菲律宾民主的取与舍

来源 :财富圈TIDE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lnxy32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疑点不断、问题重重的香港游客菲律宾劫持事件在菲政府递交的一份几乎毫无意义的人质事件报告复检结果中暂时告一段落,从悲痛、愤怒到不解和失望,我们从这个一向以自己的民主为骄傲的国家身上,不知是否能看到所谓民主真正的影子。
  
  几个月前,发生在菲律宾的人质劫持事件震惊全球,一时间,亚洲成为全世界媒体争相报道的焦点。港人的哀恸和愤怒,菲律宾的冷漠和麻木……让我们在为遇难同胞哀悼的同时,不能不暂时平复—下心情,来细细分析这起看似普通的人质劫持事件背后后果惨重的重重谜团。
  
  生命的道具
  
  2010年8月23日上午,一辆载有21人的香港旅游观光车在菲律宾首都马尼拉被劫持。劫持者是菲律宾前警员罗兰多·门多萨。这位劫持者身穿军装,手拿M16自动步枪,曾是1986年菲律宾国际青年商会十大杰出警察,外加17项来自菲律宾国家警察局授予的荣誉奖章,29年的警界人生,可谓履历彪炳。若是这一刻,他没有选择将枪口对准了无辜的外国游客,恐怕还会有几分《水浒传》里被逼上梁山,落草为寇的意味。
  这位因一起悬案而被莫名革职的警员,劫持的意图再简单不过。门多萨一开始就向警方提出两点要求,一是复职,二是要求政府补偿他在去职期间的物质损失。在劫持大巴后的几小时内,门多萨依次释放了2位妇女,3个小孩,1位糖尿病患者和3位菲律宾人。菲律宾警局副局长菲德尔·波萨达斯说:“他释放了孩子1老人和病人。他心底里是善良的,我相信这场劫持将和平解决。”至此,我们也并未觉得这次劫持事件与往常相比有任何棘手之处。只要是看过几部警匪片的人,都知道当务之急是稳定劫持者的情绪,一边拖延时间,一边伺机解救人质。
  但是,我们猜中了开头,却没有猜中结局。在持续了11个小时之后,菲律宾警方采取强攻。《华盛顿邮报》形容“菲律宾警方的营救行动就像电影的慢镜头一样:警察悄悄靠近公共汽车,使用大锤子砸碎车窗,然后尝试打开车门。当他们最后进入车体内部时,发现躺着几具尸体。”
  这种命悬一线的时间持续之久,超出了所有人的意料。菲律宾警方多少也懂得眼前这个同行的苦衷,门多萨几次单独出现在大巴车门口,警方都没有采取任何行动。他们相信出于正义,出于专业操守,出于菲律宾的民主精神,哪怕出于以上的任何一种,门多萨迟早都会释放所有人质,最终事件将得以和平解决。
  他们看到了同胞乃至同行;中动背后不可预测的良知和理性,却看不到20多名无辜外国游客的恐惧与无助。总统府更是一再发出“绝不向劫匪妥协,绝不向犯罪分子放出错误信号”的高调声音,拒绝灵活处理这个本就是表达个人待遇不公的前警官的诉求。最荒谬的是,当天至少有4家电视台和两家电台对人质事件进行了现场直播。“旅游大巴里有电视,门多萨身边有收音机,有人通过手机告诉门多萨打开电视!打开电视1”一场与劫匪的生命较量在这些人的眼里成了好莱坞惊险大片的现实版。他们也的确把门多萨当成了梁山好汉,在谈判进行到关键时刻,门多萨居然在车内通过电话接受了长达十几分钟的电台采访。无法在现场挺身而出,就借媒介之便向他通风报信。
  从劫持人质发生的那一刻起,整个菲律宾就仿佛进入了高度兴奋状态,政府和官员认为这是树立形象排除政敌的大好机会,警方则沉浸在动之以理、晓之以情从而获得史上劫持事件最圆满处理的幻想当中,电台媒体更借此展开收视大战,谁抢到跟门多萨直接通话的机会,谁就占了绝对上风!人们完全被惊险刺激的劫匪所吸引,踊跃参与希望能为这出直播剧添上几笔浓墨重彩,而20多位香港游客的生命则成了这出原本是悲剧却被当作闹剧上演的背景道具。
  
  民主橱窗的另类展示
  
  当这二十多名香港游客准备合家前往这个东南亚国家度假的那一刻,一定没有想到在这个风光迤逦的旅游胜地,迎接他们的是一个疯狂的枪口,或者说一个疯狂的菲律宾更确切。当整个香港乃至中国都在为无辜生命的陨落满脸沉痛之时,菲律宾更没有忘记向全世界展示他们的各种表情。
  总统阿基诺三世接受媒体采访时,当香港电视台记者问他有什么话向香港人说时,他以一个咧嘴笑的表情作答……本国境内发生如此惨剧,国家元首的这个微笑实在太过诡异,事后他无辜地为自己辩解称那是苦笑。
  总统深谋远虑已经开始担心自己未来的仕途之路是否平坦,民众却还沉浸在现场直播人质事件的激动当中,遭劫持的弹痕累累、血迹斑斑的旅游客车俨然成了观光景点,女学生们轮番来到大巴面前微笑合影,一脸的兴奋,仿佛她们涉世不深的人生都更完整了些。没有参与到现场中的菲律宾警察也捶胸顿足,只能在事后合影留念以弥补自己事业中的重大缺憾。
  而整个事件的罪魁祸首门多萨遗体制服加身,还被堂皇地以菲律宾国旗覆体,鲜花包围,俨然一幅为国殉职的国家英雄。面对受害家属的质疑与愤怒,菲律宾当局只是淡淡地回了一句:“这是罪犯家属的个人行为,菲律宾法律并未对此作出规定,我们无权干涉。”
  这理直气壮的回应,与在有人质疑为何菲警方始终不肯开枪击毙门多萨时的回答何其相似,“在这里,如果劫匪的枪口没有对准人质,我们就不能开枪击毙他,否则就会涉嫌谋杀罪。”这种回答几乎迫使我们要么对菲律宾警方对法制的执着态度大加赞赏,要么就只能痛斥菲律宾法制的不健全。而后者显然太过莽撞并且毫无意义。
  菲律宾,这个被美国人誉为“亚洲民主的橱窗”的国家,在短短几天的时间内向我们展示了民主的另一面。对于参观慕名而来观光本国的外国游客应有的东道主的热情和道义全无,当局政府的互相推诿,警方的事不关己,媒体的麻木,民众的冷漠……一系列荒唐的行为都重重敲打着全世界华人的神经。这个民主之窗几时关闭了?
  
  民主白名单
  
  答案我们无从得知,但显而易见的是,这扇民主之窗留给华人的空间实在太过狭小。尽管东南亚的排华事件已经是上个世纪的事了,但政治、经济交错的复杂背景使得这片土地上的排华势力从来不会后继无人。
  虽然华人仅占约菲律宾总人口的1.5%,其经济实力却举足轻重,华人经济已占菲国民经济主导地位。而华菲资本家之间,华人雇主和菲律宾雇员之间常有冲突。一旦这种经济;中突染上种族色彩,华人就成为无处可逃的代罪羔羊。
  菲律宾国内的犯罪中,许多抢劫与暴力大案很大一部分都是针对华人,坊间“东方犹太人”的言论不时抬头……这次人质事件或许的确是一次意外,但菲律宾在解救人质及在中国压力下展开的调查却无不表明,反华已经成为菲律宾政治文化中的信仰。下至一般警员,上至该国总统,对于华人的冷漠态度都在举手投足中流露无疑。
  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CNN这样提到:“……阿基诺还称,新闻媒体的报道恶化了当时的局势,让劫持者能够了解全部情况。但他别无选择,因为如果下令封锁新闻,可能被指妨碍新闻自由。此前他承诺给媒体更多自由。”但谁又知道,这位宣称要为菲律宾带来“民主时刻”的总统的民主白名单上,从来都没想过应该出现“华人”一词。
  想想难道不是吗?他给予了菲律宾绝对的宽容:媒体可以任意转播人质劫持现场,甚至对劫匪进行独家专访,警方可以置现场人质安危干不顾,莫名地坚持要与劫匪打持久战,最后以最原始的方式进行强攻,民众可以自由地在出事的大巴身前欢笑留念;在中国香港特区爆发了针对菲律宾的一些示威和抵制活动,中国内地一些地方也因基于旅行不安全为由,纷纷取消了赴菲律宾的旅游计划之际,菲外交部召集了各国外交官,向他们保证菲律宾旅行是安全的,认为“部分地区对菲律宾发出的旅游警告没有必要”;即使在中国施加的强大压力下不得不作出的调查当中,他们也能够在检查中自由地将责任推来搡去。
  在如此轻描淡写地给出一个定论之后,菲律宾警察总长劳尔·巴卡尔索又向世界信誓旦旦作出承诺,菲律宾警方将加强对游客的保护。只是不知这个以八名香港游客生命为代价作出的承诺是否也会菲律宾民主一样将华人排除在外……
其他文献
不大的国土面积,不长的独立历史,被誉为欧洲十字路口,凝聚着欧洲大陆的精髓:完整的中世纪城市,古朴典雅的小镇,神秘沧桑的城堡,铺着鹅卵石的街道一这里是丁丁蓝精灵的故乡,是撒尿小孩于连守卫的国家,是百余种巧克力、啤酒的王国,是钻石加工,交易的中心,是众多国际组织和跨国公司的总部,这里就是比利时。  TIDE:作为大使,您眼中的比利时是什么样子的?您希望公众更加关注比利时的哪些方面?  大使:比利时的整
期刊
背后可以有什么,一个人心灵的另一面,一个人性格的另一面,一个人感情的另一面,一个人灵魂的另一面,当然还有一个人爱情的另一面……  在《灵魂的自由》的背后,我们看见了众人所不知的伊能静的另一面,那是真正属于女人的另一面,不只要爱情,不只要男人的世界,更多的还有灵魂的救赎与释放,以及心灵背后的广阔天空。    今天的我想要摒弃美貌所带来的一切    在娱乐圈打拼了很多个年头的伊能静,或者不用任何人说你
期刊
一旦理想的翅膀落了地,就能催生出无穷的动力。二十年前,包丽在天下一统的西方餐饮界只身闯荡,斩荆破棘占有一席之地后,她的成功故事本可以画上句号,但是她却执拗地在圆点上拖下一撇。二十年后,她将事业的船头转向东方,此时这个曾经养育了她的大地正以难以想象的规模完成财富、名望的再次塑形。在这里,她遇到前所未有的挑战,也燃起了尘封已久的激情。她立下誓言:再次成为经典!    中秋节的第二天,包丽告别家人,回到
期刊
以私谋公    美国慈善活动的源头可以追溯到欧洲的教会。基督教教义使教会一直将扶贫济穷视为己任,教会经常举行慈善活动。美国的慈善事业继承了欧洲的传统,时至今日,一些教会的教友在每个月的第一个星期天都禁食两餐,把省下来的钱拿出来救济穷人。而中国在信仰上是个多神论、泛神论的国家,主流文化是儒家思想,但儒教始终作为一种统治国家的思想武器。因此人们固有的道德根基并不稳固,遇到与切身利益相关的事情,必会以各
期刊
《孟子·尽心上》曰“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这句古训成为无数人的行为准则,但”兼善天下”除了个人情绪使然,更需要制度与文化的并行发展,以个人影响社会的力量微乎其微,但众人形成合力之后,其力量必定翻江倒海。慈善事业的开放化与社会化不仅会让民众受益匪浅,更会给政府减轻负担,制度的完善与保障将让施受者都能受益。    为富且仁    临近退休前夕,比尔·盖茨对微软未来的评价是:“微软最终会被别的企
期刊
盖茨与巴菲特高调宣称死后裸捐财产之后,二人又成功游说美国几十位亿万富豪捐出一半家产用于慈善。“巴比”来华举办的慈善晚宴上,中国富豪们各怀心事,情绪随着劝不劝捐的主题波动极大,“巴比”只好将慈善晚宴定为只“交流”,不劝“捐”,以此展开与中国慈善家的交流与对话,但还有受邀富豪不敢来参加慈善晚宴。对待慈善事业,中西双方差异为何如此之大?难道西方的富豪真比中国富豪乐善好施?  9月30日,在中国举行的“巴
期刊
曾浩的画就像是在记日记,不会随波逐流,不会虚伪造作。他—直在以孩子般的探索及热情对待生活和创作,那温和的语调和纯真的笑容就是最好的证明。曾浩的绘画从来不是某些潮流的代表,他的作品是个人化的,是自我的独语。当意义无从寻找,当个体的存在变得彻底孤立,这种独语就变成了这个时代在历史上的另一种印记。    走进曾浩在北京酒厂艺术园的工作室,能看到几幅未完成的画,有的刚打完草图,有的正在着色,曾浩依然有同时
期刊
深受社会达尔文主义影响的卡内基认为,简单地将财富捐出不能达到最佳效果,只有像他这样在激烈竞争中脱颖而出的成功人士才能管理好财富。卡内基在事业成功之后,毫不犹豫地将赚得的庞大财富几乎全部捐献给了社会公益事业,但他公司旗下工人的痛苦并不一定像那些受捐助者一样能够得到补偿。  美国慈善文化主要源于基督教中的“原罪”和“富罪”。人类的始祖亚当和夏娃因偷吃禁果而被上帝驱逐出伊甸园后,人类就有了与生俱来的“原
期刊
好人难做    《世说新语》贤媛篇里有这样一则故事:三国时,吴国有个叫赵姬的女人,闺女出嫁前,她神色凝重地叮嘱道:“到了婆家,你可千万不要做好事哟。”闺女不解,思考后小心翼翼问母亲:“您不让我做好事,那我可以做坏事吗?”母亲立刻正色道:“好事都不能做,更何况是坏事!”余嘉锡在其《世说新语笺疏》中为赵姬的话语心生感慨,他说:“盖古之教女者之意,特不愿其遇事表暴,斤斤于为善之名,以招人之嫉妒,而非禁之
期刊
当物质渐渐褪去它飘渺的本质,其自身的魅力也就自然显露出来,之于手表便是如此。当人们所关注的内容从手表的外观逐渐演变为更深一层次的各种细节,手表的价值也就越来越引起人们的注意。无论是英武稳重的男人,抑或高贵深沉的女人,对于手表而言,已不仅仅是一件配饰,它更将身份与地位的独特品味充分表达出来。  对于男人而言,手表与书写笔是工作与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两大基本元素。时间构建了生活的点点滴滴,而工作伴随着时间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