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制工作室:提升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师课程胜任力的实践探索

来源 :教书育人·校长参考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ction00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杭州市西湖区针对道德与法治课程实施以来,教师存在课程资源习惯“拿来主义”、教学盛行“各自为营”、评价显露“片面固化”的现实困境,基于三层平台创建、三阶项目推进、三步组织策略,推动研训方式的转换,明确课程项目制工作室的实施思路。通过依托项目制工作室,实施“研析·互通:助力教师精选课程资源,研磨·互补:提升教师教学能力,研习·互惠:引领教师实现综合评价”三个策略,有效创设了适合教师发展的氛围,提高了教师的综合素养和课程胜任能力,在区域起到了辐射引领的作用。
   [关键词] 项目制工作室;道德与法治;教师;课程胜任力
  习近平总书记在2019年3月18日主持召开的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明确强调,思想政治理论课(义务教育阶段为道德与法治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道德与法治作为近年来国家重点推动的中小学建设课程之一,当前,如何加强教师研训,有效提升课程教学水平,已成为近年来中小学教学工作的一个焦点。自2017年道德与法治课程试行以来,浙江省杭州市西湖区(下称XH区)课程研训主管部门高度重视,在调研基础上积极改革创新,推动原来的名师工作室向项目制工作室转型。
  一、课程研训实践喜忧参半
  2019年,XH区课程研训主管部门已经过积累了六年两轮的实践经验,但与此同时原有的研訓形式也出现了一些不适应的情况。
  一方面,能力因工作室开展而提升。在推行道德与法治课程之前,与国内其他地方一样,XH区中小学品德课教学研训采用的是名师工作室形式。由名师(包括省特级教师、区首席教师等)领衔,带领区内一定数量的品德任课教师,对课程教学中的问题进行研究提高的研训方式。这种研训方式通过树立先行样本,由点及面,为全区品德课程教学工作取得满意成果作出了贡献。
  另一方面,研训因课程深入而彷徨。由于新课程内容调整较大,对教学提出了许多新的要求,这就需要在教师研训的内容和方向上也立即开辟相应的新领域。这其中,现有的道德与法治课程任课教师均是从原来品德课转岗过来的,甚至这其中有大多数教师是兼任的。因此,也存在课程资源习惯“拿来主义”、教学盛行“各自为营”、评价显露“片面固化”的现实困境,迫切需要在教师研训中解决如何让教师尽快熟悉新课程、掌握新课程精神的问题。
  二、项目制工作室思路统筹
  (一)课程教师胜任力问题分析
  正是在上述背景下,2019学年期初,XH区域教研室以近150名道德与法治主题培训班教师和相关学校为主要对象,实施问卷和实地调研,以了解教师课程胜任力的制约因素。
  第一,随意运用居多,缺少课程资源的整合。调查发现,教师对新版教材的探察能力不够,对生活资源的调整意识不强,对关键资源的拓展不足,均反映出教师需要更专业化的引领。
  第二,被动授受依旧,缺乏教学智慧的创新。经实地调研教学现状,教学活动依旧有根据教参“照本宣科”,也有“走过场”“被动授受”等问题,而主动钻研并对教学进行智慧创新仅有12%。
  第三,横向评价有余,欠缺道德价值的纵深。问卷也反映出教师对课程价值认识不深,新课程提倡的诊断性和综合性评价显然不够重视,还需加强纵向持续性地反思修正。
  (二)项目制工作室研训思路架构
  上述调查问卷,比较真实全面地反映了教师对道德与法治课程研训的问题和对研训内容的建议,为推动两种研训的转换,也让XH区逐步明确了对项目制工作室的实施思路。
  首先,要创建“三层”平台。作为项目制工作室总负责的教研员,对项目研修活动进行统筹安排,做到有章可循,有系可依。创设共情型氛围,通过自主组团,择优竞标,层层选拔,组成“领头雁”核心团队。依据教研员、导师以及成员,包括所在学校团队之间亲密的关系,建立差序型研习互动小组。第三层是创设反思型研课团队,丰厚优师的知识底蕴。
  其次,推进“三阶”项目。项目制工作室基于新课程实施中的“疑难杂症”,善于从更深的层面研究全域“典型性”资源项目。组织教学设计实施、调整等全程的各类研训项目,帮助工作室组内外成员相互交流教学实践智慧。同时,应巧妙提取学生学习全程的信息,形成多网多维式的综合性激励评价项目,引导更多的教师更准确把握学科性质。
  最后,实施“三步”策略。实施过程中衔接原有工作室,将所遇到的重要问题提炼为一个个项目,联动学科特级教师工作室,能增强“项目”教研的实效性与时效性。工作室团队把全区50多所学校分到不同联盟,发挥各站点导师和团队成员的不同优势。并结合校际联谊、区域同盟、省市级等线上线下的开放式教研团,使研究具有连续性与渐进性。
  三、项目制工作室实施要点
  2019年初,XH区经过反复酝酿在全区推行道德与法治项目制工作室研训,精选出在区域具有影响力的三个工作室导师。综合上述思考和思路确定重点项目研究,通过近两年的实践活动,有效助推道德与法治教师的课程胜任力和学科建设。
  (一)研析·互通:依托项目制助力教师精选课程资源
  要使道德与法治课程承担重铸学生精神风貌的任务,课程资源不能限于传统意义上的教。教师有必要充分研析、整合,以利于各种资源互通有无。
  1.探源:契合项目重点,重塑教材资源。新课程充分体现了“以德育人,以法护人”理念,符合时代发展特色。正如导师孔老师所说:新教材落实了立德树人的根本教育任务,使用时应注意由“教材转为用教材”。资源项目研讨活动中,老师们认真对照课标分析其德育特色之处,探察课程新旧教材的差异。在探析资源的过程中,教师分析该主题单元的知识与其他年级以及同一单元的内容,纵向、横向比较,更好地将学生的德育意识融入实践之中。开展自主研训活动,研讨同一时段同一主题教材的关系,探明每课资源的侧重点,这样教师解密教材的能力得到了不断发展。
  2.导源:融合微型讲座,激活生活资源。教研让老师有一定的自主学习时间,满足教师的个体需求,会有利于提高工作质量和效益。项目制工作室利用“云上线下”微型讲座引导教师开发资源,以影响着课程实施的质量。这两年区域五十多所学校教研组,根据“生活资源”研究进程,轮流竞标特定道德实践重难点的讲座,聚焦编写者视角、关注执教者策略、重视学习者需求,导向师生活动的参与度。   基于教学前测、调查分析、实际观察导向收集资源的灵敏度,掌握学生“经验值”,找准学生“困惑点”,明确学生“兴趣点”。每学期两次的微型讲座评比,在鼓励、肯定教师们成长的同时,让教师在资源个性化定制、学习单了解、多元化评价中,找到了素养提升的方向。
  3.展源:凝合博采众长,更新区域资源库。XH区道德与法治教研室,多年來逐步创建了一个理念新、内容全、质量优的教学资源库,但教师光有开发资源意识还不够,应注意凝合“博采众长”发展资源的真正效用。项目团队教师对区域德育教学资源库进行铺展和初步筛选,以备老师们再度开发和利用。防疫期间成为“空中课堂突击队群”,制作微课供全市各区教师研讨学习,为保障新课程的质量做好充足的准备。为了预设和生成资源都做到心中有数,再次专门组织课前资料、课后实践等资料评比活动,助力老师们向“青草更青处”延展。
  (二)研磨·互补:依托项目制提升教师教学能力
  教学研讨实质是一种助人、自助的活动,表面层次是帮助别人完善课堂教学,深层次则是教师总结自己对他人课堂的观察与分析。因此,XH区道德与法治教研员俞老师工作室联动教学研讨,重视老师们在交流碰撞中加以磨砺,从而实现助人自助的双赢。
  1.搭“层级教研”平台,探究教学设计。新课程的深入实施和课程教师专业化发展的态势,对道德与法治课教师的专业素养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工作室以区域块状联盟为切口,以辐射状推动区域学科的发展,对每个学校教研活动怎样做到定时、定点、定要求、定专题的指导。以新锐集中培训为依托,结合本区近两年新办学校、新进教师愈来愈多的情况,让这一群体在比学赶超的氛围中,系统把握德育课程知识体系,了解教学核心要素,理解和掌握有效教学的设计、组织与评价策略。还以团体赛大练兵为牵引,通过群策群力,为骨干教师搭建齐头并进的平台,在说课、上课、评课分工合作比赛,知识、教学、才艺竞赛提升,理论、教学、案例同步等评优活动中,促使XH区各层级课程教师综合素养的整体提高。
  2.建“跟进研磨”平台,优化课堂活动。由于XH区、学校多次组织道德与法治研讨,近两年积累了不少优秀的研究课。区域教研室还让各校老师们针对各自的课题制作微课或展示教学过程,建立“项目制工作室”研磨平台,为培养具有中国心、现代眼、温暖情的新时代接班人不断优化课堂设计。基于课程的前沿思想,力求从深层次解读教师内隐的教学观,切实提升了解决道德引领中实际问题的能力。异课同构中,针对同类但不同的教学内容和师生,设计易操作、重实效的观察量表,用“对话”不断“逼近”学习内容,寻找激发学生道德内化的新方法。结合学科的特殊性,站在发展学生角度感悟道德与法治精神内涵,进而跟进反思和调整。事实证明,这些跟进式的研究形式为教与学都注入了新的气息。
  3.设“持续行动”平台,展示阶段成效。实践表明,行动研究法对解决实际问题有很大的适宜性。在教学项目研究中,除了现场观摩,还尝试持续深入地开展行动研究活动,对提升教师专业素养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教学研讨时围绕道德体验过程中的问题,分次分块集中某一个教学内容,或若干个板块组合展开研究。依据核心团队和十个联盟成员特点形成不同的课题学习共同体,在与同伴的互动中生发灵感,也在智慧的互动中成就彼此的成长。结合工作室的项目“后疫情环境下道德与法治线上线下智慧教学的实践研究”,以线上云直播的特殊形式展开活动。在教研员指导下开展行动研究,形成了相应的项目研究路径,并提炼和完善道德与法治活动范式,促进了教师们主动思考、主动实践和积累。
  (三)研习·互惠:依托项目制引领教师实现综合评价
  俗话说:“师傅带进门,修行靠个人。”教师的教学艺术精湛与否,教学思想精深与否,都和教师的研究过程中投入度呈正相关。提升道德与法治教师课程胜任力,还需要开展细致的师生评价研究,引领“群雁”互利互惠,也更好地引导学生健康、愉快、有创意地生活。
  1.提倡“头雁式传帮教”时的评价示范。工作室导师密老师示范从形成学力的三个维度——“学习态度”,“解决问题中的思考力、判断力、表达力”,“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结合学生在课前准备、书本练习、实践作业等方面的完成情况,进行“学力导向”评价。而工作室成员在评价项目团队“传帮教”活动中,通过学生展示的作品进行评价,了解学生对道德与法治的理解,及在生活中表现的情况。
  团队的名师还带领运用信息技术,示范运用雷达图等评价,进行“大数据”分析,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断体验进步和成功。
  2.关注“雁阵式内省例会”中的个性评价。工作室鼓励教师养成写反思周记和教学案例的习惯,将自己在教学评价中的各种体验做叙述性、内省性、分析性及评价性的记载。结合评价研究中的“疑难杂症”,开展“头脑风暴”活动,每位老师尽可能多地提出自己的观点。评价过程中,鼓励各“雁阵”成员围绕要探索的重要问题设定情境,课题负责人主持“世界咖啡”,允许到处走动,共同倾听其中的模式、见解和深刻的问题。还通过教师参与模拟体验活动,提出将学生自评、家长综合评、全班公示成果等手段整合,创新教学与评价过程,体现知与行的一致性。
  3.支持“雁群式成果辐射”后的整体评价。为了更好地促进道德与法治项目成果的公开化和现场化,项目制工作室用不同方式为教师搭建成果展示平台:竞标式的论坛推介,定期召开项目展示成果活动,项目汇编的科研成果集,让整个道德与法治雁群团队都产生研究的兴趣,以及有所选择运用评价成果的愿望。有些教师研究得出:目标是对课程的实施起着重要的导向和质量监控的作用,各年级评价体现“全面关注,各有侧重”的原则。还有人认为,每一种评价方法都有其适用的范围,教师如果能根据具体情况选择恰当的评价方式,就能更好地为学生能力生长指引方向。也有些工作室成员共同设计《道德与法治综合评价手册》,将期末作为总结和分享的时刻,将调查报告、评价表等过程性资料展示出来,为学生的后续发展积淀能量。
  通过努力,XH区道德与法治项目制工作室创设了适合教师发展的氛围,提高了任课教师的综合素养和课程胜任能力,在区域收到了辐射引领的成效。两年多来,工作室开展了80余次研讨活动,走访学校200余次,600人次的教师参与了培训活动,区域教研室2019年和2020年均获得了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基地“小学道德与法治优秀教研团队”的荣誉,教科研成绩突出。XH区还将一线教师最需要的课前调查表、教学设计、教学课件、单元实践活动等资料进行了全新改版,放在登录名和密码开放的区域资源库中,让更多专业、自信的任课教师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为每一位学生幸福成长保驾护航。
  参考文献:
  [1]朱小蔓.关注心灵成长的教育——道德与情感教育的哲思[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6.
  [2]张丰.校本研修的活动策划与制度建设[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3]邬冬星.小学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教学案例专题研究[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15.
  [4]李强.教师专业素养:“道德与法治”教育的瓶颈与破解[J].基础教育研究,2019(4):71-76.
  (责任编辑:朱福昌)
其他文献
[摘 要] 抗疫精神融入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是指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传播和弘扬抗疫精神,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亲和力、感染力、说服力,实现弘扬抗疫精神和思想政治教育教学的双重目标。抗疫精神融入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有其理论基础和现实诉求。这就需要将抗疫精神融入校园,建设大思政格局;将抗疫精神融入思政课堂,讲好中国抗疫故事;将抗疫精神融入实践教学,培育抗疫精神。   [关键词] 抗疫精神;思想政治理
新课程改革开始实施后,各学校都在积极开展相关的改革工作,就目前的情况来看,新课改的实施不仅给教学带来了一些新的n理念,也为教学带来了一些新的挑战。这几年职业教育在社会中
美术以视觉形象承载和表现人的思想观念、情感态度和审美趣味,丰富人类的精神和物质世界。其指导思想是淡化美术学科的n专业特征,强调美术教育的人文性,使中小学美术课从技能操
[摘 要] 在小学高年级英语写作教学中,由于小学生缺乏英语语言环境以及生活经历等原因,导致在写作时出现缺少内容、词不达意、条理不清等问题。教师应该引导学生运用思维导图,帮助学生学会分类汇总,整理分支,裂变扩充,做好衔接,引发联想,从而激发学生的发散思维,提高学生英语写作能力。   [关键词] 英语写作;思维导图;发散思维  在小学高年级英语教学中,英语写作不但能综合考查学生对英语知识的实践应用能
随着《3—6 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得到了广泛的学习和具体的实践,现阶段,幼儿园美术教育工作也得到了进一步的拓展n和调整,为幼儿美术教育活动提供了更多的机会和条件。通过创
阅读对一个人的成长影响至关重要。当前中国的阅读水平仍然不容乐观,最新调查显示,纸质书的人均阅读量4.67本,远低于n其他国家。所以推广阅读迫在眉睫。部编版小学语文教材中“
[摘 要] 本文探讨了学生审美能力培养的措施。其中主要有抓住学生审美心理,有的放矢地分段提高;挖掘课文审美因素,殊途同归善于分析;紧抓课文审美重点,披文入里激发情思。   [關键词] 高中语文;审美能力;培养;方法;举隅  审美能力,是学生的一项核心能力和素质。对于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高中语文教学义不容辞。一是因为语文教材中选编的文学类作品多,文学之美的欣赏离不开审美能力;二是因为形象思维更有利
中职学校教育教学改革活动正在有序进行,既要对学校所设的专业和班级进行改革,又要对于课堂教学活动进行改革。第二n课堂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专业素养为目的,教师负责统筹丰
新时期的人才培养以应用型为主,因此在教学改革方面主要以理论知识结合实践为主,在这样的背景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n业的教学方法是改革的必然趋势。不仅要革新教学理念还需要
语文这门学科需要学生不断地积累,教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不仅要让学生理解字、词、句子的含义,还要培养学生的思维能n力、语言运用能力,让语文教学的效果得以提高。从小学阶段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