作文主要有三种题型:命题作文、话题作文和新材料作文。除命题作文
期刊
最近电视上常播出这样一句广告词:“今年过节不收礼,收礼还收脑白金。”不少师生认为这是一个病句。这种类型的句子之所以被认定为病句,是因为在不少学生看来。其中包含着逻辑矛盾,即“不收礼”与“只收脑白金”自相矛盾,而句意在逻辑上矛盾的句子自然是病句。笔者认为“脑白金”广告语写得很好,并没有错误,说它是病句是因为对“舛互”这种修辞方法不了解。所谓“舛互”,是指对某一事物既全部肯定又部分否定。或者既全部否定
期刊
明朝文学家宋濂的《送东阳马生序》一文,为全国版高中、江苏版初中和全国各地的职业高中所选用,然而对文中“手自笔录”一句,各种版本都解释为“亲自用手抄写”。这里的“自”,解释为“亲自”,显然是望文生义,是错的。  首先,从词义上来看。“自”,《说文解字》解释为:“鼻,象鼻形。”(说文解字·说文四上,74页)“自”,在古代一般作为连词使用,如孔子的“有朋自远方来”:由此引为表示原因的连词,如《易·需》中
期刊
范仲淹《岳阳楼记》一文中“沙鸥翔集”一句,《语文教参》将其翻译为“沙洲上的白鸥时而飞翔,时而停歇”。将其中“沙鸥”的“沙”。翻译为“沙洲”。网上众多翻译,亦如此解释。其实。这种翻译是错的。  “沙”字。从先秦到宋朝,乃至到今天,都没有“沙洲”的含义。作者如果要强调处所,连同下句就应该写成“沙洲白鸥翔集,水中锦鳞游泳”。作者没这样写。也没写成“白鸥翔集”,与下旬“锦鳞游泳”词性相对,构成对偶句。可见
期刊
在中学语文教学中能否正确处理文道统一的关系,是一个带有方向性的问题。这里所说的“文”与“道”是借用古人的说法,“文”泛指语文的表达形式,“道”泛指语文的思想内容。语文里形式和思想内容是密不可分的,所谓“道”非文不著,“文”非道不生,“文以载道”正好说明“文”与“道”的辩证关系。  文道统一作为语文教学的根本原则,首先体现了语文学科的特征和本质,反映了语文教学中内容和形式的统一,德育和智育的统一的根
期刊
众所周知,语文是一门综合性学科,它涉及的知识面相当广,可谓包罗万象,与现实生活密切相关。生活有多么广阔,语文世界就有多么广阔。但是,这是一种比较理想化的说法,其实,学生在课堂上学到的语文知识,往往停留在表面上,并不一定能成为学生实际的应用语文的能力。  有人说,学会学习是21世纪人才应具备的条件,由此,我想到,在语文教学中,在重视学生学习能力培养的基础上,我们更需重视学生将所学的语文知识转化为实际
期刊
一堂短短几十分钟的语文课承载了多少“语”的深邃,多少“文”的飘逸!师生徜徉在语文这片浩瀚的海洋中,或欣喜或悲伤,或淡泊或癫狂,或收获多多或遗憾重重。在一轮又一轮的课改浪涛下,语文教师更像是带着镣铐的舞者,期望在语文课堂的大舞台上舞出一个又一个的绚烂和精彩。在不可改变的体制局限和事物发展规律的方格中,语文教师更愿坚持自己的语文教育理念,创建出高效的语文课堂,圆满而融通地实现自己的教育理想。    一
期刊
在西方文学史上,有两位作家都以《随笔集》而著称,他们就是文艺复兴时期法国人文主义最重要的代表蒙田和稍晚时候英国的培根。蒙田的《随笔集》思想内容丰富,下笔气平心和,不加雕饰,是一本貌似寻常而实质不同凡响的著作。培根集哲学家、文学家、政治家于一身,他的《随笔集》无疑是受到蒙田的启发和影响,但思想内容更加丰富深刻,说理透彻,警句迭出,可谓是生活的教科书。长期以来,两位作家及其作品都有过很多争议,但时间证
期刊
摘 要: 基于提高学生素质和适应高考的需要,在改变传统教学模式,突出学生主体地位的思路下,教师应合理安排课时课型,以提高效率。如可把单一讲授分解设计为课本知识教学课,阅读课、考点课、语文活动课、写作课等,从而在灵活多变的形式中,进一步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增强学好语文的自信。  关键词: 转变观念 强化素质 教学板块    高中语文教学是九年制语文教学的延伸,同时又面临着高考的检测,这无疑会对
期刊
一、学生平时作文情况简析    学生最怕写作文,究其原因是他们面对作文题无话可说。没有办法,只能用陈词滥调应付一番。如写事,学生常常会写拾金不昧、助人为乐;而写人时,不是写抵住肝部忍痛为学生讲课的老师,就是写皱着眉头思索题目的同学;成年人的外貌一概是白发、皱纹;青少年则通常是苹果似的圆脸、忽闪闪的大眼睛。写议论文,论据总忘不掉居里夫人、雷锋叔叔。从小学到高中几乎是一样的内容和写法。  这种现象的形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