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课堂中的美和高效

来源 :中华少年·研究青少年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zw44188487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美”是一个容易让人陶醉的感觉,艺术课堂中蕴含的美,美不胜收,美轮美奂。作為一名教师,应该让学生领略这之中的美,去学习美,发现美。
  艺术来源于生活,生活中到处充满着艺术。古代文人讲求“四艺”,琴、棋、书、画,排在最前面的是琴,笼统概括讲指音乐,音乐不仅能抒发情怀、陶冶情操,而且能产生美的人生观,这样一种美的艺术放在课堂上,我们教师应该做些什么?使这种美好传承下去,用有限的一节课时间,传递着无限的知识与美。
  在艺术教学时,教师要善于挖掘素材,使学生充分感受到艺术的趣味和作用。艺术课堂是以学生的兴趣和爱好为基础,旨在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他们在现实生活中发现美、认识美和创造美的能力。而音乐课是一门特殊的课程,近期,在报纸上看到一份有关部门的调查报告,报告显示95%的学生喜欢唱歌跳舞,却不喜欢音乐课,这个数据是令人震惊的,这个现象是值得我们去反思。音乐课是培养学生音乐兴趣,提高音乐审美能力的重要途径之一。如果学生连音乐课都不喜欢,还谈什么提高音乐文化素养,发展音乐感受与鉴赏能力。是他们缺乏天赋吗?答案是否定的,他们无师自通的街舞,欢快灵动,热情奔放,极具创意,而我们的音乐课堂教学枯燥乏味,教师按照备课本按部就班地落实教学内容,走过场式的完成教学任务,不是纯粹的知识灌输,就是简单的一唱到底,使音乐课流于形式,缺乏实效性,学生自然不会有兴趣。那么,摆在我们面前急待解决的问题就是如何提高音乐课堂教学的实效性、高效性。
  如何利用这有效的时间,用一个词来概括就是“高效”,如何做到高效,目标明确,重点突出。教师首先应该转变思路,从备课这个环节开始,明确这节课的教学目标,使学生掌握哪些知识的同时提高哪一些能力,而不是单单是教师讲学生听这种传统模式,其次在教学过程中重视导入环节,增强实践可操作性,挖掘课本及课本以外相关知识的兴趣点,以兴趣入手,抓住学生的注意力,把原来听觉的冲击,变成视觉与听觉相结合的信息源。托尔斯泰说:“成功的教学,所需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可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提高音乐课堂实效性的重要前提。如我的一节课《非洲音乐》,其中导入部分我选取的是一段震撼人心的街舞表演,无论从音乐画面还是从舞蹈的技术难度,还是从现在学生中部分的流行趋势喜好,都能快速的抓住学生的眼球与心灵,把他们那些分散的注意力一下子集中到我这节课的内容上,这种做法既集中了学生的注意力,有效地引导学生参与审美体验,又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想像力,拓宽学生表现音乐的渠道,增加了学生的求知欲与好奇心。下面教师发问,学生想要知道些什么?结果就是问题千奇百怪,教师从中选取重点传授,非重点留下时间让学生自己探讨。课堂上鼓励学生敢于提出问题,要给学生质疑的时间和空间,使学生可以随时质疑,会质疑本身就是思维的发展、能力的提高。再往下该教师提出问题,学生分组讨论回答,来解决非洲从地理到人类种族再到地域文化等一系列相关的知识点,因此,我作为教师始终站在学生的立场上,正确对待“良性争论”,多给学生创造争论、讨论的机会,使他们能够大胆探索,求真、求新。其实这些知识学生在地理课、历史课上都接触过,通过这节音乐课有一个简单的回顾,但却不是音乐课的重点,而音乐课的重点是音乐,非洲音乐的灵魂——节奏,下面把真正的非洲民间音乐呈现给学生,这是学生平时不曾听过的,而且周围也没有这么来歌唱的朋友,从趣味中体会非洲音乐的独特魅力,然后鼓励学生来尝试,做一回非洲人,学习非洲音乐来体会非洲劳动人民那朴素的情怀,这是这节课第一个重点,做“非洲人”。通过有意创设的这个情境,给了学生一个广泛的想像空间,使他们加深了对有趣的声音世界的认识,培养了学生对生活的观察力。接着通过看视频会发现非洲人民边唱边跳,而不管歌唱还是舞蹈,都离不开那明显的鼓点——节奏,这节课第二个重点,打节奏,手嘴并用,锻炼学生的协调能力和大脑的集中度,通过合作,使孩子们把乐曲要求统一起来,取得了活跃、丰满的视听效果,把整个课堂气氛推向高潮。实践证明,通过合作,能使孩子们反应迅速,灵活多变;通过节奏引出非洲代表性乐器,非洲音乐之魂——鼓,来了解各种各样具有代表性的鼓,从这种容易掌握的乐器中得出,劳动人民人人热爱音乐,虽然经济落后,但没有阻碍劳动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在课堂环境上的创新音乐教育应该是艺术的、审美的教育,在课堂教学中必须让学生通过音乐实践活动,来感知音响,认识音乐,获得审美满足,得到自我发展,这就需要营造创新课堂环境。最后一个环节就是拓展与探究,著名的踢踏舞也源于古老的非洲音乐,非洲音乐是世界音乐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的组成部分。这节课我力求做到目标明确,高效完成。美国教育家,彼得克莱恩说:“活动是儿童的天性,活动能最大限度激发儿童的兴趣与动机,活动即实际参与体验。”所以,让学生参与到教学中,通过亲身体验,去感受音乐、欣赏音乐、表现音乐是提高音乐课堂实效的关键。
  新课程背景下,老师的角色变了,教与学的方式变了,我们对高效课堂关注的重点也要改变。新课程要求学生全员、全程和全身心地参与教与学活动,学生的情绪状态要关注,老师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兴趣,学生要以饱满的精神状态投入学习之中,并能自我调节和控制学习情绪,对学习能保持较长的注意,要具有好奇心和强烈的求知欲。教师要激发学生的深层思考和情感投入,鼓励学生大胆质疑、独立思考,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语言阐明自己的表达自己的观点,遇到困难能与其他同学合作、交流,共同解决问题。我国正在进行一场深刻的教育变革,要全面推进素质教育,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文化科学、劳动技能和身体心理素质,促进学生生动活泼地主动地发展。我作为音乐教师也融入了课程改革的浪潮之中,在这一学期的课程改革实验过程中,尝试着对教学方法、课堂教学情境和学生的评价方式等进行不同的改革,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课堂教学方法的尝试为了学生的发展是本次课程改革的根本理念。音乐课也要做到为了全体学生的发展,为了学生的全面发展,为了学生的个性发展。实现这些新的观念,有一些切实可行的方法。教师与学生的积极互助,共同发展;转变学习方式,提倡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倡导学生要富有个性学习,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应用等等。我在课堂教学中,尝试着用不同教学方法,以达到为了学生的发展这样的目标要求,重学生的发展学习过程,而不是强调结果,促进学生的发展与提高。
其他文献
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我们经常会发现有这样一类学生,理解能力,接受能力都不错,可在做题的过程中不是这儿出错,就是那儿出点错。出错的题,叫他再做,他又能改对。每次错后,总会后悔“唉,我全都会做,怎么那么粗心呢?”可下次还是这样。这类学生对所学知识从表面上看都能理解掌握,但要想在每次做题时把应该能做正确的题目都做正确,对于他们来说却是一件不容易的事。这究竟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如何转变学生的这种学习状态呢?
期刊
新的教育教学改革已经如火如荼的展开,信息技术课也在不段的变化,相应地信息技术课教师为了适应新课程改的需要,也要做出相应的准备和调整。新课改的思想能否得到贯彻,新课改的思想能够得以付诸实践,作为信息技术课教师来讲,我们该如何深刻领会新课改的思想,进而提高自身的能力与素质搞好教学工作,从对新课程标准的一些认识,我们要培养的目标:一是面对信息技术日新月异的发展,要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就是要让学生感受到技
期刊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强调:“在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美术与艺术课中要加強写字教学。”在义务教育阶段,能够正确、端正、有一定速度的写字不仅可以让学生巩固识字,同时还能使他们陶冶情操,形成审美意识。写字训练是一个枯燥乏味的过程,要想让学生把机械的练习变成形象生动的自我追求还是需要一些方法和技巧。我们教师如何能指导好学生练就一手好字,使学生受益终身呢?下面,我就谈谈培养学生写字教学的几点心得。
期刊
古人云:“亲其师,信其道”,确实如此。和谐的师生关系是完成教学任务的必要前提,也是培养学生健全性格的必要前提。中职师生关系有着十分复杂的表现。第一种是专制型的。教师个性强悍,师道尊严说一不二。当然在现在维权意识比较强的氛围下,这种师生关系较少。第二种是松散型的。教师与学生双方公事公办,上完课教师就算完成任务,几乎不与学生共同交流,学生也懒得与老师沟通,双方本着井水不犯河水的原则,过去过来即可。第三
期刊
摘要:《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实验)》明确指出:“通过历史必修课,培养学生健康的情感和高尚的情操,弘扬民族精神,进一步提高人文素养,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历史学科历史文化璀璨夺目、人文特点突出。教学活动中,教师要充分挖掘教材资源,使学生在丰富多彩的中华民族文化熏陶下,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人文素养得到提高。  关键字:创新模式、历史教学  中学历史史料教学的问题,主要指中
期刊
感受与欣赏是初中的音乐学习的重要领域,是整个音乐学校活动的基础,是培养学生音乐审美能力的有效途径。大多数的音乐教师都认为欣赏课是不好上。学生学不到多少有用知识,而且调动欣赏课的学习兴趣则更难。但音乐欣赏课在音乐课程标准中的重要性却不容忽视。那么,如何上好欣赏课,如何让学生通过欣赏多学到知识,感受音乐情绪、了解音乐体裁与形式,提高音乐的鉴赏能力,这就是我们音乐教师所要探索的目标。音乐是听觉的艺术,我
期刊