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生活自理,是指人们在生活上能自己处理日常生活琐事,是一个人应该具备的最基本的生活技能。换言之,就是会自己照顾自己。小学生生活自理能力的形成,有助于培养其责任感、自信心以及自己处理问题的能力等,这也是新时代对学生的素养要求。由此可见,培养小学生的生活自理能力是至关重要的,对于北小实外这样的寄宿制学校来说,更是如此,大多的孩子在校住读,生活自理能力培养对于劳动教育的整体实施更具有现实意义。
一、创设环境,培养学生良好的生活自理习惯
习惯的养成总是在身边环境中潜移默化而来的,陶行知先生提出“生活即教育”理论,于我们而言,生活即课堂,课堂即生活。因此,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要创造轻松、愉悦的情景,满足学生的好奇心,让学生愿意去探索生活,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从而掌握一定的生活自理方法。比如:一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教孩子们怎样学会自己的事情自己做。我就先给孩子们讲小故事,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孩子是非常受人欢迎的;然后创设情景,在一次外出春游的活动中,一个生活自理能力强的孩子在活动中积极表现,受到了小朋友的赞赏。孩子们在情境中都积极发言,想必是与此好习惯的孩子产生了共鸣。
低段的孩子都喜欢展示自己,抓住这一特点,我因势利导。比如洗毛巾,通过观察,我发现小孩子洗毛巾的方法是把抹布扔到水里,涮一下,一捏就行了,毛巾根本没洗干净。用这样的毛巾擦过的地方还是脏的。是孩子有意糊弄吗?不是,这只是儿童心理发展特点使然。针对这种情况,我們专门开展了一次班队主题活动课——《学会洗毛巾》。课堂上, 我先给孩子们讲解洗毛巾的步骤,然后打来一盆水,现场示范教会他们怎样搓,怎么拧,再漂洗,告诉孩子们要学会判断,只有拧出的水清了才算干净。从此以后,许多孩子就在每天擦洗桌子的真实环境中反复体验,慢慢就学会了。
二、言传身教,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自理能力
(一)教给学生整理抽屉的方法
刚进校时,孩子们整理东西没有章法,到处乱七八糟,文具经常找不到。应教孩子们怎样在抽屉里摆放好学习用品。首先是教师做示范,由小到大将书整齐地放在抽屉的左半边,而右半边则整齐地摆放文具盒、抽纸等小用品;然后再请孩子们自己尝试,自己在下面做,一边做一边听教师提示关键环节,不断的对做得好的孩子进行表扬。大家积极性都很高,通过一天早中晚三次整理和检查,开学两个星期后大部分同学都能把抽屉整理得干净整齐。书包柜整理的办法和抽屉是一样的,随时抽查表扬,无形中大家都能主动整理自己的学习用品。不定时邀请孩子参观老师的办公用品收拾整理,真正达到言传身教的效果。
(二)教给学生叠被子的方法
孩子们在家都是“小公主”“小皇帝”,但来到学校开始了住校生活,我们就必须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一开始,我和生活老师会给孩子们讲住校的要求,孩子们要学会自己穿衣、洗脸、刷牙、梳头、叠被子、整理寝室用品.....最难的要数叠被子了,于是我和生活老师先教孩子怎样把被子叠好。首先我们拿来一床被子平铺,左二分之一折一下,右二分之一折一下;然后对折;再对折;最后就完成了。这就叫对折法。孩子们都认真地看,仔细地模仿,在实际操作中我们对孩子及时的指导与鼓励,大大的增强了孩子的自信心。不久,孩子们就能自己把被子叠好了,还和同学互相比赛呢。在比较之下,我们发现住校的孩子自理能力要更强一些。
三、搭建平台,让活动促进学生良好的生活自理能力
为了让孩子们能坚持做下去,我们还利用班会课开展各项比赛活动,进行操作表演,让他们来显示自己的本领,激发孩子们爱劳动的热情。通过一次次活动,提高了学生的劳动积极性,增强了学生的生活自理能力。我班开展了以《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主题班会,第一项:整理抽屉的比赛,第二项:整理衣服,第三项:系鞋带比赛。在一次次比赛中,孩子们明白了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同学的事情帮着做,集体的事情大家做!学生逐步养成了自立的好品质!
四、鼓励肯定,让表扬来巩固学生良好的生活自理能力
鼓励的力量是无穷的。在教育中我们充分发挥鼓励的作用,不吝啬对孩子的每次表扬,即使做得不好,我们也不能打击孩子,让孩子保持一颗积极上进的心。对每天早中晚饭后主动扫地、擦窗户、对桌椅的孩子,检查书包柜摆放的孩子,课间主动捡拾垃圾的孩子及时给予表扬和肯定,我会当着全班表扬这部分孩子:“你真能干!”“你是自理小能手!”“你是老师的小助手!”然后还会给他盖上一个印章,以示奖励。孩子们在得到十个印章后就能换一朵小红花贴在评比栏里,等得到有十朵小红花时还会有一次抽奖的机会,这可是最令人激动的事情啦!这样大大的激发了孩子们的积极性。暂时没有得到奖励的孩子,就有了学习的榜样,比拼的目标。
总之,由于孩子小,特别是小学低段孩子生活自理能力的培养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正如哲学上所说的,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所以我们要反复抓,要有足够的耐心和细心。不断在实践中摸索,总结经验,为提高寄宿制学校低段学生的生活自理能力而不懈努力!
一、创设环境,培养学生良好的生活自理习惯
习惯的养成总是在身边环境中潜移默化而来的,陶行知先生提出“生活即教育”理论,于我们而言,生活即课堂,课堂即生活。因此,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要创造轻松、愉悦的情景,满足学生的好奇心,让学生愿意去探索生活,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从而掌握一定的生活自理方法。比如:一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教孩子们怎样学会自己的事情自己做。我就先给孩子们讲小故事,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孩子是非常受人欢迎的;然后创设情景,在一次外出春游的活动中,一个生活自理能力强的孩子在活动中积极表现,受到了小朋友的赞赏。孩子们在情境中都积极发言,想必是与此好习惯的孩子产生了共鸣。
低段的孩子都喜欢展示自己,抓住这一特点,我因势利导。比如洗毛巾,通过观察,我发现小孩子洗毛巾的方法是把抹布扔到水里,涮一下,一捏就行了,毛巾根本没洗干净。用这样的毛巾擦过的地方还是脏的。是孩子有意糊弄吗?不是,这只是儿童心理发展特点使然。针对这种情况,我們专门开展了一次班队主题活动课——《学会洗毛巾》。课堂上, 我先给孩子们讲解洗毛巾的步骤,然后打来一盆水,现场示范教会他们怎样搓,怎么拧,再漂洗,告诉孩子们要学会判断,只有拧出的水清了才算干净。从此以后,许多孩子就在每天擦洗桌子的真实环境中反复体验,慢慢就学会了。
二、言传身教,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自理能力
(一)教给学生整理抽屉的方法
刚进校时,孩子们整理东西没有章法,到处乱七八糟,文具经常找不到。应教孩子们怎样在抽屉里摆放好学习用品。首先是教师做示范,由小到大将书整齐地放在抽屉的左半边,而右半边则整齐地摆放文具盒、抽纸等小用品;然后再请孩子们自己尝试,自己在下面做,一边做一边听教师提示关键环节,不断的对做得好的孩子进行表扬。大家积极性都很高,通过一天早中晚三次整理和检查,开学两个星期后大部分同学都能把抽屉整理得干净整齐。书包柜整理的办法和抽屉是一样的,随时抽查表扬,无形中大家都能主动整理自己的学习用品。不定时邀请孩子参观老师的办公用品收拾整理,真正达到言传身教的效果。
(二)教给学生叠被子的方法
孩子们在家都是“小公主”“小皇帝”,但来到学校开始了住校生活,我们就必须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一开始,我和生活老师会给孩子们讲住校的要求,孩子们要学会自己穿衣、洗脸、刷牙、梳头、叠被子、整理寝室用品.....最难的要数叠被子了,于是我和生活老师先教孩子怎样把被子叠好。首先我们拿来一床被子平铺,左二分之一折一下,右二分之一折一下;然后对折;再对折;最后就完成了。这就叫对折法。孩子们都认真地看,仔细地模仿,在实际操作中我们对孩子及时的指导与鼓励,大大的增强了孩子的自信心。不久,孩子们就能自己把被子叠好了,还和同学互相比赛呢。在比较之下,我们发现住校的孩子自理能力要更强一些。
三、搭建平台,让活动促进学生良好的生活自理能力
为了让孩子们能坚持做下去,我们还利用班会课开展各项比赛活动,进行操作表演,让他们来显示自己的本领,激发孩子们爱劳动的热情。通过一次次活动,提高了学生的劳动积极性,增强了学生的生活自理能力。我班开展了以《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主题班会,第一项:整理抽屉的比赛,第二项:整理衣服,第三项:系鞋带比赛。在一次次比赛中,孩子们明白了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同学的事情帮着做,集体的事情大家做!学生逐步养成了自立的好品质!
四、鼓励肯定,让表扬来巩固学生良好的生活自理能力
鼓励的力量是无穷的。在教育中我们充分发挥鼓励的作用,不吝啬对孩子的每次表扬,即使做得不好,我们也不能打击孩子,让孩子保持一颗积极上进的心。对每天早中晚饭后主动扫地、擦窗户、对桌椅的孩子,检查书包柜摆放的孩子,课间主动捡拾垃圾的孩子及时给予表扬和肯定,我会当着全班表扬这部分孩子:“你真能干!”“你是自理小能手!”“你是老师的小助手!”然后还会给他盖上一个印章,以示奖励。孩子们在得到十个印章后就能换一朵小红花贴在评比栏里,等得到有十朵小红花时还会有一次抽奖的机会,这可是最令人激动的事情啦!这样大大的激发了孩子们的积极性。暂时没有得到奖励的孩子,就有了学习的榜样,比拼的目标。
总之,由于孩子小,特别是小学低段孩子生活自理能力的培养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正如哲学上所说的,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所以我们要反复抓,要有足够的耐心和细心。不断在实践中摸索,总结经验,为提高寄宿制学校低段学生的生活自理能力而不懈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