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幼儿园教育应为幼儿一生的发展打下基础,幼儿创造性思维的培养是幼儿园教育的重要目标,对幼儿一生的发展有不容忽视的作用。在美术教育中,美术知识、技能只是促使幼儿发展的手段或工具,只有把美术作为幼儿表现自我、表现自己对客观世界看法的有效工具,才有可能通过美术教育促进幼儿的发展。
关键词: 幼儿教育 美术教学 创造性
美术活动是一项创造性活动,是指在美术领域通过开展创造性活动,激发幼儿自主学习、创作,用自己创造的图式表现对事物的认识与情感,发展幼儿思维的构图等。与成人相比,幼儿总体水平都很低,但是随着年龄的增长,幼儿生活经验日益丰富,幼儿美术表现能力也不断提高。
我曾进入误区,认为自主性美术活动就是孩子想画什么,老师只要始终持肯定的态度,这样便是充分发挥幼儿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造力,鼓励幼儿自主地、大胆地进行创造,调动幼儿绘画的积极性,但结果是孩子有想法却画不出。究其原因,是他们本身具备的技能技巧不能满足他们旺盛的创作需求。所以,合格的指导教师应深入了解幼儿的实际发展水平,制定出适合幼儿发展的教育目标,促进幼儿在最近发展区获得最大限度的发展。
一、开放课堂教学内容,在主题不变的情况下,让幼儿自主发挥。
教学内容是为目标服务的。有了适合幼儿发展的目标,内容选择就显得极为重要。如果老师给幼儿的创作内容和要求限制幼儿可能有的想象和自主的创作,那么幼儿的创造力便无从发挥。
例如在海底世界的主题活动中,孩子们对各种图形拼贴的鱼类很感兴趣,于是我便设计《小鱼游游游》活动,让幼儿将各种不同形状的彩卡通过自己的想象拼贴成小鱼,然后为自己的小鱼穿上漂亮的衣服。课后,幼儿创作出《小狗鱼》、《会飞的鱼》等。这一内容的选择既能反映幼儿的感受,又有一定的创造余地,幼儿画起来游刃有余。
二、开放教学方法,在学习专业知识技能的同时,重点培养幼儿对于美术的认知能力。
单纯的美术创作离不开造型、构图和色彩等表现方法。衡量的标准是以幼儿模仿作品的效果为基准,即在造型、构图、色彩上范画一致。但它片面地强调技巧,封闭幼儿自主学习的能力,扼杀幼儿创造力的发挥。而自主性美术活动打破了这一死板的教学模式,强调表现方法的多样性,即任何物体都可以用不同的造型、色彩、构图表现,促进幼儿思维的发展,使幼儿的创作更有童趣,更富有個性。
以海底世界主题为例,活动前,我和幼儿共同搜集有关海底生物的图片,收集各种海底世界的玩具,让幼儿对于海底生物有比较全面和详尽的了解,激发幼儿对海底生物的喜爱,在看看、说说中了解海底生物的各种形状特征。活动中,幼儿创作了《捉迷藏》、《公主鱼》等形态活泼可爱、富有灵气的作品,连家长都惊叹孩子竟有如此创造性的想法。
在美术活动中采用什么样的教法使幼儿自主地学习知识和技能并积极投入创造性活动是至关重要的,在活动中我主要采取以下方法:
1.充分激发幼儿自主创作的热情。将游戏融入美术活动之中,让幼儿在放松和自由的环境下发挥自己的创造力。在活动前我会给幼儿预设情境,让幼儿自由想象,然后通过游戏、儿歌、猜谜等方式使幼儿获得愉悦、新奇的情感体验,使幼儿创作出别具一格的意象。
2.不限定绘画方法。一般美术活动均以老师出示范例、讲解范例、幼儿创作、评价为模式,幼儿只会不断地模仿老师的范例。其实只有让幼儿这一学习活动的主体参与讨论创作,才能真正发挥幼儿的自主性、独创性和积极性,而且他们在绘画的过程中会更集中精力。
3.创作前的讨论。目的是以幼儿的角度了解操作内容、操作材料及操作方法,这种讨论主要伴随对范例和演示活动的分析进行。例如“好朋友”这一活动的目标是让幼儿学习画人,我并不急于出示范例,而是请幼儿演示画人。根据演示组织讨论,看看人还缺少什么?让幼儿在讨论中了解人的外形特征、各部分位置等。接下来的创作,以幼儿画人的鼻子为例,多种不同的造型比画成单一的形状更富有童趣,更显现孩子的个性。
4.创作后的讨论。目的是帮助幼儿将他们在创作中获得的感性经验给予整理、归纳。例如活动结束让幼儿讨论,哪张画颜色搭配得好?怎样搭配会更好?两张画不同的地方你觉得有什么地方可以学习?
5.创作中的随机讨论。这种讨论富有针对性,能完善和补充教学活动过程,引导幼儿更有效地创作。如教师在巡回中发现幼儿构图呆板,所画图像在一条直线上,便随机选取两张作品(一张有前有后,一张为一个平面)组织幼儿讨论:哪张更好?你能让你的图画也变得好看起来吗?怎样变?引导幼儿在后面或前面添加图像,使画面更饱满。
总之,不同的内容和要求采用不同的讨论方式,使幼儿在自主创作的同时,有更多的创造性思维,增强幼儿思维的变通性和灵活性。
三、开放性的评价幼儿的作品,培养幼儿正确的审美观和敏锐的洞察力。
在创作完一张作品后,幼儿的得意溢于言表,他希望与他人共同分享喜悦,也希望得到老师和同伴的赞许。“补强法则”的及时运用在这里显得极为重要。讨论作画方法时及时地肯定与表扬;巡回指导中发现新思路新想法给予鼓励;讲评过程中引导同伴相互发现别人有利于自己的长处等。恰到好处的表扬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教育者本身应该有敏锐的眼光和洞察力,正确引导幼儿感受美、体验美和创造美,真正发挥美的价值。
幼儿正处于创造和发展的时期,他们需要教育者为他们打开自主创造的大门,愿每一个教育工作者都用自己的眼睛和心灵捕捉平常事物的美,把普通的东西点化成指挥和美的艺术品,用我们的这种品德影响孩子,为造就二十一世纪的新一代人才做出努力。
参考文献:
[1]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教育部,2012.
[2]张亚静.幼儿美术教育的价值取向于实施策略.学前教育研究,2011.
关键词: 幼儿教育 美术教学 创造性
美术活动是一项创造性活动,是指在美术领域通过开展创造性活动,激发幼儿自主学习、创作,用自己创造的图式表现对事物的认识与情感,发展幼儿思维的构图等。与成人相比,幼儿总体水平都很低,但是随着年龄的增长,幼儿生活经验日益丰富,幼儿美术表现能力也不断提高。
我曾进入误区,认为自主性美术活动就是孩子想画什么,老师只要始终持肯定的态度,这样便是充分发挥幼儿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造力,鼓励幼儿自主地、大胆地进行创造,调动幼儿绘画的积极性,但结果是孩子有想法却画不出。究其原因,是他们本身具备的技能技巧不能满足他们旺盛的创作需求。所以,合格的指导教师应深入了解幼儿的实际发展水平,制定出适合幼儿发展的教育目标,促进幼儿在最近发展区获得最大限度的发展。
一、开放课堂教学内容,在主题不变的情况下,让幼儿自主发挥。
教学内容是为目标服务的。有了适合幼儿发展的目标,内容选择就显得极为重要。如果老师给幼儿的创作内容和要求限制幼儿可能有的想象和自主的创作,那么幼儿的创造力便无从发挥。
例如在海底世界的主题活动中,孩子们对各种图形拼贴的鱼类很感兴趣,于是我便设计《小鱼游游游》活动,让幼儿将各种不同形状的彩卡通过自己的想象拼贴成小鱼,然后为自己的小鱼穿上漂亮的衣服。课后,幼儿创作出《小狗鱼》、《会飞的鱼》等。这一内容的选择既能反映幼儿的感受,又有一定的创造余地,幼儿画起来游刃有余。
二、开放教学方法,在学习专业知识技能的同时,重点培养幼儿对于美术的认知能力。
单纯的美术创作离不开造型、构图和色彩等表现方法。衡量的标准是以幼儿模仿作品的效果为基准,即在造型、构图、色彩上范画一致。但它片面地强调技巧,封闭幼儿自主学习的能力,扼杀幼儿创造力的发挥。而自主性美术活动打破了这一死板的教学模式,强调表现方法的多样性,即任何物体都可以用不同的造型、色彩、构图表现,促进幼儿思维的发展,使幼儿的创作更有童趣,更富有個性。
以海底世界主题为例,活动前,我和幼儿共同搜集有关海底生物的图片,收集各种海底世界的玩具,让幼儿对于海底生物有比较全面和详尽的了解,激发幼儿对海底生物的喜爱,在看看、说说中了解海底生物的各种形状特征。活动中,幼儿创作了《捉迷藏》、《公主鱼》等形态活泼可爱、富有灵气的作品,连家长都惊叹孩子竟有如此创造性的想法。
在美术活动中采用什么样的教法使幼儿自主地学习知识和技能并积极投入创造性活动是至关重要的,在活动中我主要采取以下方法:
1.充分激发幼儿自主创作的热情。将游戏融入美术活动之中,让幼儿在放松和自由的环境下发挥自己的创造力。在活动前我会给幼儿预设情境,让幼儿自由想象,然后通过游戏、儿歌、猜谜等方式使幼儿获得愉悦、新奇的情感体验,使幼儿创作出别具一格的意象。
2.不限定绘画方法。一般美术活动均以老师出示范例、讲解范例、幼儿创作、评价为模式,幼儿只会不断地模仿老师的范例。其实只有让幼儿这一学习活动的主体参与讨论创作,才能真正发挥幼儿的自主性、独创性和积极性,而且他们在绘画的过程中会更集中精力。
3.创作前的讨论。目的是以幼儿的角度了解操作内容、操作材料及操作方法,这种讨论主要伴随对范例和演示活动的分析进行。例如“好朋友”这一活动的目标是让幼儿学习画人,我并不急于出示范例,而是请幼儿演示画人。根据演示组织讨论,看看人还缺少什么?让幼儿在讨论中了解人的外形特征、各部分位置等。接下来的创作,以幼儿画人的鼻子为例,多种不同的造型比画成单一的形状更富有童趣,更显现孩子的个性。
4.创作后的讨论。目的是帮助幼儿将他们在创作中获得的感性经验给予整理、归纳。例如活动结束让幼儿讨论,哪张画颜色搭配得好?怎样搭配会更好?两张画不同的地方你觉得有什么地方可以学习?
5.创作中的随机讨论。这种讨论富有针对性,能完善和补充教学活动过程,引导幼儿更有效地创作。如教师在巡回中发现幼儿构图呆板,所画图像在一条直线上,便随机选取两张作品(一张有前有后,一张为一个平面)组织幼儿讨论:哪张更好?你能让你的图画也变得好看起来吗?怎样变?引导幼儿在后面或前面添加图像,使画面更饱满。
总之,不同的内容和要求采用不同的讨论方式,使幼儿在自主创作的同时,有更多的创造性思维,增强幼儿思维的变通性和灵活性。
三、开放性的评价幼儿的作品,培养幼儿正确的审美观和敏锐的洞察力。
在创作完一张作品后,幼儿的得意溢于言表,他希望与他人共同分享喜悦,也希望得到老师和同伴的赞许。“补强法则”的及时运用在这里显得极为重要。讨论作画方法时及时地肯定与表扬;巡回指导中发现新思路新想法给予鼓励;讲评过程中引导同伴相互发现别人有利于自己的长处等。恰到好处的表扬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教育者本身应该有敏锐的眼光和洞察力,正确引导幼儿感受美、体验美和创造美,真正发挥美的价值。
幼儿正处于创造和发展的时期,他们需要教育者为他们打开自主创造的大门,愿每一个教育工作者都用自己的眼睛和心灵捕捉平常事物的美,把普通的东西点化成指挥和美的艺术品,用我们的这种品德影响孩子,为造就二十一世纪的新一代人才做出努力。
参考文献:
[1]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教育部,2012.
[2]张亚静.幼儿美术教育的价值取向于实施策略.学前教育研究,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